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弘明集》记载隋着作郎王邵《舍利感应记》∵∵

作者:释道宣

皇帝昔在潜龙。有婆罗门沙门来诣宅。出舍利一里曰。檀越好心。故留与供养。沙门既去。求之不知所在。其后皇帝与沙门昙迁。各置舍利于掌而数之。或少或多。并不能定。昙迁曰。曾闻婆罗门说法身过于数量非世间所测。于是始作七宝箱以置之。神尼智仙言曰。佛法将灭。一切神明今已西去。儿当为普天慈父重兴佛法。一切神明还来。其后周氏果灭佛法。隋室受命乃兴复之。皇帝每以神尼为言云。我兴由佛。故于天下舍利塔内。各作神尼之像焉。

皇帝皇后于京师法界尼寺。造连基浮图以报旧愿。其下安置舍利。开皇十五年季秋之夜有神光。自基而上右绕露盘。赫若冶炉之焱。一旬内四如之。皇帝以仁寿元年六月十三日。御仁寿宫之仁寿殿。本降生之日也。岁岁于此日深心永念。修营福善追报父母之恩。故迎诸大德沙门与论至道将于海内诸州选高爽清静三十处各起舍利塔。

皇帝于是亲以七宝箱。奉三十舍利。自内而出置于御座之案。与诸沙门烧香礼拜。愿弟子常以正法护持三宝。救度一切众生。乃取金瓶琉璃各三十。以琉璃盛金瓶。置舍利于其内。熏陆香为泥。涂其盖而印之。三十州同刻十月十五日正午入于铜函石函。一时起塔。

诸沙门各以精勤。奉舍利而行。初入州境先令家家洒扫覆诸秽恶。道俗士女倾城远迎。总管刺史诸官人。夹路步引。四部大众容仪齐肃。共以宝盖幡幢华台像辇佛帐佛舆香山香钵种种音乐。尽来供养。各执香华或烧或散。围绕赞呗梵音和雅。依阿含经舍利入拘尸那城法。远近翕然云蒸雾会。虽盲躄老病莫不匍匐而至焉。沙门对四部大众作是唱言。至尊以菩萨大慈无边无际哀湣众生切于骨髓。是故分布舍利共天下同作善因。又引经文种种方便。诃责之教导之。深至恳恻涕零如雨。大众一心合掌右膝着地。沙门乃宣读忏悔文曰。菩萨戒佛弟子皇帝某。敬白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法一切贤圣僧。弟子蒙三宝福佑为苍生君父。思与一切民庶共逮菩提。今欲分布舍利诸州起塔。欲使普修善业同登妙果。为弟子及皇后皇太子广诸王子孙等内外官人一切法界幽显生灵三涂八难。忏悔行道。奉请十方常住诸佛十二部经甚深法藏诸尊菩萨一切贤圣。愿起慈悲受弟子等请。降赴道场证明弟子为一切众生发露忏悔。于是如法礼拜悉受三归。沙门又称。菩萨戒佛弟子皇帝某。普为一切众生发露无始已来所作十种恶业。自作教他见作随喜。是罪因缘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间短寿多病。卑贱贫穷邪见谄曲。烦恼妄想未能自寤。今蒙如来慈光照及。于彼众罪。方始觉知。深心惭愧怖畏无已。于三宝前发露忏悔。承佛慧日愿悉消除。自从今身乃至成佛。愿不更用此等诸罪。大众既闻是言。甚悲甚喜甚愧甚惧。铭其心刻其骨。投财贿衣物及截发以施者不可胜计。日日共设大斋礼忏受戒。请从今以往修善断恶。生生世世常得作大隋臣子。无问长幼华夷咸发此誓。虽屠猎残贼之人亦躬念善。舍利将入函。大众围绕填噎。沙门高奉宝瓶巡示四部。人人拭目谛视共睹光明。哀恋号泣声响如雷。天地为之变动。凡是安置处悉如之。真身已应灵塔常存。天下瞻仰归依福日益而无穷矣。

皇帝以起塔之旦。在大兴宫之大兴殿庭。西面执珽而立。迎请佛像及沙门三百六十七人。幡盖香华赞呗音乐。自大兴善寺来居殿堂。皇帝烧香礼拜。降御东廊。亲率文武百僚。素食斋戒。是时内宫东宫逮于京邑。茫茫万寓舟车所通。一切眷属人民莫不奉行圣法。众僧初入。敕使左右密夹数之。自显阳门及升阶凡数三遍。常^2□一人。皇帝见一异僧曷盘覆髆。以语左右曰。惊动他置尔去已。重数之曷盘覆髆者果不复现。舍利之将行也。皇帝曰。今佛法重兴必有感应。其后处处表奏皆如所言。

雍州于仙游寺起塔。天时阴雪。舍利将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复合。

岐州于凤泉寺起塔。将造函。寺东北二十里。忽见文石四段。光润如玉。小大平整。因取之以作重函。于是大函南壁异色分炳。为双树之形。高三尺三寸。茎如雪白。叶如玛瑙。北壁东壁有鸟兽龙象之状。四壁皆有华形左旋右转。其后基石渐变尽如水精。沙门道璨图此双树之像置于许州。叶尽变为青色。明年岐州大宝昌寺。写得陕州瑞相图置于佛堂。以供养当户。大像三吐赤光。流出户外。于是户外千佛像及观世音菩萨亦频放光。半旬之内天华再落。

泾州于大兴国寺起塔。将造函。三家各献旧磨好石。非界内所有。因而用之恰然相称。

秦州于静念寺起塔。先是寺僧梦群仙降集以赤绳量地铁橛钉记之。及定塔基。正当其所。再有瑞云来覆舍利。是时十月雪下。而近寺草木悉皆开华。舍利将入函。神光远照。空内又有赞叹之声。

华州于思觉寺起塔。天时阴雪。舍利将下日便朗照。有五色光气。去地数丈。状若相轮。正覆塔上。数十里外。遥望之。则正赤上属天。舍利下讫云雾复起。瑞雪飞散如天华。着人衣久之而不湿。

同州于大兴国寺起塔。舍利宿于近驿。天夜雨明旦舆行。云日迎之开朗。入自南门。而城北雨如故。既至寺。又阴雨。临入函。日乃出。众色光相绕日如轮。先是寺僧慧真。梦见圣人项有圆光明照天地来自西方入门而立。及舍利舆至。无故止于其所。因定塔基焉。十二月八日夜。有五色圆光。从基而上遍照城内。明如昼日。五十里咸见之。明年四月白光起于塔西。流照塔东。良久乃灭。

蒲州于栖岩寺起塔。九月二十六日。舍利在治下仁寿寺。其夜堂内光明如昼。二十八日定基。明日地大震山大吼。岩上有钟鼓之声。十月七日舍利将之栖岩。地又动。八日舆登山从者千数。大风从下而上。因风力俄顷至于佛堂。其夜浮图上有光。长数尺。乍隐乍显至于十余。瓶内亦有光五道散出。还敛入瓶。又有二光。并大如钵。出于西壁。合为一道流入塔基。食顷乃灭。俄而复出。流入于堂。山顶亦有大光。照二百里。远望者皆言烧山。九日夜又有二光绕浮图其一流照西谷。其一流照南谷。十二日堂内又有光状如香炉。流至浮图露盘。移时乃灭。其夜露盘上又有光。或散或聚。皆似莲华。移更乃灭。十三日夜浮图上又有光。如三佛像。并高尺。停住者久之。十四日夜有光三道。从堂而出。其一直上天。其一流于东北。其一状如楼阙赫照州城。自朔至望。寺及城内。常闻异香。桃李杏柰多花。人采之以供养。舍利入函之夜又有光。再从塔出。圆如大镜。诸光多紫赤。而见者色状不必同。或云如大电。或云如燎火。其都无所见者十二三。有妇人抱新死小儿来乞救护。至夜便苏。遇光照以愈疾者非一。诸州皆有感应。而栖岩寺最多。盖由太祖武元皇帝之所建也。

并州于旧无量寿寺起塔。舍利初在道场。大众礼拜。重患者便得除。起塔之旦云雾昼昏。至于已后日乃朗照。五色云夹之。舍利将入函放光或一尺或五寸。有无量天神。各持香花幢幡宝盖遍覆州城。

定州于恒岳寺起塔。有一异翁。来礼拜施布一匹。负土数笼。人问其姓字而不答。忽然失之。此地旧无水。开皇三年初营寺其西八里白龙渊忽东流而过。作役罢水便绝。及将起新塔。水复大流。

相州于大慈寺起塔。天时阴雪。舍利将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复合。建塔之明年八月。光天尼寺写得陕州瑞相图。置于佛堂。神光屡发如电。又有五色云盖。正临堂上。一日四见焉。又有白云。状如林木氛雨金华。其二花形如大蝶。色似青琉璃。翱翔不下。乃腾虚而去。明年正月寺内又雨天华。

郑州于定觉寺起塔。舍利将至。寺东有光。如大流星。入至佛堂前而没。舆到此处无故自止。既而定塔基于西岸。其东岸旧舍利塔有二光。西流入于基所。寺僧设二千人斋供。然而万余人食之不尽。一瓮饭出八十盆余食。供寺众二百人。数日乃尽。舍利将入函。四面悬幡无风而一时内向。

嵩州于闲居寺起塔。人众从舍利者万余。有兔逆阪走来历舆下而去。天时阴雪。舍利将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复合。

亳州于开寂寺起塔。界内无石。舍利至。便于三处各得一成磨方石。一似函而无底。乃合而用之。不须改凿。掘塔基至磐石。有二浪井夹之。天时阴雪。舍利将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复合。

汝州于兴世寺起塔。天时阴雪。舍利将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复合

泰州于岱岳寺起塔。舍利至州。其夜岳庙内有鼓声。天将哓。三重门皆自辟。或见三十骑从庙而出。盖岳神也。舍利自州之寺。来至数里。云盖出于山顶。五色而三重。白气如虹。来覆舍利散成大雾沾湿人衣。其状如垂珠。其味如甘露。自旦至午。雾气乃敛而归山。分为三段。乍来乍往。如军行然。盖亦岳神之来迎也。于是瓶内有声放光。高丈余。食顷乃灭。人审视之。见琉璃内金瓶盖自开。瓶口有寸光如箸。炯然西指。虽急转终不回。如此经八日。将入函。光遂散出。还入金瓶云雾复起。有童子能诵法华经。来礼舍利。遂烧身于野以供养焉。明年二月六日。泰山神鼓竟夜鸣。北听(则声南南听则声北)东西亦如之。

青州于胜福寺起塔。掘基深五尺。遇磐石自然成大函。因而用之。及舍利将入。瓶内有光。乍上乍下。

牟州于巨神山寺起塔。舍利初至。二大紫芝欻现于道。天时阴雪。舍利将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复合。

隋州于智门寺起塔。十月六日掘基得神龟。七日甘露降于石桥旁之杨树。有黑蜂无算来绕之。八日旦大雾。舍利将之寺。天便开朗。历光化县。忽见门内木连理。过杨树之下。甘露五道悬流。沾洒舆上。既而沉阴。舍利将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复合。神龟色状特异。有文在其腹曰。王兴州使参军献之。日日开匣欲视其头。而缩藏不可见。敕使着作郎王邵审检。龟便长引颈足。恣人反转。连日如之。乃见有文在其头曰。上大王八八。七千万年。皇帝亲抚视之入于怀袖自然驯狎。放诸宫沼及草内。还来直至御前。每放辄如之。

襄州于大兴国寺起塔。天时阴晦。舍利将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复合。

杨州于西寺起塔。州久旱。舍利入境。其夜雨大洽。

蒋州于栖霞寺起塔。邻人先梦。佛从西北来。宝盖幡花映满。寺众悉执花香出迎。及舍利至如所梦焉。

吴州于大禹寺起塔。舍利凡五度江。风波不起。既至寺放青黄赤白之光。获紫芝高二尺余。四茎共三盖。天时阴晦。舍利将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复合。

苏州于虎丘山寺起塔。其地是晋司徒王珣琴台。掘得砖函。银合子有一舍利。浮之钵水右转四周。舍利初发州。天降雨。未至寺日便出。乃有杂色云。临舆而行。徘徊不散。至于塔所。空里有音乐之声。既而天又阴晦。舍利将下云暂开。舍利入函云复合。先是寺内凿石井。井吼二日。盖舍利将来之应也。

衡州于衡岳寺起塔。沙门奉舍利自江陵水行二千余里。四遇逆风。愿定便定。四乞顺风。皆如所欲。初掘基融峰上。有白云阔二丈余。甚整直来临基所右旋三匝乃散。既而阴晦。舍利将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复合。

桂州于缘化寺起塔。舍利未至城十余里。有鸟千数夹舆行飞。入城乃散。舍利将入塔。五色云来覆之。

番州于洪杨乡崇杨里之灵鹫山寺起塔。掘得宋末所置石函三。其二各有铜函。盛二小银像。其一有银瓶子盛金瓶。疑本有舍利。今乃空矣。既而坑内有神仙云气之象。昔宋主刘义隆之时。天竺有圣僧求那跋摩。将诣杨都路过灵鹫寺。谓诸僧曰。此间寻有异瑞。兼值王者登临征应建立。终逢菩萨圣主方大修弘。其年冬果有群燕共衔绣像委之堂内。及齐主萧道成初为始兴太守。游于此寺而起白塔。陈天嘉三年寺内立碑其文也。如此圣主修弘验于今日。

交州于禅众寺起塔。

益州于法聚寺起塔。天时阴晦。舍利将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复合。

廓州于法讲寺起塔。舍利初发京下宿于临皋。沙门梦失舍利。是夜廓州有光。高数丈。从东方来入寺。右绕佛塔。照及城楼内外洞朗。遥望者疑烧积薪。光渐西流食顷乃没。及定塔基正当光没之所。又有香气□氲异常。

瓜州于崇教寺起塔。

虢州表言。州虽不奉舍利。亦请众僧行道。有一异鸟来集梁上。意似听经不惊不动。一夜一日乃下止于读经之床。人人赞叹摩^2□。又擎之以行道。法师于佛前为之受戒。良久乃去。

隋州典签王威送流人九十。道逢舍利。尽释其囚。千里期集无一违者。隋州人于涢水作鱼狱三百。既见舍利。亦悉决放之。余州若此。类盖多矣。

皇帝当此十月之内。每因食于齿下得舍利。皇后亦然。以银^8□水浮其一。出示百官。须臾忽见有两右旋相着。二贵人及晋王昭豫章王暕蒙赐蚬。敕令审视之。各于蚬内得舍利一。未过二旬。宫内凡得十九。多放光明。自是远近道俗。所有舍利率奉献焉。皇帝曰。何必皆是真。诸沙门相与推试之。果有十三玉粟。其真舍利铁拶而无损。

《广弘明集》卷第十七[大唐西明寺沙门释道宣撰]∵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