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基大师的弥勒信仰
妙∵昌
窥基大师(632-682),是玄奘的上首弟子,唐代唯识宗的肇建者。由于他曾任长安大慈恩寺住持,因此有“慈恩大师”的称号,他所弘扬的唯识宗也被称为慈恩宗。大师俗姓尉迟,京兆长安人。因其着述常题名基,或大乘基,后人称为窥基。他生长于以武功受封的贵族家庭里。父亲尉迟宗,唐左金吾将军、松州都督,封江油县开国公。窥基出身将门,少习儒经,善于属文。九岁丧母,平时常感孤单,渐疏浮俗,早有出家志向。唐贞观十九年(645),玄奘游印归来,回到长安,从事于传译事业,并很注意物色、培养传法的人才。一次,偶然在路上遇窥基,见其眉目秀朗,举止大方,便有意度他为弟子,玄奘于是亲自去和他的父亲商量,得其允许。但因为窥基出身贵族,出家须经多种手续,直到贞观二十二年(648)窥基十七岁时,才正式舍家受度为玄奘弟子。窥基出家后先住弘福寺,同年十二月随玄奘迁入大慈恩寺。高宗永徽五年(654),复有朝命度窥基为大僧,并应选学习五印语文,这时他年二十三岁。二年以后,即应诏参与译经。从此,他一直跟着玄奘参加慈恩、西明、玉华等地的译场,随从受业。麟德元年(664),玄奘在玉华宫译场逝世,译经事业被迫中止。窥基重新回到大慈恩寺,专事撰述。以后曾有一段时间,在他的祖籍附近游历,沿途仍讲经造疏,从事弘化。他还曾在五台山造玉石文殊像,写金字《般若经》。永淳元年(682)十一月十三日,窥基在慈恩寺翻经院圆寂,年五十一岁。十二月四日葬于樊村北渠,靠近玄奘茔陇。后于文宗太和三年(829)七月启塔荼毗,迁入平原新塔。
窥基随侍玄奘参加译场,前后九年,据《开元释教录》记载,玄奘译籍中标明窥基笔受的,有《成唯识论》十卷、《辨中边论颂》一卷、《辨中边论》三卷、《唯识二十论》一卷、《异部宗轮论》一卷、《阿毗达磨界身足论》三卷。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成唯识论》的翻译。这是一部解释世亲所造《唯识三十论》而属于集注性质的论书,是中国传译瑜伽学一本十支中的主要一支。世亲造《三十颂》时,没有造释就去世了,后经亲胜、火辨等诸论师相继作释。玄奘在印度,将着名的十大家的注释都搜集了回来。开始翻译时,拟将十家注释各别分译。但不久,窥基就向玄奘建议∶将十家的注释糅合起来,成为一部,作出定解,以免后人无所适从。玄奘同意他的建议。窥基自己说这一部译典是“商榷华梵,甄权重轻,陶甄诸义之差,有叶一师之制”。对于十家疏义,采取了护法的注释为主,加以抉择组织。这种糅译的体裁是窥基独创的,他在《唯识枢要序》里说∶“虽复本出五天,然彼无兹糅释,直尔十师之别作,鸠集尤难,况更摭此幽文,城为未有。”可见他对于本论的译成,是有创造性的贡献的。“唯识二十论”,原有后魏瞿昙般若流支和陈真谛的两种译本。窥基《唯识二十论述记自序》说∶“今我和上三藏法师玄奘佼诸梵本,睹先再译,知其不闲奥理,难具陈述……基受旨执笔……删整增讹,缀补纰阙,既睹新本,方类世亲”。这段话是他对于佛典新、旧译本优劣的总评,也说明了新译是从那些方面来校正旧译的。
窥基以着述丰富而着称。他的着作,共四十三种,计现存三十一种。其所注疏的经典,除“金刚般若”、“法华”、“弥陀”、“弥勒”等经外,其余所释诸经论本文,都用玄奘译本。窥基的着作,善于提纲挈领,建立体系,如《法苑义林章》七卷,把瑜伽一本十支和各宗不同的法义都归纳起来,抉择贯通,细至一字之微,也有专章分析,如《法华为为章》把《法华经》中所有“为”字归纳起来,得出平声“为”有九训,去声“为”有三训,表现出他所提出的“示纪纲之旨,陈幽隐之宗”的特征。他不但通达声明,并且精熟因明,“大善三支,纵横立破”,他的着述内也常常表现运用因明以立说的倾向。要了解玄奘的学说,现在所可依据的,最主要的就是窥基这些着作。
玄奘去印之前,曾在国内到洛阳、长安、成都等处参访研求,对“摄论”、“杂心”、“成实”、“俱舍”都深有造诣,觉得好多问题还不能解决,才发愿往印度求法,以极大的努力,穷佛学的底蕴。他回国以后所译“般若”、“瑜伽”、“婆沙”、“俱舍”、“杂集”、“因明”等重要教典,包罗很广。其学说要点折中于总赅三乘教学的《瑜伽师地论》,而以之贯通一切,这是依据部派佛教、大乘唯识学说的发展而得出来的结论。玄奘在印度就学于那烂陀寺戒贤三藏,对继续发扬弥勒菩萨学说的无著、世亲,及其后继者陈那、护法之学,均亲所禀受,回国以授门下,各有专弘。窥基组织师说,广制诸疏,加以发扬,对于法相唯识之学,尤其精辟独到。玄奘逝世后,学人多认窥基为玄奘继承者,讲习取为准据,成为奘门的权威,为国内外同所景仰,后逐成为慈恩一宗。
窥基作为唯识宗的创始人之一,虽大力弘扬唯识宗,而他本人却是与师父玄奘大师一样,深信弥勒净土的。他的弥勒信仰缘于他的一次梦境:一次,窥基曾游五台山,登太行山,来到西河一古寺中投宿,夜里梦到自己恍惚在半山里,四处昏暗,隐隐约约听到山崖下有无数人在痛苦地呼喊,窥基不忍心听到如此凄惨痛苦的哭叫声,于是徒步登上山顶。来到山顶,发现山峰竟然像琉璃一般晶莹光洁,放眼望去,众多国度犹如微尘历历可见。突然有一个声音从头顶上飘下来:“停步,窥基不该到这里。”窥基一抬头,望见一座光华眩目的城市。过了一会儿,两位仙童走出城来问:"你看见山下那些备受世俗之苦煎熬的生灵了吗?"窥基照实回答:“虽听到喊声凄厉,却看不见确切的形状。”仙童便掷下一柄剑,说:“剖开你的肚子就可以看见了。”“剖开肚子,性命焉存?玄奘师父的衣钵还赖我以传呢。”“执着幻相,居然还要传法,三车和尚的说法倒有些道理呢。”窥基又恼又惊,一下子把剑插入腹部。这时只见两道白光如长虹一般从腹中跃出,照映山下,窥基于是看见了无数人沉沦在深渊里,饱受酷刑,在绝望地挣扎着。这时,仙童又扔下两轴纸和一管笔,转身进城。窥基接住,仰头一看,城市也无影无踪了。天亮醒来,窥基惊魂未定。到了夜里,寺里发出万丈光芒,经久不散,窥基循光而去,发现是两轴书在发光,展开一看,竟然是《弥勒上生经》,回想前一夜的梦境,窥基恍然彻悟:于是想起自己所梦,一定是弥勒菩萨让他造疏,使《弥勒上生经》条理通畅,方便信徒理解。窥基于是握毫在手,见到笔锋上有二十七颗已经破损的舍利,像一个个小桃子那样大,显露出可爱的红色,还有少量从笔端落下的,其形状如黄梁粟粒。窥基这么一悟,从此在佛法上勇猛精进。回到慈恩寺后,更加勤奋着述,疏通大小乘教典籍上百种,人称“百本疏主”。
窥基大师个性勇猛精进,自从弥勒感梦之后,亲自督造弥勒佛像,每日对弥勒像颂菩萨戒一遍,发愿求生兜率天。窥基大师在弥勒像前诵戒不久,自己浑身发光,光色灿烂,远处可见。
窥基大师自从得到《弥勒上生经》之后,便发愿要为该经造疏,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完成了《弥勒上生经疏》两卷。窥基大师所作的《观弥勒上生经疏》初释经文是以五门分别。一佛成权实,二慈氏所因,三时分有殊,四往生难易,五问答料简。窥基大师将《弥勒上生经》分别从这五个方面进行解释之后,然后按照《弥勒上生经》的原文,逐句进行作疏。窥基大师曾经为上百种大小乘经典作注疏,享有“百本疏主”的美誉。窥基大师对《弥勒上生经》所作的注疏,注解详细准确,语言通俗易懂,尤其可贵的是,他将《弥勒上生经》中比较生僻的术语作了简明的解说,大大方便了读者对名词术语的理解。而且,窥基大师在注疏中还根据自己多年修学弥勒净土的真实体验,讲述了自己对经文的独到见解,使深奥的经文经过他的注疏,变得贴近生活,明白易懂。窥基大师为《弥勒上生经》所作的注疏,是古往今来为该经所作的注疏中最权威的作品,一直受到历代弥勒净土信仰者的喜爱。∵窥基大师秉承师父玄奘大师的弥勒信仰,坚持每天在弥勒像前颂菩萨戒,发愿往生兜率天。同时,他还积极为弘扬弥勒法门,精心为《弥勒上生经》作注,为弥勒净土法门的传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不仅是一位真修实证的弥勒行者,而且还是一位弥勒净土理论的创新者。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