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通往长乐国际机场的公路前行,接近(福州市长乐县)鹤上镇沙京村时,老远地公路旁边就看见了一块巨大的指路牌:龙泉寺。于是按照箭头所指向右转,行不过30余里,便看到了这座依山势而层层高升的寺院。

龙泉寺位于山麓一隅,周遭村野遍布,炊烟袅袅,山上林密树茂,雾霭重重,显得颇为清净庄严。穿越一座洁白的石牌坊,上书“百丈祖庭”4个苍劲大字,迎面是红墙红瓦的山门,建筑特色颇具古风,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檐顶角上两条盘龙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活灵活现。步入山门,偌大院子内首先吸引眼球的乃是两根古朴庄重的石柱,顶端经过细致的加工呈现着榫卯格式。据寺僧介绍,这两根石柱为从前寺院大殿的遗存,保持着唐代风韵。

绕过放生池,一座建筑粉墙黄瓦,门上一块牌匾书写着“百丈怀海禅师纪念堂”。说起这位怀海禅师,在中国佛教史上留有辉煌的一笔。他俗名王木尊,长乐沙京人,生于唐开元八年,10岁即落发出家于这座龙泉寺,后来前往江西百丈山修行,大彻大悟。他根据当时佛教礼仪不全规则不整,深感应该制定一部典制以便出家人遵守,于是根据佛教经史,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修订了一部《禅门规式》。这部仪规被后人称为“百丈清规”,在中国佛教界影响深远,如其中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等清规被后世奉为戒律。到了元代,僧人们根据他这部规式修订了《敕修百丈清规》,由朝廷颁行天下,至今依然谨守。

纪念堂旁边有一口龙泉井,传说这口水井是与寺院一同建造的。唐代开元年间,怀海禅师在井边打水时,看见井中有青黄两条龙在水中嬉戏,大感惊奇,并勒碑记载此事。这也是这座禅寺得名的由来。井水清澈甘甜,至今仍能饮用。龙泉寺始建于萧梁承圣三年(554年),由远道祖师开山建造,初名西山寺。到了唐懿宗时,因为怀海禅师看到井中之龙,便由皇帝敕名龙泉寺,至今已有1456年的历史了。

龙泉寺还有一奇,就是大雄宝殿中的16根石柱,这些石柱高大粗壮古朴端庄,高达6米,围长3米,每根重约5吨,据史料记载为唐朝留存至今。在石柱的莲花形基座上还刻有姓名,为当时施捐者姓名。大雄宝殿后面有一块巨石状似元宝,正中刻有一尊佛像,名为“出米佛”。关于这尊佛像,在当地还有一个传说:当年修建龙泉寺时,只要轻轻抚摸这尊佛像的肚脐,便能够流出米来,流出的量正好够建寺工匠及众僧食用。然而人的贪欲却是无法满足的,有人想让流出的米更多一些,便将佛像的肚脐凿得更大。这种贪欲引发的后果便是佛像不再流米出来了。这也算是对人的贪欲的警告。这尊流米佛旁边还有4个石刻字“皇帝万岁”,据说也是唐代的笔墨。

龙泉寺周围还有一些摩崖石刻,诸如“朝阳”“魁龙”等,据说是当年朱熹前来讲学游历时留下的墨宝。龙泉寺周边围绕着5座山峰,分别为卧牛、贵品、莲花、仙冠及云梯,“五峰岚横”乃是长乐古代十二景之一。明代“闽中十才子”之一的高秉也是长乐人,他在《游龙泉感怀》诗中写道:“惟有残僧愁独坐,松房半掩五峰青。”这两句诗乃是对龙泉寺优美风景的真实生动写照。∵(周琦)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