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着名画家丰子恺家中的墙上,张挂着一首温籍数学家苏步青的赠诗:“草草杯盘共一欢,莫因柴米话辛酸。春风已绿门前草,且耐余寒放眼看。”这首诗作于1947年春节前后,是苏步青专门写给丰子恺的。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苏步青已知道了丰子恺的名字,对丰先生很敬佩,对丰子恺漫画更是由衷喜爱。1940年,丰子恺的女儿在贵州遵义结婚,女婿恰是苏步青的同乡,于是丰子恺特地请苏步青作男方的代理主婚人。此后,苏步青与丰子恺就成了好朋友。抗战胜利后,丰子恺迁居杭州,苏步青给他写了一首乞画诗:“淡抹浓妆水与山,西湖画舫几时闲?何当乞得高人笔,晴雨清斋坐卧看。”
这首诗刚写好,还未寄出,即收到了丰子恺主动寄赠的一幅画,画的是以遵义生活为背景的《桐油灯下读书图》。苏步青十分高兴,当即写了一首答谢诗,连同乞画诗一起寄给了丰先生。诗曰:“半窗灯火忆黔山,欲语平生未得闲。一幅先传无限意,梦中争似画中看。”
丰子恺收到这两首诗后,据“乞画诗”中“淡抹浓妆水与山,西湖画舫几时闲”句,又送给苏步青一幅西湖游舸图。这回,苏步青不仅写了答谢诗,而且还写了一首题画诗:“一舸笙歌认夜游,岚光塔影笔中收。如何湖上月方好,柳下归来欲系舟。”
以上这些诗画往来,都是发生在1947年秋的事。
对于苏步青以及他的诗,丰子恺曾有很高的评价:“数学家的诗句,滋味尤为纯正”,“人做得好的,诗也做得好……樽前有了苏步青的诗,桌上酱鸭、酱肉、皮蛋和花生米,味同嚼蜡,唾弃不足惜了。”
新中国成立后,丰子恺与苏步青都居住在上海。苏步青经常携夫人来丰子恺家中游玩,丰子恺的“秘月楼”成了他们谈天说地的场所。1956年冬,苏步青荣获中国科学院颁发的科学奖,丰子恺又送给苏步青一幅题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画以示祝贺。“文革”中,丰先生与苏教授都被打成“牛鬼蛇神”,再也无缘见面了。1975年9月15日,丰子恺与世长辞。此时“四人帮”尚未垮台,但追悼会上,苏步青仍送来了花圈以示哀悼。
苏步青说,当年丰子恺送给他的画以及他写给丰子恺的一部分诗稿皆在“文革”抄家中丢失。这是令人遗憾的,然而他们诗画之交的佳话却已流传于后世。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