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育古鉴》里面讲到,古时候有一个妇女叫苏少娣。∵其实她娘家姓崔,她是嫁到苏家,做苏家最小的一个儿子的媳妇。苏家有兄弟五人,四个哥哥已经娶妻,等她嫁到这家来,是五媳妇了。当她出嫁的时候,她已经听闻,这苏家四房的媳妇常常争吵,而且她们都会听信奴婢的闲话。大概这个家也是比较大,所以闲言闲语,是是非非就不少,有时大家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到了互相动刀子的地步。当少娣出嫁的时候,她娘家还挺担忧的,到这个不和顺的家庭里面,将来有危险怎么办?结果少娣就说了:“如果是木头、石头、鸟、兽,我可能没有办法跟它相处,可是天底下哪有不能相处的人呢?”
少娣嫁到这家来之后,对四个嫂嫂非常恭敬,嫂嫂缺什么东西,她马上说:“我有。”于是马上派奴婢送过去。如果婆婆叫嫂嫂们做事,大家都不情愿,少娣马上说:“我是后来的,我应该做。”娘家如果有一些礼品送来,她一定先叫奴婢把礼品送到四个哥哥家里去。有些糖果之类的,一定是先分给四个哥哥的孩子。如果是嫂嫂互相传一些闲话、是非的言语,少娣总是笑而不答。当自己的奴婢回到家里,来讲嫂嫂对她不满的话,来告状,少娣就先把这奴婢打一顿,然后就自己到嫂嫂那边去道歉,说自己做得不好,请嫂嫂原谅。
有一次,她刚刚穿了一件锦缎的新衣服,抱着嫂嫂的儿子时,正好孩子撒尿了,嫂嫂一看,马上就要跑过去接。少娣说:“不急,小心吓着孩子。”完全没有去可惜那件新衣服,这让嫂嫂非常感动。过了一年,那四个嫂嫂都互相说:“哎呀,这五婶太贤慧了,我们跟她相比,简直就不是人了!”后来,这妯娌之间就能够和睦相处,再也没有互相抱怨,说闲话的了,这个家庭就变得非常和顺。
《迪吉录》上说到,家庭不和睦,常常是由于妇女。因为古时候妇女学习、读书的机会比较少,可能目光比较短浅,心量比较小。所以,嫁到这一家来,往往只认自己和丈夫是一家,而把公公、婆婆、伯叔、妯娌这些人都看成是外人,因而常常就会有隔阂、有对立。而自私自利,就会损人利己,容易结怨。如果做丈夫的没有广大的胸怀,没有见识,常常就会被妻子牵着鼻子走,甚至自己察觉不到,种种的这些不和的事情就会发生。譬如说,只把自己的儿子当儿子,不能把叔伯的儿子当儿子。如果兄弟贫穷,也不能够及时地帮助。在奉养父母方面,一味要求别人,兄弟一定要跟自己至少是均等,哪怕是自己家里富足,都不愿意多出一点。甚至如果是别人不肯出的话,自己也不愿意出。到安葬父母的时候,费用又要求兄弟之间平摊,如果不平摊,甚至可能会对父母留丧不葬,而分财产的时候,就非要尽量地多分一点。对于妯娌,往往会有毁谤中伤这类的家事,不和的这些事情不胜枚举。
要知道,其实家门和顺没有别的,只是人品多一些忠厚,互相之间多讲一分恩德,多讲一分礼敬,肚肠放宽一些,多一些忍耐,多一些谦让,那么和顺并不难得到。当我愿意跟人和好,而别人未必能够跟我和好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放宽心量,不要与他计较。要知道,我果然是以好意对人,别人迟早一定会知道。可能当时不知道,以后必定知道。纵然他本人不知道,旁边的眷属也都会知道。你真有德行,在这一家里面,大家就能够尊敬你、爱戴你。所以,真心真意地对待别人,像苏家的五媳妇少娣一样,时间久了,就能感动一家。
当我能够真心实意地待人而不期望别人来回报,往往会感动对方,不要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真心的,时间会说明一切。如果怕自己做好事、待人好,别人不知道,那这种心也不是真心。《朱子治家格言》里就说,“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施与别人的恩惠,也不要常常念着,施惠毋念,受恩莫忘。以这种真心对人,怎么能不感动人?少娣也说,没有不能够相处的人。其实说老实话,以真心对待一切境界,木石鸟兽都能受感动。我们没听说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吗?连金石都能感动,何况是人心。当我们真正有这种和顺的心,与人一体的心,外面什么样的境界,原来不和顺的,肯定都变成和顺了。境由心造,境由心转。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