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舍利信仰
刘淑芬
最近由于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佛指舍利来台,引起社会上的一阵轰动,在报章杂志、电视或网络上都有一些报导,主要是集中在法门寺历史和佛指舍利的叙述,也有关于佛指舍利真伪的论辩。这些对于我们了解佛教的舍利信仰提供了一些的帮助,不过,若是我们能够更全面来看待中国历史上的舍利信仰,就可以发现:自从佛教传入以后,中国就有舍利的崇拜,也建造佛塔瘗藏舍利;在唐代以前,梁武帝就已经把佛舍利迎请到皇宫中供养;在唐朝以后不仅皇帝信奉,官员、士大夫阶层如唐代宰相李德裕、宋朝文学家苏东坡等人也奉献个人财物,埋藏舍利;宋代以后,就连一般平民百姓也热中于建塔崇奉舍利。
过去数十年的考古发掘,大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于历史上舍利信仰的了解。据统计到1994年为止,有纪年的舍利塔共有46座,没有纪年的有26座,法门寺仅是其中之一。因此,我们要问:那来这么多的佛舍利?原来,佛指或佛牙舍利是不是真的,或许并不是重要的问题。在佛经上就允许了舍利可以有代用品,在近几十年出土的舍利塔基中,绝大多数用的就是替代品。
从第三世纪到第九世纪,也就是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是佛教最为兴盛流行的时代,舍利信仰曾经是构成中古的政治、社会图像中重要的成份之一。南朝的陈文帝建国时,还利用佛牙舍利来装饰自己政权的合法性,隋文帝时认为「我兴由佛」,因此下令在全国各地建立舍利塔,强化自己的皇权下是佛的旨意,在那一个佛教信仰弥漫的时代,这种做法也是收服人心的一种方式。以下就从文献上的记载,和考古发掘资料来谈谈这些问题。
舍利信仰
舍利是来自梵文sarira字,原译作「舍利罗」,后来便简称为舍利。它原来是指火葬之后的遗骨或身骨。公元前480年,释迦牟尼灭度后,火葬之后的遗骨,作为释迦牟尼佛的替身,对之礼敬膜拜,这就是「舍利信仰」的来源。和舍利信仰相关的是塔(stupa,直译为窣堵波)的崇拜,塔是为了安置佛身舍利而建造的,习称「舍利塔」。早期佛教是无像的时代,因此,崇拜舍利和佛塔便成为一种风习;旋塔礼拜可以得到莫大的功德。
关于舍利,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指佛骨舍利,一种是指「法舍利」。佛舍利一般是指释迦牟尼佛的舍利,但是佛经上也说到诸佛舍利。在佛舍利中则包括:佛顶骨、指骨、佛牙、指爪和头发。至于法舍利,则是指佛经。唐代高僧西行求法时,在印度就看到了当地人以香末做成小塔,把佛经放在塔内,称为「法舍利」;然后再建一个大塔容纳很多这种法舍利,就成为「法舍利塔」,这种塔也是佛教徒供养礼敬的对象。
虽然佛教在汉代就传入中国,但是早年僧人是藉用舍利的奇迹示现,来说服帝王信服,而对于舍利的信仰崇拜,要到东晋以后才有较丰富的记载。如《高僧传》叙述,三国时康僧会来到建业,孙权认为佛教来自汉明帝的梦,并不可信,便召见康僧会,要他以能得到舍利而有灵验,便为他造塔立寺;若不能的话,就要依法加以处罚。于是康僧会便在一间静室里,洁斋祈祷,经过二十一天,竟然以他的至诚,而有舍利出现在他准备好的铜瓶,这就是佛教史籍上所谓的「祈感舍利」或者「感得舍利」。这个舍利怎么敲击,也不会破碎,这个「奇迹」说服了孙权,因此他遵守诺言,建塔立寺,称为「建初寺」,这是江南的第一所佛寺,从此开启了江南佛教流布的契机。
谈到舍利信仰,当然要追溯到佛骨舍利,根据大小乘经典的记载,佛骨舍利后来集中到阿育王所建的八万四千个塔中,这些塔遍布阎浮提各处。
阿育王和佛骨真身的宝塔
据《阿育王经》和传的记载,佛涅盘后,有八个国王起兵来争夺佛的舍利子,后来分为八份,分别藏在各国供养,到了阿育王在位时,他将分藏在诸国的佛舍利,收集起来,一夕之间,派遣鬼神在阎浮提各处,建立了八万四千宝塔,将佛舍利分藏在其中。
阿育王建立宝塔的传说,也东传到了中国,大约在四世纪以后,中国就出现了阿育王塔的记载,而且随着时代推移,中国境内出现更多的阿育王塔。南朝刘宋宗炳(375─443)写〈明佛论〉,就提到在山东临淄有阿育王寺的遗址。梁代僧人释慧皎(497─554)的《高僧传》,对于在中国境内阿育王寺塔的搜寻,有一段清楚的描述:东晋时候,就有一个僧人释慧达(俗名刘萨诃)听了他师父的嘱咐,到南方寻找阿育王塔像,加以礼拜,用来忏除他先世的罪业。慧达到了东晋的首都建业(今南京市)的长干寺,发现寺院的塔刹放出奇异的光芒,挖掘塔下,发现了铁函中有银函,银函中有金函,金函中有三个舍利、爪甲和头发。当时人认为这就是阿育王所起的八万四千个宝塔之一,里面的舍利当然就是佛舍利了,于是便在原来的塔侧,再建一个新塔瘗藏舍利。
魏收(506─572)撰写的《魏书》〈释老志〉里,记载在洛阳、临淄等四个地方有阿育王塔。到了唐代,阿育王塔的信仰更加扩展开来,中国境内也出现更多的阿育王塔,唐初法琳〈破邪论〉里,则说洛阳、临淄、扶风六处有阿育王塔,都有神验。道宣(596─67)的《广弘明集》则说各地共有阿育王塔十七处,
《集神州感通录》记载了十九处有阿育王塔,到唐代僧人道世(?)所写的《法苑珠林》增加到二十一所。
南北朝皇帝的舍利的信仰
舍利崇拜可以说是从帝王而向下流布,在文献上所见,最早建塔瘗舍利的是梁武帝,但考古发掘,则显示了北魏孝文帝时代,就已经建塔崇拜舍利。1964年在河北定县出土了一个北魏石函,根据镌刻在石函上的文字,可知这是在北魏孝文帝太和五年(481)所修建的一座五层佛塔的舍利塔基下埋藏物。不过,这应该不是孝文帝发愿修造的,孝文帝生于公元467年,年仅五岁(471)就登基为帝,因为年幼而由太皇太后冯后临朝执政,在太和十四年(490),才由孝文帝亲政。因此,在修建定县舍利塔这一年时,冯太后带着年仅十四岁的孝文帝巡幸中山(治所在今河北定州市),命令当地官吏以官财建造的。从史书上的记载,冯太后的家族笃信佛教,此塔当是文明皇后冯氏所发愿建造的。
建于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的永宁寺,中有九层佛塔,近年来发掘永宁寺塔基,在塔基中内有一个1.7米见方的竖穴,应该就是瘗埋舍利石函的处所,由于永宁寺在清朝末年时曾经被人盗掘过,所以没有任何遗物。
南朝梁武帝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崇信佛教的皇帝,他曾经两次因为礼拜舍利而赦免天下所有的罪犯。天监二年(503),改建会稽鄮县塔,开旧塔出舍利,梁武帝特地派遣僧人和官员将这个传说中的阿育王塔舍利,暂时迎接到皇宫中供养、礼拜,再送回鄮县改建后的新塔下瘗藏。紧接着第二年(天监三年,504)八月,梁武帝下令改都城阿育王寺塔,从塔基发掘出佛舍利和爪发,特别举办了无碍大会,并且赦免了天下所有的罪犯。梁武帝还将一粒舍利请入皇宫中供养,他在九月五日这一天,命令太子王候百官一起恭迎舍利,有数十万人参与这个迎舍利的活动,大家争相施舍金银供具到阿育王寺,所布施的钱达到一千万。第二年,他更建了两座佛塔,在金瓶和玉瓶中装入舍利和佛发爪。这个舍利供养的法会非常盛大,由王候百姓所施舍的财宝堆积如山。
中古舍利供养的政治意涵
由于五世纪以后佛教信仰的兴盛,舍利信仰的流行,因此,在朝代更替之际,佛骨舍利也被利用来做为一种取得政权合理化的手段。首先,南朝陈朝的建国者陈霸先就曾经利用佛牙,当作一种祥瑞的征兆,把自己取得政权合理化。隋文帝下令在全国190州中的111州,建立舍利塔,也是藉此强调其皇权的天命。
根据日本学者冢本善隆的研究,陈武帝所利用的这一颗佛牙,在佛教史上是颇有来历的,它是僧人法献(?─497)在五世纪下半叶时,西行求法,在于阗得到的佛牙,把它带到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在法献有生之年,一直秘密保管着这颗佛牙,他去世之后,此佛牙被放在钟山上定林寺收藏,在梁武帝普通三年(522),这颗佛牙便从定林上寺消失了,不知经过什么途径,最后入了陈霸先之手。清代学者陈作霖撰写《南朝佛寺志》一书中,就认为,陈霸先直接从定林上寺抢走佛牙。梁太平二年(557)十月,陈霸先接受梁帝禅位,登基做皇帝,当天便召开佛教的无遮大法会,当月庚辰就从建康城的一座着名的古宅「杜姥宅」中,请出佛牙,接着举办四部僧俗的无遮大会,陈武帝并且亲自在门楼前向佛牙礼拜。继承着崇事佛教最盛的梁朝,学者认为陈霸先是以佛牙这个瑞兆来收服民心,以及宣示他的天命。
历史上崇佛不下于梁武帝的皇帝是隋文帝,梁武帝的敬事佛教比较是个人的,以及于僧团──下令要全国的僧尼全面吃素,而隋文帝的崇佛则是用政治力将佛教推展到帝国的各个角落。隋文帝四度下令,在全国各地建立舍利塔,下令各地在同一天、同一个时辰,将舍利埋藏入塔基地宫里,举行供养舍利的斋会,为皇帝和臣民祈福。这个时候,从州刺史到县尉,停止日常公务七日,举国沐浴佛光、为国祈祷。隋文帝这个做法,固然有他个人自小成长在佛寺的背景,但在佛教兴盛的时代,他也有师法印度阿育王做「转轮圣王」的政治意图。学者杜斗城便指出:隋文帝直接师法印度的阿育王建八万四千宝塔的做法,他分别在仁寿元年(601)六月十三日、仁寿二年(602)正月和仁寿四年(604)四月八日,三次下诏在国境之内一百一十一州,建立舍利塔。阿育王在一夜之间役使鬼神,建立了八万四千塔,分藏佛骨舍利;隋文帝命令各地修建舍利塔,也都是由他派遣高僧、官员护送舍利到各州,在同一天将舍利瘗藏在塔基下的石函里。迄今已经发现了一些隋代的塔基和舍利石函,如1969年在陕西耀县出土的舍利塔基,里面有一石函,函盖上面篆书「大隋皇帝舍利宝塔铭」,根据放在石函内的塔铭,可知这是隋文帝仁寿四年隋文帝在宜州宜县神德寺「奉安舍利」所建的灵塔,石函内还发现有舍利三枚,和其它的供养物品。
比起隋文帝下令全国各地起塔供养舍利,唐朝皇帝的舍利信仰则是以皇室为主,特别以法门寺其信仰的中心。唐朝皇帝和法门寺有特殊的渊源,杨曾文称它为李唐的「皇家寺院」。唐高祖李渊还没当皇帝时,曾经住过这个寺院,当时称为「诚实寺」,隋朝末年,这个寺院非常破败荒废,僧人普贤上表请求皇帝重建,当时担任大丞相的李渊因为有前面的因缘,就将它改名「法门寺」。李渊建国以后,这个寺院得到很特殊的待遇,唐代初年,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讨平群雄时,路过法门寺,就度了八十名僧人,住在此寺中。后来此寺遭到火灾,唐太宗贞观五年由地方官奏请补建寺塔时,刺史奏请将瘗藏在此寺中舍利出示于人,于是在塔基下找出舍利,令道俗瞻仰。从高宗以后,唐朝皇帝六次奉迎法门寺佛骨舍利供养,每一次都先在当地开启地宫,举行法会;而在佛骨舍利从法门寺送到京城的途中,信众夹道顶礼供养;到了京城以后,皇族贵戚、朝官百姓都纷纷施舍财宝供养,场面非常盛大。
各个阶层的舍利信仰
建造舍利塔者,从皇帝渐渐传到士大夫,如唐文宗时的宰相李德裕(787─850)就曾经施舍金棺银椁,装藏他在大和三年(829)在上元禅众寺旧塔基所发现的舍利,埋藏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甘露寺石塔下。宋神宗熙宁年间,该寺僧人发掘古殿基,找到这个金棺,以及放置其内的七粒舍利。在当时这确是一件大事,苏东坡到甘露寺游览时,还特别做诗叙述此事:
剃草得断碑,斩崖出金棺。瘗藏岂不幸,见伏理可叹。
元丰元年(1078)在旧基上重建铁塔,重新瘗藏这个金棺。当时地方官都参与此事,如担任润州太守王安礼(王安石之弟)就在银函上亲自墨书「临川王安礼元丰元年四月七日记」。1960年江苏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修复镇江甘露寺铁塔时,就在塔基的地宫中,发现了李德裕瘗藏舍利的金棺银椁和其外的石函,从石函上的题记,使得千载之后的人们可以知道这一段几百年之内甘露寺舍利重复出土、埋藏的来龙去脉。
宋代着名的文学家苏轼也曾经捐赠金棺、银椁,用以瘗藏其弟苏辙所得到的三色舍利,葬在山东省长清县真相院释迦舍利塔塔基下的地宫里。从出土的石函盖上刻石,上面就是苏轼撰文,并且亲自书写的〈齐州长清县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并引〉,其中就清楚地交代了苏辙所得的舍利,原来是一位僧人从洞庭湖的阿育王塔所偷来的,目的是为了要给其它没有舍利地方建塔供养。关于宋朝时人们对舍利信仰的虔诚,苏轼是这样形容舍利法会:僧人俗人传相捧着舍利,顶礼膜拜,激动得流泪涕出。
佛牙供养会
唐代长安城内有四颗佛牙,分别收藏在大庄严寺、崇圣寺、荐福寺和福兴福寺,这些寺院分别举办「佛牙供养会」,据日本留华的僧人圆仁(794─864)在唐武宗会昌元年(841)二月十日参加了荐福寺的佛牙会,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里,他对佛牙会的盛况,与信众的真诚与虔敬,作了以下的描述:
荐福寺设无碍茶饭,供给各地来参加佛牙供养的僧人和信徒,其它各寺院也准备了种种珍奇的食物、鲜花、名香来参加,这些供养品都陈设在寺院的回廊下,一字排开,多得难以尽数。至于佛牙则供在寺院楼上的中庭,全城的人都来礼拜佛牙,都发愿布施,有人出米粮,有人无限制供应佛牙会所需的饼食,有人供养僧人,有人捐钱,共襄盛会,信众们向供着佛牙的楼上,撤钱如雨。圆仁也和其它留华僧人一起登上佛牙楼上,亲眼见到了佛牙,顶戴礼拜一番。
就是因为百姓如此地信奉佛骨佛牙,捐献不吝,因此,唐朝毁灭佛法的唐武宗还特地下令「不许供养佛牙」,也不准有佛指舍利的五台山、泗州普光寺、终南山五台寺、凤翔法门寺这几个寺院,不许拿出佛指做供养会,也不准人们前去礼拜,信徒如果敢送一钱供养佛指的,就处以杖打脊背二十下的刑罚。
佛牙的供养会一直到宋代也还有,《东京梦华录》里就记载着都城汴梁的大相国寺里的资圣院供有佛牙。
除了释迦牟尼佛的舍利之外,其它诸佛舍利的信仰,有定光佛舍利,如1972年在山东惠民县出土了一个唐末五代的定光佛舍利棺,以及辟支佛舍利,如灵岩寺就有辟支塔,日本僧人圆仁也记载唐代山西五台山的寺院中,藏有辟支佛牙和顶骨。
中国的舍利那里来?
按理来说,佛骨舍利应当都是从印度来的,从印度来的舍利便透过印度或西域僧人带来的,也有是中国僧人西行求法时,在西域或印度得带回来的,唐初玄奘从印度带回了「肉舍利」150粒,义净也携回了舍利300颗。还有是从四邻的国家作为一种贡品,向中国奉献的舍利;如梁武帝中大通六年(534),盘盘国便遣使贡献真舍利。另外,从西域到中国,都出现一种因为至诚感动诸佛,而得来的舍利,如前面提到康僧会诚心祈祷感应而得到的舍利,刘宋文帝元嘉元年(424),罽宾僧人昙摩密多建造禅阁,竭诚祈请舍利,而感得一枚「舍利」。另外,舍利也以其它离奇的方式出现,如《高僧传》记载东晋名僧道安(314─385)识得在一尊外来的古佛的发髻中,有佛骨舍利。
在唐代长安城四个寺院的佛牙,也都大有来历,根据圆仁记叙当地人自古相传的说法是:崇圣寺的佛牙是哪咤太子从天上带来送给终南山的僧人宣律师,庄严寺的佛牙是从印度藏在腿肉里偷渡来的,得到护法迦毗罗神的保护,另外两个佛牙也分别是法界和尚从于阗国得来的,和从吐蕃带回来的。
至于隋文帝颁给各州的舍利数量也不少,那是怎么来的呢?最初是他在即位前有位印度的沙门送给他一包舍利,在他做了皇帝以后,他和皇后、后宫的嫔妃们,也都曾经奇迹式地感得「舍利」,甚至吃饭时,竟然在齿下发现舍利。感得舍利是印度所没有的,推测它可能是因为实际上有需要而发展出来的一种传奇。文帝也很清楚其中有一些不是舍利,因此,他曾经说:「何必皆是真?」的确,舍利不必是真的,佛经上允许用代替品。
舍利的代替品
由于各地都建佛塔供养舍利,但是佛陀的真身舍利实在有限又难得,因此在稍晚译出的经典中,就声称即使没有佛骨舍利亦无妨,可以用其它的替代品,如各种珠宝,砂石或植物,都可以充当舍利。唐代僧人不空(?─?)所翻译的《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中说:「若无舍利,以金银琉璃水精玛瑙玻梨众宝等,造作舍利。﹍行者无力者,即至大海边拾清净砂石,即为舍利。亦用药草、竹木、根节造为舍利。」
由于真的佛牙应该是很坚固,打不破的,在明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叙述了外国僧人以坚硬的金刚石充当佛牙,以及也有人用坚硬的貘齿做成佛牙。
从考古发掘的舍利塔基出土物,也的确有很多瘗藏的舍利用的是代替品,如1985年在陕西临潼发掘唐代庆山寺舍利塔基中,用极为精致的金椁、银棺内,有两个绿色玻璃瓶,里面所装的是用水晶做成的舍利代用品。由于允许使用舍利代用品,也不怕人家说是膺品,所以有的佛塔塔基瘗藏的舍利代用品就很丰富,如1960年发掘江苏镇江甘露寺铁塔塔基,其中共有舍利773粒,唐代所瘗藏的两个金棺中,共有舍利167粒,都是细如芥子透明或半透明颗粒;宋代所埋藏的共有606粒。山西临猗双塔寺北宋塔基中,出土的石函中有「诸佛灵牙、顶骨、指骨等舍利」,数量很多,佛骨─包括顶骨、指骨、脊椎骨、臼窝骨、股骨、腿骨、佛牙,共有115枚;其中「佛牙」就有87枚。和佛骨一起埋藏的还有3000余粒石英石做成的「舍利」。至于在精致的银棺中则有一枚「佛牙」,经过正式的鉴定,证实它是马的牙齿。另外,1985年修复沈阳塔湾无垢净光舍利塔,在中空的塔腹中出土了两个净瓶,一个内藏「舍利子」43颗,一个内藏舍利350颗,共计393颗;从质料上分析,其中333颗是珍珠,7颗是珊瑚珠,10颗是净石。
结语
考古学者徐苹芳先生考察出土的舍利塔基,指出:唐代建舍利塔的施主除了皇帝之外,其它多是各地的地方官或寺院的僧人。宋代以后的施主,则包含了各个阶层,「不分贵赋,不分男女」。舍利信仰可以说是由上而下地蔓延开来,一直到辽、金时期,都很兴盛。另外,中古时期伴随着对佛陀舍利的崇拜,也发展出高僧的舍利崇拜,在高僧圆寂后,弟子信徒为之建塔崇礼,河南省登封县少林寺塔林,有从唐代到清代高僧的墓塔211座,蔚为奇观。在出土文物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将高僧舍利和「佛舍利」一起埋藏的例子,1986年在陕西西安东郊出土的墓葬中,有一方墓志,上面叙述了这是在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僧俗信众为了埋葬隋代长安城内清禅寺一位僧人,建立了十级浮图(佛塔),将高僧遗骨和舍利佛骨八粒一起瘗藏。
一直到今日,无论是对佛陀或是对高僧的舍利崇拜的信仰都还存在着,如1998年佛光山迎请佛牙来台供养,2002年自陕西奉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佛指舍利在***巡回37天,供信众顶礼膜拜。不过,比较少为人所知道的是,1996年法鼓山圣岩法师建立法鼓山地宫,是***第一座地宫,在其中瘗藏了从尼泊尔斯旺洋布古佛塔迎请的7颗佛舍利,以及农禅寺开山祖师释东初的舍利,也和前面所说隋代把佛陀和高僧舍利信仰的结合相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