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浙西诗会与佛教
□∵郜林涛《名作欣赏(下半月)》∵2006年第04期
摘要:以颜真卿、皎然为核心的浙西诗会,与佛教关系密切。在佛教影响下,浙西诗会形成了厌弃城市纷扰,崇尚宁静平淡的创作风格,并且时时流露出禅意。探讨浙西诗会的创作对研究中唐诗歌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关键词:皎然∵浙西诗会∵佛教∵
佛教是大历江南文人交往中一个重要内容,着名的浙西诗会便是如此。颜真卿大历七年九月由抚州刺史迁湖州刺史,大历八年初到任。由于他的地位及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在他身边聚集了大批文士,形成了着名的浙西诗会。根据贾晋华先生考证,“在鲁公刺湖近四年半时间里,以鲁公、皎然为核心,大开诗会,前后共聚集了九十五位文士,游赏赋诗,联句唱和,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联唱诗人群。”①颜真卿和皎然是浙西诗会的核心人物,由于他们的影响而使浙西诗会与佛教关系密切。∵
颜真卿自称并不信佛,他的《泛爱寺重修记》中说:“予不信佛而好居佛寺,喜与学佛者语。人视之,若酷信佛法者,然而实不然也。”②(卷三三七)不过颜真卿即使真不信佛,他与佛教的关系也是极密切的。与颜真卿交往高僧为数不少。如上恒和严峻都是律僧,《宋高僧传》卷十六《上恒传》载:“(上恒)法付王臣,故与姜相国公辅、颜鲁公真卿、杨凭、韦丹四君友善。”③“大历元年,(严峻)思往清凉山,未达庐陵,见颜鲁公,一言相契,胶漆如也。”(同上)又如圆寂上人,也受到颜真卿的倾慕。颜真卿《使过瑶台寺怀圆寂上人并序》云:“上人居此寺,不出三十年。万法元无着,一心唯趣禅。忽纡尘外轸,远访区中缘。”④(卷一五二)他任湖州刺史期间,也与湖州僧人多有往来。其中有真乘,《宋高僧传》卷十五《真乘传》云:“父观其宿习,果请出家,属颜鲁公许试经得度,时已暗诵五百纸,比令口讽一无差跌,大见褒异,落发配住八圣道寺得戒。后于通玄寺常进师所综习毘尼,进公见其俊迈也,诫同门曰:‘乘虽少龄,不可以伯仲齿之。’后西上京师云华寺学法华天台疏义,大着声望。”这位真乘是天台与律宗兼修的高僧。又有慧明,《宋高僧传》卷二十六《慧明传》云:“菩萨戒弟子刺史卢幼平、颜真卿、独孤问俗、杜位、裴清深于禅味。”慧明乃是慧能弟子方岩策公的门徒,据皎然《唐湖州佛川寺故大师塔铭序》云:“第六祖曹溪能公,能公传方岩策公,乃永嘉觉、荷泽会之同学也。方岩即佛川大师也(大字衍)。”⑤(卷九一七)可知慧明乃是南宗禅师。直接参加浙西诗会的则有法海,颜真卿《妙喜寺碑》称之为“金陵沙门”,曾在湖州参与编纂《韵海镜源》。《宋高僧传》卷六《法海传》载:“少出家于鹤林寺……天宝中预法慎律师讲肆,同昙一、灵一等推为颜冉焉。复与杼山昼公为忘形之交。”又据李华《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云:“门人法励、法海”⑥(卷三二〇),知法海为故径山(玄素)大师门徒,曾从法慎律师学律。法海也是浙西诗会的成员,则牛头禅在当时文人中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在湖州与颜真卿交往的高僧有天台、牛头、南宗等不同宗派,可以想象当时湖州的佛教活动应是很活跃的。总之颜真卿虽自称并不信佛,但他对佛教大力扶植,又与高僧广泛交往,以他身份地位及周围文人之多,他对佛教的态度无疑会对浙西诗会的文人产生极大的影响。∵
浙西诗会中最着名的当然是诗僧皎然。颜真卿《妙喜寺碑》云:“时杼山大德、僧皎然,工于文什,惠达灵煜,味于禅诵。”⑦(卷三三九)皎然在浙西诗会中占重要地位,他与浙西诗会中的文人往来非常密切。皎然集中有许多与颜真卿等人的酬答之作与佛教有关,如《奉酬颜使君王员外圆宿寺兼送员外使回》云:“鲁公邀省客,贫寺人过少。锦帐惟野花,竹屏有窗筱。朝行石色净,夜听泉声小。释事情已高,依禅境无扰。超遥长路首,怅望空林杪。离思从此生,还将此心了。”⑧(卷八一五)又如《奉同颜使君真卿开元寺经藏院会观树文殊碑》:“万国布殊私,千年降祖师。雁门传法至,龙藏立言时。故实刊周典,新声播鲁诗。六铢那更拂,劫石尽无期。”⑨(卷八一七)可以说,皎然更加直接地影响了浙西诗会文人对佛教的兴趣。∵
浙西诗会中也不乏精于佛学的文士。皎然有《白云上人精舍寻杼山禅师兼示崔子向何山道上人》(《全唐诗》卷八一六),崔子向与皎然来往颇多。子向亦精佛学,严维《赠送崔子向》曾说:“新诗踪谢守,内学似支郎。”⑩(卷二六三)崔子向与皎然有联唱之作,如《泛长城东溪暝宿崇光寺寄处士陆羽联句》《康录事宅送僧联句》。吕渭于广德元年至大历五年间任越州兵曹参军,参与鲍防、严维等数十人之联唱集团。大历八年参加颜真卿湖州浙西诗会。吕渭也好与诗僧交游,包括道标、皎然等。据《宋高僧传·皎然传》云:“昼生常与韦应物、卢幼平、吴季德、李萼、皇甫曾、梁肃、崔子向、薛逢、吕渭、杨逵,或簪组,或布衣,与之交结,必高吟乐道。”皎然《妙喜寺达公院赋得夜磬送吕评事》(11)(卷八二〇)即为与吕渭的酬答之作。《妙喜寺碑》载颜真卿幕下文人中有长城丞潘述,此人信奉南宗禅,皎然《苕溪草堂自大历三年夏新营洎秋及春…四十三韵》:“潘生入空门,祖师传秘赜”,诗中自注云:“潘生曾受曹溪禅门”,说明潘述曾受曹溪禅门。同诗云:“汤子自天德,精诣功不僻”,《伏日就汤评事衡湖上避暑》云:“更持无生论,可以清烦忧”(12)(卷八一五),则知汤衡亦精佛学。∵
如果考察浙西诗会的创作活动,可以发现厌弃尘世纷扰,崇尚宁静平淡是其主要风格,并且时时流露着禅意。诗会中既有皎然、法海这样精通禅理的诗僧,又有潘述、汤衡等好佛的文人,因此他们的联唱活动明显有南宗禅的影响。颜真卿的《赠僧皎然》云:“俯砌披水容,逼天扫峰翠。境新耳目换,物远风尘异。倚石忘世情,援云得真意。嘉林幸勿剪,禅侣欣可庇。卫法大臣过,佐游群英萃。”(13)(卷一五二)他们优游山水,唱答诗文,同时也以禅悟相交流。皎然集中与浙西诗会文士唱和的作品,也有不少体现了南宗禅义。皎然《晦夜李侍御萼宅集招潘述汤衡海上人饮茶赋》:“晦夜不生月,琴轩犹为开。墙东隐者在,淇上逸僧来。茗爱传花饮,诗看卷素裁。风流高此会,晓景屡裴回。”(14)(卷八一七)正是这些文士诗禅相会的真实写照。再如这首《奉酬颜使君真卿见过郭中寺寺无山水之赏故予述其意以答焉》:∵
州西柳家寺,禅舍隐人间。证性轻观水,栖心不买山。履声知客贵,云影悟身闲。彦会前贤事,方今可得攀。(15)(卷八一五)∵
所谓“禅隐”,体现了南宗禅无念无住、自然无为的禅学主张,日常生活中禅无处不在,无须执着于刻意的修行。∵
浙西诗会创作的主要的形式是联唱,这种诗体具有明显的游戏意味,而其内容则涉及游览、送别、宴饮、咏物等很多方面,艺术风格清新淡泊,充满清幽的禅意。试看他们的《与崔子向泛舟自招橘经箬里宿天居寺……联一十六韵以寄之》:∵
晴日春态深,寄游恣所适。——皎然∵
宁妨花木乱,转学心耳寂。——崔子向∵
取性怜鹤高,谋闲任山僻。——皎然∵
倚舷息空曲,舍履行浅碛。——崔子向∵
渚箬入里逢,野梅到村摘。——皎然∵
碑残飞雉岭,井翳潜龙宅。——崔子向∵
坏寺邻寿陵,古坛留劫石。——皎然(16)∵
(卷八九四)∵
佛教乃是这些文士共同关心的内容,因此在他们的联句中,常常会讲到他们对佛理的体会。其中不难发现南宗禅理。“宁妨花木乱,转学心耳寂”,正是南宗“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内性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缘境触,触即乱,离相不乱即定”(17)的禅法。∵
皎然曾说过“大历中,词人多在江外”(《诗式》),这些文人大多是为避安史之乱而来到江南的,国家的衰落动荡,个人的漂泊流离,苦闷、伤感和对盛世的追忆是当时大多数文人的心态。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佛教的出世哲学中寻求安慰成了一时风气。在浙西诗会的文人交游中,通过禅悟获得解脱的思想也非常普遍,也是他们联唱的重要内容。在浙西诗会的联句中,寄情山水、解悟佛理的句子随处可见,如“暮阶县雨足,寒吹绕松枝,理辩尘心妄,经分梵字疑”(《建元寺昼公与崔秀才见过联句与郑奉礼说同作》(18),卷七八九)、“雅韵虽暂欢,禅心肯抛却”(《水堂送诸文士戏赠潘丞联句》(19),卷七八八)、“要路推高足,空林寄一身”∵(《建元寺西院寄李员外纵联句》(20),卷七八九)、“迹就空门退,官从画省迁。住持良有愿,朝谒穴无缘”(《建安寺西院喜王郎中遘恩命初至联句》(21),卷七九四)等。虽然除了皎然之外,一般的文人对禅理并无深刻的领悟,但仍体现了他们对佛教的浸染之深。∵
浙西联唱的境界以平淡幽寂为主,常常可以见到如“人闲宜岁晚,道者访幽期。独与寒山别,行当暮雪时”(《建元寺昼公与崔秀才见过联句与郑奉礼说同作》(22),卷七八九)、“已高物外赏,稍涤区中欲”(《泛长城东溪暝宿崇光寺寄处士陆羽联句》,卷七九四)、“云教淡机虑,地可遗名实。应待御袶青,幽期踏芳出”(《渚山春暮会顾丞茗舍联句效小庾体》同上)、“心闲清净得禅寂,兴逸纵横问章句”(《与李司直令从荻塘联句》同上)这样的句子。本来蕴涵禅意的山水诗,往往以清幽的意境为特点,在静谧的山水中参悟禅机,但在王孟的山水诗中,我们看到的是寓静于动,动静纷籍,生机盎然的世界,如“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木兰柴》(23),卷一二八)、“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24),卷一二六)等诗,虽然并不刻意营造幽独沉寂的山水之境,从中却不难体会到“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25)的禅理,堪称入禅山水诗的最高境界。然而在浙西联唱中,多数诗人喜欢渲染寂静冷落的气氛,这一方面固然与他们处在特殊时代里的苍凉心境有关,同时也与他们对南宗禅的理解并不透彻不无关系。即以诗会中最重要的佛教人物皎然而论,他到大历后期渐渐接受洪州禅,禅风和诗风也都转变为狂放清逸,不过在浙西诗会时期,他的思想还是以传统的禅学为主,并没有形成他后期创作的风格。因此,浙西联唱中禅意的境界还是有明显局限的。∵
在唐诗史上,浙西诗会因其参与人数多,影响大而有着多方面的意义,浙西诗会既是江南文人交流的一个重要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其中一些重要作家如皎然等的创作持续到贞元而对贞元、元和诗风有所影响。因此研究中唐诗歌时,值得对浙西诗会作进一步的探讨。∵
作者简介:郜林涛(1974-∵),山西太原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华东理工大学文化艺术学院副教授。∵
①贾晋华.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②⑤⑥⑦全唐文[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③赞宁.宋高僧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
④⑧⑨⑩(11)(12)(13)(14)(15)(16)(18)(19)(20)(21)(22)(23)(24)全唐诗[Z]北京:中华书局,1960.∵
(17)(25)郭朋.坛经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3.∵∵∵∵∵∵∵∵∵∵∵∵∵∵∵∵∵∵∵∵∵∵∵∵∵∵∵∵∵∵∵∵∵∵∵∵∵∵∵∵∵∵∵∵∵∵∵∵∵∵∵∵∵∵∵∵∵∵∵∵∵∵∵∵∵∵∵∵∵∵∵∵∵∵∵∵∵∵∵∵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