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诗僧文学研究综述
摘要: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以90年代中期为界,唐五代诗僧文学研究可分“单兵作战”和“集团军作战”两个阶段,诗僧及其文学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不断深入,然而仍存在着对诗僧文学重要性认识不足、研究基本资料不足和研究者学养不足等问题,研究还存在很大的深入空间。
20世纪70年代末,佛教与唐五代文学研究重新兴盛,代写硕士论文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逐渐增多。这个时期以来唐五代诗僧文学研究的状况,我们可分两个阶段来加以论述。
一、“单兵作战”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的研究,关注的焦点是文人文学中的佛学因子。学者对诗僧研究基本处于“单兵作战”状态,没有通过相互之间在研究上的分工合作而形成“集团军”态势;除张锡厚和项楚专力于王梵志诗研究、钱学烈专注寒山诗研究之外,大多数学者于诗僧研究只是偶或为之,浅尝辄止,故研究的深度、广度有限。(一)王梵志、寒山等通俗诗僧研究大陆地区较早并专力从事王梵志研究的首推张锡厚,他在20世纪80年代发表《唐初白话诗僧王梵志考略》等多篇论文,并于1983年出版了《王梵志诗校辑》辑录了包括伦敦、巴黎及前苏联藏的相关文书共28件及从17种唐宋诗话笔记中辑出的王梵志诗348首,虽然该书校勘、注释欠精,失误较多,但它第一次向学术界提供了较完备的王梵志诗集录文和研究资料,功不可没,并开启了大陆对王梵志、寒山研究的热潮。较早专门从事寒山研究的是钱学烈。她先后发表了《寒山子与寒山诗版本》等论文近十篇,并率先整理出版了《寒山诗校注》。同年徐光烈亦出版了《寒山子诗校注》,然无论文字校勘,还是词语注释,都不及钱书。王梵志、寒山等通俗诗僧研究,可分三个专题:一是诗歌校释、辑佚及语言研究。这类论文多与敦煌学研究结合在一起,在所有专题中成果最丰、成就最大。代表性人物有周一良、郭在贻、项楚、黄征等;二是王梵志、寒山生平及思想考证。如王运熙《寒山子诗歌的创作年代》;三是诗歌艺术与流布研究。这一时期,王梵志研究成果要远大于寒山研究,其标志就是项楚《王梵志诗校注》的出版。项楚“以俗治俗,注重俗字、俗语词的考辨”、“以佛治佛,注重佛教典实、义理的诠释”、“广征博引,注重文真貌、真意的探索”,集前人研究之大成,将王梵志研究推进到新的高度。(二)齐己研究齐己研究是又一热点。虽然论文数量不是很多,但益阳师专及益阳学者先后了发表数量不少的有关齐己的论文,并在《益阳师专学报》定期推出,让齐己研究颇有声势。有陈尚君《齐己佚文(龙牙和尚偈颂序)考述》等十余篇,其中王子羲《齐己的诗癖和诗论》是第一篇对齐己诗论进行研究的论文。在他们的推动下,召开了第一届益阳晚唐五代诗僧齐己及作品学术研讨会。此外比较重要的论文有何林天《齐己初探》等。(三)皎然皎然文学思想研究是一贯的热点,主要论文有赵盛德《论皎然的境界说》、王运熙《皎然诗学述评》等。肖占鹏《韩孟诗派诗歌思想研究》中《皎然诗学与韩孟诗学思想》一章,指出了皎然对韩孟诗派形成的重要影响。皎然《诗式》整理,有李壮鹰《诗式校注》和周维德《诗式校注》出版。贾晋华在《皎然年谱》中对皎然的出身、生卒年、着述、交游、作品系年等作出了详实的考证。关于皎然诗歌艺术成就及其在诗歌发展史上贡献的文章以赵昌平《从王维至皎然——贞元前后诗风演变与禅风转化之关系》最为重要。(四)其他诗僧关于贯休的论文有杨道明《贯休诗论》引、黄新亮《贯休诗作试论》∵加∵戴伟华《贯休行年考述》等。
总体研究。程裕祯是较早关注唐代诗僧的学者,他的《唐代的诗僧和僧诗》、分析了唐代诗僧大量出现的原因、僧诗的内容和风格,提出要给唐代的诗僧以一定的文学地位。其后孙昌武《唐五代的诗僧》、将对唐代诗僧的认识大大推进了一步。程亚林《诗禅关系认识史上的重要环节:读皎然、齐己诗》、从诗禅关系史上研究诗僧,是一个创新。蒋寅于1993年发表了《大历诗僧漫议》、,则开创了从群体角度研究诗僧的先河。这一阶段,两部通史性着作值得一提。一是覃召文《禅月诗魂——∵中国诗僧纵横谈》,从诗僧的崛起、诗僧的成因、诗僧与自然、诗僧与世俗、诗僧的生命意识、诗僧的伦常意识等诸多方面对诗僧这一群体进行了综合考察,代表了当前诗僧研究的最高水平。另一部着作是张锡坤等人的《禅与中国文学》第四编《中国诗僧艺术》,从诗僧发展史、创作主题、基本特征和对历代文人影响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相对于覃着力求面面俱到,张着更多地将注意点放在诗僧与文学关系上。
二、“集团军作战”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20世纪90年中期以后,最让人瞩目的是项楚、陈允吉利用在四川大学、复旦大学担任博士生导师的便利,有意识地让自己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承担相关课题的研究,形成了“集团军”态势;众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将诗僧研究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亦是这一时期的特点。在前一阶段基础之上,诗僧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加强。(一)以项楚为首的四川大学军团项楚以其深厚的佛学功底与扎实的文献功夫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的打通文学语言和宗教墙壁的研究方法,广搜博校,先后出版了《王梵志诗校注》、《寒山诗注》两书,对诗人生平的考证、文字的校订、作品的收集、编排,均远远超出前此的成果;项注并不限于简单的文字比排和取舍,而是充分运用其佛学、史学、文献学、语言学、敦煌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从文化学的角度来阐明其校订的依据,并起到指导阅读之的作用。在他的倡导与影响下,四川大学以佛教、俗文学为主攻方向,以材料细密梳理为特色,辅以哲学的思辨,形成了“集团军”态势,成绩显着。如金英镇《唐代白话诗研究——∵以王梵志寒山诗为中心》等。周裕锴在这一群体中有点另类,他更多从哲学思辨角度来进行研究,致力于禅宗诗歌语言研究,其特点在于“见微知着”,能从不多的文献资料中,发掘出较多的东西来,主要成果有《中国禅宗与诗歌》、《禅宗语言》和《文字禅与宋代诗学》等。(二)以陈允吉为首的复旦大学军团∵、陈允吉的研究兼取传统方法与外来方法之长,在扩大视野的同时坚持实证,力求在科研中将义理、考据、辞章熔于一炉。他注重纵深的专题开掘,通过丰富的实证材料、美学思想等,辅以综合观察,研究佛教对文学题材、形象、情节、语言及创作思想的影响。在他的影响下,王秀林《晚唐五代诗僧群体研究》、吴定泫《诗僧皎然》、崔小敬《寒山及其诗研究》等博士论文,都隶属于这一研究领域。(三)王梵志、寒山等通俗诗僧研究如果说前一阶段王梵志研究成果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占优的话,那么这一阶段寒山研究成果则占优。钱学烈《寒山拾得诗校评》和项楚《寒山诗注》先后出版,李钟美《寒山诗版本研究》、崔小敬《寒山及其诗研究》两篇博士论文以寒山为研究对象。陈耀东则主要关注寒山诗的版本、传播和作品辑佚,先后发表了《寒山、拾得佚诗拾遗》等近十篇论文,是目前收录寒山诗版本最富、版本研究最为全面的学者,并于2007年初结集出版。韩国学者金英镇的博士论文《唐代白话诗研究——∵以王梵志诗寒山诗为中心寸王梵志和寒山作品的异同及其原因作了详细的分析。同类的论文尚有陆永峰《王梵诗、寒山诗比较研究》等。(四)皎然研究皎然《诗式》研究是唐代文论研究中仅次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第二热点”。《诗式》写作年代、版本系统及其与《诗评》、《诗议》的关系,张少康尤多发覆。学者多将皎然的诗学理论归人中唐范畴,看重其对中唐诗歌的开创意义,如许连军在《皎然(诗式)与中国诗学之转型》更是将皎然的《诗式》抬高到“中国诗学转型的理论界标”的高度。张伯伟《佛学与晚唐五代诗格》指《诗式》在唐代诗格类作品转型中的重要意义,申元初的《“诗话”体裁的体式发端——释皎然(诗式)对诗学体裁的贡献》指出《诗式》对后世诗话体式的开创之功。此外,吴定泫的《诗僧皎然》和许连军的《皎然(诗式)研究》两篇博士论文值得关注。(五)贯休贯休生平考证方面,主要研究成果有田道英的《贯休生平系年》∵和《贯休与钱缪交往考辨》等。作品考辨、系年与版本研究方面,田道英发表了《贯休的诗集(西岳集)考》、《(禅月集>的结集及其版本流传系统》∵等一系列论文。诗集整理方面有陆永峰《禅月集校注》出版。这是目前除王梵志、寒山以外整理出版的唐五代诗僧别集。贯休诗歌理论研究方面有朱学东的《“圣贤无他术,圆融只在吾”——唐末五代诗僧贯休诗论探微》一文。代表目前贯休研究最高水平的是田道英的《释贯休研究》,从贯休的生平、诗歌和书画等方面对他进行了全方位细致深入的研究,考证严密。
齐已考证齐己生卒年的论文有邓新跃的《齐己生卒年新证》、余才林的《齐己生卒年辨疑》等。考订齐己生平事迹的有田道英的《齐己行年考述》等。齐己诗歌艺术仍是研究热点,但其重心已由上一阶段主要关注其诗歌中的社会内容,而深入到关注其诗歌中的禅学因子,如薛胜男《略论齐己诗歌的禅宗境界》等。齐己诗歌理论研究亦是近年的焦点。尹楚彬《湖湘诗僧齐己与沩仰宗》指出齐己诗学思想深受沩仰宗的影响,是对张伯伟“势”论的深化。朱学东《晚唐五代诗僧的诗学理论探微》从诗僧的诗歌作品这类以往被我们所忽略的材料人手,探寻晚唐五代诗僧的诗学思想。张琦的《齐己研究》是笔者所知目前唯一以齐己为研究对象的毕业论文。其他诗僧戴伟华《义净诗二首探微》一文,就义净印度求法时所作《杂言》和《一三五七九》与印度当时诗风之关系以及对中国诗歌形式创新之意义作了有意义的探讨。汪春泓的《在佛门与文场之间——神清(北山录)研究》一文,分析了中唐诗僧神清融汇了佛家“中道观”的文学思想观,并指出其可能对柳宗元的“大中之道”、皎然的“诗家之中道”思想有启迪意义。重要论文尚有诸祖煜的《灵一丛考》、朱学东的《“经论传缁素,文章遍墨卿”——论灵一诗僧在诗禅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创作》等。这时期,探讨诗僧整体风格的文章增多。随着对唐代诗僧世俗化倾向认识的深入,学界认识到诗僧世俗化过程中的心理矛盾,如陆永峰的《唐代诗僧概论》。地域性诗僧群体研究进一步深入,如孙昌武《“江左诗僧”∵与中唐诗坛等。博士论文方面,有查明吴的《转型中的唐五代诗僧群体》伽和杨芬霞的《中唐诗僧研究》等。唐五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领域研究最为充分的,许多过去鲜被提及的作家都陆续有人研究,而对于诗僧这一于文学、佛学、艺术等方面均有重要贡献的群体,研究者关注度仍远远不够。文学通史或断代史,对诗僧及其创作,或未提及,或一笔带过。这种对诗僧及其文学轻视的态度,是唐五代诗僧研究进一步深入的最大障碍。研究者主要还是依据《全唐诗》对诗僧进行研究,然《全唐诗》中诗僧作品收集不全,而且多与其他诗人诗作相混,文字、诗句亦多有错讹,对学者进一步的研究已产生了很大的制约。当前唐五代诗僧研究中,研究文学的,很少涉及佛学思想;研究佛教的,不屑于研究诗僧及其文学。要想研究得深入透彻,必须让这些学者联合起来,涌现出一批具备多方面学术素养的学者。唐五代诗僧文学研究成绩与不足同样突出。目前,对个体诗僧的研究已有了一定的基础,特别是皎然、齐己、贯休、王梵志、寒山等研究已比较充分,对诗僧及其文学整体把握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研究队伍日益壮大,研究人员的学术素养也日益提高,一些博士研究生的加入,为这一研究增添了生力军。我们有理由期待唐五代诗僧文学研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张锡厚.唐初白话诗僧王梵志考略[C】//中华文史论丛(1980年第4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61—75.
[2]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钱学烈.寒山子与寒山诗版本[c],/文学遗产增刊[M].北京:中华书局,1983:130.143.
[4]钱学烈.寒山诗校注[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5]徐光烈.寒山子诗校注[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6]王运熙,杨明.寒山子诗歌的创作年代[C]//中华文史论丛(1980年第4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47.59.
[7]项楚.王梵志诗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8]平新谊.读项楚《王梵志诗校注》[J]_杭州:杭州大学学报,1992(4):130—135.
[9]陈尚君.齐己佚文《龙牙和尚偈颂序》考述[J].益阳师专学报,1994(4):73.74.
[10]王子羲.齐己的诗癖和诗论[J]_益阳师专学报,1992(2):16.18.
[11]何林天.齐己初探[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1992(2):31-36.
[121赵盛德.论皎然的境界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J].1988(4):18—21.
[13]王运熙.皎然诗学述评[J].贵州大学学报,1991(1):17.26.
[14]肖占鹏.韩盂诗派诗歌思想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1989.
[15]李壮鹰.诗式校注[M].济南:齐鲁书社,1986.
[16]周维德.诗式校-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
[17]贾晋华.皎然年谱[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2.
[18]赵昌平.从王维至皎然——∵贞元前后诗风演变与禅风转化之关系[C]//中华文史论丛(2、3全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21.241.
[19]杨道明.贯休诗论[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86(4):33.38.
[20]黄新亮.贯休诗作试论[J].益阳师专学报,1988(3):5-8.
[21]戴伟华.贯休行年考述[J].扬州师范学院学报,1992(2):35—4o.
[22]陈尚君.义净诗小考It://中华文史论丛(1987年第1期)[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64.
[23]李朝正.唐诗僧可朋访问说略[J]_成都:文史杂志,1990(2):17—18.
[24]何茑.一位古代朝鲜诗僧的故事[J].东疆学刊。1994(1):77—78.
[25]程裕祯.唐代的诗僧和僧诗[J].南京大学学报,1984(1):34—41.
[26]孙昌武.唐代文学与佛教[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l26.171.
[27]程亚林.诗禅关系认识史上的重要关系:读皎然、齐己诗[J]文学遗产,1989(5):75-78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