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浆不能与鸡蛋同吃?
只要有人提出“什么与什么不能同吃”,总是能在短时间内广泛传播。关于豆浆的“搭配禁忌”就是如此,下面来分析最常见的几个说法。
“豆浆不能与鸡蛋同吃”是关于豆浆的禁忌中流传最广的。这个说法的理由有二:一是“豆浆中有胰蛋白酶抑制物,能抑制蛋白质的消化,降低营养价值”;二是“鸡蛋中的黏性蛋白与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形成不被消化的物质,降低营养价值”。
第一条有点谱,大豆的确含有一些胰蛋白酶抑制物,会抑制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降低对蛋白质的吸收。我们说豆浆一定要煮熟了喝,原因之一就是破坏胰蛋白酶抑制物的活性。如果不这么做,那么不仅是鸡蛋,大豆蛋白自身的消化吸收也会受影响。第二条纯属以讹传讹。胰蛋白酶是人体或者动物的胰腺分泌的酶,作用是分解蛋白质。如果大豆中存在这样的酶,纯属是跟自己过不去。大概是第一个提出这种说法的“专家”没有看见“胰蛋白酶”后面还有“抑制物”这个词,想当然地进行了一番“推理”,于是就流传开来。鸡蛋中的“黏性蛋白”是一种结合了糖的蛋白质。它本身也是一种蛋白酶抑制物,可以结合胰蛋白酶使之失去活性。既然大豆蛋白中没有胰蛋白酶,鸡蛋的黏性蛋白跟豆浆也就不会有矛盾。当然,它还是一种过敏原。如果豆浆中真有某种成分与它结合,使之失去活性,倒是好事。
所以,豆浆和鸡蛋都是需要充分加热做熟的食物。加热的过程除了通常的杀死致病细菌,还担负着破坏这些“害群之马”的任务。
另一条禁忌是“不能用豆浆来冲鸡蛋”,理由跟上面相同。不过这个结论歪打正着了:热豆浆的温度不足以对鸡蛋充分加热。鸡蛋中很容易含有一些致病细菌和过敏原。这些成分没有被充分加热而失去活性的话可能产生不良后果。尤其是那种受人推崇的“走地鸡”,下蛋的环境实在不敢恭维,通常卫生条件难以保障,含有致病细菌的可能性就更高。
许多人喝豆浆喜欢加糖。而有一条“禁忌”是“不能加红糖”,原因是“红糖中含有有机酸,会与豆浆中的钙或者蛋白质生成沉淀,从而降低营养价值”。且不说红糖中含有多少有机酸,豆浆中本来就没有什么钙,豆浆的价值跟钙也完全不搭边。既然本来就没有,当然也就无所谓“损失”。而有机酸与蛋白能否结合,结合之后是否能被消化,本身也是没谱的事情。即便是真的,红糖中那点有机酸相对于豆浆中的蛋白质也只是沧海一粟罢了。
还有人说白糖也不要加,因为“糖在体内转化成酸,会结合体内的钙或者蛋白质,影响钙和蛋白质的吸收”。这种说法更离谱。糖转化成酸是在吸收之后,跟消化道内的钙和蛋白质没有碰面的机会。人体都会摄入碳水化合物,最后在体内会分解成糖。如果糖转化而来的有机酸能有如此破坏性的话,那么吃的米饭、馒头、面包乃至蔬菜最终都会有同样的作用。
鱼干和肉干宝宝能吃吗?
致癌物多
鱼干、鱿鱼丝之类食品中含有较多的“亚硝胺”,它是一种强致癌物,是蛋白质分解产物和亚硝酸盐结合的结果。偶尔少量食用,还不致发生危害,但如果经常大量地吃鱼干,或是加工鱼干的原料不新鲜,就很可能导致亚硝胺摄入过量。
增加废物
鱼干和肉干中所含的大量蛋白质,只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体有好处。如果蛋白质太多,超过了人体的利用能力,就会在体内形成氨、尿素等一系列代谢废物,增加肝肾的负担。消化吸收不完的蛋白质会促进肠道腐败菌的增殖,在肠中形成粪臭素,甚至致癌物质。
夏天多吃这些蛋白质和盐分过高的食品,还会造成口渴,加剧脱水。由于大量蛋白质会增加身体的产热量,故而酷暑时应少吃这类食品。如果吃了鱼干或肉干,应当多喝水、豆汤或淡茶,并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
宝宝能吃辣味食物吗?
辣味对孩子的消化吸收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生姜、丁香、胡椒、芥末都显示出了燃烧脂肪的特性,从而加快了新陈代谢。适量给孩子食用带辣味的东西有预防儿童期肥胖的作用。而且辣椒有健胃、助消化的功能,它含有一种叫辣椒素的成分,对口腔及胃肠有刺激作用,能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使食欲改善。
在宝宝吃饭不香,饭量减少时,可以在菜里放上微量辣椒,就能改善食欲,增加饭量。
孩子吃辣也是有讲究的,带辣味的调味品最好在孩子10个月之后再添加,比如咖喱、辣椒等,添加的量因人而异,通常只要能尝出有一点辣味就可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