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僧八指头陀
力谷
自明末至近代的高僧,求其耿洁精勤如八指头陀者实不可多得。八指头陀不但是一位宗门巨匠、特出诗僧,而且是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爱国者。打开他的诗集,就看到那一片“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心,外恨帝国主义无理侵略,内痛封建统治者辱国丧权,爱国思想充沛字里行间;这在当时是有启瞆振聋、奋发人心的教育意义的。
八指头陀——寄禅和尚,1852年出生于湖南湘潭县石潭一个贫农家里。七岁丧母;十一岁就读乡塾,受论语未终篇,父亲又死了。幼弟依族父生活,他为富农家牧牛。一日与群儿避雨村中,闻读唐诗“少孤为客早”,情不自禁,悲伤泪下。塾师周云帆先生问他哭什么?他说父亲死了,不得读书。周先生很同情他,愿意教他读书,不要学俸,做些烧饭、洒扫等杂务。周先生看到他耐劳苦读,说他将来是有成就的。这个读书机会也不久是,周先生又死了。他想继续读书,闻某富豪家欲雇一童伴儿读书,欢欣往就。谁知到了富豪家,一天尽做杂事;抽空读书,也遭责骂。屈身为人奴,原为将就读书,既违所愿,即离开富豪家。为了生活,去学手艺。旧社会老师傅对待学徒简直不如牛马的驱使,几回打得死而复苏。在那时一个孤苦无依的穷孩子,有谁伸出援助的手呢!
一天,他看到篱间白桃花忽为风雨摧败,不觉失声大哭,慨然动出世想;投湘阴法华寺出家,礼东林长老为师,时年十七即同治七年(1869)。
寄禅和尚出生在鸦片战争之后,各帝国主义得寸进尺地向我国侵略;封建统治者愚顽腐败,弄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寄禅和尚在云水行脚中,生活体验更形丰富,愈感觉到人世的苦恼,因此,他的精神贯注到大乘救世积极的一面。题石涛所画老树枯禅图,他借题批评一些不关心人世的焦芽败种:
末劫刀兵苦事丛,疮痍满目尽哀鸿;
阿师若具慈悲力,何忍低眉坐树中。
他在湖南岐山仁瑞寺恒志老人座下参学,专司苦行。当“行堂”(专为僧众添饭菜之职)时,不知谁把吃剩的饭倒在狗钵里,被恒志老人看到了,诃斥行堂糟饭食;寄禅和尚面无难色地把狗钵里的饭吃了。在岐山五年,日做杂役苦行,暇则随众坐禅,颇有省悟。嗣后遍游吴越,所到寺院,担任苦职。“开堂秉拂非吾愿,运水搬柴是我能”。道出他的心愿。
他最痛恨佛教里面的封建恶势力,把持寺产,贪污腐化,败坏佛教道风:1882年他在宁波阿育王寺任打扫,那时在天童寺祖堂当香灯的幻人禅师,看到天童常住被几家房僧轮流分肥,弄得衰败不堪,乃邀寄禅和尚共同整顿祖庭。他毅然应邀,与佛教内部恶势力作正义斗争,使天童常住恢复十方制。这两位大德都不以功自居,飘然他去:幻人禅师挂搭于上海留云寺;寄禅和尚回长沙,曾主席湘中六大名刹。天童寺的房僧,看到二位大德他去,妄想死恢复燃;天童常住急派人赴湘礼请寄禅和尚任住持。他当仁不让,慨然受请,连任住持十二年以终其身,才奠定天童十方基础,终使天童成为近代禅宗的东南最着名的道场。
寄禅和尚富于爱国思想,忧国忧民的吟咏在他诗集中特别多。他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痛亡国之将至:“时事已如此,神州将陆沉。宁堪忧国泪,忽上道人襟。”“鲸吞蚕蚀各纷争,未卜余生见太平”。“修罗障日昼重昏,谁补河山破碎痕”。描写当时人民颠沛流离的情况:“死者随波涛,生者何所栖,相携走泥泞,路滑行步迟。饥来欲乞食,四顾无人炊。儿乳母怀中,母病抱儿啼。仓卒骨肉恩,生死终乖离,不如卖儿去,瘵此须臾饥。男儿三斗谷,女儿五千赀;几日粮又绝,中肠如雷鸣。霜落百草枯,风凋木叶稀;掘草草无根,剥树树无皮。饥啮衣中棉,棉尽寒无衣;冻饿死路隅,无人收其尸。伤心那忍见,人瘦狗独肥。”他反映当时人民在重重劫难中,虽杜甫的史诗、郑侠的流民图不过如此。
寄禅和尚满怀忧国忧民的心情,吟咏中愤怒地猛烈抨击那些不关怀祖国命运、荒唐堕落的士大夫阶级:“衣冠一时盛,肝胆几人存”。“伤心蒿目此何世,尝胆卧薪宁有人”。“商女琶琶还度曲,王孙芳花尚迷春”。在他的吟咏中流露出他的怀抱:“我虽学佛未忘世”,“国仇那敢忘须臾”。他痛恨那班在朝的主和派:“一纸官书到海浜,国仇未报耻休兵”;“谁谓孤云意无著,国仇未报老僧羞”;“落月哀猿不可听,声声欲唤国魂醒”;“世上悠悠宁足道,好将书剑净风尘”。他这种热爱祖国的忠诚,绝非一守教规和寒岩枯木禅寂者所能领会的。
那时各帝国主义贪得无厌地向我国侵略,硬逼狡骗与封建统治者订立许多卖国条约;一般士大夫醉生萝死、贪污腐化,造成人民空前的苦难。爱国思想和浪漫主义渗透在寄禅和尚的诗篇中,由大悲心中发出宏愿:“我不愿成佛,亦不乐生天,欲为娑竭龙,力能障百川。海气坐自息,罗刹何敢前。髻中牟尼珠,普雨粟与棉,大众尽温饱,俱登仁寿筵。”他这个力搉强敌、深爱人民的善良宏愿,只有今天解放了的人民思想、发挥了人民的智慧与冲天干劲,才能实现这个幸福生活。
1885年法帝国主义犯福建、***,国军屡为开花炮所挫。电报至宁波,寄禅和尚方卧病延庆寺,心火内焚,唇舌焦烂,三昼夜不眠,思御炮法不得。他要挺身出见敌人,欲以徒手奋击死之,为友人所阻。这种天真的爱国热情,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他内心是如何急迫地希望一个破晓的黎明,兴起一股新生力量,挽救祖国危亡。1906年夏初,宁波师范学堂师生七十余人入太白山(天童寺山)采集植物标本,寄禅和尚率监院僧至山门欢迎,并致祝词。在祝词序言中说:
……龙骧虎步,整队而来,若临大敌。因之欢喜赞叹,得未曾有,虽禅悦法喜,无此乐也。盖我国以二十二省版图之大,四万万人民之众,徒以熊罴不武,屡见挫于岛邻,唇齿俱寒,遂自撤其藩属。路矿之利几为尽夺,金币之偿无有已时。彼碧眼黄髭者流益将以奴隶待我中华。于是有志之士俱夺袂而起,相与力革旧习,激发新机,凡可以富国强兵、兴利除弊者,靡不加意讲求。驯至妇人孺子亦知向学,热心教育,共矢忠诚。今君等劳筋饿肤之日,即古人卧薪尝胆之时。磨砖尚可作镜,磨铁尚可成针,学佛且然,强国亦当如是。噫!睡狮将醒,猛虎可驯,大局转机,山僧拭目。……
他的祝词:
……含灵毓秀生英贤,痛心国步垂危颠,力图砥柱回百川,热血能将沧海煎。毁家兴学人争先,宏范育德各自肩,有关教务皆精研,采集植物穷山巅。……如临大敌气无前。吾曹守拙安林泉,睹此胜会乐陶然。所愿勤学久弥坚,蔚成勋业图凌烟。金瓯未缺当重圆,银河待挽洗腥膻。碧虚皎皎明月悬,海氛长靖戈矛捐。……
寄禅和尚看到当时新生力量的萌芽,是如何的欢欣鼓舞,寄予无限希望。他所希望的睡狮醒、猛虎驯,在五十余年以后的今天,我们已亲眼看到了。他所希望的“海氛长靖戈矛捐”,在不久的将来也要实现了。在他这个诗篇中,洋溢着拥护积极的、前进的力量,痛恨着阻碍社会发展的***的、腐败落后的事物。在爱国思想上,他的憎爱是十分鲜明的。
寄禅和尚住岐山时,精一维那闲以诗自娱;他曾给予批评:“出家人不究本分上事,乃有闲工夫学世谛文字耶?”足见他原来于诗毫无兴趣。后省舅氏至巴陵,同朋友登岳阳楼,朋友们分韵赋诗,他独趺坐,下视湖光,一碧万顷,忽得“洞庭波送一僧来”一句诗。归述于郭菊荪,郭大奇之,力怂恿他学诗,授以唐诗三百首,于是开始学诗了。“读书少,用力尤苦,或一字未惬,如负重累,至忘寝食;有一诗至数年始成者”(自述)。苦吟中尝写出如下诗句:“奇文不可得,一字也沉吟”;“我欲成吟佛,推敲夜不眠”;“惟有诗魔降未得,几回觅句向斜晖”;“得句曾鸣夜半钟,一生心血在诗中”;“须从捻断钵逾苦,一字吟成一泪痕”。这些都是他艰苦学诗的纪实。
叶德辉赞叹他的苦学:“余识寄师十余年矣,见则口吃吃吟其诗,一字未妥,推敲竟日。……湘中国多诗僧,以余所知,未有胜于寄师者。自癸酉年始至戊戌年止,共得诗十卷。其前五卷,义宁陈伯严考功校刻行世。卷六至卷十余为之续刻;有为前本未录者,余仍选得数首附后补遗,凡半年而功毕。寄师往来梓人处,犹复改刻不休,其溺志苦吟,信有不可及者”(叶德辉八指头陀诗集序)。由此可见,寄禅和尚成为特出的诗僧,不是偶然的。
王湘绮重序八指头陀诗集:“余初序之,引贾岛以比,意以为不过唐诗僧之诗耳。既隔一年,复有续作,乃骎骎欲过惠休。”胡飞鹏批他的诗:“如满山梅雪间,清磬一声,迥绝凡响。”吕文舟称其诗:“淋漓感慨,沉郁顿挫,又岂寒瘦之郊岛所能望其顶背哉!”徐酡仙称他的诗:“不执一体,不泥一格,而洋洋洒洒,非若世之拘拘于吐唐茹宋,反失诗言志之本旨者。”这些和八指头陀同时代的诗人,对他的诗而给予崇高的评价。
辛亥革命,寄禅和尚兴奋已极,满以为革新除旧,祖国从此富强,人民从此脱离灾难。于是号召教徒组织了中华佛教总会,他任会长,意欲做些有利于新国家的事。他到南京晤孙中山先生,以中华佛教总会名义,向临时***捐献了巨款。
袁世凯篡夺总统位置后,旧社会的那些贪污豪劣分子摇身一变,都成了民国新贵。一部分新贵提出兴学校、办教育的好听名词,就向佛教寺院开刀。利用寺庙财产办学之名,这就给这伙新贵开辟一条生财之道。到处逐僧毁寺,给佛教界造成极大混乱与恐怖。
寄禅和尚站在佛教领导岗位上,自不能坐视不理,他决定到北京请愿,以谋挽救。
寄禅和尚到北京后,赴教育部请愿,见到一个司长,那是一个十足的假洋鬼子,满脸骄气凌人,满口官腔谩骂。到教育部问题得不到解决,只有到总统府请愿,见到了袁世凯。
可是没有几天,于1912年农历十月初二日,寄禅和尚就圆寂于北京法源寺。
寄禅和尚的死,旧传记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受煤气熏死;一说是为佛教请愿受到袁世凯***教育部的一个司长的无理驳斥义愤填胸而死。可是作者曾住天童禅堂好几年,天童寺传说着寄禅和尚是死于袁世凯之手的。因为袁世凯当时想做皇帝,知道寄禅和尚在佛教中的地位与海内诗名,示意想利用他上“劝进表”——劝袁世凯登皇帝位。寄禅和尚不允,并面斥袁世凯的无耻。于是袁世凯派人下毒在面里毒死寄禅和尚于法源寺。
寄禅和尚死前几天,写了一首在法源寺晨起闻鸦有感的诗——也是他的绝笔诗,中有“鹰隼倏已至,一击群鸟惊,恃强而凌弱,鸟雀亦同情”;“我身尚不有,身外复何营?惟怜失乳鶵,百匝绕树鸣”!似已预感到自己处境的危险了。
杨度,是袁世凯忠实的走狗,是为袁世凯策划做皇帝的“筹安会六君子”之一。他在1919年写了“八指头陀诗集序”,提到寄禅和尚的死:
民国元年,忽遇之于京师,游谈半日,夜归宿于法源寺。次晨,寺中方丈道阶法师奔告予曰:“师于昨夕涅盘矣。”予询问病状。乃云:“无。”
杨度轻轻的一笔,这个“无”字,大似赵州的“无字公案”,教人费煞疑猜。“无”字里头是写着:窃国大盗袁世凯,不放松一个不依顺他卑鄙意图、光明磊落的高僧寄禅,因之而毒死了他以灭口。寄禅和尚不屈于强权,从他的最后一着的光明里看见他顶天立地的禅师风格。
附记:作者据“八指头陀诗集”、“冷香塔苑碑”和二十年前亲从天童净心老人与几位老宿们口述材料写成此文。禅师以诗鸣海内,爱国热情见于篇什,而末后一段光明在当时袁世凯的独夫淫威之下却被淹埋了。净心老人本色禅和,心直语实,作者揭出这段公案,正表达寄禅和尚在正义立场上是临危不惧、憎爱分明,正是一个血性男子汉。寄禅和尚的圆寂,已是四十六周了。写此以献作为纪念。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十九日,于五台山广济茅蓬∵∵∵∵∵∵∵∵∵∵∵∵∵∵∵∵∵∵∵∵∵∵∵∵∵∵∵∵∵∵∵∵∵∵∵∵∵∵∵∵∵∵∵∵∵∵∵∵∵∵∵∵∵∵∵∵∵∵∵∵∵∵∵∵∵∵∵∵∵∵∵∵∵∵∵∵∵∵∵∵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