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庆中元、竞标福物以及七月歌台,像雨后春笋般的在大街小巷活跃起来,这意味着农历七月的降临,今年还是润七月呢。在这个月份里,民俗的避忌特别多,比如晚上少在外头溜荡,尽量早点回家,以免‘犯’到鬼神。许多人误把农历七月当成是‘鬼节’,以为鬼门关开放,为了取悦这些‘好兄弟’,保佑人们在来年大富大贵,就设晚宴、歌台和戏台来娱乐这些无主孤魂。由于家家户户焚烧大量金银纸帛祭鬼,无形中造成空气污染,影响了市容。孰不知人们迷信的祭祀行为,与佛教的盂兰节是毫不相关的。
佛教把农历七月十五定为‘盂兰节’,又称‘佛欢喜日’,是一个即法喜又充满感恩的节日。‘盂兰盆会’起源于佛陀的一名弟子∵–∵目犍连救母,他的父亲早逝,由母亲一手带大,非常孝顺,出家之后,还时常回家为母亲说法。愚痴的母亲总是抗拒佛教,不信因果关系,非但不肯皈依,还诽谤三宝,贪图不劳而获的财物,认为布施是愚蠢的行为,常常做些损人利己的事情。佛教深信因果,目犍连的母亲死后,果然堕入三恶道。当时目犍连跟随佛陀结夏安居,就是僧侣们于夏季的三个月,没到外头托钵行化,因为印度酷热的天气,又逢雨季,昆虫蚁类在潮湿气候里繁殖特别多,为了避免无意中踏死小生命,故于安居期(农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用功修行办道。安居期圆满后,僧侣们便向佛陀报告修行的成果,反省忏悔所犯的过错。佛陀对弟子们勤修梵行而得法益,感到欣慰,所以这一天也成了‘佛欢喜日’。由于三个月的严持净戒,结夏安居后,生活方式又回复自在,所以这天也叫‘僧自恣日’。
神通第一的目犍连深知过世母亲悭贪造恶,堕落三途,他以天眼通观到母亲轮入饿鬼道,受尽饥渴之苦,肚子涨大,身形瘦得皮包骨,咽喉缩小到滴水不入,孝顺的目犍连于心不忍,便盛了一钵饭,以神通力送给母亲食用,悭吝成性的母亲接过钵饭,唯恐别的饿鬼来抢夺,连忙以左手遮盖钵口,右手则促促把饭送入口中,无奈每口塞进咀里的饭,都化成团团烈火,炽热喉咙无法吞食。目犍连目睹这一幕,怀着悲痛万分的心来到佛陀面前,请示佛陀解救在饿鬼道受尽折磨的母亲。佛陀告曰:”单凭个人力量是无法救度母亲的,唯有在七月十五结夏安居那天,办盛大的盂兰盆会,以香、花、灯、涂、百味五果供佛斋僧。将所有供品包括供僧侣们的日用品和药物等放在盂兰盆中,以虔诚的心仰仗十方僧宝的福德力量,才可令母亲脱离恶道。”∵这广大的布施,让目犍连的母亲感动得自惭过去所造种种罪业,终于她的觉悟,让她脱离了饿鬼道,生于天上。
佛法不离世间,’万佛林’寺为了宣扬这提倡孝道的盂兰节,让更多的佛教徒能深一层领略当中含义,特设一座具五层高的’盂兰盆’∵,放置在佛殿中央。第一至第四层用作供佛,第五层为供僧之用。最高一层是供花、第二层是供灯、第三层供斋菜、第四层供鲜果、第五层是供僧宝的必需品,如衣料、食品、医药等用品。在盂兰节当天,依∵<盂兰盆经>∵的仪式,由僧侣们带领佛弟子诵∵<盂兰盆经>∵,上盂兰盆供,为在世父母祈福增寿,超度过世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得以离苦得乐,往生净土。据知有些弟子在诵七遍<盂兰盆经>时,被经文的记载,感应交道而洒下泪水。
当日参与胜会的信徒无不慕名而来,为的是要亲睹经中提及的‘盂兰盆’,不但能诵<盂兰盆经>∵,更难得是在这天能够普同供养众多僧宝,藉此因缘广修福德,法喜充满,增添了不少欢愉的气氛,为年轻一代的佛弟子学习恭敬师长,竖立了良好的典范。因此,盂兰节除了是宣扬孝道之外,也是报答三宝恩德的日子,所以也称‘供僧节’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