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摩诘山水诗的“云”意象透视

徐祝林

摘要:王摩诘山水诗中的“云”意象用得既工又妙,工于意中寻象,象中生意。妙于形成不同的情感画面,有明秀清丽的优美画,深邃俊俏的壮美画。王摩诘用画家的独特视角去观照“云”的意象,诗中的“云”意象又折射了其佛家身影,映照了隐逸者的生活情趣,写照了诗人的浪漫气质。

关键词:云意象;透视;画家关照;佛影映照;浪漫气质

王摩诘是中国山水诗的正宗诗人,这一地位是历代山水诗人难以企及的。他呕心创作的静逸明秀之美山水诗代表了盛唐之音,盛唐气象。王摩诘100多首山水诗中,描绘“云”意象的就有50多首。透视“云”的意象,我们便产生了不同的审美感受,下面着重从三个层面来探究其妙。

一、“云”意象撷取之工

意象,是一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有关深层文艺心理的命题。所谓意象是“以独特的审美表现创造出的具有双重意义的艺术形象”。[1]162意象使用的一个术语是“内意”、“外意”,就是将主观的情志即“意”与客观对象即“象”互感,从而创造出具有双重意义即字面意义和隐逸的艺术形象。“意象”的艺术本质是寄托隐含,字面意义称为外意,隐含意义称之为内意,王摩诘山水诗正是体现这一点。他不仅撷取各类“意象”,而且成功自如地运用各类“意象”,来抒发自己与众不同的内心情致。

王摩诘主要善于运用各类意象来素描画面,隐喻抒情,创造审美意境。在众多的意象群中,“云”的意象用得最多,而且鲜活。如云山、云中、云台、云烟、云水、云霞、云树、行云、浮云、白云、云外、云梯、黄云、暮云、云霭等,这些意象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深邃而富有理趣的审美境界。正如唐人殷璠《河岳英灵集》对王摩诘的评价“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

王摩诘笔下的“云”意象是纷纭复杂、变化多端的,时而由意寻象,时而由象生意。

先说由意寻象,诗人先有主观的情感冲动或理性的认识,然后撷取相应的客观物景,实现寄托隐含,构成意象。王摩诘撷取“云”意象往往具有明显的主观动机。如“所居不见人,枕席生云烟。”先有寂静之情,后有想象“云烟”之象,从而合成这意象。“息阴无恶水,饮水必清泉,故乡不可见,云水空如一”。先有隐逸之情怀,后产生出“云水”之意象。同时诗中的“云水”意象同“清泉”组合叠加起来,更见其工巧。

再说由象生意。王摩诘山水诗这方面体验得更深,他久居山林,常常有“云”浮现在眼前,诗人便注重这一瞬间的视觉,触动感官,从而生发了某种情志,构成了特殊的“云”意象。如:“前路白云行,孤帆安可论。”前一句是描写,征途上布满了白云,浮来浮去,后一句是蕴涵着孤寂的情感,这是用“白云行”之象,来衬托“孤帆”之意,正所谓“因物感触,言在于此,而意寄于彼,玩味可识,非若赋比之直言其事也”[2]2的意外之情。

二、“云”意象绘画之妙

1、“云”意象绘制了深邃俊俏的壮美画面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苏东坡之后历代学者对王摩诘山水诗的中肯品评,王摩诘既是诗人又是画家,成功而巧妙地将“云”意象融入诗中,真挚而深沉地表达对自然山水的钟爱。如:着名的《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这是一首咏终南山雄伟崇高壮丽的五言律诗。它不仅从客观上勾勒了终南山的整体之美,而且又从微观上绘画了终南山的不同视角之妙。“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这两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实属画笔。“白云”、“青霭”意象传神入微。这壮美的奇观,虽然色彩朦胧暗淡,但却足见线条明晰飞动。这“白云”、“青霭”的意象,似乎平淡,但能独具匠心地勾出山的雄姿。从远到近的不同视角,观照山中的“白云”、“青霭”变幻不定的情景,反衬出终南山的崇高气势。王摩诘在这里没有撮取常见的树木、草石、飞禽、清泉等司空见惯的意象,而是用“白云”、“青霭”意象,来渲染迷人的山色,烘托壮美的山势,令读者肃然起敬,回味隽永。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这云雨的意象,构成了一幅有立体感的长安早春图,给人以一种高峰突起,耳目为之耸动的感觉。透视了盘旋在广阔的长安城上的凤阙,简直象要凌空飞起。这飞动之感,我们不仅看到了长安、曲江的美丽和壮观,而且更显示出大唐帝国的阔大,壮观和昌盛,同样表达了深邃壮美的情怀。

2、“云”意象素描了明秀清丽的优美画面

王摩诘笔下的云意象不仅绘制了壮美图画,而且更多的是素描了明秀清丽的优美画面。

“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这是静逸悠闲的画面。“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山云中鸡犬喧”。这是以动衬静的清丽景图。“畅以沙际鹤,兼之云山外”。“惟有白云外,牧童问夜猿”。这是童真般的人情之美图。“向是云霞里,今成枕席前”。这是变化莫测飞动的浪漫风景丽图。在终南山别业撰写的《文杏馆》中“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梁云,去作人间雨”。这是虚实相生的神秘色彩图。这普普通通的文杏馆是王摩诘住在辋川别墅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因为高居岭上,“云”、“雾”从馆内梁栋间飘忽腾空,排除馆外,飞向人间,化作甘霖。小小的文杏馆,是不被人们看好的极简易建筑,原来是云师雨伯的住所。文杏馆本是寻常的景物,普普通通的古建筑,但通过“去作人间雨”的虚景点化,则为小小的文杏馆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妙趣横生,引起了读者无限的遐思,玩味无穷。

五言律诗《观猎》为此画面的代表作品。“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这是一幅将军狩猎图。通过狩猎的一天活动塑造了豪迈威武的将军形象。“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这结尾处出现的“云”意象,照应了前面的三个细节,即:角弓鸣,马蹄轻,鹰眼疾。构成了广阔无垠的画面。这不仅描述了风风火火的畋猎场面,而且抒写了猎获后的万分喜悦之情,开头风起云涌,与出猎紧张气氛相呼应,全诗“风”、“云”,与畋猎后的喜悦心情相呼应,画面摇曳生姿,饶有余味。

三、“云”意象的形成之因

1、∵画家眼光的观照

王摩诘“云”意象在诗歌中表现得如此出色,这与他是一个画家有密切关系。王摩诘是唐代着名的山水画家,他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王摩诘融汇了唐之前的画家的技法,自成一家。他抛去浮华,摒弃传统,用水墨渲染,模山范水,这种新画风对后世影响很大,因此王摩诘也被推崇为文人画之始祖。王摩诘的云画更是奇观,正如王摩诘自云:“凡画山水,须按四时。”“或烟雾锁,或楚岫云归。雨雾则云收天碧,薄雾霏微,山添翠润,日近,早景则千山欲,雾霭微微,朦胧残月,气象迷昏。”[3]150王摩诘的山水画,对他的山水诗形成起到了别人代替不了的作用。他自觉地将画法融入诗法,将画的云雾画面融入诗中的云雾意象。正如苏东坡所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4]289。

王摩诘的画能入神,得神似,也就有了诗的情韵和意趣,可以说是“画中有诗”了,这一问题本论题不做更多的思考,至于“诗中有画”正是本论题要论及的。王摩诘山水诗中的云意象运用从内容上可概括为三个层面:即风物的“云”意象;田园的“云”意象;山水的“云”意象。从技法上看表现为用绘画的素描的手法,如:“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表现为用绘画的“动静互衬”的手法,如“草堂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表现为用绘画的意象叠加的手法,如:“惟有白云外,牧童问夜猿。”“沙平连百雪,蓬卷入黄云。”这都是以云为主象辐射其他意象,增强艺术效果。

2、∵佛家身影的映照

王摩诘“云”意象在其诗歌中不迭的呈现,主要还是与佛教的影响及隐逸生活有密切的关系。王摩诘生长于一个佛教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他的母亲是一个笃诚佛教徒。王摩诘在母亲的熏陶下,也成了一个熟谙禅学的奉佛者,王摩诘交往的僧人很多,诗文中常提到僧人,对佛学有较高的造诣。经常坐卧青灯古佛旁,日月诵禅。正如自己所云;“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城郭遥相望,惟应见白云。”王摩诘一生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他“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参禅悟道。佛影的返照,令王摩诘乐于与山水作伴,与云雾为伍。他自适的情怀,融入在云之中,顿觉清旷爽丽。这不仅表明了诗人清高自许的寂寞心情,同时也净化了心灵,纯正了情感,“用提纯的景物表现单纯明净之美,用云意象表达空与寂的境界”∵[5]96是王摩诘受禅学影响的重要体现。王摩诘的隐居习尚是将归隐视为傲视独立的表现,以入于山林,纵情“云霞”,显示其人品的高洁,进而把返回自然作为精神的慰籍和享受,力图“寻求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纯美天地。”[6]159∵如: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寥落云外山,迢逸舟中赏。”“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这“空云山”、“云外山”、“法云外”、等意象虽各表达了不同的情致,但都可以透视出王摩诘向往的是空灵寂静的精神世界。

王摩诘的“云”意象还表现在无我的境界。他对于空寂的追求,有时把自己的存在也遗忘了。用张毅的话说“沾化微笑的空灵境界,是禅的最高境界,也是王、孟等人在山水诗创作中所追求的艺术极境”。[7]36譬如:他的着名诗篇《戏赠张五弟》云“我家南山下,动息自遗身。人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云霞成伴侣,虚白侍衣巾。”无我是佛教的基本教义,物我一体,无我之境,客观描述是王摩诘山水诗的重要特征,他不同于孟浩然山水诗注重主观抒情,有我之境,在诗中常常看见自己的影子。“云霞成伴侣”,“动息自遗身”,正是诗人的无我之境界。诗人所配置的“世洞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端居不出户,满月望云山”;“行到水分处,坐看云起时”;“去林隐法堂,驱鸡入白云”等奇特的“云”意象,无一不是诗人乐于隐居山林的情怀,无一不是佛影响的返照,无一不是隐逸生活的映照。

透视王摩诘山水诗的“云”意象,我们可以领略其中意中生象,象中生意的工笔,可以领略浓妆淡抹的色彩,动静相称的和谐美,声情并茂的绘画美,虚实相生的意境美,可以仰视王摩诘超世拔俗、浪漫非常的诗家、画家、佛家的伟岸形象。

参考文献:

[1]屈光.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识流[J].中国社会科学,2000,(5)。

[2]罗大经.鹤林玉露·诗兴[M].日本宽文二年(1662)中野市右卫门复明本。

[3]王维.∵画学秘诀[A],王维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4]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A],苏轼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5]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6]严七仁.王维在辋川[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7]张毅.王维与盛唐山水诗的灵秀空静之美[J].南开大学学报,1997,(5)。

(作者单位:内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自:∵《时代文学·上半月∵》∵2010年8期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