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高僧、净宗五祖台岩少康大师(?-805年)以无尽悲心,续佛慧命。使念佛求生净土一法广普民间,远摄海外。千百年来因大师而获益得度的净业行人难计其数。本文拟就大师的行业特色、贡献、影响及其现代启示,进行简要分析,以缅怀这位精进惕励、悲愿弘深的大师。祈愿大师的巍巍净业在新时代能进一步发扬光大,惠及末法更多的烦恼众生。

一、少康大师的特色、贡献与影响

(一)质朴善巧的教化特色

盛唐时代,中国南方净土宗的修行,在大师之前,已有持名一途,但并不普及。昙鸾、道绰、善导等诸净土大师倡扬的持名念佛主要在北方流传。少康大师则直承善导,开了持名一法大化于南方之先河。并使之深入民间,普及于下层民众。在民众中力行力倡持名念佛,使佛法的甘露普泽于广大民众。

具体说来,少康大师的弘化之行,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从诱导小儿起始,开持名念佛风气。这是大师应机随缘的一种善巧方便,体现了大师的高度智慧与广大慈悲。虽然持名念佛至简至易,但在民间对持名念佛尚不了解的情况下,欲使普通民众起信发愿力行,实属不易。于是大师观机逗教,先从天真单纯的童稚开始,广种善根,培福源。可谓婆心切切,用心良苦。始以念一声佛给一文钱,后改作念十声给一文钱。而念佛之人愈多,念佛风气日盛,正说明大师之方法契理契机。给钱奖掖是手段,是前方便,念佛摄心见佛才是根本目的。故由一文一声而一文十声,直至不奖而自念,而乐念,而教人念。更进则乐施净资而精进念佛,此决非现在所通行的市场交易所可比拟。若念佛行者不因念佛而化解烦恼,离苦得乐,蒙获法益,念佛之风又何以能吸引广大民众而久盛不衰呢?

2、启建净土道场,聚众持名念佛。弘扬佛法,化导众生,需要有办道场所,以接引信众闻法修行。故大师于乌龙山东峰,依山构建玉泉寺,启建清净庄严的净土道场。并以大师的摄受力,吸引广大信众来寺念佛修行。一时弘化大开。其聚众念佛行法,虽无莲社之名,实彰莲社之风。大师说法,竭力称扬西方乐土,导引念佛者厌离娑婆,往生极乐。此后,玉泉寺在历史上一直为当地(现杭州建德市梅城镇)的着名佛教道场与重要文化景点。千百年来禀承大师遗风,念佛音声伴着玉泉清流,滋润着苦难众生的心田,引导他们归向极乐。

3、身体力行,以自身的念佛功德与先贤的往生瑞相感化众生。大师自行念念在佛,持名不辍,功夫纯熟,常得见佛。每登座高声念佛时,众人能见佛随口而出。连诵十声,则有十佛如连珠而出。大师开示众人:“如见佛者,必得往生。”众皆深为欢喜欣慰,深得法益。众多见佛者,信心倍增,念佛更为得力;即使未见者,也忏悔业障,警策自己,加倍精勤念佛。大师预知时至,放光数道,往生安养净土,此感召力极为巨大。大师还与文谂合撰《往生西方净土瑞应传》,以先贤往生极乐的事迹与瑞相作为榜样,教导感化众生,归信净土。

(二)少康大师的贡献与影响

1、使持名念佛一法深入民间是其最大贡献。少康大师之方便随缘教化的重点是民间广大的普通民众。千百年来,持名念佛普及于民间,“户户阿弥陀,家家观世音”成为中土佛教的一大特色。弥陀信仰如此深入民心,大师的行化功不可磨。少康大师直承善导大师,力行力弘持名念佛法门。史载,大师早年访学洛阳白马寺,见大殿内有文字放光,经探寻发现乃是善导大师的《西方化导文》。捧读后深感与自心相契,于是虔诚祝祷:“若与净土有缘,当使此文再放光明。”刚说完,光明再次闪烁,乃发心修学净土法门,誓曰:“劫石可磨,我愿无易矣。”从此,大师专修专弘净土念佛法门,化导有情,影响巨大。故当时及后人均称少康大师为“后善导”。∵

2、对中日净土法门的发展均有重大影响。少康大师对中国净土宗的发展影响甚大,早在宋代即被推尊为净土宗的祖师。有文献可考的,宋代庆元六年(1200)编集《乐邦文类》的天台宗名僧石芝宗晓首先为莲社立祖,少康大师即名列其中;咸淳五年(1269)撰着《佛祖统记》的另一天台宗名僧志磐为净土立教志,在宗晓的基础上略作调整,少康大师依然在祖师之列[∵石芝宗晓《乐邦文类》卷三以慧远、善导、法照、少康、省常、宗赜为莲社六祖;大石志磐《佛祖统记》卷二十六则将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列为净土教门七祖。]。可见宋时对少康大师于净土法门的特殊贡献及其祖师地位已基本形成共识。此后,虽然莲宗祖师略有变动,但少康大师始终名列其中,一直被尊为净宗五祖,足见其在净土法门发展中的崇高尊胜地位与巨大影响。

日本净土宗由中国传入。他们绍承昙鸾、道绰、善导一系,亦将少康大师奉为其祖师之一。日本净土宗创立者源空法然曾经列出菩提流支、昙鸾、道绰、善导、怀感、少康这样一个净土宗法脉谱系(后又略去菩提流支立“净土五祖”),这样,大师也就成了日本净土宗的五祖,可见其对日本净土法门亦影响至巨。

3、首开往生类着述之先声。大师与文谂合撰有《往生西方净土瑞应传》[∵有论者认为《往生西方净土瑞应传》非少康、文谂所撰,系后人伪托。但据日本着名净土教研究专家望月信亨研究,只是后来道诜有所增补而已,原创者还是少康与文谂。可参见望月信亨《净土教理史》318页。],是为后世众多往生类文字的滥觞。佛教既重义理,更重实践与体证。净土法门尤其如此。事实胜于雄辩,念佛往生的事例最具说服力与摄受力。大师未有其他着述传世,仅遗此传存世。大师重视搜集此类胜事,既反映了大师不尚空谈,重视实修实证的笃实风格,也表现了大师弘化的善巧智慧,注重以事实感化念佛行人。正因为此种实例具有巨大的教育感化功能,历代祖师大德都很重视搜集整理这类资料,如莲池、蕅益、省庵、印光等祖师都曾或亲编、或倡导组织这类事迹的编集,以启人信愿,促人胜进。

4、对念佛净土成为“吴越佛教”一大特色有重要影响。正是少康大师的化迹,使持名念佛一法在浙江以至吴越一带开始流行。后经许多祖师大德的共同倡导推广,净土法门的兴盛成为“吴越佛教”的显着特色之一。

继少康大师之后被尊为净宗六祖的是永明延寿大师。寿祖是禅门法眼宗二祖天台德韶国师的嫡嗣。而五代时,德韶曾在玉泉寺所在的乌龙山修行过一段时间,位于该山正中澄溪潭旁的澄溪道院(俗称祖师殿)即由韶国师开山。因此少康大师的化迹,自然对德韶禅师产生影响。韶国师重葺少康墓塔,即是有力的证明[宋释戒珠《净土往生传》卷下“释少康”条中记曰:“其为墓塔,附于州东台子岩。汉乾佑三年,天台德韶禅师重新之。今之人多指其塔,为后善导焉。”见《大正藏》第51卷,第123页下。汉乾佑三年即公元950年。

]。永明延寿大师主张禅净一致,倡行念佛法门,应与德韶重视少康大师有一定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吴越地区净宗祖师辈出,就是从台岩少康大师开始的。此后的净宗祖师除十二祖际醒彻悟大师主要在北方弘化外,七祖圆净省常大师、八祖云栖莲池大师、九祖灵峰蕅益大师、十祖行策截流大师、十一祖实贤省庵大师、十三祖圣量印光大师均以吴越地区为基地大弘净业。与这些净宗祖师相呼应,吴越地区净业高僧云集,居士名流荟萃。念佛莲社等净土结社广泛而活跃,念佛成就而往生西方的净土圣贤代不乏人。这一特色与盛状的形成,少康大师是有其不可忽视的特殊贡献与深远影响的。

5、道场胜迹,永垂千古。少康大师开山之玉泉寺,为历代佛教重镇,吸引了许多高僧、名士与广大信众及香客、游客。宋代着名居士、对净土法门卓有贡献的提刑杨杰(无为子)曾作《善导和尚弥陀道场赞》曰“东峰坛级石嵳峩,十佛随身信不讹。后善导依先善导,今弥陀是古弥陀。一心正受超三界,孤月澄辉照万波。乘般若舟游净域,度生还亦到娑婆。”[∵见《大正藏》47册,第181页。]∵这里的“善导和尚弥陀道场”即指乌龙山的“后善导”少康大师道场。北宋名臣范仲淹领睦州牧时,每届朔望必临寺中;南宋诗人陆游任严州知府时,亦常至寺焚香献祭与游览。玉泉寺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时最为鼎盛,惜乎在抗战时期遭受巨大损失。[∵据魏桥主编《浙江省名村志》上册,第41-42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现经保护修缮,已具一定规模。殿后山上还建造了纪念塔,与古严州双塔遥相呼应,祖师道场更添胜迹。

少康大师的现代启示

大师大力弘扬并身体力行的净土念佛法门,千余年来广为流布,不断发展。有宋一代,诸宗归净已逐步成为中土佛教发展的主潮流,到明清及以后更蔚为信众最多、影响最广的一大法门。一句弥陀已是大乘佛教(包括受中土佛教影响的海外佛教)的普遍标志,而且深入民俗。时至今日,不管信不信佛教,知不知道阿弥陀佛的含义,人们往往不经意间都会念出“阿弥陀佛”这句佛号,以表示某种特定的含义或感情。虽然一般的人对“阿弥陀佛”的理解往往很模糊,甚至完全是一种误解,但正如太虚大师所言:“慈悲恻隐是阿弥陀佛,所以念阿弥陀佛;救苦救难是阿弥陀佛,所以念阿弥陀佛;因果报应是阿弥陀佛,所以念阿弥陀佛;赐福施恩是阿弥陀佛,所以念阿弥陀佛;佛教的符号是阿弥陀佛,为表示是佛教,所以念阿弥陀佛。岂不是个个人皆念过几声阿弥陀佛的么?岂不是阿弥陀佛的道理,念阿弥陀佛的意思,就此也便可以明白了几分么?”

历代净土大师为畅佛本怀,普度群生,披肝沥胆,孜孜矻矻,终于使净土法门得以广布传扬。极乐莲邦给无数追求解脱超越的苦难众生,提供了终极归宿。但在当代净土法门全面兴盛,人们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弊端同样难免滋生蔓延。遥忆少康大师在教宗、禅宗兴盛,百姓文化素质普遍低下的唐代,弘扬净土念佛法门何其艰难。其实直到现在,念佛法门尚被一些狂谬惫懒或自视作“上根利器”者歧视,认为是“愚夫愚妇”所为。诸如:口唱弥陀,心不在焉,甚至心存邪念者有之;贡高我慢,褒自贬他,目空一切者有之;只重死后往生,不重生前净行,被人诟病为“死人佛教”者有之;更有甚者,打着“弥陀”旗号,骗人敛钱者也有之……这些都是净业行人必须引起警惕与重视的。

要促进净土法门的健康发展,改善和克服上述种种弊端,至关重要。时值末法,众生更为刚强难化,共业积弊堆如须弥。笔者本人,亦实执愚见而不自知。不敢奢谈挽救时弊,亦仅就力所能及,从缅怀少康大师,就少康大师的行履中获取有益启示的角度,呐喊呼吁,抒其螳臂当车之壮烈而已。

(一)弥陀影响深入人心,弥陀真义需要彰显。如前所述,千百年来的潜移默化,中国人口头上心头上或多或少都有一句阿弥陀佛。但不了解以至完全误解弥陀真义的现象也非常普遍。其原因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很多也很复杂。非佛教徒自然不必要求他们一定要了解,但作为佛教信众,若一点也不了解,显然是个很大的缺憾。这至少反映出在弘扬净土法门的过程中存在着缺陷与不足。反观一千多年前的少康大师,他在以钱奖掖小儿念佛之后,即建立道场,亲自升座说法,领众念佛。讲法就是为了彰显弥陀真义。今天如何运用各种弘法手段阐发彰显弥陀真义,并使尽可能多的人有所了解,应是关注佛教发展的人们认真思考并努力实践的课题。

近年来,山西佛教协会、庐山东林寺与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理论研究所召开的几次净土文化研讨会,苏州弘化社、庐山东林寺等倡印流通净土典籍,东林寺举办“净土宗文化夏令营”等等,都是在进行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弥陀真义的彰显,不仅对净业行人至关重要。阿弥陀佛的广大愿力,以及其中蕴涵的无上智慧与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如广为人知,对于现代社会的和谐稳定与人们的安乐幸福也具有不可思议的积极功能。深一层而言,任何事情未必人多就是兴盛,真正的兴盛还是要建立在对相关事物全面体解把握的基础之上。净土念佛法门亦不例外。要努力改变许多人存在的那种口言弥陀而对弥陀真义一无所知甚至完全误解的状况,善巧方便而又不离究竟地阐发彰显弥陀真义。这样才能使净土文化更好地普及民间,深入人心,才能更好地发挥弥陀精神与净土法门对于净化人心,利乐社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进而使人超越苦难,了生脱死的殊胜作用。

(二)念好一句弥陀,不废听经闻法。而要使弥陀真义得以彰显,作为净土修学的导师,自然应该通达教理,念佛行人亦应适当听闻经教。离了释迦佛的教言,离了净土诸典籍,末法众生何以知有阿弥陀佛及净土念佛法门?古德有“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即是魔说”的教示。少康大师大力倡导持名念佛,是有其早年精进学律,广学经论的扎实基础的。大师对《大方广佛华严经》、《瑜伽师地论》等经论均有很深的造诣。见到善导大师的《西方化导文》后,对净土经论更有深入的把握,并以此为自行化他的良导。正是由于少康大师通达教理,洞彻教眼,才有广大智慧,契理契机地弘扬念佛法门。历代净宗祖师与净业高僧大德,无不宗教兼通。试想,若无明眼,如何能在诸法中拣选出净土念佛法门,引导群生脱离苦海而归极乐?倘不依经教,以盲导盲,则苦海无边,难得出离!当然,作为普通净业行人,专精至诚念佛,本没有必要广涉经论,搏“通家”虚名,以免杂乱用心,干扰一门深入。但于净宗诸典籍及祖师大德论述,亦当随力闻记。如善导大师所楷定的净业正行:“复有二种: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由是而知,礼拜读诵、听经闻教亦不可少。同时,净业行人只有依佛言祖语、诸大德言传身教而如理如法奉持,才能起正信,笃正行,得到更好的受用,使往生品位得以提升。

(三)老实念佛得实益,方有强大摄受力。闻教明理的同时,以“信愿行”为纲的净土念佛法门,要求净业行人必须深信切愿笃行,惟此方能有大成就。明理之后必须落实于事行,信愿深切与否最终要由念佛净行是否笃实精进来体现并检验。自行化他的导师,更要注重身体力行,楷模示范,才能自利利他,有强大的摄受力。少康大师就是这样一个真修实干,持名不辍,感应道交,深得念佛三昧的一代高僧。故能常得见佛,并令有缘者也能见佛。从而有极其巨大的摄受力,得以弘化大开。历代弘扬净土法门的祖师大德,虽具体行持作略未必相同,但无一不因老实念佛,莫换题目而有大成就。净土法门的兴盛,正是因为这些典范良导。近代印光大师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其《文钞》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震撼力与摄受力,正是以印光大师在普陀山数十年迹不出山、闭关阅藏、念佛潜修的真功夫为扎实基础的。法由人弘,道因人兴。今天,净土念佛法门要保持持续兴盛的势头,更好地发挥其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净化人心,和谐社会的作用,亟需向少康、印光等大师学习,以他们为楷模,造就出一批有修有证有摄受力的高僧大德。在他们的摄受引领下,缁素四众中如有更多的净业行人能精进念佛,生前心系弥陀,临终蒙佛接引,如愿生西,花开见佛,则净土法门之兴自不待言矣!∵∵∵∵∵∵∵∵∵∵∵∵∵∵∵∵∵∵∵∵∵∵∵∵∵∵∵∵∵∵∵∵∵∵∵∵∵∵∵∵∵∵∵∵∵∵∵∵∵∵∵∵∵∵∵∵∵∵∵∵∵∵∵∵∵∵∵∵∵∵∵∵∵∵∵∵∵∵∵∵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