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罗汉画像

在佛教供奉的诸神中,佛、菩萨、罗汉、护法诸天像种类极多,居世界三大宗教之首。佛像和菩萨像由于受《造像度量经》以及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具体规定,失于千佛一面。罗汉像则不然。他们的具体形象因无经典仪轨之限,艺术家们在现实的老幼胖瘦、高矮俊丑和尚的原型基础上,创造了众多的罗汉像艺术作品。陕西洛川民俗博物馆藏十八罗汉画像即是其中之一。

罗汉的形象在佛教中出现较早,但先有十六罗汉。据《宣和画谱》记载,南朝梁代画家张僧繇曾画有十六罗汉像1幅。唐以前各个罗汉尚无名号,直到玄奘译出《法住记》后,才确定十六罗汉的名号。此后,有关十六罗汉的传说才开始流行,十六罗汉的塑像和画像就更多了。传世的有五代禅月大师贯休所绘的十六罗汉像,姿态各异,骨相奇特,在中国绘画史上有很大影响。

在十六罗汉基础上加画后两位,大概是宋代才出现的事。最早见诸记载的是苏东坡所作《十八罗汉颂》诗文。十八罗汉的兴起主要与画家的创作有关,缺乏正规的经典依据,所以后两位罗汉的名称说法不一,有阿难迦叶说、宾头胪与庆友说、迦叶与军徒钵叹说,还有迦叶与弥勒说。这里介绍的十八罗汉画像取后一说。到了清乾隆年间,皇帝钦定第十七位是降龙罗汉,即迦叶,第十八位是伏虎罗汉,即弥勒***。降龙伏虎的传说是中国的,起源甚晚,大约在北宋以后。不过这两尊像画或塑起来时有龙和虎作为道具和陪衬,容易取得生动活泼的效果,所以多被画家所采用。乾隆以后的十八罗汉像中,降龙与伏虎罗汉更为流行,为广大老百姓所喜闻乐见。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