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对联

列表

古代僧人送别诗

诗词对联“古代僧人送别诗”。古代僧人送别诗常静(上海)在中国佛教史上,涌现了数量众多的诗僧,他们一方面专注于修行,另一方面,他们在禅修之余,还经常提笔吟诗作画,借以表达内心中的感受。他们的诗歌,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送别诗是僧诗中重要的诗歌类型,这些诗歌主要表述诗僧对友人的依依惜别的深情和对友人的无...

禅境与诗境

诗词对联“禅境与诗境”。禅境与诗境唐黎标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的儒道相结合,尤其融合吸收了老庄哲学,产生了初唐兴起到中晚唐全盛的,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禅宗,禅宗把佛教的心性论与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处世态度结合起来,把般若空观向泛神论发展,体现出全然不同于印度佛教的精神面貌,并不断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汇融合...

建文帝题诗宝山寺

诗词对联“建文帝题诗宝山寺”。建文帝题诗宝山寺明太祖朱元璋生前大封诸王,到了他的孙子朱允炆接位时,各地受封藩王已成尾大不掉之势。这位年轻的皇帝别无选择,只得厉行削藩,各地亲王纷纷抵制,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尤为突出。建文元年(1399)七月,朱棣公然打起“奉天靖难”的旗帜,向京城进军。于是,这场叔侄之间篡位与反篡位的战争,...

董其昌《栖霞寺诗意图》画轴探析

诗词对联“董其昌《栖霞寺诗意图》画轴探析”。董其昌《栖霞寺诗意图》画轴探析周安庆只要悉心鉴赏与研究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人们便不能不提及到当执晚明画坛之牛耳的文人画大家、“华亭派”领袖董其昌了!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明代后期松江府华亭(今属上海闵行)人。他自幼家境贫寒,发奋用功努力,《明史》卷二百八十八中有传,...

云居山名胜诗话

诗词对联“云居山名胜诗话”。云居山名胜诗话作者:传印江西云居山,“干霄几千仞,据地三百里”(宋朱熹《咏云居山温泉》)。按古地志载“(南岳)负终南而跨荆湘,蜿蜒逶迤,东至庾岭分三支:中支入瓯越,过灵隐而穷普陀;南支进五岭,由宝林而尽罗浮;北支则下西江,经分宁,走双龙、百丈、宝峰,至海昏界而结云居山。是知云居山者,乃南岳之尽龙也。...

关于日本良宽禅师诗碑的因缘

诗词对联“关于日本良宽禅师诗碑的因缘”。关于日本良宽禅师诗碑的因缘作者:姚长寿一百六十多年前,公元1825年的秋天,日本能登半岛沿海岸越后宫川浜(现新泻市)漂来一根本头桥桩,长约八尺七寸,宽约二尺九寸,上面篆刻有“峨眉山下桥”五个大字,一头雕刻成人头像,似为桥栏两侧的一根桥柱。这根桥柱的漂来,一时成为好事家的话题。桥柱运到江户(现东京),...

灵隐寺诗碑与王民皞

诗词对联“灵隐寺诗碑与王民皞”。灵隐寺诗碑与王民皞陈洁灵隐寺,在县城西北十里的韩文村附近,为唐马祖道一所建,德滋禅师相继说法于此。明万历年间寺圮,清康熙乙已(一六六五年),知县王民皞加葺马祖殿。一九八六年我县开展文物普查,笔者在民间征得诗碑一方,现已送归了灵隐寺立于碑亭之中。此碑高1.6米,宽0.8米,诗为王民皞所作,碑为灵隐寺而...

苏州城东诗钞之——寺院卷

诗词对联“苏州城东诗钞之——寺院卷”。苏州城东诗钞之——寺院卷吴人佞佛,自吴赤乌时始,迨梁天监中,崇信尤甚,琳宫梵宇,遍处相望,境内亦多寺院庵堂。重元寺在唯亭山麓,始建无考,相传唐时为吴中巨刹,寺废后,惟存会昌三年造佛顶尊胜陀罗经幢于寺前山场衖,周约二围,高丈馀,四面皆佛经语,字法浑成,在颜柳之间。胜感寺在娄门外,又名接待寺,宋嘉定间净...

《中国历代僧诗集》序

诗词对联“《中国历代僧诗集》序”。《中国历代僧诗集》序作者:吴立民佛教传入中国随着佛经的译播和佛教的发展,僧诗就开始产生。千百年来,缁林诗风兴隆,弦歌继响,诗家辈出,或寓教于诗,寄禅于诗,或以诗喻道,以诗谈禅,杂以说唱,配以书画,使古老艺苑绽一奇葩,为中华诗坛增一瑰宝。在两晋南北朝时,就有高僧支遁、慧远,鸠摩罗什等作了不少示法诗、喻...

《中国历代僧诗集》序言

诗词对联“《中国历代僧诗集》序言”。《中国历代僧诗集》序言作者:赵朴初早在古印度佛教初创之际,许多深奥的教义往往用诗偈颂赞的形式来表现,不少偈赞一吟便是数十数百行,可谓气势恢弘的创作了。佛教传入东土,译经之中不可避免地要译诗偈,因而使中国的文学界发现了这种淋漓尽致的表现手段。尤其是佛与禅的境界,不知启迪了多少诗人的创作,滋润了多少诗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