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悟人生
觉真法师
(第十三个故事)
佛陀在世时,座下有位眼睛失明了的比丘。因为眼睛瞎了,他只能摸索着缝补衣服,一不小心,针又从线上失落了。于是,他说,谁能修福积功德,帮助我穿针引线呢?这时候,刚巧佛陀走进来,告诉失明的比丘说:“我要修福积功德,我来给你穿针引线吧!”那位比丘听出是佛的声音,立刻起立披上袈裟,向佛顶礼,禀告说:“佛的功德已经圆满,为什么还要说修福积功德呢?”佛陀回答说:“虽然我的功德已经圆满,无如,我却深知功德的恩、功德的果报和功德的力量,我才能够在一切众生中最为殊胜,这也是由于这种功德。因此,我很重视功德啊!&rdquo
待佛陀给这位比丘赞叹功德以后,接着,又顺应他的心愿说法。这位瞎眼的比丘听法后获得了法眼净,内眼也更加地明亮了。
mdash;—《大智度论》
关怀众生就是功德,慈悲就是功德。佛已觉行圆满,尚且不忘慈悲,不忘修福,广积功德,真是我们的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楷模啊!
有人说品德和智慧有如鸟之双翼,缺一不能飞。智慧好比人的眼睛,品德好比人的腿和脚。有了腿才能站立,有了脚才能行走,有了眼睛才能看清方向。品德如同车轮,可以运载人走向解脱之门,而智慧才是钥匙,有了它,才能打开这一大门。
“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建立在佛教“一切众生平等”的这一最胜义谛的理念之上的。佛教说的“平等”,是了义、究竟义、最完全最彻底的,不是方便义,不是权巧善用。能够“平等”到“一切众生”,彻底包容到不具任何排他性,反而包容“异端、异己”的存在。除了佛教,这在历史上任何一种学说,任何一种宗教传统恐怕都是难以做到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