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持律为主的音声法门修行-律宗篇
赖静涵
毕生学佛所为何事?满菩提愿也
律宗的精神,就是提醒我们
学佛犹需清净梵行,则解脱之道如履坦途
事实上,律宗的音声修行法门研究也十分困难,和过去一样,属于该宗寺庙的仪规几乎不存,相关史料也十分难觅,就连专着也不多。由于「会昌法难」以后,律宗遭受打击而式微,并且从元代以后,全国寺庙律仪已然统一在《百丈清规》之下,想要研究律宗原来的寺庙仪规已经是不可能了。然而,笔者却在坊间买到了清代律宗祖师,源谅所撰写的《律宗灯谱》,这才使原先几乎要放弃的研究透出了一线曙光。因此这次研究是从《律宗灯谱》开始,再透过南山道宣律师的各种专着,才能窥得几许堂奥。其实笔者对于律宗的了解事实上有限,本文的撰旨意在抛砖引玉,还请大家不吝赐教。
一、律宗成立因缘
佛教的「律」,即为「戒律」。所谓的「戒律」就是以「身、口、意」三业为主要对象,透过种种行仪来作收摄与净化的功夫,此功夫即为「戒律」。由于此三业都是在「心」来指挥下造作出种种业果。然则散乱的心造成放辟邪耻,其结果非常可怕。《遗教经》说:「五根者,心为其主,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为了净化三业,断绝生死道中的业缘业因,佛陀制定戒律,建立了威仪,目的就是要达到究竟解脱。因此戒律就是佛法生活化的具体展现,持守戒律就是佛教「修行」的根本定义。
本来戒律的产生是种种因缘所致。佛陀的时代,僧团和合,对于律仪内容尚无争议。然而随着教团日益扩展,再加上各地风俗习惯的不同,教团之间的法义与戒律开始出现差异。印度佛教在世尊入灭以后,慢慢就进入了部派时代。不同的部派,也意味着不同的戒律。《四分律》、《五分律》、《十诵律》、《僧只律》、《解脱戒本经》与《菩萨戒》等等都是流行在印度僧团的戒规,相关典籍也在道宣律师以前传入了中国。但是戒律始终在印度并没有独立为宗派,反而附属在各派的教义之下以多元的现象呈现。面对这个问题,中国佛教的首要工作就是整理与融摄。南北朝以来,祖师们竞相提出解决的方案与见解,成为推动佛教本土化的重要进程,终于到唐代发展出了决定性的成果。终南山释道宣以「四分律」为主体,将各种戒本重新整理汇整,并使原来的小乘律仪会通大乘菩萨道,主张「一戒具万行」、「一行摄诸戒」乃至「一念顿超三只」等教,以专持戒律,并诵偈咒与修戒观,以期证得大觉之妙果。使得戒法合于菩萨道地行持,同时融入国情俾使国人能够遵循,戒律重新再受到重视。汉传佛教律宗的基础于是奠定,而道宣律师的贡献宏伟,后人尊称他为「南山律祖」。
虽说律宗是以持律为主,行住坐卧都符合仪规为要务,事实上是为了定与慧的修持。持戒的消极层面是在防止种下恶因,但是积极作用是设定便利成就的环境,始能迅速契入定慧之道。这个观念,对中国佛教的影响很大,连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也立下了清规,从这里可以了解到戒律的重要性,这是南山律宗对中国佛教的贡献所在。
二、南山律祖的音声修行主张-弥勒法门
传统上律宗以持戒为主,音声修行为副,然而道宣律师非常重视。《律宗灯谱》说他修持过「般舟三昧」多次,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因此道宣律师并未忽略,而提倡配合持戒的音声法门,那就是「弥勒法门」。道宣律师的主张主要是在他的着作《释门归敬仪》(《大正藏》第四十八册)。
说到「弥勒法门」,就会使人联想到「弥陀法门」。「弥陀法门」教人执持弥陀圣号,修相应的禅观法门,目的是在命终后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弥勒法门」的修持方法与「弥陀法门」相差不大,也是修持念佛与禅观,但重点却是在当世就能以禅定上升兜率陀天面见菩萨,临命终后自然就能随弥勒菩萨下生成佛,得预龙华三会。如此看来,道宣律师为什么要提倡这个法门呢?
原来,戒律的传授与弥勒菩萨有密切关系。过去昙无谶大师在西凉州,有沙门法进等人请求传授菩萨戒,并能翻译戒本。大师不许,认为汉人性多狡猾,又无刚节,怎能受持菩萨戒?法进等人苦请不获,就在佛像前面发誓苦行求戒,七日才满,就梦见弥勒菩萨亲自授戒并赠与戒本,法进等人并都能诵出戒规。法进等人觉醒后就面见法师禀报所见。法师喟然叹曰:「汉地亦有人矣!」就把菩萨戒的戒本翻译出来。《天台菩萨戒疏》卷一有言:「弟子某甲等奉请释迦如来应正等觉为和上,我依和上故得受菩萨戒慈愍故(礼一拜),文殊师利为羯磨阿阇梨。弥勒菩萨为教授师。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为尊证。一切菩萨摩诃萨为同学等侣(词句同前),次应教乞戒。」这说明菩萨戒的传授是与弥勒菩萨有密切关联。
再者,比丘僧尼得戒与否的判断也是要请教弥勒菩萨。姚秦时代,有一天皇宫殿前举办了「无遮大会」,皇帝兴来就问僧众怎么样才算得戒,智严法师回答不出来,因此就向皇帝请求允许前往印度请教这个问题。当严师到达北天竺,遇到了一位阿罗汉,便向他请教这件事情。罗汉说自己是小乘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可以入定前往兜率陀天请问弥勒菩萨。于是罗汉就入定升天去问弥勒菩萨,菩萨回答:「振旦僧尼得戒!」证明了智严法师获得戒体,并以金花为证。这说明了弥勒菩萨也与比丘僧人的授戒有所关联。
此外受八关斋戒也和弥勒菩萨也有关。《优婆塞戒经》卷五与《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卷一都有提到,应该将受「八关斋戒」的功德回向于「将来弥勒佛世三会得度生老病死」。甚至于在后者文中加上注脚:「经云:设有善男子女人,不发此愿而持八斋者,得少许福田。」由此可知,弥勒菩萨与受持斋戒有甚深因缘。
因此不论是菩萨戒,乃至比丘戒体,甚且是在家人受的八关斋戒,都是与弥勒菩萨有关的,菩萨可说是戒律的守护者,因此道宣律师认为应该修弥勒法门,以护戒行。《释门归敬仪》卷下说:「今以释尊遗法所修行者,并付慈佛令悟圣果。文相既广理固难违,或愿生净土,例亦无壅。以正觉义齐拯济情一解脱便止,何有乖离?且以慈氏标宗,余则十方准例。」由此可知律师提倡弥勒法门的用心所在。
道宣律师的「弥勒法门」,在《释门归敬仪》卷下有具体的修法,那就是要「置道场,安设尊像、幡盖、华、香、随力供养。」并「有十种相见佛善根。一者礼拜。二者赞叹。三者发愿回向。四者观佛相好。五者专念修慈。六者三归十善。七者发菩提心。八者读诵经戒。九者供养舍利造佛形像。十者修行正观。」另有根据经典所说指示种种方法修行方法如下:
一、礼拜以能够得见佛:以至诚心质直心。专注心敬重心深心信心。如敬父母。礼拜弥勒等十方佛者。能除重障生彼佛前。
二、赞叹佛德:如《善生经》云:「以四天下宝供养于佛,又以重心赞叹如来,是二福德等无差别。」《大悲经》云:「一称佛名南无佛者,以是善根入涅盘界不可尽也。」
三、发愿回向:愿我先世及以今身,所修善根施诸众生,皆共回向无上佛道,生弥勒前闻清净法,悟无生忍,愿命终时心无障恼,随善根力自在往生一切佛前。
四、修念佛相好:昼夜六时乃至须臾念佛白毫,了了不乱注意不息,若见殊相或不见者,是人除却九十六亿那由他,恒河沙微尘劫数生死之罪。
五、专念佛德、修习慈悲名:以清净深心于一切时,念佛大恩令出生死,如念父母此但生身一世之养。佛恩深重,为诸众生入三有狱,殷勤教诫令修正行得出生死,无数劫苦,故我今日常念佛恩,况念佛故生善种子,功德果报不可穷尽。
由此可知,由于「释尊遗法所修行者,并付慈佛令悟圣果。」戒律,特别是菩萨戒与弥勒菩萨关系如此之深,是戒律的教授与守护者。修此法门与律宗的持戒修行可以相应,能以当世面见弥勒菩萨并当面请教,因此道宣律师劝持律大众修习弥勒法门,而日后也能随着弥勒菩萨一起下生,成为眷属,不愁开悟,也是大机大用。
三、其他律宗音声修行法门
虽然道宣律师提倡弥勒法门,但从《律宗灯谱》看出,弥勒法门并未成为传统,似乎并未受到重视。现以《律宗灯谱》所载来归纳律宗其他音声法门修行。
□∵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自东晋远公提倡以来风气大开。不少大德也修此三昧成就,律宗也受到影响。南山道宣律师除精研戒律,发愿往生兜率陀天外,并曾行「般舟三昧」于清宫精舍九十天,又在云际寺行此三昧「二十一会」,取得种种成就。祖师躬身实践,后人亦有仿效,以持诵念佛为业。明代的律宗大德,宝华山见月读体律师也修持过「般舟三昧」,后与诸比丘每日佛号万声。而姑苏报国寺的茂林律师便是念佛与参禅并进。晋陵天宁寺的香雪律师也是兼修净土法门。宝华山的德基定庵律师后来也是除了精严戒行以外,便是一心念佛,回向往生净土。由于净土宗在宋代以后大盛,而明代以后禅净兼修风气更甚,到了清代几乎中国佛教寺庙大多以念佛净宗为主要法门,因此律宗门人禅净兼修是时代的趋势使然。
□读诵华严经
明万历年间,金陵天隆寺如馨律师,有一天研习戒律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因阅读《华严经.菩萨住处品》,知道文殊师利菩萨常住在清凉山,于是发愿朝山五台,三年后将到目的地,于是向山峦处昼夜祈求会见文殊菩萨。菩萨感其精诚,除示现老婆婆授与受戒用的僧伽黎衣,并显现真身于云中亲手为律师摩顶受戒。律师当下顿悟,大小乘律如从心中流出,从此律宗重新大振。金陵极乐寺莲宗律师亦读诵《华严经》,寒暑不辍,以为常课。另外金陵宝华山隆昌寺开山祖师,寂光三昧律师也学习贤首教观。其弟子见月读体律师也是因披阅《华严经》有悟的。还有太原五台山永明寺的澄芳清远律师,游历各讲寺,精习《华严经》贤首教仪,曾感神人投梦于杭州灵隐寺慧云律师,告之曰:「明日有文殊菩萨化身来乞戒,律师方便为授之。」次日见来者即是澄芳清远律师。后来清远律师宏戒五台,曾于皇宫说戒。
至此可知,《华严经》与律宗有甚深因缘,道宣律师在整理四分律,其主张「一戒具万行」、「一行摄诸戒」等重要观念与《华严经》有关。经中所述「十住、十地、十回向……」等等与菩萨法有不可分的关联,此外菩萨戒典礼当中迎请的诸佛菩萨之一,文殊师利菩萨,在《华严经》当中也是主角之一,因此律宗门人崇拜文殊菩萨,与读诵《华严经》是有其一定的因缘。
□∵大悲忏法
律师们除精严戒行外,并有精修「大悲忏法」。出身云居山的成拙性德律师,驻锡宝华山时曾修「大悲忏法」四七昼夜。宿迁县极乐庵的湛一性澄律师也曾精修此一忏法。按《大悲忏》是天台宗宗师所创,是以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心陀罗尼经》为中心而发展出来的忏仪。宋代以来流行各地佛寺,成为各宗共通法门,《百丈清规》当中亦有规定,成为寺院例行法事,律宗门人拜《大悲忏》应该是风气使然。
□秽迹金刚法
上述各种法门以外,比较特殊的音声修行就是持诵「秽迹金刚神咒」。明代广陵福田律院的东沧性福律师平日除了持戒精严,就是持诵「秽迹金刚神咒」。律师之所以持诵此咒,据说是过去住在南海普陀山圆通殿,一日在附近林间散步,时有白鸦口衔纸片落地,律师捡视乃为「秽迹金刚神咒」,从此天天受持万遍,以为恒课,后人尊称「金刚大德」,也称「金刚和尚」。后来律师因此成就肉身菩萨,其使用的金刚杵与肉身供养于广陵福田律院。据说该肉身与金刚杵到清代还在。而黄山翠微寺心空海学律师也是日持此咒不辍。
为什么律宗门人会持诵这个咒语呢?「秽迹金刚神咒」原来是密法,其主要根据的经典是唐贞元年间印度僧人,无能胜所翻译的《秽迹金刚法禁百变法》一卷,与《秽迹金刚说神通大满陀罗尼法术灵要门》一卷。按「秽迹金刚」之名,原来是以不避净秽,誓愿救护一切众生,故名「秽迹」,又名「不净金刚」,因此诵修此法有种种功德。《秽迹金刚说神通大满陀罗尼法术灵要门》说:「若有世间众生。被诸天恶魔一切外道所恼乱者,但诵我咒十万遍。我自现身,令一切有情随意满足。永离贫穷常令安乐。其咒如是。先发此大愿。南无我本师释迦牟尼佛。于如来灭后受持此咒。誓度群生。令佛法不灭久住于世。」可知该咒原来是为了却除一切扰乱而出,另持诵「秽迹金刚神咒」有治邪病、虫毒病,并能治精魅病等种种扰乱修行者的病症功效。此外「秽迹金刚神咒」亦用于放生。《四明***教行录》卷一说:
「法师应于放生之处,不近不远,敷座而坐。若有徒众,亦于其傍列位坐之,各以慈眼悲心视诸众生,念其沉沦深起哀愍,复念三宝有大威力能救拔之。作是观已,法师当执水盂默念想云:一心奉请,大秽迹金刚圣者潜降道场,加持此水,有大功勋,洒沾异类,令其身心清净堪闻妙法。即默诵秽迹真言一七遍。」
由此可知,《秽迹金刚神咒》不仅早就流行于宋代,更被天台宗四明知礼大师应用于放生仪轨。由于放生自古以来是中国佛教寺庙重要行事,「秽迹金刚咒」的流行与此不无关系。由于耦益大师与莲池大师都将它编入《诸经日诵》,在当时颇为流通。(后来的《禅门日诵》亦有收录此咒,然而当代《佛门常用日课诵本》阙录,遂使今人甚为陌生。)
三、结论
经过这次研究,笔者深深感慨当前大多佛教学研究罕提律宗门人的生活与修行。这也许真的是戒律的性质严肃,也是末世业障深重,持之不易(请见圣严法师着《戒律学纲要》)。由于唐代佛教鼎盛,诸宗寺庙既然有自己的音声修行法门,就应该有自己的清规仪轨。虽然月溪法师在《月溪法师讲大乘八宗修法》说《百丈清规.日用轨范》当中所用的各种偈咒就是律宗的修行法门,但笔者却于现存南山律相关着作里作找不到这些偈咒的出处,因此这个说法还是有待考证。因而寻找南山律派下寺庙的仪规仍有必要,至少对于律宗僧人生活与修行方法能有更清楚的认识,对于当代戒学当有更新的启示。
但无论如何,道宣律师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他一方面致力整理教戒,一方面总结心得,以弥勒法门方便持戒僧人与戒行相应。至于后来的律师们虽有其他的音声修行法门,甚且「弥勒法门」不再受到重视,由于南山律相关着作并未明言禁止,算来并不违背律宗的精神。这反而带给我们一个启示:持律真的是解脱道的坦途,学佛比较容易成就。这是值得去研究与学习的地方。▲∵∵∵∵∵∵∵∵∵∵∵∵∵∵∵∵∵∵∵∵∵∵∵∵∵∵∵∵∵∵∵∵∵∵∵∵∵∵∵∵∵∵∵∵∵∵∵∵∵∵∵∵∵∵∵∵∵∵∵∵∵∵∵∵∵∵∵∵∵∵∵∵∵∵∵∵∵∵∵∵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