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历:602∵

中历:隋仁寿二年四月造∵

出土地点现代地名:四川奉节白帝城出土

上一拓片来源:

《隋代碑志百品》

《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

金轮寺舍利塔①下铭碑

碑文:

维大隋仁寿二年,岁次壬戌,四月戊申朔八日乙卯,皇帝普为一切法界②,幽显生灵,谨于信州金轮寺,奉安舍利,敬造灵塔。愿太祖武元皇帝,元相皇太后、皇帝、皇后、皇太子、诸王子孙等,并外郡官员及民庶,六道三途③、人、非人等、生生世世,值佛闻法,众离苦因,同升仙界。大隋皇帝舍利宝塔下铭。

题记

同治癸酉,监修夔城,十月六日掘土获石佛一,妙篆庄严。越日,复得石二方,纵横广二尺许,中底平凹,刻正书十一行。四边凸,宽寸余。周列小五铁钱七十二枚,上覆石,内贮铜方盒,嵌木,安放金瓶,凝松脂封固。匠氏误启之,泄赤水荧荧三粒如豆,飞去。剔碑谛视,乃隋仁寿年金轮寺舍利塔下铭也。字兼初唐人笔法④。爰移植置白帝城庙壁,而供佛于龛。

署奉节县事永城吕辉记∵万县刘家谟书

题记文

此隋金轮寺内石佛像也,不知何岁淹没。同治十二年十月六日掘地出土。爰商之邑宰吕公,供置白帝城庙内之文昌殿。时同观者蒯君德桐、薛君镳、郭君全仁、张君夔廷、邢君明元。

合肥孙绍烈记,李树书。

夔州隋为信州,信州州城即今之奉节老县城,城南原有光孝寺,晋时名铁佛寺,隋唐名金轮寺,宋改为光孝报恩寺,寺久废,其址在大南门城墙一带。遗憾的是金轮寺舍利由于“匠氏误启”而随着“飞去”的三粒荧荧如豆的赤水流失掉了,而当时根本没有被人们察觉。所幸金轮寺舍利塔下铭和石佛像尚存。金轮寺舍利塔下铭碑和石佛,现存白帝庙东碑林,碑高0.7米,宽0.68米,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刻制。清同治十二年(1873)整修夔州府城时出土,碑框左侧刻奉节知县吕辉题记。石佛像在五十年代初,头和手被毁,然犹见其造型古朴,线条流畅。

金轮寺舍利塔下铭碑刻制时间比白帝城所藏“龙山公墓志”碑晚两年。其书法笔画劲健,结体疏朗洞达。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初唐楷书的渊源所在,开欧、虞、褚、颜先河。

信州金轮寺舍利塔下铭

又称“信州舍利塔下铭”,原在信州金轮寺,石高70厘米,宽68厘米,铭文

11行,行字数不等,楷书,有竖界格。时间为“大隋仁寿二年岁次壬戊四月戊申

朔八日乙卯”,铭文同于青州,无首题,末行题“大隋皇帝舍利宝塔下铭”。第三

行“皇帝”前、第五行“舍利”前、第六行“太祖”前均另起一行,“元明皇后”

作“元明皇太后”,“苦空”作“苦因”。清同治十一年(1872)于四川奉节夔州城

出土,现藏重庆奉节县白帝城文管所。全文见《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二六页二五

下等,图版见《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九册一五三页、《新中国

出土墓志》重庆卷卷二等。

在铭文左侧刻有清同治间奉节知事吕辉的题,记,内容为:

同治癸酉,监修夔城。十月六日,掘土获石佛一,妙相庄严。越日,复

得石贰方,纵横广二尺许,中底平凹,泐正书十一行,四边凸宽寸余,周列

小五铢钱七十二枚。上覆石,内贮铜方盒,嵌木,安放金瓶,凝松脂封固,

匠氏误启之,泄赤水荧荧,一粒如豆飞去。别碑谛视,乃隋仁寿年金轮寺舍

利塔下铭也,字兼唐初人笔法。爱移置白帝城庙壁,而供佛于龛。署奉节县

事永城吕辉记,万县刘家謩书。

此处奉送舍利的高僧未见文献记载,人名不详。信州,梁置信州,后周置总管府,大业元年府废,置巴东郡,统14县。

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兖州寿州信州荆州(云盖塔上雨花不下)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