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第一个‘丽’是美丽的‘丽’,第二个‘莉’是茉莉花的‘莉’,想记我的名字,记住‘美丽的茉莉花’就行了。”这是张丽莉向新生们介绍自己时常用的一段话。她常把自己比作茉莉花,在生活中,她确实也像茉莉花一样,用淡淡的清香温暖他人、热爱他人。

连日来,记者走访黑龙江省哈尔滨、佳木斯、大庆等地,倾听张丽莉的亲人、同事、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等熟悉她的人,讲述一件件她工作生活中的故事。

对亲人充满了爱

5月17日上午,记者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附近的一个小宾馆,见到了张丽莉的公公婆婆。两位老人情绪比较好,他们得到消息,丽莉已睁开眼睛,手也能动了。

婆婆高晓馥说:“丽莉是个难得的好媳妇,我们处得比母女还亲。她不仅对我好,对全家的亲友都很好。”“你瞧瞧这是母亲节孩子发给我的短信。”高晓馥边说,边翻着手机,“丽莉每个母亲节都要给我一个惊喜。连教师节都要给我买东西,太孝顺了!”

公公李光军说:“丽莉是我们家的开心果,天天给我们快乐。最难忘的是每天晚上,全家人一起看电视时,她把腿翘在茶几上,抱着干果盒子给我们剥干果吃。如今再也看不到这场面了。”说到这,老人眼里噙满泪水。

“丽莉孝顺,大学毕业时许多南方的学校要录用她,她都不去。她妈妈走得早,她是为了陪我才回到佳木斯的。”张丽莉的父亲张爱东沉浸在悲痛之中。他和丽莉的爷爷都是教师,在他们的感染下,她从小就立志当一名好教师。

“我天天去接她,就那天有事没接。”到现在,张丽莉的丈夫李梓烨还在埋怨自己。两人2007年相识,2009年结婚,一直很恩爱。李梓烨说:“丽莉每天早晨5点多起床,7点多到校,一直到晚上9点左右回家,再备课到半夜,特别要强。2010年年末,流产后没休息几天她又上班了,还说等带完这个毕业班再要孩子,只剩一个多月就中考了,没想到出了这事。”

像妈妈一样待学生

在佳木斯第十九中学,张丽莉工作的地方,学校领导解释:“张丽莉带的是毕业班,建议记者不要采访孩子,以免影响他们学习。”但学校提供了一些学生们写的与张老师相处的生活片段。

一位学生写道:张老师把我们班53名学生当作她的孩子。没做母亲的她,把这个角色诠释到了最美,让我们班这个大家庭充满了爱的温暖。同学生病了,她买营养品去看,落下的课找时间给补上;同学过生日,她在黑板写下祝福的话;夏天天热,她在地上洒水为同学们送来清凉;冬天天冷,她用电水壶烧水给同学们送来温暖;体育考试下大雨,她把自己的伞和衣服让给学生……

学生闫泽坤回忆说:“每次放学和张老师一起走出校门时,张老师都会拉起我和身边同学的手说:来,孩子,我们一起过马路,别着急,慢点。在老师的牵引下,我们走过了一个个路口,可是现在……”

学生闫泓佚写下的一件事更让人感动:“一个傍晚,班里有位同学生病了,丽莉老师带我们几个班干部去探望他。她和我们打车时,一辆自行车突然向我撞来,老师一把将我揽入怀中,车子剐坏了张老师的皮裤子,但她的第一反应是问我‘孩子你没事吧?’”

宋颐函同学回忆说:“我和焦研同学的作文一直都不太理想,心里很着急。一次下课,我们和张老师说了此事,张老师二话没说,跟我们约定,每周给我们留一个题目,单批单改,直到合格为止。有时候张老师给我写的评语比我写的作文字数都要多。”

学生张旭回忆:“我爸爸去世了,妈妈也没正式工作,还患有肾病综合征,家里比较困难。听说低保家庭好像可以减免学费,我就去班上找张老师问这件事。张老师知道后,每个月都给我一百元钱,从初一直到现在。张老师的收入其实也不高,每月只有1000多元。她能帮助我,我感激一生,我将来一定报答她。”

工作上是个“拼命三郎”

“她好学上进,像个‘拼命三郎’,备课、教案力求完美。”佳木斯第十九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张丽波介绍说,张丽莉是我们的教学能手,有的时候我都觉得已经无可挑剔了,可她还要反复改进。她知难而进,在学校和市里组织的各种教学大赛中始终名列前茅。她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她都看在心上,经常给学生购买小礼物鼓励他们。

同事王筱芊说:“从教5年来,丽莉用她全部的热情,点亮了从师之路。她一直向老教师虚心求教,听课成了她的一种习惯,事发当天,她还连续听课两节。听课一天一月也许简单,可她一听就是5年。”

母校的师生们谈起张丽莉,赞不绝口:“积极上进,学业优良,她是老师眼里的好孩子。落落大方、性格开朗,她是学姐眼里的美丽女生。舍己救人,用自己的身体护卫着学生,她是母校的骄傲。”

“2004年张丽莉专升本刚到学校不久就参加了学校辩论赛,并且进了决赛。我是评委,当时觉得她敢于挑战、积极进取。为了救下学生,她不顾自己安危,也证明了这一点。”回忆往事,张丽莉大学时的现当代文学老师李枫哽咽着说。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