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圣贤录续编卷2
清∵陆士铨
陆士铨。字近堂,苏州(江苏吴县)元和人。最初学习扶鸾术,归附于玉坛为其弟子。后来为坛友祈祷治病,神明教他要礼拜梁皇宝忏。陆士铨因礼拜梁皇宝忏后开始发心学佛,于是前往天宁庵,受持菩萨戒。有一次,扶鸾的聚会中有寂根菩萨,自极乐国土来,降于玉坛,开示阐扬净土法门,教人痛念生死的可怕,摒弃拒绝其他歧路的修行,一心一意念佛求生净土。先后共有十一会,因此参加聚会的人,才知道要念佛回向极乐世界。但是有些人扶?的习气未忘,仍然有人依旧出入鸾坛。只有陆士铨,专一心意称念佛名、修习观想,并且持诵《法华经》。
陆士铨持长斋一、二年之后,患得恶性脓疮,又得下痢而减少饮食,于是开缘吃肉。但是病情却更加严重,卧病在不能起身,陆士铨自知即将命终,心中感到非常的惭愧忏悔。临终之前七日,彻底摒除荤腥食物,不断称念阿弥陀佛。他有位女儿,年十余岁,陆士铨告诫她要持斋念佛,他往生时不要哭泣。
等到陆士铨病危将死时,他的目光往上注视,好像见到什么东西的样子。口里说着白莲花、白鹤及诸上善人等等的话。接着又连续不断称念‘佛!佛!’然后右胁卧而往生,一时异香充满室内。时为清高宗乾隆五十二年(西元一七八七年)五月十八日也,年三十九岁。
后来,他的一些朋友前往玉坛,问陆士铨往生的地方。王天君回答说:“陆士铨非常幸运,如果不是临终时的正念,差点要堕落三途,现在他已得生西方边地了。”次年,五月初一,陆士铨降于玉坛,开示诸君说:“有一件对自己最为切要的事,人人都不能逃避,而每个人大多忘却的事,你们知道吗?现前的你们,此时四大轻安,精神强健,但是从不思惟一旦卧病在床,魂离魄散之时,东西不辨,南北不分,前路茫茫,毫无把握,最后只有随业轮转,生死不断、受苦无穷。唯有平生虔诚修习净土法门的人,等到临终时自然会见到佛来接引,化生于莲华之中,受诸快乐、寿命无量。
诸君有志于修习净土法门的人,应当注重‘信、行、愿’净土三资粮。‘信’者,深信西方的确是有净土,就像苏州城有西城门一样;而娑婆国土在东方,就像苏州城有东城门。娑婆世界既然实实在在是有,而西方净土难道不也是实实在在是有吗?东方、西方同样是在我们本性的圆明觉海之中,动念即可到达,就如同东门、西门同处在一苏州城之内,举足就可以到达一样。
既然相信净土决定是可到达的,然后又必须相信念佛法门,就如穿衣吃饭一般。穿衣可以免冻,吃饭可以免饥,而念佛则必定可以免除生死之苦。但是如果今日信,明日不信,这样就不是真信。若是终身信,一念忽然不信,也不是真信。所谓的‘信’,是从今日以后,直至命终,一信到底,更无一丝一毫的疑惑,方为真信。
既然相信有西方净土,又相信有念佛法门了,但如果只是空言赞叹,那么对了脱生死有什么助益呢?因此凡是发起信心的人,即应当依教奉行。今日相信,今日即行;明日相信,则明日即行。万万不可说:‘我现在还年轻,姑且等到老年再来修行还不晚。’你难道没听说:‘青冢多埋红粉骨,黄泉半是黑头人。’这句话吗?哪里还有所谓的老年可以期待呢?又不可说:‘我奉事父母之事未完,教养儿女之债未了,且等待我闲暇无事时再来念佛也未晚啊!’哪里知道无常迅速,阎王的鬼使临门之时,不可以向他商量说:‘我父母之事未完,儿女之债未了,你暂且等待我空闲无事时,再来讨命吧!’
又有些人念佛,有时非常勇猛精进,有时又懈怠废弛,这是说此人念佛没有持之以恒。譬如母鸡抱蛋,一定是时时刻刻不离于蛋,而使热气相续不断,才能孵出小鸡。如果今日抱之,明日去之,不曾有能生出小鸡的。长养莲华的圣胎,也是一样要如此相续不断。
至于‘愿’这个字,尤其特别紧要。世间信佛念佛者,固然不乏其人,然而有人是求今生能够荣华富贵,有人则求来世福禄长寿,得一个好的人身,不至于堕落三途,此皆是违背佛的意旨。佛陀教导你要出离生死轮回,而你偏要进入生死苦海;佛陀教导你要往生极乐世界,而你偏要住在娑婆世界。如此则一生信佛念佛的行业,尽付东流。譬如耕田时下了杂草的种子,而希望它能生出稻苗,世间有这个道理吗?
因此发真实信心的人,应当行真实的行业;行真行的人,应当发真实之愿。发愿尽此一生,决定不生天上人间,决定要生西方极乐净土。如此念佛,才是随顺佛所说之语,而不至于浪费光阴,诸君要好好努力去做!”之后四年,曾再降于黄敬敷的家中,勉励同坛的人,其言语大多恳切至诚。(一行居集。西方公据书证)
清∵马荣祖、僧祥峰
马荣祖。字宁良,浙江秀水人。年少时即能作诗词文章,二十岁考取秀才。其父母早逝,事奉继母非常恭敬孝顺。年三十岁,患得吐血病,过了五年,病情日益严重,每次进食就呕吐。有位僧人祥峰,未出家时,就和马荣祖相识。等到马荣祖重病时,祥峰已经出家参学后又回到故乡,其宿世的智慧顿时开启,信解通达辩才无碍。
马荣祖再次见到他时心里感到惊异,于是问他除病的药方,祥峰曰:“你的病恐怕不是医药所能治疗。如果你能放下万缘,一心一意观佛念佛,日久功深,坐断无明,无量劫来的生死重病,当下解脱,哪里有什么身病的忧患呢?”马荣祖突然震惊而有所省悟,因此开始持长斋,修习净土法门。后来,疾病终于好了。
马荣祖在此之前,于某天夜梦见虚空中涌出很多‘寿’字,多得无法计算其数,并且光明灿烂。后来阅读经典,看到经典说:“阿弥陀,一名无量寿,亦名无量光。”刚好和他的梦境相符,马荣祖因此更加欣喜,认为自己宿世因缘即在念佛法门。不久之后读诵《六祖坛经》,因而默契万法之心源,心中感到既惭愧又忏悔。后来前往山阴的大觉林,受三归五戒,每日持念佛号三万声,且持诵《阿弥陀经》、《金刚经》各一遍,也兼修净土的观想。有空则常邀请诸净土莲友,昼夜课诵佛名。
那一年正月下旬,从江苏返乡,经过一个月疾病发作。三月初,卧病在床不能起身,马荣祖告诉他亲近的人说:“我从三十五岁起,发菩提心,唯求庄严清净的佛土,以利益众生。虽有公卿宰相的荣耀,我也视同破鞋啊!如今已经重病在身,然而一念欢喜之心,不曾稍有改变,希望临终提起正念,直接往生西方净土。”
有人问:“你还有很多孩子待哺,要如何处理善后呢?”马荣祖曰:“这些自有因缘业力,不是我所能帮忙的。”到了十八日晚上,马荣祖说:“明日要大忏悔。”隔天早晨起来,搭衣礼佛,面向西方端身正坐,持诵阿弥陀佛佛号数百声,及云栖莲池大师的发愿文,直到炷香烧尽,才去睡觉。又过了三天说:“西方三圣现前,为我说法,我常身处在大光明中。”
第二天又说:“菩萨以净水灌沐我,洗清我夙世尘垢,顿时获得清凉,乐不可言。”傍晚的时候,有朋友沈鸿调前来探视,问他有没有念佛,马荣祖回答说:“有念佛。”沈鸿调曰:“不可着相。”马荣祖曰:“即心即佛,何着之有。”于是摒弃一切榖米食物,每日只喝茶二小杯。后来每天只喝净水而又过了两天,正当接近午时的时候,告诉家人说:“佛来迎接我了!”并且不断地称念阿弥陀佛,然后右胁卧而往生,当时是清高宗乾隆五十六年(西元一七九一年)三月二十九日。时年四十八岁,没有儿子,留下遗言不立后代。
当时祥峰和尚,正好在苏州的文星阁闭关,修念佛三昧。那年的冬天,有一天,在夜里梦见有三人进入房屋,面向南方而坐。其中一人是僧人,旁边两位是居士,神情仪容庄严端正,头顶上都有白光覆照。
祥峰顶礼之后,问曰:“三位大德从哪里来?”穿着僧服的人答曰:“从西方来。”祥峰曰:“莫非是阿弥陀佛国中的人吗?”答曰:“是。”祥因此问他们是何姓名。三人同声说:“你叫什么名字。”祥峰曰:“弟子法名达文。”僧人曰:“竟然妄语!”祥峰曰:“是真的,不是妄语。”僧人又问:“你叫什么名字?”祥峰曰:“弟子法名达文。”僧人云:“还说妄语!”祥峰曰:“弟子实在不打妄语,为什么上座说我妄语呢?”
僧人曰:“一切众生,以虚妄的假名为真实,执着假相为实在的,故受生死轮回之苦。如果有智慧的人,知道一切是虚妄的语言,即没有生死轮转。你不要自迷,失去本有的真心。当知真心是没有执着分别的心,真知是不安立任何知见的知。有觉有知是魔,佛没有能所对立的知觉。此理你当应深信受持,莫怀疑惑。”祥峰言下开悟,于是又请问曰:“上座所说之语,的的确确是不可思议的佛法。请问上座,您既然是从阿弥陀佛国土中来,可曾见过阿弥陀佛吗?”
左边的那一位答曰:“我向你说,你终不信,你必须亲自见到才得以相信。”然后三人一齐站起来,各向祥头顶上一拍,为说偈曰:
“应当勤精进,修诸清净业。因深则果实,慎勿生疑惑。”又曰:
“诸法从心生,诸法从心灭。心法本来空,取舍不可得。”又曰:
“生佛心法等,譬如梦中境。如幻三摩提,汝已知少分。”说完偈颂后,突然见到马荣祖严整威仪,向此三人至诚顶礼。之后,三人立即腾空,向西而去。一时,空中乐音嘹亮,念佛之声清楚朗然。
马荣祖更向祥峰顶礼三拜,曰:“承蒙恩师劝勉我修习净土行业,归依三宝,我今已经往生净土,得大安乐,所以请求菩萨来演说妙法,以报深恩。”又向祥峰顶礼三拜,合掌念佛,向西而去。此时正好晨钟刚刚响起,祥峰忽然从梦中觉醒。早晨的时候记载下此事,命名为(纪梦篇)。祥峰后来隐居于娄江的福城院,临终预知时至,念佛坐化而往生。(一行居集。西方公据书证。染香集)
评曰:“先前的陆士铨,以降于玉坛而勉励同学向佛;如今马荣祖,以托梦而酬谢师父的深恩。谁说一往生西方净土,就毫无迹象讯息呢?虽是如此,倘若根机因缘未成熟者,不可一概以此为例。(而以为我为什么不能见闻西方净土的境界及感应呢?)”
清∵彭希涑、顾氏
彭希涑。字乐园,号兰台,苏州元和地区府学的学生,即是二林居士(彭际清)的侄子,年二十六岁,在乡试中举。年幼时就喜欢素食,十几岁之后,即持长斋五年。后来得吐血的疾病,才开了食肉的禁忌。然而也是因为病苦而发心,于是信受归向佛法,持六斋日,读诵《华严经》,每日称念西方阿弥陀佛名号,求生极乐净土。虽然在南北旅途的车船当中,也未尝懈怠忘记他的功课及念佛。曾经作回向诗十首。
一云:“辗转因缘十二支,尘沙劫数了何时。空王足下勤稽首,双泪潸流不自知。”
二云:“风力吹人岂自由,幻缘牵引惹闲愁。病魔天遣重重逼,垂死方悲不早修。”
三云:“由来色相尽空虚,万劫贪痴未易除。何似弥陀一句子,六根收拾了无余。”
四云:“营营逐逐不如闲,人命须知呼吸间。却恐修行迷正路,临歧回首黑漫漫。”
五云:“静观深时落日斜,了知极乐路非赊。十年荡子无归处,一念回光便是家。”
六云:“疏风林下百千乐,好鸟枝头和雅音。一百八粒菩提子,种得莲根十丈深。”
七云:“心心相续忆弥陀,万事浮云一任他。何待命终生彼国,现前先已出娑婆。”
八云:“尘障空时法身现,潭心月映为波清。大千无尽音声海,收拾闻根绝送迎。”
九云:“佛心念佛原无隔,六字觉亦忘。我已千生病烦恼,醍醐此日灌焦肠。”
十云:“我为菩提发宏誓,不求福利与生天。尽虚空际普贤愿,未到莲邦怎得圆。”
彭际清居士以为莲池大师的《云栖往生集》,其中所记载的事项言词太过简略,想要重新加以收录编辑,并接续现今往生的故事,彭际清才开始草创其概略,彭希涑即欣然乐意担任此工作。与其妻顾氏,夜里点灯抄写,成书后总共九卷,命名曰《净土圣贤录》,刻印流行于当世。又曾经以手书写《法华经》一遍,经过数年才完成。
清乾隆五十八年(西元一七九三年)十月三日,得疟疾且下痢。从自己的房中出来,到母亲的寝室,绝口不提家中之事,每日只是劝母亲要好好念佛,并说:“他日西方好相见啊!”在往生前三日,请澄谷和尚,到他的前设置香案,为他授三归五戒。并且忏悔发愿,更加恳切至诚。又自己说最近这一、两日之间,净念现前,极乐世界的宝池莲华,好像就在眼前而可捉得到一样。
十月十三日早晨,命令家人设置西方接引佛像,并且将床榻搬动向着西方,仍然又请澄谷和尚到来,请求说:“烦请师父助我念佛。”到了晚上,口中喃喃诵着佛名,右胁卧而往生,当时异香弥漫着整个屋室中,时年三十三岁。
彭际清居士赠送给他的诗偈说:“遍界莲华扑鼻香,翛然撒手便还乡。昌黎不识西方路,孤负当年十二郎。”(编者注:韩昌黎即韩愈,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此指韩愈只能为侄子作(祭十二郎文)以示哀悼,而不能如彭际清居士令其侄子彭希涑往生极乐净土。)
彭希涑之妻顾氏,名韫玉,年轻即有智慧,能作诗文。年二十九岁时,得疾病,也是念佛坐化而往生净土。(兰台遗稿)
彭绍升
彭绍升。法名际清,字允初,一字尺木,苏州长洲人。幼年时即聪颖有智慧,年十六岁时,中秀才。第二年又在乡试中中举,第三年在京城的考试里中进士,以进士之盛名终老于家中。最初不信奉佛法,喜好世间的典籍文章,心中有利人济世的思想。有一天忽然自己省悟说:“我尚未明了自己的本心,又怎么能助人呢?”有人告诉他道家的修炼方法。学习三年之后,没有效验。后来读佛书,才快然感慨地说:“道之所归就在于此啊!”于是开始信奉归向佛法。由于欣慕梁溪的高忠宪以及庐山的刘遗民二位先贤的为人,于是自号为‘二林’,因为此二位大德过去修学所在之地,都名为‘东林’的缘故。
彭际清个性极为孝顺,母丧的期间,住在坟墓旁边三年。父亲过世时,为他建立念佛道场,又愿以他平日所诵《华严经》十部、《阿弥陀经》一千部、《金刚经》一千部、佛号一千万声,代父亲回向往生西方净土。后来全部放弃过去所习的学问,专心于佛教经典,喜欢李长者、永明大师的着作。尤其推崇莲池大师、憨山大师为净土的前导者。年二十九岁,断绝肉食。过了五年,追随闻学定公,受持菩萨戒,从此以后不再亲近妇人,并以‘知归子’自称。曾经说他自己‘志在西方净土,而行在梵网经菩萨戒。’他自作的发愿文说:
“若我际清,既受戒之后,还回过头来破戒,增长恶法,毁坏善根。唯愿护法诸天,尽速将我诛杀殛毙,以为世人的殷鉴警戒。若我际清,能够精进奋发克励身心,恭敬护持戒品。愿我尽此形寿,必生极乐世界。十方三宝,为我证明,令我速得念佛三昧。临命终时,远离烦恼尘垢,亲见阿弥陀佛,安然快乐地向西而去,更无任何的遮蔽障碍。凡是见者闻者,都能如我一样地发菩提心,得生极乐国土,获得无生法忍,回入娑婆,普度有情,同成正觉。”
后来闭关于文星阁,修一行三昧,将他所居住的地方命名为‘一行居’。并作闭关诗十首。第一首云:
“福德门头事孰真,脚边狼藉几多春。而今回向无生国,蝶梦龛中瞌睡频。”第二首云:
“我佛真身十虚,尘尘寂灭更无余。休将知见重分别,一念回光识得渠。”第三首云:
“轮珠一串无头尾,念念明时粒粒圆。六字打开无尽藏,拈来放去只如然。”第四首云:
“园居深处悄如山,长日何人更扣关。报与诸公勤护惜,休从门外苦追攀。”第五首云:
“尧山下云深处,闻说幽人策短藜。多事东风轻漏泄,经声又度小楼西。”第六首云:
“一枝梅萼破寒林,得意春风枝上禽。声色堆中休错过,焚香为尔念观音。”第七首云:
“举首低头放下看,莲池不隔一毫端。迦陵音里分明说,常寂光中休自瞒。”第八首云:
“闲话闺中破寂寥,人传此夕是元宵。法华课罢无余事,龙井新茶试一瓢。”(自注:当时正为两个女儿教授《法华经》。)第九首云:
“重向尼山访旧盟,铿然点瑟话无生。莲华脚下如轮大,沂水春风掉臂行。”第十首云:
“香山老子最清真,每到歧途一问津。莫怅华原消息断,溪边依旧十分春。”
又令画工绘画极乐世界图,皆是依据净土三经所描述的依正庄严而画,总共经过四次的更改,历经半年才完成。并自己题偈颂曰: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读《华严经》的偈颂,因此而信心进入净土法门,由于诸佛清净的大愿,成就种种殊妙庄严的国土。清净的誓愿就如同虚空,不排拒种种的相。
极乐世界中无量无边的功德水,涌现出无数的宝莲华。一莲华中化生一个众生,各个皆具有如来藏性。宝池及宝树,围绕宝栏楯;重重妙楼台,充满虚空界。其中的众生或者洗浴着芳香的流水,或者享用上妙的美味。或者趺坐经行,或者诵经听法。或者以衣盛华,供养十方诸佛。或者与诸上善人同会一处,毕竟入于菩提道场。而极乐净土的众鸟和天乐,一起畅发着优雅的音声。从闻法到思惟、修习,在一念间就可超越而入于极乐国土。
何况还有无量寿命的阿弥陀佛,安坐在七宝莲华之上,种种说法就如慈云般地普遍覆荫一切人天,无论各种根器都平等一如地雨化滋润。闻法皆可得到解脱,直至一生补佛处的等觉菩萨。如是无量无边的利益功德,不是用心思言议所能穷尽的。又如同工巧的画师,皆是由画师的一个心念而转变种种的境界,不离于一毫端,而现出此宝王的居处。非自又非他,一即遍一切。图画与能画的人,毕竟了无所得。愿有见闻此事的人,能够如同我所发心的一样。凭藉着此一念的功德,自己达到不退转之地。又何必说极乐世界在万亿国土的距离之外,而它事实上就在当下的一念之间完全具足。”
彭际清又怜悯末法的众生,不具学法的正眼,而互相冲突抵触,因此着作《一乘决疑论》,以贯通儒家和佛教的隔碍。又着作《华严念佛三昧论》,以解除禅宗和净土的诤论。并着作《净土三经新论》,以畅演以前净土宗没有全部明示的意旨。其编辑的《居士传》、《善女人传》、《净土圣贤录》,随机接引众生,世间多流传而读诵之。
又曾经募集黄金万两,以所得的利息,创建佛寺、刊行教典、斋请僧众,并开设‘近取堂’以周济贫穷困乏的人。又设置‘润族田’以赡养贫苦的族群。创建‘恤厘会’以救济寡居的妇人。立‘放生会’以保全众生的性命,如是种种善行事业都各有发愿文,尽皆回向同生西方净土。在苏州、杭州一带的僧坊,隐居修行有十多年,每日皆有一定的课程。自己事先制定临终丧葬的事宜,使人不必为他立后代子嗣(因其只有女儿)。清乾隆六十年(西元一七九五年)秋天,患下痢,仍然居住在文星阁。入冬之后,精神渐渐衰退,将种种善会的资财,一一交待嘱咐其侄子彭祝华,命令他承继下来勿使这些善业中断。
当时有僧人真清,问他曾经见过瑞相感应吗?彭际清说:“有什么瑞相感应!我的大事在明年正月官府开始办公的那一天啊!”到了嘉庆元年(西元一七九六年)正月二十日清晨,作辞世的诗偈曰:
“出没阎浮尘点身,流离琐尾竟何因。而今蓦直西方去,瞥眼收回万劫春。”然后面向西方正身端坐,持念佛名而安祥解脱。当时果真是那一年年初官府开始办公的那一日,时年五十七岁。(居士传。二林居集。一行居集。观河集。彭氏家谱。僧真清述)
评曰:“我曾听过:‘二林不如一林好,就了庐山去锡山。’心中暗自认同这句话。等到读了《一行居集》,而感叹彭际清居士取舍之得宜恰当。读了《一乘决疑论》和《华严念佛三昧论》,觉得非一非二、无自亦无他,于是心中快然舒畅而几乎忘我了!”
清∵吕蔚若
吕蔚若。浙江钱塘人。平日乐善好施,笃志修习净土法门。吃素二十余年,每天早晚的课诵从没有间断。
清仁宗嘉庆三年(西元一七九八年)二月初一,生病,当时苕溪(浙江)的章铨,因事到杭州,住在吕蔚若的家里,夜里梦见有一僧人趺坐庭中大声念佛,章铨因此问僧人为何念佛,僧人说:“吕蔚若有善根,不久当往生极乐世界,你不知道吗?”章铨醒后觉得很怪异,于是早晨告知吕蔚若的儿子吕文燕,吕文燕面带忧愁地说:“我父亲在正月下旬,就已嘱咐后事,说他将于二月七日,往生西方净土。如今章公您又作如此之梦,我想那是实在的了。”
到了二月初六,吕蔚若的卧室充满了莲华香气,整夜不散,隔天清晨,香气更加浓郁。吕蔚若自己说:“阿弥陀佛,与诸菩萨皆来了!”说完就趺坐合掌,大声念佛而往生。章铨于是为之作传记。(染香集)
清∵曾庚
曾庚。江苏宝山人。是曾印显观察使的儿子。壮年时,以贤良之名被举官,但是他不求仕途官禄。平常好善乐施,尤其喜欢放生,家中完全断绝杀生。有一天,有位僧人授以念佛法门,因此深信力行一心念佛。
清仁宗嘉庆十三年(西元一八○八年)九月,罹患下痢,自己知道将一病不起,因此念佛更加殷切。至十月二日,曾庚告诉家人说:“我往生的时间就在今日,你们为我称念佛名,一切俗事不准告诉我。”自己起来写书信,向为他授三归五戒的法师智照和尚辞别。过了一刻的时间,命令家人焚香,双手合掌正念而往生。(染香集)
清∵陆西桥
陆西桥。不知其名,只知其字为西桥,苏州(江苏)人。年少时就很有才华,而参加省试却屡次不能中举,于是感慨地发出世之心,和妻子周氏,同修净土行业。膝下只有一位女儿,还未出嫁。有一天,陆西桥现出疾病,告诉周氏说:“再过七天,我就要往生了,你不要让女儿知道,恐怕她会哭泣,乱人正念。”周氏说:“好。”
到了时间,陆西桥盥洗沐浴更换衣服,面向西方端坐,持诵《阿弥陀经》,诵至‘白鹤、孔雀’这一句时,突然举目仰面,好像见到什么一样,随即寂静安祥而往生。此是清仁宗嘉庆六、七年(西元一八○一~一八○二年)之间发生的事。(往生近验录)
清∵凌树
凌树。字吉人,松江(江苏)娄县的县学生,平日喜好谈论宋明性理之学。为人言行踏实,因此乡里的人都很恭敬他。晚年时,阅读莲池大师的《云栖法汇》,于是发起信心,常常静坐念佛,早晚都有固定的功课。当时松江的人大多不知道念佛法门,凌树首先实行并提倡念佛法门,后来继起的人因此渐渐多起来。
清仁宗嘉庆十二年(西元一八○七年)秋天,得了疾病,告诉他所亲近的人说:“我往生的时候,必定趁着中秋的好月色。”到了中秋夜,凌树果真念佛而往生,当天晚上月明如昼。(染香集)
清∵沈畅、顾居士
沈畅。字紫林,元和(苏州府)的武生(武生员,三年一试比武而取其员额)。为人沈默寂静,以教导童蒙的学生来养活自己。后来归心净土,凡是有念佛七的法会他一定参加。每当节日期间、私塾放假及年终之时,则居住于南禅寺念佛。有一天,忽然告诉他的儿子说:“我将要归去了。”他的儿子很惊讶。隔天,现出些微的疾病,请僧众数人来助念,然后双手合掌而往生。
当时有一位顾居士,也居住于南禅寺念佛,比沈畅先往生。将要往生时,家人皆闻到莲华的香气,想要迎请僧人来助念,顾居士说:“不用了!我已坐在莲华中,见佛放光照触我身,我时时在光明之中,已不须灯烛了。”如此经过三日,吉祥而往生,莲华的香气三日才散。此事发生在清仁宗嘉庆十五年(西元一八一○年)。(西归见闻录)
清∵蒋龟蒙
蒋龟蒙。浙江会稽人。壮年时,在各地为人做文书参谋,平时乐行善事,特别专注留意净土法门。如浙江嘉兴楞严寺的念佛堂及放生会,都是蒋龟蒙所提倡兴起的。晚年回到故乡,于家中作净室三间,以为专心修行的地方。佛堂中供奉阿弥陀佛的圣像,每日持念佛号十万声,历经数年而不间断。
清仁宗嘉庆十六年(西元一八一一年)某月,预知时至。临终的前三日,到处辞别亲友。到了预定往生的时间,邀请僧众十人,于静室内念佛。后来自己趺坐在庭院中,而僧众则绕行持念佛号。日影接近午时的时候,正好大众在经行念佛之时,蒋龟蒙即双手合掌而往生。(染香集)
清∵曹圣友
曹圣友。嘉善(浙江嘉兴县)人。曾经患得中风,以致于手足瘫痪。有一天,前往参拜杭州的天竺寺,于佛前发愿,希望能念佛求生西方净土,誓不退转。从此以后行住坐卧之间,念佛之声不断。有时念佛念到至诚恳切之处,必会痛哭流涕,如此精进修行有十年之久。
清仁宗嘉庆十六年(西元一八一一年)七月十一日,命令他的儿子到北港的荻秋庵,请僧众六人,来家中念佛。十四日僧人到达之时,曹圣友说:“我十六日将往生西方,请法师们这三日能念佛相助,真是感恩不尽!”于是即从当天开始,每日念佛十支香,采用半行半坐的方式,曹圣友则跟随着法师念佛。至十六日晚上,静坐念佛时,炷香刚烧去二寸长之时,曹圣友就往生了。(染香集)
评曰:“以前的人念佛,念到痛哭流涕。现今则是虚伪而沽名钓誉,即使是一时勇猛念佛,很快地又懈怠松弛,花了很多力气作工夫而功效却很少,就因为是这个缘故,大家要谨慎啊!”
清∵冯庭桂
冯庭桂。苏州(江苏)元和人。受持五戒,曾经于普福禅院,礼拜《华严》、《法华》这两部经典,每日顶礼一千拜,无论寒暑都不间断。后来住在南禅寺也是如此,每当礼拜经典之后的空闲时,即不停地念佛,如是有二十余年。
清仁宗嘉庆十八年(西元一八一三年)春天,预知时至,到处辞别亲友,后来安然地念佛而往生,往生时有异香飘散三日。(染香集)
清∵浦文荣
浦文荣。吴江(江苏)人。中年时,归依接待寺的祥谦法师,并且受持五戒。发心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数十年之间,每日持念佛号的功课都没有停止。浦文荣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位出家于胥江禅院,也常常到父亲的住处,父子兄弟聚在一起,同心念佛。
清仁宗嘉庆十八年(西元一八一三年),浦文荣年七十岁时,感染些微疾病,自知往生的时候到了,于是命令二子一同称念佛号,然后合掌而往生,一时室中充满异香,整日不散。(染香集)
清∵郑兆荣
郑兆荣。字廷勋,吴江盛泽人。从小就吃斋,并且喜好行善。中年时,于汉口作买卖,因此家业渐渐兴起,而他的善心却更加敦厚。在此之前有同事的妻子某氏,因病昏迷而进入冥府,鬼神指责某氏不孝顺,想要夺取她的性命,某氏急忙哀求赦免,鬼神说:“你想要消灭罪业,必须向善人徐大均商量,这样才可以。”后来,某氏苏醒了,照鬼神所说的去做,才获得赦免。而所谓的徐大均这个人,一向修习净土法门,是郑兆荣极亲的亲戚。
郑兆荣听闻此事之后,从此信心归向精进念佛,每日渐渐地增加修行的功课。并且慷慨地捐献钱财万金,开设慈善堂,救济贫困的人,所做的善事,都回向往生净土。如果有客人来而没有什么重要事情,郑兆荣也不随便交谈一句话,只有专心念佛。晚年时,郑兆荣将自己长久以来预备之桫枋木制的棺材出售于人,身上常常携带念珠及钱财,前往一些贫苦的村里,布施给穷人并劝人念佛。遇到严冬寒冷时,即使是自己脱下衣服送人,也毫不吝惜。
清仁宗嘉庆十八年(西元一八一三年)十二月,感染些微疾病,到了十五日,他的儿子要去外地而向他辞行,郑兆荣说:“你出门后要尽速归来,我离往生的时间就没几天了。”到了临终之时,自己面向西方趺坐,家中眷属环绕站立着,郑兆荣说:“你们为我念佛,菩萨降临了。”此时大众都闻到异香,一段时间之后,就往生了,时年七十八岁。(染香集)
评曰:“世俗的愚痴人,生前不修念佛法门、不知求生西方净土,只知道预备棺材,以为是已经安顿了一生的大事。等到其身被放入棺材中,若是没有钱财的人,将遗体付之于一堆野火;而富贵体面的人,则将遗体掩埋于万里荒山,其实这样的打算也是错了!如今郑兆荣事先以棺材出售于人,他也是为了这个缘故吧!”
清∵吴濂
吴濂。字芑谋,元和(苏州)的县学生。他的父亲奉持佛法,和师林寺的某僧人极为亲善。父亲生病时,此僧时常前来探视病情,并且开示念佛法门。吴濂在旁听闻之后,恍然有所省悟,因此栖心于净土行业。吴濂为人简朴沈默,平日虽然念佛不间断,而别人不知道。
年三十余岁时,家中贫苦,以教学读书为业。参加考试名列前茅,也没有得意喜悦的脸色,曾经告诉他知己的人说:“我的心中,早就有伟大的志愿在了!”有一日,小腹忽然长一颗瘤,用医药治疗都没有效,后来肿瘤溃烂,血流不止,因此作了二首绝句诗。
一云:“赘瘤还系赘瘤身,自叹今生半废人。四大本来无我相,皮囊虽好不多春。”
一云:“不用良方不用医,自家有病自家知。从今昼夜弥陀佛,证到金刚不坏时。”
之后,卧病两个月,虽然病苦渐渐严重,但是求生西方的念力却更加坚定。临终的前三日,自己预知时至,将家人摒除在外不让他们靠近。到了即将往生的那一天,请僧众数人助念,然后跏趺端坐合掌念佛而往生。当时为清仁宗嘉庆十九年(西元一八一四年)二月二十三日。(染香集)
清∵沈廷瑜
沈廷瑜。嘉兴(浙江)北版人。生性正直恭谨有礼,每次遇到事情必定亲自去做。而平日随口念佛的声音,滔滔不绝,有人笑他,他也不在意。如是念佛数十年,自己曾经说:“念佛愈能熟练,处事愈能详细分明。”年七十三岁时,现出轻微的疾病。有一天,忽然告诉家人说:“佛来了!赶快为我拿蜡烛来。”然后自己亲手焚香而往生。时为清仁宗嘉庆十九年(西元一八一四年)三月十九日也。(染香集)
评曰:“念佛愈能熟悉,处事愈能详细分明,这真正是动静一如,深入念佛三昧的人啊!一心营求名利的人,动不动就说:‘我处事时心思纷乱,没有时间念佛。’直至生死到来,放下空空的一双手,一无所得,这又是谁的过错呢?”
清∵施静岩
施静岩。华亭(江苏)人。生性端正严谨,作事周全细密。为人谋事,必定尽心尽力,因此亲族的人大多景仰信赖他。
清仁宗嘉庆二十三年(西元一八一八年)春天,卧病在床,各种药物治疗都没有效。到了夏天,病情转加严重,有一天,他的表兄郑慧庵前来探视,怜悯地说:“表弟,你病情危急,为何不念阿弥陀佛呢?经典上说:即使是临终十念,也可以往生。”施静岩说:“我很悔恨平日不知念佛,如今不能念了,实在无可奈何!”于是大哭,郑慧庵说:“没有关系,弟听我念佛,心中观想阿弥陀佛即可。”郑慧庵随即大声称念佛名。施静岩也高声随着念诵,才念了数十声,施静岩忽然说:“阿弥陀佛,并诸菩萨,现在都已经在眼前了!”说完后即往生。(染香集)
清∵张孝林、张骥钟
张孝林。号鹿泉,华亭人。奉持佛法极为虔诚,喜好布施帮助别人,对于向他请求救急的人,没有不答应援助的。每日持诵《金刚经》、《阿弥陀经》等经典,并持念佛号一万声。
清仁宗嘉庆二十三年(西元一八一八年),有一天早晨起身之后,告诉家人说:“我梦见莲华开了。”明年正月某一天晚上,焚香后面向西方,大声诵持《阿弥陀经》及《心经》各一遍,并顶礼三拜,然后结跏趺坐双手合掌,默持佛号。到了夜半时分,含笑而往生,此时异香满整个室内。
在此之前,张孝林的第四个儿子,名张骥钟,追随父亲修习净土法门。平时也和张孝林一样,喜好布施,救济急难的人。张骥钟对生活的需求非常淡薄,终年饮食清简也不感到厌倦。事奉双亲非常孝顺,母亲去世时,因哀伤至极,使身体日益瘦弱,并且吐血数升。不久之后,说:“父亲还有我的三位兄长在,我先去了。”说完后即跏趺坐于母亲灵柩之前,默持佛号,经过三天,手持着念珠而往生。此事被记载收入当地的郡志。(染香集)
清∵方刚
方刚。字铁华,华亭的县学生。和莲生庵的庵主洵庵法师,为方外之交,因而得知念佛法门。方刚因此长斋念佛,精进修行有数年之久。
清仁宗嘉庆二十三年(西元一八一八年)秋天,感染疾病,自知一病不起,于是断绝食物只有饮水而已,叫他的弟弟去邀请洵庵法师来促膝夜谈。方刚禀告法师说:“承蒙恩师开示念佛法门,弟子遵从而一心修行,如今我将于十五日往生,感激的心不能忘怀,故相邀一别,到时候希望您能前来助念。”于是以口念诵一首诗云:“十念堪凭,休放过临终一念。众生可悯,先了却自己三生。”
到了约定的日期,洵庵法师到达时,方刚说:“刚刚见到大和尚接引,你们赶快焚香,我念佛一千声之后就要往西方去了!”大众于是一起称念佛名,果然念到一千声时,方刚就合掌闭目而往生。(染香集)
清∵潘万宗
潘万宗。吴江(江苏)黎泾港人。中年丧子,因此发出世之心,前往南海佛顶山,请求藏悟和尚剃度出家。悟公说:“你仍有母亲在,还不可以出家。况且修行不在于出不出家,若能得一位善知识,时常熏习,就足够了。”潘万宗才放下出家的念头。
晚年时,持长斋奉持佛法。他的下体一向患有癣病,后来忽然长到头部及脸面,病情严重,因此想跳水自尽。他的方外之交定川法师,阻止他说:“疾病是因造业而起,业报是由心所生,如果含着怨恨而跳水自尽,则迷惘的情根深植下去,来生更加痛苦,难道不令人惧怕吗?如果能忏悔觉悟自我反省,随缘忍受一切痛苦,并且更加精进修行,则祸患反而变成是得福的转机。所以经典常常赞叹修行之正念,尤其是赞叹临命终时的正念,只因为心念的力量不可思议的缘故。”潘万宗言下豁然开朗,因此念佛更加精勤。经过一年之后,疾病就完全好了。
清仁宗嘉庆二十四年(西元一八一九)仲夏五月,时常看见净室的门上,有光明的云彩盘旋,隐隐约约地显露出葫芦放光的样子,潘万宗心中暗暗地觉得奇异。当年十月初一,现出轻微的疾病。又过三日,自己沐浴更衣,正身端坐于床上,令妻子助他称念佛号,过一段时间之后即往生。他的妻子为他焚化衣服,火熄灭后,灰烬中现出西方三圣像,圣像的眉目分明,衣服的条纹非常清晰。又于招魂日,火化一件衬衫给他,灰烬上出现数十个大字,都呈赤色,可惜为无知的人扫去了,远近的人都称叹其神异。时年六十六岁。(染香集)
清∵沈舒华
沈舒华。号苎茶,浙江钱塘的举人。从小恭敬信仰三宝,平日力行善事,曾经刊印佛经,并印行布施一切善书。对于戒杀放生等事,尤其尽力地奉行。中年时受五戒,持长斋且虔诚奉持佛法,专心修习净土法门,每日念阿弥陀佛名号五万声,数十年没有间断。于晚年被推举为宁郡的教职,沈舒华辞退不去就职。自己绘画趺坐莲台上的图画以表明他的心志。
有一天晚上五更(凌晨三~五时),忽然看见空中放大光明,以为是天亮了,于是急忙起床礼拜课诵,过了一会儿,室中又暗了下来。经过半个月之后,有一天早课刚做完,感觉身体疲倦,但仍然默持佛名而不停止。隔天晚上,双手合掌而往生。当时为清仁宗嘉庆二十四年(西元一八一九年)十二月十五日。(染香集)
评曰:“古人有镜光现于壁端的,有的是月光出现于塔上,《往生集》中说这是身心清净透彻之明显的验证。现在沈舒华的室中现出光明,难道不就是这一类的感应吗?”
清∵沈虞尊
沈虞尊。震泽(江苏吴江县)麻园滨人,自幼至老,每日以念佛为功课,从来没有间断。临终的前一天,到处召请亲友们前来和他们告别,到了临终的那一天,自己沐浴更衣,出来坐在厅堂中,合掌念佛而往生,往生时,室中充满异香,香气飘散到邻里之间。时年六十七岁。(染香集)
清∵马敬修
马敬修。松江(江苏)金山县人。中年喜好佛道,和乡里中志同道合的数人,共同修习净土法门,其行愿恳切而踏实。平常乐于行善而不厌倦,对于戒杀放生之事,尤其积极实行。同时承蒙参一和尚及松涛和尚,一同地提携扶持,因此他求生净土的愿力更加恳切,随即受优婆塞戒,从此竭尽心志努力修行了数年。后来因病而腮腺肿大,?在床上时连转身都很困难,然而他的心志不曾稍有懈怠。
有一天,正好松涛和尚来探视病况,于是马敬修挽留松涛和尚下来念佛相助。三日之后,马敬修亲自看见床前有金色小塔,从天上凌空而下。同时具有青、黄、赤、白等四色莲花,颜色鲜艳茂盛异常。于是就合掌辞谢大众说:“西方极乐世界的导师来矣!”然后不断称念佛号而闭目往生。(染香集)
清∵许仁熟
许仁熟。丹徒(江苏丹徒县东南)南乡人,生性淳朴敦厚。父亲许悟诚,精修净土法门。许仁熟亦深信三宝,并且常常诵持准提神咒。年二十岁,于城中修习学业,每次得到学校所发的资财,就拿来放生及救济贫苦的人。父亲许悟诚想要为他娶妻,仁熟坚持推辞之。
年二十二岁,赴京城考试,患得吐血病,往后数年,病情渐渐严重,卧躺于床席之间痛苦地呻吟。许悟诚开导他说:“病苦乃是宿世业障所招感而来,西方阿弥陀佛是无上医王。如果你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则万劫的重病,一时即可解脱。”许仁熟听了之后,恍然有所醒悟,于是请竹林寺的雪谷和尚,在庭中设座,受持三归五戒,并发露忏悔以前的罪过,立志求生西方净土。
至四月八日,延请僧人念佛,以七日为期限,期满之后,许仁熟立即剃度出家,家属很悲伤,许仁熟说:“你们尽快离去,不要扰乱我的正念。”自此持诵佛名更加努力。五月一日,又令家人迎请僧人念佛七日,于是断绝食物只有喝水,身体只能直躺仰卧,不能起身转动。到初六日的晚上,告诉父亲许悟诚说:“念佛到今夜圆满就可以了。”于是点灯焚香,到了夜半时分,忽然窗外有红光照遍天空,连续放射出红光二次。许仁熟自己用力转身,右胁卧并合掌,含着微笑而往生。时年二十五岁。
许悟诚。字心僧,有咏叹佛道的诗偈流行于世,今收录其四首。
一云:“心似浮云到处闲,本来不住有无边。黄华翠竹皆真谛,一着研求便落诠。”
一云:“勤修净业脱尘缘,不用思惟自了然。若是狐疑生识见,密云浓雾障青天。”
一云:“谈宗讲教世滔滔,竞说聪明见地高。何似坚修真实行,弥陀一句斩魔刀。”
一云:“万劫沈迷悔悟迟,今朝始识路多歧。幻缘报尽成无漏,七宝池莲占一枝。”(咏道诗偈并序)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