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一直冒出来的云
《一味禅·风之卷》李瑛棣
“风从哪里来?欲往何处去?”风的问题也是生命的问题。我们如何来?
想藉风传送给您——禅的故事:有坚贞的问题,苦心入世,慈言德行如春花般遍地绽开的苦行僧;有行止潇洒,妙语如珠,机锋高深犹如雪地之光照出人心盲点的禅师轶闻;有大澈大悟,参透生命,智慧清明似月光天镜映出生命本来面目的禅门高僧。
“随风而至,随风而逝”,生命怎么来就怎么去,风的自在像是禅的自在,也是生命应该学习的自在。
以头为凳
在仙崖禅师主持的禅院里,有一位学僧经常利用晚上的时间偷偷的爬过院墙,到外面去游乐。
一日,仙崖禅师在夜里巡寺,发现墙角有一张高脚凳子,才知道有有人溜到外面去。他不惊动别人,顺手就把凳子移开,自己站在凳子原来的地方,等候学僧归来。
夜深之时,倦游归来的学僧,不知凳子已经移走,一跨脚就踏在仙崖禅师的头上,随后跳下地来,才看清是个人,而且还是老师仙崖禅师,又惊又慌,不知如何是好。
以头为凳的仙崖禅师不但毫无怒意,反而慈祥的安慰他说:“更深露重,小心着凉,赶快回房去加件衣服吧!”
黑暗中,学僧羞红的脸色完全看不见,只有无数星子在蓝的夜空闪着晶莹光芒,那光芒犹如禅师的慈心。
事后,全寺大众没有人知道这件事,仙崖禅师也从不提起,但自此之后,夜晚的禅院墙边再也不见凳子的踪影。
梦
晚年时深受禅宗影响的日本文学家川端康成,在镰仓故居的书房壁上悬挂着一幅,只有一个字“梦”。据说是当时东本愿寺的住持所题赠。
生于公元一一一八年的日本高僧西行法师,曾有和歌云:“梦中花飘零,醒来心难平。”另外有一个泽庵禅师有“梦百首”,其中的“千鸟”一则说:“幻梦当真梦,幻梦梦不醒,午鸟夜夜鸣,催人醒一醒。”
幕府大德川家光曾苦于基督徒之乱,求教于泽庵是否有不战而胜之道?泽庵回答:“世界是一个梦,只是人在梦中,不知是梦,以为真有这个世界。与人相争是梦中之争,醒来之后哪有敌人。把世界当成现实,也是因为在梦中而不知道是梦,所以胜则喜,败则悲。相争于自他对立的梦中,胜有何喜?败有何悲?梦中之争应该停止,去做一个无胜无败、无事的人吧!”
泽庵禅师临终前,弟子请他写辞世偈,泽庵推辞不掉,拿起笔来写了一个大字——梦。又在旁边以细字写道:“百年三万六千日,弥勒观音几是非,是亦梦,非亦梦,佛云应作如是观。”写完即逝,享年七十三岁,时为公元六四五年。
殁于公元一一九O年的西行法师也是享年七十三岁。
生于一八九九年,死于一九七二年的川端康成的人生之旅也是七十三岁。
这是以“梦”串连的凄美巧合吗?
看脚下
在日本的禅寺,玄关上常悬有“看脚下”、“照顾脚下”的告示牌,请人排好靴子或者注意脚步,不要踏空跌跤,外国游客对于这样的细心体贴,当然除了心存感激外更有许多惊异佩服,果然是“日本第一”。但是,请人注意脚步的“看脚下”只是衍生的意义,它原始的意义来自禅宗,源于中国。
宋代的法演禅师有着名的“法演四戒”做为住院之自戒。某日,他与三个弟子在回家途中,手提灯火被风吹来,此时,月色微明,法演便要弟子们下一转语(转语是表现悟心的话)。暗夜行路端赖灯光,犹如人生行路的杖持,如今灯火熄了,正如人生失去了所杖所拄时,要如何活下去呢?法演追问的就是这样的心境。三个弟子各自说出了他们的想法,也表现了他们的禅功,其中的一位弟子佛果圆悟说:“看脚下。”
法演深为嘉许。后来佛果完成了“碧岩录”,在他要到舒州大平寺任住持时,法演便以“法演四戒”勉励他:
一、势不可使尽。
二、福不可受尽。
三、规矩不可行尽。
四、好语不可说尽。
坦山与醇酒美人
坦山是明治时代的禅宗学者。在帝国大学教授哲学的他平日从不遵守戒规,喝酒吃肉,百无禁忌,非常的逍遥自在。坦山的朋友云升属于真言宗,性情刚好与他相反,清规谨守,丝毫不犯,从不饮酒外而且过午不食。
一天坦山正在家独酌,云升刚好来方。身为佛教徒本该滴酒不沾的,但是坦山并不顾忌,反而爽朗的喊道:
“哎!兄弟,要不要来上一杯。”
“我从来不喝酒,”云升义正词严的拒绝了。
“连酒都不喝的人不是人。”坦山笑道。
“请问,我不是人是什么呢?”云升不禁扬声质问。
“是一尊佛。”
其实坦山的放任不羁有他清明的底子,绝非俗世的放荡,下面的这一则故事相信是对坦山最好的说明:
某日,天降大雨,坦山与另一位道友欲往某地,走在一条因雨而泥泞不堪的小路上。在小路的拐弯处遇见一位美丽的女子,因为身着华美的绸布衣裳,系着丝质的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土陷泥烂的小路。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