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
【文献属性】[***]国立高雄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2004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文章标题】王荆公金陵诗研究
【文章作者】刘正忠∵
【指导教师】张子良
【中文关键词】宋诗|王安石|王荆公|金陵诗|法度|禅学
【英文关键词】Song-dynasty|Wang-an-shi|poem
【中文摘要】荆公暮年以变法集矢,退居金陵。十年之间,佳作纷陈,臻乎个人诗艺的
高峰,是为本研究的主要范畴。全文重点如下:
∵一、荆公兼有“意气”与“淡泊”两种主要的生命情调。前者使他执拗刚强,敏锐躁动,勇
于投入变法革新的事业,表现在诗中,即形成“劖削拗峭”的风格。后者使他恬退自适,毅然摆落名利,甘于一丘一壑,表现在诗中,则又形成“
深婉不迫”的风格。只是前者隐入底层,成为潜存的质素;后者浮出表层,成为外显的主体风格。
二、“意气”的收束,又与重“法度”的
诗学架构有关。荆公的学术本来就有很强的规范性格,暮年编定《字说》,更以“法度之言”释诗,透露出将诗学纳入经学体系的旨趣:在内容上
,要约束流荡不返的情志;在形式上,要遵循客观的艺术法则。以此种观念为基本架构,荆公的整个诗学活动都表现出崇尚法度的倾向。”
三、“淡泊”的性情则在暮年诗歌中大幅发展,形成一种融合禅悦与美感的艺术特质。这种“道”中之“味”,来自美感经验的哲理化与心灵体悟的
意象化,凡此皆与暮年虔诚的佛教信仰有关。谈诗而过度看重“法度”,有时不免失之局促,而“淡泊”的天性正是转机所在。”∵
∵四、综合言之,荆公暮年诗歌的内在基础,即是以“法度”收摄“意气”,以“风味”体现“淡泊”。荆公的生命情调、文学观念与诗歌特质在此呈现紧密的
交契,所谓“王荆公体”的风貌与内涵即可由此来把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