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应以怎样的态度来赚钱?

有人问起,做生意不能说实话,所谓老王卖瓜,自吹自夸。如果卖瓜的不说瓜甜,那就无人问津了。既然如此,佛教徒能不能做生意?做生意是否犯了妄语说谎的戒?

再有人问,学佛的人不应该贪心,相反地应该布施。可是做生意赚钱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利润,这岂不是跟佛理相违?

又有人问,佛教徒不可害人,如果做生意赚到钱而使他人亏本,又该如何?

也有人问,佛教徒可以从事股票投资、放利息、房地产买卖等活动吗?因为这些事都有投机性质。

更有人问,佛教徒可以做粮食饮料等买卖吗?如果粮食饮料是被买去喂畜牲,是否间接助长了他人的杀业?

是的,以上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应该面对而加以检讨的。首先必须了解,在释迦牟尼佛时代的印度,人民分为四大阶层,亦即:一、宗教师的婆罗门;二、从事军政的刹帝利;三、从事工商的吠舍;四、从事杀生等贱业的首陀罗。佛陀释迦世尊除了不鼓励从事首陀罗的职业之外,其他都在容许的范围之内,而且加以赞叹。

至于说,做生意是说谎而骗人上当的行为,是有待商榷的。因为这并不是必须的手段,而是一般人的习惯和心理所造成的。货真价实、信用可靠,是工商界应有的职业道德。也唯有信用可靠,才能够做大做久,否则为何许多商号都要以几十年以至上百年的“老店”招牌做号召?我曾经说过:“如果跟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做生意,不必担心他欺骗你。”我们身为佛教徒如果还会让人担心我们用欺骗手段招徕顾客,这不仅说明我们还远远不能称自己为佛教徒,甚至连一个小商人的基本观念都尚未建立起来。

当然,我们知道,有些行业往往漫天要价,目的是等着顾客就地还钱。但也有类似的行业却以老少无欺、不涨价为号召的。我们作为佛教徒,应该带动风气,诚实无欺。也许刚开始时,生意差一些,利润少一些,日久之后,你的信誉就能够帮助你。

一般中国人都有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心态。做生意一本万利,想当然是为了使个人生活有保障,乃至为子孙万代留下吃喝不完的余荫。但是,时代已经改变,观念已经不同。现代的大企业家,不应着眼于自利,而是贡献自己的智慧才能为社会人类谋福利,即所谓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以完成事业为目的,造福人群为理想,就没有贪心的成分在其中。至于普遍人的智能体能,虽然不足以为社会大众做出多少贡献,但至少也应该负担起自己的生活开销,进一步维持家庭的成员和公司的员工,这是互助,也是为了各取所需。

因此,人人必须提供自己的所能,不论是资金的、智慧的或劳力的。身为佛教徒,更不应有做生意是只求自利而置他人利益于脑后的想法。因为社会是群体的因缘所成,我们能与社会做任何事,就跟其他人发生关系,产生互助互惠的作用。

我们应该以自利利人的存心来赚取应赚的利润,并且把赚来的钱做合理的支配,而不仅是为个人的物质享受和满足而花钱。若能如此,就不算是因贪心而赚钱了。<<善生经>>中说,居士的收入最好分做四份来处理:一、家计的生活。二、营业的资本。三、储存在家以防意外。四、放款生息。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印度,这是非常安全而合理的分配。到今天,储存在家和存入银行利息应该合而为一。此外,也应在这四份之中,酌量取出一部分作为三种用途:一、供养父母;二、周济亲友和部属仆从;三、供养三宝,作为宗教的奉献。前面的四分法,是保障自己的生活安定;后面的三种用途,则是为了孝养父母、社会福利及宗教事业。

佛法说应该从事正当职业,所谓正当职业,就是指于人于已都有利而无害的行业。既然如此,怎会自己赚钱而使他人亏本?当然,当你开的店经营不善或公司亏损累累时,不免会想脱手转让。由于各人的经营观念和方式有别,社会关系也不同,知识能力也相异,因而同样的行业和生意,在不同的经营者手中就有不同的结果。基本上,不要存着把烫手山芋丢给人的心态去害人,而要希望他人因为承购你的原有产业而大发利市。同时,不要以为自己做不好的,别人也做不好;或者自己认为不好的,别人也认为不好。只要你对自己卖出的东西不做虚伪宣传,那么,一旦有人愿意承购,他一定会因此而得利益。如果对方蚀本,这也不是你的存心,与你无关。总之,佛教徒做任何事业,都须以真心诚心待人。

股票和房地产买卖,是现代世界各国***公认的投资生意。前者是股票公司运用民间游资,透过股票市场成为企业投资的资本,是发展工商、促进社会经济繁荣的金融事业,应属正当的投资。当然,一般投资人只看行情的起伏买进卖出,故其中不免有些冒险的成份。但问题出在有些人掌握大量股票而制造股票行情,并操纵股票涨跌,这是不道德的,是犯法的。佛教徒决不能做这种坏事。

至于房地产投资,也是正当正常的商业行为。一般人所说的不正当,是指炒地皮、垄断房地产,不论购进或抛出都操纵于股掌之上,这并不是正常的现象,佛教徒应该避免。以正当的价格做合理的买卖,也是一种商业服务,没有什么不可以。

另外,就放利息、将钱存入银行或合作社等金融机构,也是一种投资方法。而以民间的小额存款互相周转或者集中投资于某些大企业,也是自利利他、繁荣社会经济的途径,值得鼓励。不过,若为贪取高利而放高利贷,一则自己没有保障,二则对人剥削太多,有伤慈悲。这是佛教徒不可为的。

至于商业的种类,古时有谓三百六十行,在现代工商业社会,可能超过三千六百行。不过,身为佛教徒有个原则∵,即凡是杀业、淫业、盗业、赌博和妄语,乃至酒类等的买卖,都应避免。但是不能斩钉截铁说某种生意不能做。比如开电影院,专门放映淫诲盗的影片当然不可,若是放映艺术性、教育性和娱乐性的影片,则属于正业。至于贩卖粮食,只需以所卖的终究是供人食用,或是加工用于工业的动机即可;即使别人买去喂畜牲,也是为了供给众生吃的,我们本身并未从事杀业。当然,自己如果明知饮料是供养猪场养鸡场之用,可以考虑改行或改变销售物品。总之,佛教不鼓励杀业也不从事杀业,凡与杀业有关的,应该避免。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