前记

“素食”是一种为了“不食众生肉”而实践的菩萨大悲愿行。

一九五五年(民国四十四年)美国的着名医生、素食主义者米勒博士(Dr.Harry∵W.Miller)在台北市八德路创办的***疗养院,是世界各地仅有的,而在中国***唯一的,推行素食医疗的一个在型医院,这个医院的院长、医生、护士、行政人员,全部接受素食,一方面基于美国“基督教复临安息日总会”早期根据新旧约所订定的原则,另一方面是创办人来勒博士一生行为的目标。米勒一生不仅尽瘁于素食主义之推行,而且推展了素食研究、素食食品的推广与销售。在他一生所创办的十九所医院中全部素食。他的晚年以大部份时间投入“素食营养研究及推广工作。”米勒对“不食众生肉”的伟大行为,影响之大,无法言宣。

在世界各种宗教的义理未能升华到同一层次之前,而老米勒的素食主义相信是佛法世界里的一位“方外朋友”(印芳教也素食)。这种世界性的素食运动,也足为佛教界所借镜。

因此,笔者参考美国莫尔(Roymond∵S.Moore)先生于一九六一年成书的“中国医生”一书作为蓝本,并以年表方式,写下米勒一生的简传,来沟通世界性的素食主义及其同好。

米勒年表

[一八七九年[清代光绪五年]·一岁]

七月一日,米勒生于美国俄亥俄州,路德罗瀑镇,外祖父家采石土地上一栋小木屋中。

父:约翰·奥立佛·米勒。

母:阿曼达·艾勒丝。

米勒兄弟五人,他排行老大。

米勒一家,属于基督教复临安息日会的信徒。

[一八八一年[清代光绪十二年]·八岁]

米勒一家移居邻近的帕蒂镇。

就读小学。

[一八九0年[清代光绪十六年]·十二岁]

寄读俄亥俄州蒙特弗弄学院(中学部)。

[一八九九年[清代光绪廿五年]·二十一岁]

高中毕业,决定学医。

同年秋,注册进入密西根州、拔特克里克“美国传教士学院”,入大学一年级,编入第四班。

拔特克里克有一间“安息日会”创办的“疗养院”规模庞大,病床达一千四百张,为美国最大医疗机构,使密歇根这座小镇,成为美国的“健康中心”。

[我们要注意,这是西元十九世纪末期,距今年已有八十三年之久。照美国人算法,米勒这一年七月才满廿岁。]

[一九00年[清代光绪廿六年]·二十二岁]

米勒在疗养院气象塔兼差“气象观察员”,纪录气压、温度,检查风速,报告风向、云层状况、等级……获得每天一小时的工作报酬。但不久辞职。

米勒天性节俭、固执、勇敢、自信而坚定。

同时他开始“素食”(由于疗养院的习惯与他的内心决定)。

[一九0二年[清代光绪廿八年]·二十四岁]

夏天毕业于一九0三年班。[案:笔者怀疑当时医学院是三年制,而“中国医生”一书,所写的是四年。否则原文错记了年代。]

不久与同班女同学莫娣·汤普森结婚,同年他与新婚妻子通过芝加哥州医生考试,成为正式医生。夫妻二人并一同在芝加哥医院担任实习医生。

米勒是“住院医师”,莫娣在“产拉实习”。

米勒在该院受到当时神经学家大卫·包尔森博士及外科名医W·B·霍尔登博士指导,医术精进。

同年为一个“塌鼻子”的人,做整型手术。米勒研究,以一种石腊,作为注射物,治疗成功。全部试验过程发表于传教士医学院学术刊物,并附刊手术图片,米勒初尝成功的兴奋。

[一九0年年[清代光绪廿九年]·二十五岁]

春季出任拉希医学院“皮肤医学讲座”,并在芝加哥希伯来医院讲“眼耳鼻喉医学”及解剖学,同时主持皮肤临床诊断。

担任霍尔登博士外科助理教授。

同年在无麻醉手术下,请奥立佛·泰定医师为他(米勒)开扁桃腺,导致他日后成为“口腔外科”专家,为世界十大外科名医之一。

九月间联合同学阿塞·塞尔门、塞尔门之未婚妻蓓莎(医生),护士凯莉·艾立克生、查洛蒂·辛普森,和米勒自己,及其妻莫娣医生,一行六人,通过基督教复临安秘日会的支持,这六位医疗教士,便乘火车到美国的温哥华,再由温哥华乘印度女王号邮轮,于本年十月三日下午出港,直航远东,他们途经日本横滨、神户;在这两个地方,他们第一次接触到中国食品——黄豆做的豆腐。和黄豆提炼的豆浆。这点因缘,使米勒成为尔后的素食食物营养专家。

他们一行到上海后,经过传教士J·N安德森的安排,再转船到汉口,再搭当时由比利时人经营的平汉铁路“汉口——信阳段”火车,到达中国内地河南省新蔡县传教有效期从事医疗工作。这是他们的工作目的地。

一九0三年十一月五日是全旅程的最后一天,在风沙满目,落日馀晖中,他们到达中国的新蔡县城,他们安定下来之后,便展开了传教与医疗工作。一方面学习中国语言。

他们入境随俗,改穿另清代服装——男的瓜皮小帽、长袍马褂,跟着又留辫子。女的穿旗人的宽袍。

[一九0四年[清代光绪卅年]·二十六岁]

在新蔡的安息日会属下,开了诊所,为中国人民作医疗服务。与米勒同来的其他四个人,都被教会分配到其他各地。米勒夫妇除负责医疗外,还负责“宜传教义”。他们因此也开始印制宣传品。当时用手摇印刷。编、写、排、印、发行,米勒夫妇包办。

[一九0五年[清代光绪卅一年]·二十七岁]

春天,米勒夫妇移居距离新蔡六十公里的上蔡去定居。

他们租了几间房子。建立一间印刷所,和一间诊所,展开平民诊疗。

他收集传教文章,和编写大众化的诗歌,印成刊物,分发病人。这份刊物——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期的杂志之一~~“时兆月报”。

根据研判,这份刊物是米勒移居到上蔡之后,这一年元月间,正式创刊。

这份刊物以中国文字,在中国发行,为中国历史上排名第四、最悠久,但是发行至今而脱期最少的杂志。

这四份刊物是:

第一名:一八六八年(同治七年)九月创刊的“教会新闻”(美国人创办)。

第二名:一八九五年(光绪廿一年)七月创刊的“强学报”、“中外纪闻”(创办者康有为、梁启超)。

第三名:一九0四年(光绪卅年)七月创刊的“东方杂志”(创办者上海商务印书馆)。

第四名:一九0五年(光绪卅一年)元月创刊的“时兆月报”(创办者:美国医生、传教士米勒博士)。

前三种刊物,都因政局变动、战争等因素,时办时停,或久已停办。唯“东方杂志”中间间断过二十年之久,现已在台复刊。祗有“时兆”,在七十七年间,于民国三十年,因日本侵占上海租界,被逼停刊十一期,此后因中共占领大陆,虽一度移址到新加坡、香港,到民国五十九年复由香港迁台,一直未停刊过。

“时兆”在上蔡创刊时,只印五百份,到一九二五年,在中国上海,发行到十万三千多份。同年九月份发行“鸦片特刊”,行销四十万份以上。此后因大陆沦陷,搬至新加坡、香港出版,民国五十九年在台复刊,发行额,目前约一万五千~~一万八千份。

这一年三月十四日,米勒之妻莫娣,也是他的第一助手,因为一种神秘的病,以芳龄二十五岁而死亡,殉道于上蔡,埋骨在一座小教堂边。

[一九0六年[清代光绪卅二年]·二十八岁]

在上蔡行医、传道、办时兆月报。

[一九0七年[清代光绪卅三年]·二十九岁]

本年美国威斯康辛州三十一位安息日会信徒,捐赠美金一千元(当时是大数目),米勒用这笔钱,在河南信阳(平汉路大邑)火车站附近,买了一块地,他们再建一处大的印刷所,来印“时兆月报”和宣传品,“时兆”因此迁至信阳。

因为娇妻去世,心情极为孤独,米勒的父母催促儿子回家,但米勒提出他二弟依斯泰来接替他来体裁传教,得双亲答允,依斯泰便和他一位同学奥维·吉勃,同来中国。——他们的传教团及诊所,都已由上蔡转来信阳。

[一九0八年[清代光绪卅四年]·三十岁]

米勒的父亲为他儿子安排回美渡假,隐约的含义是,米勒已丧偶两年,目的是为他续弦作准备。[案:安息日会规定,传教士每七年有一次休假,而米勒服务只有四年。]

经返美国渡假确定以后,米勒首途时,是先到中国东北,然后乘西伯利亚铁路火车,穿过苏俄腹地,及欧洲美。他在六周以后回到老家。

时已秋天,经亲友介绍,与他曾经教过书的一间护理学校的学生——缅因州籍的玛丽·艾佛荪小姐结婚,不久,这对新婚夫妇,又回中国。

这一次他们先到上海,想定居下来,因为这里办报方便。他们便和一齐同来中国的寡居的护士长包瑟娣,和她领养的儿子——十岁的普西,一同定居下来。

他们租下一位宋老先生的印刷厂房,“时兆月报”便由河南信阳迁到上海东有恒路,添购设备,增加人员,一方面又建立诊所。

这位宋老先生,是华侨,他便是日后中国的财政部、行政院长宋子文及其同胞——国父孙中山先生夫人宋庆龄女士及中国蒋委员长夫人宋美龄女士之父。米勒医生日后也成了这些历史人物的家庭医生及医疗顾问。

他们在杭州莫干山建一间避暑住宅,玛丽住在这里。十一月玛丽回上海,为他们生下第一个女孩——莫娣,用米勒亡妻的姓。

年底,米勒的印刷厂失火,使他的刊物受到困扰。

[一九0九年[清代宣统元年]·三十一岁]

“时兆”再由东有恒路迁至河南路宝兴里,自购厂房内印行书刊。

此年春天,米勒受任为“安息日会中国分会”会长。

夏天到河南周家口,策划在这里创办一所教会学校。

周家口,上海两地瘘顾。

[一九一0年[清代宣统二年]·三十二岁]

米勒次女薏瑟在秋天诞生。

他和另一位传教士、医生—奥古拉斯·拉森博士—在莫干山建立中国第一个疗养院。

米勒于秋后,开始生病,就像他第一任妻子莫娣一样,痢疾、胃炎、肝萎缩、嘴唇溃烂……使米勒陷于健康恶化状态,日益消瘦、食欲不振……。

[一九一一[清代宣统三年]·三十三岁]

春天,米勒拖着虚弱的身体,由河南赴上海出席“传教士会议”,安息日会另分会及各地教会领袖看到米勒健康恶化,非常优虑,便决定让米勒回美国去,接受治疗休养。在中国,没有更好的身体,是不行的。

米勒这一家终于回到美国,玛丽和两个小孩,到缅因州波特兰大的娘家休养。米勒先生进旧金山附近的圣赫连拿疗养院,但查不出病原。再转到别的医院。最后回到他的双亲身边,他想先稳住病情,后来在治疗过程中,发现他患的由于维他命缺乏而引起的“口炎性腹泻”。

在家里,他大量吃蔬菜和水果,身体很快就有了起色。

他的身体稍好,他的姑父彭杭尼曼,从俄州西部(米勒的父亲因后来担任牧师已迁居纽勃龙斯维克)来信说,要和这个内侄为他医病和讨论些问题。

米勒带家人到俄州,开始为姑父治疗他的臂部外伤。

米勒的姑妈凯撒琳则要求米勒留下来为她照应几个庞大的农场和她自己。她找律师来立一份遗嘱,交代将全部财产,约二十五万美元(在当时非常庞大),留给这个侄儿。遗嘱则放在银行的保险库中。

他留在姑妈的农场里照应,管理姑妈的产业,同时继续疗养身体。

这样休养了一年。

中国革命,在这一年十月十日发生,清迁宣统退位。

[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三十四岁]

米勒在当地蒙特弗弄医学院,受聘教职,周薪十二美元。

十二月底,玛丽为他生下第一个男孩——小哈瑞。

[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三十五岁]

米勒并未忘怀中国,教书不是他的本份。但姑妈的遗嘱很难处理。他要求父亲来代管一年,俟一年后再由弟弟克莱伦斯接手。[当米勒姑妈十年后过世,遗产全部赠给各家亲友,唯有米勒没有。]

米勒的大弟弟依斯泰,在中国河南传教,秋天病死异域。

[一九一四年[民国三年]·三十六岁]

美国基督教复临安息日总会所属华盛顿疗养院,于一九0七年设立,但是病人很少,负债累累。米勒的朋友~I·H·依凡斯是该院董事主席,了解米勒在中国教会中理财的能力和外科医名,便把米勒弄到华盛顿,初步安排他做总会“医务秘书”,主管全球安息日会所属医务。

米勒带着家小搬到华盛顿附近的马里兰州,他本人则就任新职。

不久,他又被事管理医务,他再度为充实自己,到霍浦金斯大学医学院注册研究外科学。

——由于他为一个驼子~~一个电梯工人开刀——因太驼而产生的内脏混乱和溃疡割治成功,一举轰动,使华盛顿医疗院业务顿时篷勃起来。

当时美国国务卿威廉·任宁斯·白莲安经常出席米勒的“齐斋宴”。

[一九一五年[民国四年]·三十七岁]

他的第四个孩子——男孩克莱伦斯诞生。

[一九一六年[民国五年]·三十八岁]

在华盛顿继续医疗工作,资料简略。

[一九一七年[民国六年]·三十九岁]

在华盛顿继续医疗工作,资料简略。

[一九一八年[民国七年]·四十岁]

米勒在华府已工作四年,渡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使他的医名——开始以“甲状腺外科专家”扬名世界医学界。

他在大战期间动过无数次“甲状披肝沥胆手术”。他研究出许多机关报的疗法,而当时因“甲状腺致死的人却很多”。米勒在执行医务期间,除了生活费用之外,每年以相当五万美元的私人报酬,转赠医院,用以弥补“慈善预算”。

华盛顿疗养院,成了美国唯一的“甲状腺病治疗中心”。

[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四十一岁]

继续在院任职。

[一九二0年[民国九年]·四十二岁]

佛罗里达州有一位百万富翁,身体瘫痪,缠绵病榻,花费巨资,没有治好他的病,当他听到米勒的医名与高示波器的品德,包车到华府,住进华盛顿疗养院。经米勒检查,他患的是“风湿及其附从病”,导致不能行走、浑身酸痛。米勒在诊疗期间,决定用手术取出他的“扁桃腺及腺状肿”,来解除他的“血毒症的根源”,可能使风湿速愈。于是手术完成以后,再加物理治疗,病人一周后就站起来了,而十天已经出院。

米勒的办公室秘书,如此写道:“……病人付清赈单后,我看到他走到米勒博士面前,把一张全新千元面额的新钞塞在博士手中。……我认为米勒收下这笔赠与多好——他有一个六口之家的家庭,加上他的津贴的全部薪水,他每周祗有四十五美元。可是,过了不久,米勒转过头来,把这一笔钱交给我:‘史坦莱!’他说:‘把这笔钱送给出纳。……’”

——这就是米勒博士。他甚至私人用电话的一角钱都要从自己的薪水中扣出来。他绝不从‘那些赠与他的金钱中留下一分钱’,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上帝使徒”,和人类的朋友。

[一九二一年[民国十年]·四十三岁]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