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喻经中有一则很有趣的短文──有一位父亲,年老多病,但是他很有钱、财产很多。老人有两个儿

子,当他病重时很挂虑那些财产,于是说:「将来我要把财产分给这两个儿子,不过,一定要分得很公

平。」到底要怎么分法?他说:「请我们族里年龄最长的长辈来做公平的见证人。」交代之后老人就过世

了。

他的儿子想,父亲交代过财产要好好公平分配,必须赶快请长辈来做公证人,看如何能公平分配。老人

来了就说:「要把任何事都处理得很公平,唯有一个方法,就是把每样财产(物品)都分成两半。」这听起

来似乎很有道理。于是就请人来帮忙,把每样东西都分两半──衣服撕成一半一半的,碗、盘也都切分成两

半,家具也分两半,一切都分成两半。

这虽是一则短文,但是意义深远。世间物究竟要怎么才能分毫不差而且完整又公平呢?实在是不可得

啊!世上无法做到这样的程度,若一定要如此,那一切都要被破坏,不得完整啊!人与人之间多方计较,有

什么能保持完整呢?

心能知足,一切就会公平;心能知足,会觉得一切都很富有,所以一切唯心啊!学佛就是要学这一点

──心中觉得一切都很富有、很满足,不管是增或减,都应该很欢喜地接受。

今生能聚在一起,是累积过去生的那份缘与情,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大家要很珍惜现在的这

份缘,彼此之间要互相关怀、互相敬爱,常常自我警惕!不要计较,计较就是吃亏,愈是计较,所得的愈不

完整,计较到后来,什么都得不到!

寂静与不动心

为何无常便是苦?虽知无常的事实却无法接受无常的事实,便成为苦。例如亲人的辞世、情人的失欢,是最苦的事。假如有人发生了这种事,而你去告诉他:「一切是无常,看开点,别难过。」他一定会说:「无常是无常,我还是受不了啊!」这个就是苦。

因此,仅仅晓得无常、无我的道理,尚不能真的离苦,要到实证「涅盘寂静」才能离苦。所谓「寂静」是不动,是无我可动的意思;没有我的动作,没有我的存在,不作自我追求,不求自我价值,不求自我表现,那便是无我。涅盘寂静,不是一般人所谓一点生气也没有的死寂状态,乃是我虽不动,而不妨一切都动;我虽没有,而不妨一切都有。

凡夫众生是因业力而有生死烦恼的苦,菩萨是以愿力在苦海中度众生,都不寂静,也没有涅盘。那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达到寂静和涅盘?小乘要到阿罗汉,大乘要到第八地菩萨阶位时。第八地叫作「不动地」或「无功用地」,什么不动?没有「我」在那边动,所以叫作寂静;无功用就是没有要做什么,即不以业力作为生死的活动,也不以生死中有众生可度,故不必再以发愿来度众生。到了这个程度的人,能够以佛的身分来度化众生。这个时候对众生来讲,他们是存在的,而对他们本身来讲则是不存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