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对联

列表

般若神韵诗--观色悟空

诗词对联“般若神韵诗--观色悟空”。般若神韵诗--观色悟空般若中道观对我国传统文学理论和艺术形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表现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音乐、雕塑之中,尤其是对诗歌的浸染,尤为强烈。不少着名的诗人墨客、高僧大德,都以诗歌吟咏佛理,抒发情怀,传法宣教,感化众生,用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文句,深邃的哲理,形象地再现了般若的神韵,使般若...

北宋诗僧道潜

诗词对联“北宋诗僧道潜”。北宋诗僧道潜作者:高慎涛,原载《古典文学知识》,2007年第2期,第72-78页。∵释道潜,字参寥,北宋着名诗僧,能诗善文,陈师道称其为“释门之表,士林之秀,而诗苑之英也。”(《后山居士文集》卷6)与当时士大夫文人苏轼、苏辙、秦观、曾巩、陈师道等人多有交往,诗酒唱和,赏玩从游,情深意笃,成为文学史上...

禅诗意境

诗词对联“禅诗意境”。禅诗意境禅诗大致分为通俗、清境两派。通俗派的诗深受偈颂形式的影响,拙朴浅易,“以俗为雅,直露无遗”。清境派语言典雅、格律精严,诗风清幽淡远,注重意境的创造,即注意语言的精炼和意境的含蓄空灵。禅宗是崇尚山林的佛教,山林与禅宗有不解之缘。禅宗的佛性论使处禅僧们常到清幽静谧的深林里观照自然胜景,返境观心,...

禅诗与禅

诗词对联“禅诗与禅”。禅诗与禅秦团结∵(2006年总第24期)第226页内容提要:诗与禅的关系,前人论述颇多,但多数是说明两者的共同之处,至于区别,很少有人论及。这很容易让人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去理解禅,既误解了诗,更误解了禅。其实诗与禅有着本质差别。本文从三个方面着重论述了诗与禅的区别:一,禅诗是否体现了禅的精髓;二,诗境...

禅诗中对月亮的歌咏

诗词对联“禅诗中对月亮的歌咏”。禅诗中对月亮的歌咏值此中秋节之际,诗兴大发,寻找禅诗中对月亮吟咏的诗句,以抒情怀。佛教经典,特别是佛教文学中,常把圆月比喻为觉性圆满,或者是菩提圆满,功德圆满。如近代高僧弘一法师就有“天心月圆”之句。此外,月亮的清净、清凉、安静、幽远、空灵,也与佛法相似。禅诗中写月亮的诗句,以唐代禅师玄觉大和尚写的...

从杜甫的诗看杜甫与佛教之关系

诗词对联“从杜甫的诗看杜甫与佛教之关系”。从杜甫的诗看杜甫与佛教之关系赵玉娟唐代大诗人杜甫(公元71甲770年),一生漫游各地,耳闻目睹,自身遭遇,悲欢愉戚,形诸篇外,作诗一千四百多首,达到了唐代诗歌艺术上的高峰。从杜甫众多的诗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杜甫曾舆佛教有过相当深厚的因缘。其表现在游寺、作诗、交友、信仰等许多方面,不像有人对此加以否认...

禅境与诗情(1)

诗词对联“禅境与诗情(1)”。禅境与诗情(1)李杏邨举僧问巴陵:“如何是吹毛剑?”陵云:“珊瑚枝枝撑着月。”《碧岩录》卷十巴陵是云门文偃的法嗣,为云门尊宿之一,他参禅悟道,承袭云门的家风,以峻拔紧俏见长。关于云门的家风,湛然居士(字万松老人万寿语录)说:“云门之中,明者明之于紧俏,昧者昧之于识情。”“昧之于识情”就是“搬弄识神影...

禅境与诗情(2)

诗词对联“禅境与诗情(2)”。禅境与诗情(2)李杏邨师(仰山)共一僧语,旁有僧曰:“语的是文殊,默的是维摩。”师曰:“不语不默的莫是汝否?”僧默然。师曰:“何不现神通?”曰:“不辞现神通,只恐和尚收作教。”师曰:“鉴汝来处未有教外匠眼。”《指月录》卷十三案语:仰山慧寂通智禅师嗣法鸿山灵佑为沩仰宗的开创人,他和鸿山同得同证,良师高...

禅境与诗情(3)

诗词对联“禅境与诗情(3)”。禅境与诗情(3)李杏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闲来始觉诸缘静,悟后方知万物齐;最是唤人亲切处,五更梦破一声鸡。——憨山德...

陈海量居士及其诗作

诗词对联“陈海量居士及其诗作”。陈海量居士及其诗作郑颂英毕生尽瘁於佛教弘法事业,经过二十五年艰险坎坷的陈海量居士,虽已名闻国内外佛教界,但他的生平及其「穷而後工」在缧才中慷慨苍凉的诗作,则佛教同仁知之者尚稀。本文之作,笔者诚有责无旁贷者矣。陈海量居士名立鳖,初自号及用作笔名者为拜善,及其辞离大***书局,到上海市佛教青年会内创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