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济禅师诗二首杼感

张效机

录原诗于下:

片帆飞过浙东来、回首楼台沙漠中。

传与诸山寺禅客、休将有限恨无穷。

脚并紧系恨无众,竹杖挑云入乱峰。

欲识老僧行履处,天台南岳旧家风。

道济禅师(济公)据《∵辞源》(1129—1202)年,他出身于天台县(浙江省)李茂春宰官家庭,母王氏,出生后一天,天台国清寺长老性空,首先登门访见,取名修元,是修本命元辰之意,他童年常往国清寺与僧众为友,但禀赋聪奇,有:“灵犀一点透禅机”之智。18岁时父母先后去世。20岁出家于杭州灵隐寺,拜远瞎堂长老为师,取名“道济”后居净慈寺勤修天台宗。他在世时以语言点化世人,去恶向善,弘扬修证理,以证得妙道,而见真谛。享年73岁。(净慈寺志卷十、金史卷八十)则载道济∵(1150—1209)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临海(浙江)人,俗姓李。名心远。字湖隐,号方员叟。年十八,落发於灵隐寺,性狂颠,嗜酒肉,人号济颠。先后参访国清寺之法空一七、祗园寺道清、观音寺道净,生投虎丘山瞎堂慧远门下,嗣其法。又依净慈寺,寺毁,行化严陵。濒湖居民食螺断尾,师每乞放水中,螺多活而无尾。嘉定二年,坐逝,世寿六十,葬於虎跑塔中。但其正确生年尚须待考,笔者以第一首诗浅解,道济禅师(济公)由天台过江,来到浙东、而回顾自己住所,笼罩模糊云雾中,抒发了自己对诸山僧侣关切之情,而劝勉大家抓紧用功修持,不要浪费有限时光,免将来悔恨莫及的真情。

第二首是叙述行脚僧的路和永远走不尽的心,必须紧系鞋带及寸起赶路。再肩横着竹杖在乩峰中似踏云雾般地草行。要了解我的行踪,走处总离不开天台国清寺老屋,也是“自家行事自家知”以表达他勤修尚高的品德。天台国清寺高僧辈出,在唐代有寒山大师(文殊菩萨化身)拾得大师(普贤菩萨化身)二位大师都戏游人间,来劝化众尘,而道济师(罗汉化身)他看到世风不古,法弱魔强,众生根钝。情欲滋张,似在梦中,等待众缘和合,即应时而生。他是:“悟得澈后佯作颠”姿态出现,以避尘问耳目而已,亦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吧!∵他在世间法上反映他救人精神积极性。《华严经》”知道不尽对机。不能普渡众生。”所称佛性从缘起。在以他表面上看,佛教太世俗了,但深研其实质,是尊其心要也。”《楞严经》,“谁动真心应所自量,”意是菩萨随缘化身。唯心所现,就是无上智慧。综观以上对道济帅行为,较有清楚认识:而人们对佛教神通看法也有了个新的观感。笔者俚句一首:“铁肩荷杖拨云峰,天台南岳本家踪,独转***竹尽瘁,光照青山更向荣。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