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舍利之由来
***大愿法师
《长阿含经》卷四《游行经》载:∵“阿难,汝欲葬我,先以香汤洗浴,用新劫贝(比丘用棉布袈裟)周匝缠身,以五百张叠次如缠之。内身金棺,灌以麻油毕,举金棺置于第二大铁榔中,梅檀香榔次重于外。积众名香,厚衣其上而阉维之。收捡舍利,于四衢道起立塔庙,表刹悬绘,使诸行人皆见佛塔,思慕如来法王道化,生获福利,死得上天。”
《大般涅盘经》卷下载:∵“以佛力故,香积自然;∵四面火起;经历七日,宝棺融尽。于时,诸天雨火令灭,诸力士众收取舍利。以千张叠缠佛身者,最里一张及外一重,如本不然犹裹舍利。当尔之时,虚空诸天雨众妙华,并作伎乐,歌呗赞叹,供养舍利。时,诸来众及以力士,皆悉各设种种供养。诸力士众既以金瓶收取舍利,置宝舆上,烧香散华,候众伎乐,还归入城。起大高楼而以舍利置于楼上,即严四兵,防卫守护。
《大般涅柴经后分》卷上(遗教品第一)载:“而时,天人一切大众,悲哀流泪不能自裁。尔时,世尊普告四众:∵“佛般涅盘,汝等天人莫大愁恼。何以故?佛虽涅盘而有舍利常存供养……供养舍利即是佛宝,,见佛即见法身,见法即见贤圣。见贤圣故即见四谛,见四谛故即见涅盘。”
《大般涅架经后分》卷下{圣躯廓润品第四)载:∵“尔时,世尊大悲力故,碎金刚体成末舍利,惟留四牙不可沮坏。尔时,大众见舍利复重悲哀,以其所持流泪供养。尔时,楼逗(阿那律)与城内人涕泣盈目收取舍利,着师子座七宝坛中,满八金坛舍得利便尽。”
舍利的种类
(一)法身舍利
法身舍利,又称法舍利、法颂舍利。意指佛所说之经典,∵旨在阐明中道实相之理,不变不易,故称法身舍利。能代替佛舍利,供奉于塔中。
《法华经》∵{法师品)载:∵“若说、若读、若诵、若书、若经卷所在处,∵皆应起七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须复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来全身。此塔应以一切华香璎珞、缯盖幢播、伎乐歌颂,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唐末五代吴越钱弘俶笃信佛法,依据《法华经》所载,∵自后周显德二年(公元九五五年),前后十年,铸造八万四千座高约二公寸的铜塔,内供佛经替代舍利。一九五七年,浙江省金华市万佛塔基发现十五座塔,塔底有:∵“吴越王钱弘佩敬造八万四千宝塔”字样。
《浴佛功德经》∵{佛告清净慧菩萨诸法缘起颂):∵“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阐明法身不生不灭,故称法身偈,又称法身舍利偈。供奉经典入塔时,须唱诵此偈。
(二)生身舍利
生身舍利,又称身骨舍利,即佛之遗骨。包括骨舍利、法舍利、肉舍利、顶骨舍利、牙舍利。
《法苑珠林》卷四十{引证部第二)载:∵“生身舍利分为三:∵(1)、骨舍利,其色白也。∵(2)、发舍利,其色黑也。(3)、肉舍利,其色赤也。”皆圆明皎洁,坚固不坏,非世间珠玉可比。由于是肢体分解火化后所留遗物,故又称为“碎身舍利”。除了佛陀之外,菩萨、罗汉及高僧等亦有舍利,惟其坚固性不如佛陀。一般通称的舍利系指骨片,质地坚硬而细致,颜色有白、黄、红、绿、黑等。形状小者如豆粒,大者如鸟卵,成圆形或多角形等不规则变化。
(三)全身舍利
《长阿含经》∵(游行经)、∵《菩萨处胎经》∵(常无常品)与《法华经》∵{提婆达多品)等经典载:∵“舍利分为全身舍利与碎身舍利二种”。荼毗后得遗骨者,称“碎身舍利”。如:∵中国广东韶关南华寺供奉六祖惠能大师、明丹田与憨山大师三尊肉身。安徽九华山有金地藏、无瑕和尚与近代大兴、慈明、明净等和尚的肉身。***则有慈航菩萨、清严、瀛妙等法师的肉身。
(四)真身舍利
佛陀荼毗后遗留下来的舍利,称“真身舍利”,又称灵骨、灵踪。如:陕西扶风法门寺的佛指舍利,北京灵光寺的佛牙舍利等。
(五)影骨舍利
利用其他材料仿制代用的舍利,称“影骨舍利”。如:峨眉山、五台山等处供养的“佛牙”,乃动物牙齿、象牙化石等替代的影骨。
影骨舍利与真身舍利有同等的地位,受相同的供养。灵骨与影骨,在世俗观点上有真、假之分;若依佛教观点,则另有更深一层的意义。佛教认为:灵骨与影骨同埋千载,同受金棺、银榔礼葬,故影骨亦视同圣物。
(六)隐骨舍利
隐骨舍利:系影骨舍利之属,是佛教徒瘗埋真身舍利。有意识的“作伪”,为隐藏真身舍利故。河南省邓县福胜寺塔、江苏省连云港海青寺阿育王塔都有“木佛牙”出土,法门寺则有三枚“玉佛指”。斯里兰卡历史上有过多次毁灭佛牙的事件,据说:毁灭的是隐骨而非真身佛骨。
(七)疑骨舍利
疑骨舍利:是不可确定之传世舍利,疑其是否真身故,一般视为影骨。历史上也出现过被执政者认定,从而视为“神圣舍利”的情况。疑舍利虽有一定的记载依据,然其传承令人存疑或事实虽难以证明。典型者如佛牙疑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