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浸染的净土——慧远创建东林寺

白莲,在人们的心目中,亭亭玉立,高洁清幽。∵

白莲,在佛教徒的心目中,是圣洁、虔诚的象征。∵

白莲,佛教净土宗的象征,在庐山东林寺延续种植了1600年。迈人东林寺山门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莲池,石雕莲瓣护栏,狮头立柱。莲池内的白莲,时逢每年6月下旬至9月上旬盛开,每株有近百枚花瓣,花色青白,丰满清香。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东林寺白莲》诗中,是这样歌吟的:∵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飙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东林寺白莲,古称“青莲华”。释迦牟尼创佛之初,为迎合民众爱莲心理,以莲花为喻意,吸引了广大信徒。当年,慧远依据佛教经典所述净土莲池的状貌,在东林寺前开凿东西二池,种植白莲,藉莲孕心,以莲结社,取名白莲社。∵

东晋元兴元年(公元402年)七月二十八日,庐山东林寺般若台精舍阿弥陀佛像前,慧远邀集刘遗民、雷次宗、周续之、宗炳、毕颖之、慧永、慧持等123人,建斋立誓,建立了中国佛教最早的结社——白莲社,共期往生阿弥陀佛西方极乐净土。∵

慧远建白莲社,标志着中国佛教净土法门的正式兴起,代表了“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自此,庐山东林寺被尊为净土宗祖庭,慧远被推为净土宗的一代祖师。∵

慧远,山西雁门楼烦人,俗姓贾,晋成帝咸和九年(公元334年)降生在一个大家庭。他自幼喜好读书,颖悟过人,少年时代随舅舅令狐氏游学于许昌、洛阳等地,大大拓展了学识和见识。又博览了六经,及《老子》、《庄子》,时因战争纷扰,中原大乱,慧远无心仕途,于是便和弟弟慧持一起投到名僧道安门下。道安当时为佛门“六家七宗”中的“本无宗”的代表,在中国北方享有盛名,慧远跟随他潜心佛学,勤诵精思,从此掀开了慧远托迹空门的第一页。∵

慧远自21岁那年开始,随侍道安师侧23个春秋。晋孝武帝太元三年(公元378年),慧远44岁,奉道安之命,领弟子数十人南行赴广东罗浮山宣扬佛法。当慧远一行行经江州(今江西九江)时,却被庐山吸引住了。面对林壑幽邃、清悠恬适的环境,慧远遂决定留在庐山安徒接众,共修佛业。∵

当时,庐山北香炉峰下建有西林寺,由慧远同门旧好慧永住持,慧永邀请慧远一行同住西林寺。几年过去了。在江州刺吏桓伊的资助下,慧远在西林寺的东面另建寺庙,因而取名东林寺。东林寺于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正式建成,从此东林寺、西林寺辉映成趣,慧远从此在佛门开创了新的一页。∵

东林寺,背负北香炉峰,旁依瀑布,林木葱郁,烟云出没,虎溪潺潺环流,清野悦心。慧远在《庐山略记》中,对东林寺周围的自然环境,津津乐道:∵

“北负重阜,前带双流。所背之山,左有龙形而右塔基焉。下有甘泉涌出,冷暖与寒暑相变,盈减经水旱而不异,寻其源,出自龙首也。南对高峰,上有奇木,独绝于林志数十丈;其下似一层浮图,白鸥之所翔,玄云之所入也。东南有香炉山,孤峰独秀起,游气笼其上,则氤氲若香烟,白云映其外,则炳然与众峰殊别。将雨,其下水气涌出,如车马盖,此龙井之所吐;其左侧翠林,青雀白猿之所憩,玄鸟之所蛰;西有石门,其前似双阙,壁立千余仞而瀑布流焉。其中鸟兽草木之美,灵药万物之奇,略举其异而已耳。”∵

慧远在客观描绘庐山自然景物中,融进了悠游山水的简淡情趣,以山水间的宁静之境为超尘忘俗的解脱,自然山水环境,在慧远的心灵中,成了现世的净土。∵

东林寺的选址和建立,与其周围的风景有机结合,构成了宗教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园林。寺庙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它兼具了宗教活动和园林游览的功能。∵

东林寺的出现,体现了中国寺庙园林的雏形,亦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历史现象,反映出中国文化对佛教寺庙的濡染,寺庙开始向风景幽美的自然山水区转移。∵

慧远在庐山创建东林寺,无疑在中国佛教史上留下光灿的一页。慧远在东林寺创立净土宗,却使他在中国佛教史上树立了丰碑。∵

净土,即洁净的土地,又称极乐世界。慧远依据《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往生论》等经典,宣扬“一心念佛”、“念佛三昧”,进而提倡观佛念佛,即观想阿弥陀佛万德庄严之圣容,一心专注,坐禅修定,息心妄知,旨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净土宗修行方法,简便易行,以一句“阿弥陀佛”便人法门,就可以使广大修习者共趋极乐净土,因而持久不衰地获得广大善信的青睐,千百年来在中国社会的各阶层中广为流传。心地清静,就是佛土清静;心地明澈,就进极乐天堂。∵

净土宗又称莲宗,这是慧远建白莲社而称莲宗的缘由。东林寺种植白莲,成为有文字记载寺院种莲最早的道场。而今,东林寺内莲池中的“青莲华”莲种,却是由日本净土宗协会所回赠。个中缘由,实为“白莲东渡撒扶桑”而由起的法缘佳话。∵

“东向稽首,献心庐岳”。这是当时西域诸僧对庐山东林寺的推崇之声,对慧远佛学的崇敬之至。唐代鉴真东渡日本,将净土法门传往日本,后又传入朝鲜、越南等国,从而在海外佛教界影响深远。1317年,日本澄圆法师追慕慧远风迹,只身渡海来庐山东林寺学道求法。4年后,澄圆带着东林寺庆哲大师馈赠的青莲华种回到日本,创建“旭莲社”,播下东林青莲华种而芽生、再移植,此后在日本净土宗诸大梵刹繁衍。而澄圆却以传“庐山之风”而知名日本。600多个春秋悠悠而逝,1992年,日本净土宗吉祥寺住持青柳俊文,联络日本14个净土宗寺院,以“青莲华回归故乡”的倡议,共同向庐山东林寺回赠青莲华种。日本净土宗、中日友好净土宗协会组织第97次日中友好代表团,专程赴东林寺回赠青莲华种,由日本净土宗宗务总长成田有恒与东林寺方丈果一法师,在重凿的莲池中共同播下了青莲华。每逢盛夏,莲花盈池,芳馨浮送,令人遐想。白莲清静孕心,心超乐而自怡;白莲编织纽带,联谊着海内外;白莲是慧远的化身,高洁而慧识……∵

慧远创立净土宗,又倾注毕生精力倡导净土宗。东林寺讲经台,慧远曾在这里讲授的经典有《般若经》、《涅盘经》、《法华经》、《无量寿经》等,到老不辍。同时潜心着作,着有《法性论》、《沙门不敬王者论》、《沙门袒服论》、《三报论》、《形尽神不灭论》等,从而使他的宗教佛理更加系统化。慧远所阐发的佛理,无疑代表了两晋时期玄学、佛学合流的思潮,融合了玄理的佛教意识,正是中国佛教的特色,也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一个崇尚自然山水的时代,是一个对自然山水美感觉醒的时代。山水诗诞生了,山水画出现了,以自然山水为主体的山居别墅也兴盛起来了。东林寺未正式落成前,其建筑被慧远命名为“龙泉精舍”,其喻意、旨趣,即是这一崇尚的反映。慧远在着论立说之余,亦乐道于自然山水之间,心灵与自然亲和、融洽,吟诗撰文,从现今存的《庐山略记》、《游石门诗并序》、《庐山东林杂诗》等作品中,就可以把握到。∵

如果给慧远加冕诗人的桂冠,或许并不是美誉他。慧远题咏的《庐山东林杂诗》,是现存庐山诗篇中最早的作品,世称吟咏庐山之始。因此,值得抄录全诗如下:∵

崇岩吐气清,幽岫栖神迹。∵

希声奏群籁,响出山溜滴。∵

有客独冥游,经然忘所适。∵

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辞。∵

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

孰是腾九霄,不奋冲天翮。∵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诗中对庐山崇岩吐秀,群籁奏鸣的自然风貌,喜悦情怀,倾注了满腔挚爱。诗中虽渗透着佛家气息,亦披有玄言诗的色彩,而可贵之处却是洗涤心灵、超世之志的流露。这首诗被历代文人所注重,无疑值得探究。∵

慧远当年创建的东林寺,殿堂、僧舍共20余间,难以称得上规模宏大,建筑辉煌。但在历史时空的进程中,东林寺在广大信徒心目中的地位飙升,在隋唐之时,殿堂建筑达300间,门徒麇集数以千计,藏经及论着数万卷,盛极一时。在此后的岁月中,又几度辉煌,几度衰毁。中国佛教的兴衰史,东林寺不啻是一个缩影。∵

纵观东林寺的建筑景观、文化古迹,展示出两大特色,一是与慧远的宗教活动亲密结缘,一是烙下中国式佛教徒生活色彩的印迹。神运宝殿,为东林寺主殿,丹碧辉映,圣容肃穆。相传慧远当年建东林寺殿堂缺少珍木巨材,却见附近一水池中,源源浮出珍贵木材,慧远取池中木材建殿,殿建成后取名“神运殿”,那池则称为出木池。十八高贤堂,为当年白莲社念佛诵经的场所,亦称影堂,堂内墙壁上镶嵌着白莲社十八位高贤的石刻画像。画像线条流畅,刻画生动,神态各异。∵

弥勒殿、护法殿、文殊阁、三笑堂等,亦是构成东林寺的主要建筑景观。这当中,最具韵味的当推三笑堂,可观可赏,可品可思。∵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这是三笑堂前的一副对联,道出了“虎溪三笑”的情韵。相传慧远送客,从不过东林寺前的虎溪桥,如果送客过虎溪,则有神虎吼叫。一次,陶渊明、陆修静来访慧远,三人品茶话诗,赏莲论道,兴犹未尽,慧远送客边行边叙,不觉踏过虎溪,神虎大吼起来,三人恍然大悟,相视大笑。∵

在东晋时期,儒、释、道互争雄长,成鼎足之势,且不论“虎溪三笑”的真伪,其底蕴却阐述出,庐山是座兼容儒、释、道三教的圣山;儒、释、道三教合流,是社会和人们的良好愿望;陶渊明、慧远、陆修静三位对庐山卓有建树,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深深足迹,是应共存共荣,同传千古的。∵

对于这一文化现象,日本文学博士常盘大定在《古贤迹》中是这样评述的:“庐山之名因三笑而高……慧远如巨峰,陶渊明如奇岩,陆修静如飞泉。庐山幽胜,巨峰林立,巨峰必有奇岩,奇岩必有飞泉,三者相依以成庐山,三贤相依以成盛名。”∵

东林寺的名胜古迹,还有六朝松、聪明泉、古龙泉、慧远塔等。六朝松、虬干苍劲,传为当年慧远所种的罗汉松。聪明泉,清流甘冽,当年慧远与荆州刺史殷仲堪在泉边辩论《易经》,机辩敏捷,辩才如泉,汩流不断。慧远住持东林寺30余年,宏宗演教,于东晋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圆寂东林精舍,时年83岁。遗骸曾露放在六朝松下,展哀七天,后葬于东林寺后山岗上。诗人谢灵运为慧远写了《远公祖师塔铭》,盛赞慧远“孤松独秀,德音长住”。∵

庐山,有宗教名山之称。人们游庐山,缅想莲宗的创立者。人们游东林寺,在莲池边徜徉,在三笑堂中留连,在六朝松下凝视,在慧远塔前祭祀,追寻的是一段历史,是心灵与历史的一次对话。∵∵∵∵∵∵∵∵∵∵∵∵∵∵∵∵∵∵∵∵∵∵∵∵∵∵∵∵∵∵∵∵∵∵∵∵∵∵∵∵∵∵∵∵∵∵∵∵∵∵∵∵∵∵∵∵∵∵∵∵∵∵∵∵∵∵∵∵∵∵∵∵∵∵∵∵∵∵∵∵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