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者为四?曰:意丶必丶固丶我也。在佛学上讲,意为「末那」丶兼具我丶法二执,它

是依于阿赖耶的见分而起「我痴」(不明事理)「我见」(强烈主观)「我慢」(贡高我慢

)「我爱」(占有欲)。它时时刻刻依于这些条件去恒审思量,也就是说在那里为自己打算

。把这第七「末那识」拆穿了,就这些玩艺儿,没有一点好材料。它能利用电波去指挥大脑

思考度量;它却不是大脑,实际上大脑不过是它审思度量的工具而已。

「必」与「固」是由「末那」产生出来的,就是「我见」与「法见」也。换句话说,就

是一切众生的「看法」与「主张」。「看法」是「我见」,「主张」是「法见」,总而言之

,都离不开这个「我」。

前面所说「我见」「法见」,都是以阿赖耶「相分」为我。这里所说「意丶必丶固丶我

」的「我」是以阿赖耶「相分」为我。换句话说,就是指我们的身体大凡知识份子和哲学家

都是以「见分」为「我」丶以「相分」(身体)为「我所有的」。低级社会,则直接以「相

分」为「我」。是故上层社会,多以知识庄严其身,低级社会,则以服饰庄严其身;以其以

身为「我」故也。所以在一般社会里,多以漂亮小姐,喻之为「一朵花」丶漂亮男人,喻之

为绣花枕头;我劝各位小姐丶且莫闻花自喜,若是一朵漂亮的花,不结果子,也和「绣花枕

头」无二无别。

当知此身为「我所有的」,实非我也。吾人之外表所以异于一般动物之羽毛,是以知识

庄严其身;再进一步,透过知识,学圣学贤,则以仁义礼智庄严其身也。

孔子之绝意丶必丶固丶我,在佛学上说,是已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已经

泯绝了「我痴」「我见」「我慢」「我爱」;也断绝了与生俱来的「我执」和「法执」;故

其作人处世,不以「我执」「我见」为中心,是以「平等性智」为中心;此「平等性智」为

宇宙万有之大总则,一切学术之大公式也。故能「放诸四海而皆准,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何以故?从此「平等性智」流出一切法,无非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则也。人民守则

,治天下易如反掌。

夫齐家治国之难,非家之难齐,国之难治,难在「我执」与「我见」也。是故平天下者

,当以天下而平天下,莫以「我执」「我见」平天下也。犹如禹王之治水,是顺水性而治水

,非以「我见」而治水,故其用力小而成功大;鲧则反是,故终于失败。

吾人之第七「末那识」,以有「我痴」「我慢」「我见」等,它是「愚而好自用丶贱而

好自尊」的东西(凡夫多不自知);假若我们是一个愚昧无知而又自用自专的人,尚不足以

领导其妻子儿女,遑论天下国家乎?如果你看到任何国家的机关首长,或私人社团领袖,动

辄把桌子一拍!「混蛋」丶「饭桶」!这就是「末那识」的写照;其所谓「混蛋」「饭桶」

者,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他的部下连忙点头是是是!是为了饭碗问题,并非接受「混蛋

」而称是也;可是这个「末那大王」都认为它有见解有威风!闲来无事,观察世间,真也觉

得好笑!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是转此「末那识」为「平等性智」,才能断绝意丶必丶固丶我;

在心境上没有了意丶必丶固丶我;则作人处世,或处理一切问题,都是任物不任己;换句话

说,以问题的症结处理问题,不是忽视问题的症结以「我见」处理问题也。小人则反是,它

是任己不住物,不问问题的症结所在,专以「我见」(主观)处理问题。此即第七「末那」

(意)与「平等性智」之差别,亦即凡圣之差别也。孔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

无莫也,义之与比」。就是说君子对于天下国家啊!没有主观的看法,不作主观的主张,只

是以平等性为原则,配合时间性和空间性,制之于义而已!换句说话,因时因地而制其宜之

谓也。时运境迁,则又非其所宜,故不作主观的看法与主张。今人治学,带着他的意丶必丶

固丶我丶妄测圣人,说是孔子思想为如何如何?孔子主张如何如何?殊不知这「思想」与「

主张」完全是第六识和第七识的作用,圣人转识成智,意识已空,如明净镜,物来则现,物

去则寂,镜本无心,应物现形,那来的思想和主张?是故孔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叩其两端而竭焉。」以其适应一切法,犹如空谷足音,男唱应男

,女歌应女,鄙夫之问,两端而竭。

鄙失所问,没头没尾,好像一件无头的案子一样,孔子问问他的动机,再问问他的目的

,就给他解答完了。这是说圣人平时大智若愚,实非成竹在胸;到了适应问题的时候,却很

善巧,一件糊糊涂涂问题,两头一问就弄清楚了。如果您胸有成竹,遇上糊涂案子,很容易

以自己的主观越俎代庖。

第7期∵公元1971年9月发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