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诗话(二)
觉真
最早题咏焦山寺西周古鼎的诗篇,是王士禄、王士祯兄弟,王士禄字子底,号西樵,是王士祯之兄,顺治九年进士,曾以吏部员外郎任河南乡试正考官。王士祯,字贻上,号阮亭,自号渔洋山人。顺治十五年进士,历任礼部主事、经筵讲官、国史副总裁、刑部尚书等职。他的诗为清初一代宗匠,有《渔洋山人诗集》传世。士禄所作《焦山古鼎歌》云:“海云堂中暮相索,古鼎照人光牵驳。龙文独许吾邱知,篆铭略辨周京作。宛同石鼓出陈仓,那数铜狄传西洛。……一德何人曰相嵩,金铉只用青词博。……从来铸鼎成饕餮,此物胡为亦遭攫?……赔垒已拉水山榷,有铁谁能铸此错?徘徊三叹轩几旁,极目江天莽寥廓。”士祯所作《焦山古鼎歌同西樵赋》云:“晓入枯木堂,怪禽惊翩翻,清露滴松杪,下见古鼎蹲。宝光耀昆吾,中有飞廉魂。上文为雷回,下文为星纭。狞状饕餮伏,兵气蚩尤昏,辛壬与丁甲,世次迷夏殷。初疑周虎彝,复惑虞蜼敦。……分宜昔枋国,气势倾昆仑。斯鼎出京口,上烛光氤氲。役彼万指众,负载千蹄犍。大哉宗庙器,讵屑豪贵门。威力镇禅窟,寂寞归祗洹。……吾兄癖好古,八书探河源。三日松寥游,坐临忘嚣喧,扁列折螺书,卷尾搜趸文。作为奇伟辞,大海搏鹏鲲。春江北风霆,响激云涛浑。三叹继高唱,海门上朝暾。”王氏兄弟都写到了他们对古鼎的观察(形状、铭文、年代等等),特别是提到严嵩(分宜)的攫取,最后才回归佛门。原来此鼎为明代镇江乡宦魏氏家藏,严嵩当权,垂涎欲夺。后严嵩诬以罪状,魏氏蒙冤,固鼎遂入严手。严嵩父子事败,鼎又流入江南民家。但鉴于魏氏藏鼎,祸及全家,惧生事端,鼎亦不保,才将此古鼎送来焦山济云庵(康熙至焦山始改称今名定慧寺)。康熙时授内阁中书,并以刑部主事入史馆任明史纂修官的汪懋麟《焦山古鼎歌》中也写到“相传此鼎出巨室,得祸却归严分宜。分宜既败鼎复还,从来神物难久羁。何如安置在古寺,几筵妥帖终不移。(下注?我从昔年得纸本王西樵、阮亭两先生绘图作歌,刻石山上)……。”另一位镇江老乡深得康熙帝倚重、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为相二十年的张玉书,在他的《焦山古鼎歌》中同样写着「……当时收藏好古家,青词相公恣贪黩。一朝攫取渡江水,江涛昼墨神鬼哭。宝物为饕餮用,过眼须臾覆公餗。此鼎复溯江流回,栖托僧寮气肃穆。……”他们所记,大同小异,感叹“一出一没多升沉”,“至今转徙至焦麓,大宝作镇留空岑。”其它汤格、亲王阿巴泰之孙文昭、汤兆麟、汤之龙、王风彩、薛宏、郭梅、夏镇枢、沉德潜(归愚)、朱筠、厉鹗、戴缙、刘奎年、蒋士铨、翁方纲、茹廿橤、毕宪曾诸家,都有各自的焦山古鼎诗作。他们都从不同视角,赞叹“古鼎不落权奸手,哪得今为梵王有?梵王法力浩无边,鼎与江山三不朽。”
令我称奇的是那位清高宗弘历皇帝于乾隆十六年和乾隆三十年两次驾临焦山,竟写下了两篇《双山古鼎歌》,而且都用沉德潜韵,真可谓诗兴大发了。这也可说是这位着名皇帝的佛缘吧。第一首《焦山古鼎歌用沉德潜韵》:
造物精气屯于屯,周宣石鼓此仲昆。
二物不共沧桑变,似与姬氏留乾坤。
昔步太学抚十列,今来浮玉瞻独存。
讵嫌梵呗雁堂寂,饱谙世态龙宫蹲。
禹畴九鼎象百物,魑魅魍魉褫神魂。
周衰楚乃问轻重,定郏沈泗纷迹痕。
何以镌泐传世泽,明标五字无多言。
是时风露正澄霁,昨夜丁甲已揩扪。
初如天闾辟虎豹,复如地轴巍昆仑。
坐令百虑静一旦,瞥见法器当空门。
歊云吐景耀光采,沕沕穆穆胚浑浑。
底须石鼓合丰剑,千秋宜镇化人园。
奸相复餗何取此?诚哉利足使智昏。
韩苏大笔彼兼擅,德潜长歌此独论。
从来诗人志磊落,要令一发万气吞。
山头时见鸾鹤下,江面静阅羲娥奔。
德潜强韵我步元,奚用君门排九阍。
在这首诗中,乾隆皇帝对沉德潜赞叹有加,可能是诗人在创作中的一种共鸣;但这位主子居然也对权奸严嵩批判起来;“底须石鼓合丰剑,千秋宜镇化人园。奸相覆餗何取此?诚哉利足使智昏!”不知是故作姿态,还是在这里总结历史教训,告诫他的臣下不要利令智昏。在我看来,奸臣总是皇帝培养起来的,能逞其奸、得售其奸的条件就是因为有皇帝这个后台。皇帝更需要奸臣,是因为奸臣可以做替罪羊。所以中国人的心中,常有“皇帝是好的,坏的是他身边的奸臣”这种观念,只知道奸臣坏,却不知道奸臣为什么敢那么坏?忠臣用大义凛然、肝脑涂地来保护皇帝,奸臣用身败名裂、千秋骂名来保护了皇帝,所以皇帝实际上是制造奸臣、生产奸臣的母体。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皇帝是不会把他最贴心的奸臣抛出去的。乾隆在这里骂严嵩为“奸相”,他身边的和坤他却不知道吗?这就不免有点滑稽了。
十四年后,乾隆再来焦山,又写了第二首《焦山古鼎歌复用沉德潜韵》:
焦山初萃羽卫屯,金山西望真弟昆。
大江浩浩势莫并,罗刹奚足称抹坤。
三度此曾未一驻,顿置自谓非温存。
丹徒策马循野路,北固回望犹高蹲。
翦流片刻达彼岸,眄影已觉清神魂。
重书瘗鹤碑宛在,旧碑仍弃屋漏痕。
僧庵镇宝定何是?合属周鼎宁虚言!
龙光凤文腾驳荦,古色可睹不可扪。
咏事义正王诠部,译文古博程昆仑。
后来老沉歌亦好,皆足佳话传空门。
忆我辛未喜创遇,长歌曾和元音浑。
丁丑壬午姑舍是,见则见矣仍只园。
兹来胜境任信宿,风恬浪静峰黄昏。
登临兴毕憩虚室,洪篇险韵从头论。
聚星孤屿倒尚在,萼山京口迹早吞。
沧桑有变鼎不变,永同谯阜延高奔。
册令世惠衣锡元,恒看红影烛紫阍。
这首诗的意境和氛围,都比前一首好。看来乾隆对焦山镇寺之宝的周鼎很有感情。他不但熟知佛学,诗中大量使用了佛家语,诸如:罗刹、彼岸、僧庵、空门、只园、虚室等等,而且他还阅读了同时代许多题咏、焦山古鼎的诗作,甚至表扬了“咏事义正”的新城王氏兄弟,表扬了“释文古博”的程康庄(字坦如,号昆仑),当然,又一次表扬了沉德潜,说这位皇帝爱才爱诗也爱焦山,有人情味,我想是不为过的。■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