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死于财富——感于巴菲特盖茨捐赠财富 理财“当我们死于财富——感于巴菲特盖茨捐赠财富”。∵当我们死于财富——感于巴菲特盖茨捐赠财富宗教拥有博大精深的哲理。西方人拥有基督教,东方人拥有佛教。问题就在于西方人信基督,而东方人连和尚都不信佛教。当我们看到中国和尚拿着最时髦的手机在寺庙里有说有笑时,当我们看到每年大量的香火钱杳无踪影的时候。佛教在中国只是一种工具罢了。从来没有人会去思考佛教中关... 理财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8 浏览
福慧营谈财富:佛教的财富观 理财“福慧营谈财富:佛教的财富观”。∵第五届“法门之光”福慧营活动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佛教的财富观》,由法门寺佛学院性印法师主讲。法师说,按照佛教的观点有六种发财方法;有了财富之后,将自己的收入分为四分,分别用于生活所需、储蓄、投资和慈善;而佛教所说最高、最究竟的财富是∵“般若”。学员对此讲座很有共鸣,从而相信自己们的一举一动一... 理财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72 浏览
和谐社会经济发展与佛教的财富观——李玲 理财“和谐社会经济发展与佛教的财富观——李玲”。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行为是传统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即经济生活中涉及到每个经济主体的目的是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该假设将经济行为的利己主义合理化并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共同行为准则。在此假设下各经济主体不择手段地追求物质利益,既不考虑社会上他人、他国的利益,也丝毫不顾忌子孙后代的利益,伦... 理财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9 浏览
佛教的财富及其现实意义——崔正龙 理财“佛教的财富及其现实意义——崔正龙”。在中国的传统哲学中,一直有所谓的“义利之辨”,传统的儒家哲学往往将义和利对立,因此大多耻于言利。佛教在传入中国的历史过程中,出于弘化的目的,自然要随顺这种财富观念,所以,从表面上看,佛教似乎更强调世俗财富与出世修行之间的对立性。另外,佛教是一种宗教,最终指向出世的彼岸世界,必然要强调超越世间与克服世... 理财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74 浏览
圆融而超脱的佛教财富观——陈永革 理财“圆融而超脱的佛教财富观——陈永革”。从语源学上来看,现代人习焉不察的“财富”一词,可说是较为晚起的用语。《辞源》与《辞海》都未收“财富”一词,足以表明这一点。“财富”究竟是什么?从现象描述的意义上说,财富是由物与用所构成的统一体。从哲学的意义上说,财富包括物质性(即财物)和人的意向性(人对财物的所有、利用与支配,即财用)二大要素。由于... 理财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8 浏览
论佛教财富观对解决城市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的助益——梁胜兴 理财“论佛教财富观对解决城市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的助益——梁胜兴”。城市作为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承担重要角色。商品交换的需要形成了最初的城市,城市伴随工商业发展而发展,社会财富的聚散和分配也主要集中在城市,特别是19世纪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繁荣,大量工厂在城市集中,造成农民不断涌入城市,城市化现象自英国向世界蔓延。“世界人口... 理财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6 浏览
宗教对积累财富的态度 理财“宗教对积累财富的态度”。∵宗教对积累财富的态度张志鹏在经济发展理论中,物质资本积累以及金融创新活动被看做是落后国家经济“起飞”的前提条件。有效地积累起物质资本,意味着一个农业国家能够增加对机器设备的利用,顺利实现工业化。然而,人们获取物质资本的能力,首先要取决于对财富的态度。实践表明,各大宗教的财富观直接影响到物质资本的积... 理财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5 浏览
浅谈佛教的财富观 理财“浅谈佛教的财富观”。∵有人说:金钱是一把钥匙,它能打开通往贿赂犯罪之路的大门;有人说:金钱是一面魔镜,它能照射出人性的贪婪;也有人说:金钱是债主,借你一刻钟的欢悦,让你付上一世的不幸。∵在《僧支部》中的《圆觉经》中,佛陀把人类分成三种:一是盲人,这种人不知道如何使自己正确的使用财富,不知如何创造新的财富,他们也无法区分... 理财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72 浏览
星云大师谈理财 理财“星云大师谈理财”。∵∵人在世间生存,必须要有经济的基础,因为衣食要钱,读书要钱;人到无钱百事哀,一文钱逼死英雄汉,金钱怎不重要?∵∵金钱供人生活方便,但不能为了金钱而造成许多不便。但看世间上有人为了钱财而增加许多烦恼,人为财死,殊为不智。兹提供“经济六不”,作为参考:∵∵一、缺钱不借债:在人的一生当中,有时有钱,有时... 理财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9 浏览
磨难是一笔财富 理财“磨难是一笔财富”。古今中外,但凡有所作为者,无不历经曲折,在通往成功的路上经受许多磨难,这些经历成为人生途中的一笔珍贵财富。∵∵据史料记载,鉴真大师自小聪明好学,有极高的悟性,在14岁时被智满收为沙弥,居大云寺。师父见他天资聪颖便有意锻炼他,让他做了寺里最苦的行脚僧,每天外出化缘,风里来雨里去,苦不堪言,还无端地遭人... 理财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8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