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庐山东林杂诗∵
慧远∵
崇岩吐清气①,幽岫栖神迹②。∵
希声奏群籁③,响出山溜滴。∵
有客独冥游④,径然忘所适⑤。∵
挥手抚云门⑥,灵关安足辟⑦!∵
流心扣玄扃⑧,感至理弗隔。∵
孰是腾九霄,不奋冲天翮⑨?∵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⑩。
【注释】∵
①崇岩:高高的山岩。∵
②幽岫:幽深的山洞。栖神迹:指山洞中云气往还,似留有神灵的印迹。∵
③希声:细微的声音,形容“山溜滴”,出自《老子》:“大音希声。”群籁:各种声音。∵
④冥游:漫无目的的游观。∵
⑤径然:任性、任意的样子。∵
⑥云门:云封之门。∵
⑦灵关:天门。辟:打开。∵
⑧流心:周流之心,指心灵不受束缚。玄扃:玄思的门。∵
⑨翮:鸟的翅膀。∵
⑩三益:《论语·季氏》中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三者都是交友所受之益。
【赏析】∵
题为《庐山东林杂诗》,实为纪游之作,因此别题为《游庐山》。高岩上云气蒸腾,似从山中吐出,这是目之所见。山溜的声响虽然细微,但在群籁中仍然清晰可辨,这是耳之所闻。庐山的景物很多,作者却仅选取悠闲的白云和细微的山溜,既反映了庐山的典型特征,又是作者心境的体现。在这样的环境中“冥游”,不仅不知道到了哪里,甚至不知道要到哪里。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不费安排。于是作者的心灵开启了玄思之门,与佛理浑然结为一体。“孰是”二句表面上是写不必借助翅膀,也能立于九霄之上,实则言觉悟在心,无须外力,此之谓得大自在,所以最后说领略佛理的快乐,实在是超过一般的交友所得。从艺术的角度看,这首诗玄味甚足,形象不够生动,但从山水中体悟佛理,对后来山水诗的发展不无影响。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