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奇台县,有一座远近闻名的东地大庙,东地大庙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北疆地区现存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庙。
东地大庙原名东泉大庙,坐落于奇台县西地镇东地村古老的东地河畔,掩映在一片浓郁的榆树丛中,共有三座庙宇,即关帝庙、娘娘庙、城隍庙,坐北朝南,一字排开,气势宏伟,规模较大。
东地大庙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动土兴建,乾隆五十七年完工,共建了关帝庙、娘娘庙、城隍庙。嘉庆和道光年间,又大兴土木,进行扩建,续建了马王庙、圣贤殿、戏楼等。同治四年(1865)内乱,残存的只有关帝庙中堂。从光绪十八年开始,当地百姓又捐款集资,出工出力,修复了娘娘庙、城隍庙、马王庙、圣贤殿、戏楼等,同时维修了关帝庙的残存部分。
据说,为了筹集修庙资金,大庙的道士走四乡化缘,远至木垒、吉木萨尔,当地群众还从关内请来了木匠。凉州人李秀,是位年轻灵巧的木匠,于光绪十八年来到这里,为修庙他始终未能成家,把毕生的精力和精湛的手艺都投入到修庙事业中去,晚年他还教授了两名徒弟,在塞外度过了50个春秋,最后病殁于大庙。光绪三十四年,一位年逾古稀的王画匠率其小儿,从外地来到这儿,给大庙绘彩。父子俩不分冬夏,终年置身于寂静的大庙中,用自己精湛的手艺和辛勤的劳动,留下了大量精美的壁画,现在人们看到的壁画都是王画匠的手迹。
解放前,东地大庙每年都要举行几次庙会,规模很大,最隆重的是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庙会。庙会要持续好几天,每过三年都要举行一次。每逢庙会,方圆几十里的群众,携家带眷,扶老携幼,纷至沓来,庙堂里香烟缭绕,善男信女,虔诚备至。客商云集,摆摊设点,叫卖声不绝;大庙戏楼处人群拥挤,有专门赶庙会的几个戏班,白昼轮番演出,琴声悠扬,热闹异常。
解放以后,东地大庙受到***的妥善保护。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东地大庙被视为“四旧”,多数建筑被毁。1971年,东地大庙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点。
2004年,自治区文物局投资40万元,对东地大庙的关帝庙、娘娘庙、砖围墙、山门等进行了修复。2005年,奇台县又筹集资金10万元,对东地大庙进行二期修复工程,包括庙塑神像和描绘壁画。
修复后的东地大庙焕然一新,走进娘娘庙,前厅的两壁上是《五子夺魁图》、《严文教子图》,前后厅的隔扇上画的是八仙,后厅的两壁,则是以连环画形式描绘的《封神演义》故事;在山墙高处,还绘有渔樵耕读图。关帝庙前厅由龙凤花鸟四幅砖雕组成,后厅是关羽的生平。
为了挽救那些二百多年的古榆,文管所在庙门前打了一口井,专门浇树。奄奄一息的古榆发出新芽,应了那句“枯木逢春”的老话。2005年,东地大庙在农历六月六又重开庙会,清冷了五十年的东地大庙又红火起来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