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寺位于甘肃东部秦岭山脉的甘谷县大像山上。姚秦弘始三年(公元401)三藏法师鸠摩罗什从凉州东入长安之际途经于此,一时渭河流域佛风日盛,“州郡化之,事佛者十室而九矣。”文旗峰,频临渭水,环境清幽,山势峻拔,气宇雄伟,姚兴择地开居,营宇立像,于此峰上雕凿高达23.3米石胎泥塑释迦牟尼佛石窟(又一说该石窟开凿于公元366年),增建寺庙,佛事广宣,文旗峰因大佛而闻名。又因佛祖乘象入胎而降生,故名大象山(文革后改为“大像山“),俗称大佛爷山。大像山又名石窟寺,该石窟与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遥相呼应,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大佛依山开凿,石胎泥塑,座落在山体中部的一个圆拱形的大窟里,窟高34米,宽14米,深4.5米,佛像高23.3米,肩宽9.5米,气势磅礴,是当今中国保存下来的第四大的佛像。佛像面对山下广阔的田畴,站在佛像的脚下没法看全他的整体轮廓,只有抬起头来高高仰视,才能亲眼目睹他的尊容。这尊佛像与众不同的是佛的脸部有二撇胡子,研究者认为,这与西域胡人的风俗有关系,由是也证明了甘谷地处绸之路通道的重要性。

民间传说,清代一位四川来甘谷做生意的商人,在大佛脚下仰视佛脸,看见大佛脸上无光泽。他看佛脸不大,觉得所需的金量不多,于是提出给大佛脸上贴金。等搭上梯子到了佛顶一看,所备的金箔仅够贴大佛的额头,商人已经将贴金的话说出去了,又不能反悔,于是他拿出全部家产用来给佛贴金,但是家产用光后,也只能贴到佛脸的三分之二,还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没有贴,此时商人已经家产耗尽,没有办法了。负责主持贴金工程的人,看见商人满脸愁容,又为他拿出全部家产供佛而感动,于是向他建议,佛是西方人,原有胡须的。只因唐代武则天当皇帝,不让人们将佛画上胡须。现在你可以给佛画上胡须,这样也就可以解决你的金箔不够的问题。商人听后非常高兴,命人给佛画上胡须,代替金箔不够的地方,终于还了自己的心愿。

据甘谷县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王来全先生介绍,这尊佛像是唐代开凿的,在陇东地区的渭河流域,佛教的石窟不少,但是象这样气势的大佛窟和大佛像,又是唐代佛教文化的产物,仅独此一家,其意义就显的更重要了。隋唐佛教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无与伦比,美仑美焕的大佛都是这一时代的产物,我们随便举出象乐山大佛、龙门大佛等都是唐代佛教文化的结晶,他们不仅是古人富有创造力的智慧体现,而且也是我们今天建造大佛的粉本,象这些年来建造的香港天坛大佛、无锡灵山大佛,设计者无一不是遵循或受到这些举世无双的大佛的启发。我仰视大佛,惊叹古人的深邃智慧,感受盛唐文化的气息,他们给我们留下如此丰厚的文化遗产,使我们这些做后人的从内心里为之自豪,∵我们从他们那里汲取了无尽的力量和巨额的财富,然而我们给他们的回报却少之有少,现在市场经济的社会里,在一些地方,老祖宗的遗产每天能给当地的经济带来丰厚的收入,仅门票收入一项就非常可观,这些肯定是我们的先人在塑造佛像时所没有想到的。大佛的塑造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是一种物质变精神的活动,是一件做功德的事情,聚沙成塔,水滴石穿,古人以坚刃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一代又一代,一日又一日地不计报酬地从事着伟业,造大像山大佛的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这种精神何等崇高,何等感人,这才是真正的奉献,彻底的奉献!现在大像山的大佛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我把他介绍出来,就是想让人们都去看看,体会大佛的雄伟壮阔,更多地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宝库,但我又希望,未来的大像山旅游景点票价不要定的太高,让每个来这里瞻仰大佛尊容的人,都能够感到经济上能承受的了,心里上认为值得一看。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