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弥勒菩萨信仰∵(能愿法师)
弥勒是梵语,又称梅呾丽耶菩萨、末怛唎耶菩萨、迷底屦菩萨、弥帝礼菩萨、阿逸多菩萨,意译作慈氏。依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所载,弥勒出生于婆罗门家庭,后为佛弟子,先佛入灭,以菩萨身为天人说法,住于兜率天。《大日经疏》卷一:“谓慈氏菩萨系以佛四无量中之慈为首,此慈从如来种姓中生,能令一切世间不断佛种,故称为慈氏。”
释迦牟尼佛为其授记,当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下生娑婆世界,于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因其当来下生为释尊说教度尽有情,故又称为一生补处菩萨。
在印度,早期即有以弥勒菩萨为信奉对象之信仰,如《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五》、《贤劫经卷七?佛兴立品》等,皆以弥勒为未来出现之第一佛。《阿毗昙八犍度论?卷二十七》,亦载当来弥勒成佛之事。据载,佛灭度后四八十年,呵利难陀罗汉上升兜率天绘弥勒之像,至忧长国(佛国记之陀历国)东北,造牛头栴檀弥勒大像。《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谢灵运传》载,那烂陀寺供有弥勒像。《大唐西域记》卷七、卷八亦载,战主国都城西北之伽蓝供奉弥勒像。摩揭陀国佛陀成道之菩提树东方有精舍,以白银铸十余尺高之弥勒像。
中国关于弥勒信仰的起源与当时所译经典有直接的关系。始自西晋,先后所译出的十余种译本,可归纳为‘上生’、‘下生’、‘本愿’三系统。如西晋大安二年(303),竺法护译之《弥勒下生经》、《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姚秦弘始四年(402),鸠摩罗什译之《弥勒大成佛经》、《弥勒下生成佛经》;南朝刘宋时,沮渠京声(?~464)译之《弥勒上生经》;东晋时,译者不详之《弥勒来时经》;北魏永平元年至东魏天平二年(508~535),菩提流支译之《弥勒菩萨所问经》;唐代大足元年(701),义净译之《弥勒下生成佛经》;唐代景龙二年至开元元年(708~713),菩提流志译之《弥勒菩萨所问经》等。这些大规模的经典翻译,使弥勒菩萨信仰得到了普及,而往生兜率天之信仰,自古与阿弥陀信仰同为佛教徒所重。
此后的弥勒信仰分为两派:一派为上生信仰,即发愿往生到兜率内院,听闻弥勒菩萨讲法;另一派为下生信仰,即待弥勒菩萨下生此世界,于龙华树下三会说法,而自己亦能生此世界,于龙华树下听受佛法。上生信仰者,始有上生信仰者,始有道安(314~385),据《梁高僧传卷五?道安传》所载,前秦苻坚遣使西域,携回弥勒结珠像等,道安开席讲法时,常罗列尊像。继有戴颙,据法苑珠林卷十六记载,东晋戴颙依据梦告,造立弥勒像,后安置于会稽龙华寺。又据《名僧传》所载,南朝刘宋元嘉九年(432),法祥建弥勒精舍。此外上生信仰者尚有道矫、僧业、慧严、道汪、道法、法盛、昙副、昙斌等。至唐代,玄奘、窥基亦宏扬兜率上生信仰,而成为法相宗之传统。下生信仰亦甚为普及,据《出三藏记集卷十二?法苑杂缘原始集目录序》载,刘宋明帝(465~472在位)撰龙华誓愿文,周颙作京师诸邑造弥勒三会记,齐竟陵文宣王作龙华会记。南岳慧思作立誓愿文,叙述弥勒下生之说。
唐代玄奘、窥基一脉之法相唯识宗,则视弥勒菩萨为瑜伽行派的开祖,着有《瑜伽师地论》、《大乘庄严经论》、《辩中边论》、《辨法法性论》、《现观庄严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等书,其中以《瑜伽师地论》最受重视。其思想内容庞大,所有著作皆具有将瑜伽行加以组织化、理论化的特色。其间也充分采入小乘有部、大乘中观派等学说,而且创设新的阿赖耶识、三性三无性、四寻思四如实智等唯识理论。其思想,在稍后成为无著之佛教思想体系的基础。
中国的弥勒菩萨信仰是净土教的一型,于南北朝时开始,逐渐盛行;至唐代后,由于阿弥陀经之译出,发愿往生西方净土者亦多,故弥勒信仰已不如以前盛行,然十九、二十世纪之民间宗教社团犹深受弥勒信仰之影响,又古来此种信仰在印度、中亚、中国、日本、朝鲜等地都曾经流行,如我国晋代的道安、唐代的玄奘、现代的太虚、印顺等都是弥勒菩萨的信仰者。印顺《成佛之道》第三章颂文:“正念弥勒尊,求生彼净土,法门最希有,近易普及故。见佛时闻法,何忧于退堕?”印顺导师于此例举三点认为往生弥勒净土‘法门’,比起十方世界的其他净土,真是‘最’为‘希有’,最为稳当!
(1)‘近’:弥勒现生兜率天,将来到我们人间来,同一世界,同一欲界,论地点是很近的。不像十方的其他净土,总是要过多少佛土。论时间,来生生兜率内院,不太长久,就回到人间来。不像往生其他净土,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再来娑婆。
(2)容‘易’:兜率净土与将来的人间净土,都是欲界散地,所以只要能归依三宝,清净持戒,如法布施,再加发愿往生,称念‘南无当来下生弥勒佛’,就能往生兜率净土。不像往生其他净土,非要‘一心不乱’不可。一心不乱就是定,这是不太容易的。
(3)‘普及’:往生弥勒净土,不一定要发菩提心、出离心,就是发增上生心的人天善根,也能随愿往生。在兜率净土及当来的人间净土,弥勒尊是普应众机,说人天法,说二乘法,说菩萨法,人人能称机得益。在见佛闻法的过程中,向上增进,渐化人天根性为出世根性,化二乘根性为大乘根性,同归佛道。这不像其他净土,连‘二乘种’姓都‘不’能往‘生’,还能应人天根性吗?所以弥勒净土,才是名副其实的三根普被,广度五姓的法门。
中国一般寺庙供奉之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为五代时浙江奉化一带之契此和尚,因其常随缘度众生,而世人皆不识得,示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后即圆寂,故后人塑像供奉之。
由于弥勒信仰之普及,历来关于弥勒之造像,多不胜数。南齐建武年中,僧护曾发愿于剡县石城山雕凿千尺弥勒像,然愿未果而入寂,后由僧佑于南梁天监十五年(516)完成,世称三世石佛、剡县大佛。北魏献文帝时,凿造大同云冈第十三窟弥勒洞,安置十六公尺高之倚像,迁都洛阳后,又造龙门石窟,内有太和、景明、永平等年间所造之大小弥勒佛像数百尊。此外,山东历城黄石崖、千佛山亦有许多北朝所造弥勒像。四川乐山大佛与北京雍和宫的弥勒佛堪称造像史上的奇迹,分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和《世界吉尼斯纪录》。中国弥勒之造像形式,甚至透过朝鲜半岛影响及于日本。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