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鱼山闻梵的故事

刘玉新

那是一个清风月明的夜晚,周围一片寂静,唯有鱼山上的松柏发出阵阵涛声。在一片空旷的草坪上,时任东阿王的曹植,席地而坐,面前的几案上摆着酒盏和菜肴,正在自斟自饮。饮了一会儿,曹植觉得心情郁闷,便起身解下佩剑舞了一阵,然后又坐在几案前用筷子敲着陶盘,伴随着阵阵松涛,低低吟哦起不久前写的那首新诗《杂诗》之五: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曹植反复吟哦了几遍,心情仍不舒畅,便想再写一首新诗,抒发抒发内心深处的郁闷之情。他起身离地,漫步在山顶之上,露水打湿了他的鞋裤,树枝划破了他的衣衫,他全然不知。想呀想呀,直想的愁眉不展,饥肠辘辘,仍没想出佳句来。你道曹植这么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此时怎么连一首诗也想不出来呢?要知道当时的诗歌格式要求极严,既要朗朗上口,又要合辙押韵,遣词造句,严格的很。再说,曹植的创作态度一向严谨,从不敷衍迁就。

曹植想啊,想啊,越想越觉得郁闷,急得他猛地拔出宝剑,乱舞了一阵,然后弃剑仰躺在草坪上。忽然,一阵美妙的乐曲隐隐传来。曹植还以为听觉出了问题,仔细一听,果真是鼓乐管弦之声。曹植侧身坐起,疑惑地想,这是谁在半夜三更闹神经呢?再一听,这声音不是来自山下,而是传自空中。原来这是一种梵呗之音(也就是西方的佛教音乐)。只听得那鼓乐管弦之音越来越清晰,抑扬顿挫,音节殊妙,时而铿锵有力,如雷霆万钧;时而委婉轻柔,若流水行云。把个曹植听的如痴如醉,飘飘欲仙。蓦的,曹植眼睛一亮,两手一拍,说了一声“妙哉”,便随着那空中殊妙的梵呗之音,一首绝妙的诗章脱口而出:

飞观百余尺,临牖御棂轩。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国仇亮不塞,甘心思丧元。拊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

曹植吟罢,乐得象个天真的顽童,在草坪上打了几个滚儿,起来又咕咚咕咚灌了几杯酒,然后站在山头,对着空旷的原野,放开喉咙唱起来。只唱得松涛阵阵,河水悠悠;只唱到雄鸡高叫,东方破晓。

这首空中闻梵而吟就的诗歌,就是曹植着名的《杂诗》之六,历来为人吟咏不衰,并为后来文人学士在诗章的韵味上起了楷模,争相仿效。曹植在鱼山空中闻梵的故事,至今在当地广为流传,并列入东阿八景之一。有诗为证:

宣房既塞吾山平,上有思王古墓横。万籁息时仙梵动,宛然空中自传声。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