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净土三要素——信、愿、行作者:
净土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从整个佛教发展史上来说,最富有宗教精神,最能表现宗教情怀和理想的惟有净土宗。提起净土,有无量无边诸佛建立的净土,如东方有药师琉璃净土,上方有香积众香净土,兜率有弥勒净土,乃至十方有诸佛菩萨建立的净土。这些净土不是无因而有,皆是诸佛菩萨因地修行,经过三天阿僧祗广修六度万行,福德智慧圆满,才成就佛国净土。诸佛出世的目的,无非方便引导众生,离苦得乐,同得解脱。惟有阿弥陀佛建立的西方净土,最撮化众生,最普利群机,最适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大愿,愿愿接引众生趣向净土。如《无量寿经》中第十八大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虽然十念,但前题非常重要,要至心信乐,由信始入。这是学佛入门重基本的条件之一,由信启愿,由愿导行,再需具善根德因缘。此信、愿、行为修行净土法门最根本的本三要素。
一、信为道元功德母
信,无论世间和出世间法,都是非常重要的。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可见,若人言而无信,贬损了自己的人格,又取消了自己说话的权利。信是吾人生存的基础,人生没有信心和信仰,就如同没有指南针的航船,终有触礁之虞。
信在佛法宝芷中更尤为重要。如《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乃是道的根本,一切功德之母。因有信才出生一切功德。若无信,纵使深入经芷,对佛学典籍也是半信半疑,是难得入门的。如入宝山,那就会空手而归。生活在娑婆世界的众生,沉伦已深,薄德福浅,不知归途。故本师释迦牟尼佛示现在五浊恶世中成为就佛果,是为难事。世尊为度苦恼众生离苦得乐。说此信愿持名往生净土难信之法,难中之难。佛陀苦口婆心,步步劝化,皆为众生生起往生净土之心,让他们获得永久解脱快乐。
现在众生整日沉伦五欲享受之中,醉生梦死,迷惑颠倒,难信严净光丽的西方净土,又此土众生苦乐参半,难信净土的纯一极乐;此土怀孕胎生,难信彼土莲华化生;此土众生寿命不过百年,难信彼土寿命无量;此土众生辛苦劳碌方得温饱,难信彼土衣食宫殿随念而至等等。总之,受五蕴羁束的娑婆众生,乍闻西方净土依正壮严,每以天方夜谈视之;或闻之稍生欢喜,继思又觉虚无漂渺,似信非信犹豫不诀,难以生起念佛求生净土之心。故祖师大德对信的解释特别多,净土宗第九祖藕益大师对信诠解为六:即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下面一一加以论说。
(一)信自。此是指信自性本有的常住真心,而不是指肉团的假心,也不是信缘尘分别影事的妄心。此常住真心在时间上坚穷三际,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横遍十方,广大无边。真心具不变与随缘二义,不变常随缘,随缘常不变。虽然随形六道,常住真心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十方虚空,微尘国土,无不我一念心中所现之物。我虽昏迷颠倒,只要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的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
这个“自”字,不是那个有我相的自我之“自”,而是指离一切相的自性,即指本有的妙明真心。此心不是指肉团心,如今医学发达,假设一个人的心脏坏了,可以换一颗别人的心脏来维持生命,是这个人活着,还是被换心的人活着?可见肉团心不是自己的心。众生迷而不觉,背觉合尘,祖师大德苦口婆心,多方引导,大乘根性才得以萌发,信自本有佛性。若具足信自,再加上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愿愿接引众生,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用,即生西方定有莲华托足。
(二)信他。深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的广长舌绝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金刚经》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释尊言无虚妄,佛陀经过三大阿僧劫,广修六度万行,福德智慧圆满,菩提树下成佛。是三界异师,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类化身。佛陀岂说儿戏之话。信他也是对他人人格的尊重。如《三宝歌》云:“人开长夜,宇宙黑暗,谁启以光明;三界火宅,众苦煎迫,谁济以安宁;大悲大智大雄力,南无佛陀耶”!众生轮回,头出头没,漫漫长夜,唯有佛陀为我们点明了智慧光明,指引了回家之路,我们应深信诸佛金口所宣,言无虚妄,应依教奉行,早回家乡——西方净土。
(三)信因。深信散乱持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是名信因。《法华经》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以散乱心念佛,其念佛的种子,已播在第八识阿赖耶识之中,成为日后成就佛道的种子,况一心念佛,岂有不往生之理?据经典记载:有一老人,在佛世时,欲出家,舍利弗以天眼观察,其人八万劫来未种善根,不度出家。老人闻言,自悲障重,放声大哭。佛呼而问:“何故?”老人即以舍利弗之言奉白于佛。佛伤饬舍利弗,度其出家。舍利弗言:“佛前喻嘱无有善根之人,勿许出家,此人八万劫来,毫无善根,何以许度出家?”佛言:“此人八万劫前为樵夫,在山采薪,见一虎来,即攀上树以避之,虎过,念南无佛一声,即此念佛善根,今已成熟,可度出家”。后得阿罗汉果。散乱称名尚有此果报,至诚念佛,终日不懈,安得不生净土。
(四)信果。深信净土的诸善上人,聚会一处,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因此念佛法门,如影随形,绝无虚弃,是名信果。如世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春播秋收。又如自身之影,必随自身。空谷回音,必应于响。犯法之人,终归伏法。修五戒十善之人,必得人天果报,但不是究竟,福报享尽,堕落轮回,想一生求得永远解脱,六字洪名,心中口中时时应现,念佛之功,功不唐捐。
(五)信事。深信依心所现的十方世界不可尽数,故也深信实有极乐国土,在西方十万亿国土之外,最极清净庄严,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
信事即是信事相,有形、无形种种诸相,眼前所见、幢幡香灯、男女老少、山何大地、日月星辰、飞禽走兽、生生死死、万事万物、都是事相。境由心现,心无境故,依心所现的境相,亦无有尽。西方实有极乐世界,最极清净庄严。如《无量寿经》中:阿难愿见极乐,向西方顶礼念佛之时,顿见西方极乐世界现前,阿弥陀佛如黄金高出海面,威德巍巍,相好光明,并见彼国诸大菩萨等众,娑婆极乐两土相见,如在对面,当时法会大比丘一万二千人,比丘尼五百人,男女居士共两万人,一时俱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居住的国土,实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凡夫愚智,误认是虚无漂渺,又妄想十万亿国土,数目之多。不敢设想。而现代科学家已承认宇宙之大不可穷尽,地球是太阳系的一员,太阳系是银河的一员,银河系也还是围绕一个中心在旋转,所以必有更在与更大不可穷尽的开体。可见,宇宙之大,不可穷尽,我们不可以用凡夫的智力去窥测佛菩萨的境界。
(六)信理。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是名信理。信理以法界为理,法界亦即实相、真心、如来藏。
上迷六信,若能具足,信根深植,不再疑虑,则净业可成。西方莲花亦可久植,岂有不生之理。如身患有疾,良医诊脉,开出色味美的良药,病人愚痴,谓之不好,即自遍阅医书诊脉,知其药性病源,方按病立方,而后服之,其危疾或在这一耽搁延误中或转重、或亡、实之可悲。若深信之人,立刻服之,恢复本来面目,感激良医的妙手回春之术。深信净土法门,即是对古师大德的尊重和仰望,如慧远、善导、莲持等诸师早已遍研经藏,特为后世,贪等三毒病重之人,痛下良药,苦口婆心,字字血泪指归净土,我等深信,依教奉行,即事倍功半矣!
二树立起行解大愿
愿,即志愿,人无志愿,则趋向无定,无成功之说,有了志愿,则心神专注,勇往直前,而无中途退缩之嫌。
世俗间人,每个人都有或高或低,千奇百怪的愿望,从两岁幼儿到七十古稀之人,从平常老百姓到国家领导者,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有了这个愿望,生活才有了航标,有了生机,而想脱离此世间,欣求净土的修行人,更有一个大的愿望,即是获得解脱,不在轮回于六道中,发愿到西方极乐世界。因那里才是最理想,最完美的世界。净宗启愿有二种。一者、事相启愿:想我们生活在娑婆世间,从呱呱落地到初长成人,其中有多少苦乐参杂其中,人世不过百年,如石火电光,转瞬而逝,加上自然的刀兵水火等灾难,真是苦不堪言。但不出八种: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僧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此八苦如影随形,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然而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壮严。如《佛说阿弥陀经》云:“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鹤……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相变之下,应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永离这个臭秽脓血的色身,愿得净土法性生身,得永久解脱快乐。
二者、从理体上启愿:以般若智慧观照性相事理因果,从根本上生起愿心,万法唯心,娑婆、极乐皆是自心中所现之土,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是愿的一体两面,厌秽土,必须愿舍;求净土,必须愿取。舍至究竟,方可无舍;求出娑婆,横超三界,永离众苦,才是更无可舍,取至究竟,方可无取;求生净土,九品莲台,但受诸乐,方是更无可取。以欣厌取舍的善巧方便,而至究竟不取不舍,即理之事与即事之理,无二无别。
《华严经》云:“是人临命终时,一切诸根,悉皆败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用至象马车乘,珍宝伏芷,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以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间,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众生发愿求生西方净土,实是累劫以来,供养亲近诸佛,宿世栽培根的果报。如今,社会上的习气太多了,若没有相当大的定力,早被其牵走,青少年学佛是宝贵中之宝贵。试想,在灯酒绿,热闹喧杂的环境中,寻觅心灵的一刻宁静;在快节奏的生活规律中,让心灵得到一片清闲;在功名利碌的追求中,让心灵保持一份洒脱;真是难能可贵的。由愿来约束我们的不良行为,当我们愿生净土的这颗心在跳动时,自然而然检束了自己。现前一念心是善、是恶。这样常常回归返照,净土离我们还会不遥远吗?
发愿是非常重要的,有愿在心中,时时策发行。故云:“非信无以发愿,非愿无以导行。如鼎三足,缺一不可。”
三、深行持名念佛
行,有了绝对的信心,恳切地发愿,下一步就是身体力行了,切忌二天打鱼,三天晒网。藉益大师说:“念佛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之高下,全由持名功夫之深浅。”往生净土的门径很多,如观像念佛、观想念佛、礼拜、供养、五悔、六念、十念、追顶念、高声念、随息念、系缘念、观字念等等。唯持名念佛下手易而成功高难度。比观想念佛,观想念佛用功稳而定力深。观像念佛:即是专看佛像,像在可修,离像则难,净因易断,相续甚艰。观想念佛:观佛相好,而凡夫众生心多散乱,定力未深,外缘牵扯,难入微妙之观。
持名念佛最契合未法众生的根机和现代所生活的环境。现代人最大的特点是生活节奏加快,整天为衣食住行忙得不亦乐乎。不象古时,交通不发达,有的人也许一生也走不出一个小村镇。而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今天在中国,也许明天就到了国外;现代社会上的诱惑力也非常之多,很多不良的风气辅天盖地的涌来,总让人有点招架不住的感觉,修习佛法的人,并没有真正的脱离了人群,脱离了社会,总得为这个假色身提供必要的应酬,若想跪在佛前观像念佛,一个电话铃就打断了,若想静坐须臾,周围的愦闹声直往耳朵里钻,思想也会乱糟糟的,故祖师大德特别提倡名念佛一法,六字洪名,不管在什么地方,大声念也好,默念也好,行住坐卧,并不妨碍。只要心中常常提起正念,佛声不断,日久功深,自可见效。
专修净业持名念佛的人,贵在勇猛精进。持之以桓,不要为琐事所牵。人情事故看淡一些,唯有阿弥陀佛才是大善知识,西方净土才是家园。有的人虽信,也愿生西方,但用功不切。譬如烧水,今天放在煤火上烧十分钟,不开,拿下来,去办别的事情,明天再放到火上烧几分钟,等不及,又去干别的事情,后天再烧。这样,为凡事所扯,水永远也没有开的可能,只是用功不切。若再坚持几分钟,一口气把它烧开,泡茶,做饭随意而用,念佛也是同样的道理。以一生的勇猛精进,换取永久的解脱,得大自在,那才是修行人最终的目的。
专修净业持名念佛的人,贵在专一。切勿这山望着那山高,今天跟着大家去拜访禅师,学参禅打坐,几天下来,腿子练痛了,受不了这样的苦,又跑去学密,持咒,妄想得到神通,几个月时间过去了,得不到一点感应,又跑去学教理,妄想有一天高堂说法,天华乱堕,地涌金莲,如此夹杂,功效甚微。净业行人,应二六时中,口业专称阿弥陀佛,意业专观阿弥陀佛,身业专礼阿弥陀佛。身、口、意三业清净,自愿力与弥陀愿力相契合,怎能不成就往生。
专修净业念佛的人,虽以念佛为正因,也应多修福业为助伴,福慧***,如顺风扬帆,再加上划撸,快捷稳当。首先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再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以此功德胜益回向众生,期求净土。
四、信愿启慧,慧行导至净土
印光大师曾说:“念佛一法,重在信愿,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也得往生,何以故?以志心念佛为能感,故至弥陀即能应耳。”如江海中水,未能了无动相,但无狂风巨浪,则中无明月,即得了了影现矣。由信启愿,由愿导行,信根萌动,则愿力行持沛然而出。《弥陀要解》中:藉益大师将信、愿、行为分为二类:“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信愿是往生净土的指南针,由此信愿,方能执持名号,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自可感生净土。”
净土法门在中国流传最广,从印度传入至今,一直绵绵不绝。近期更是如日中天,得到广大群众的信仰。可见,持名念佛,下手最易,收机最广。无论男女老幼,上智下愚,富贵贫贱,善恶疾苦,一切人等,不费金钱气力,不妨职业营生,随时随地皆可念佛。不但有利于身后,离苦得乐,也可延年免难,有益于生前。净土宗的弥陀信仰,具有宗教哲学上所称的超越力量和理想世界,同时具有简易的实践方法和最高难度的悲愿观念。故中国大地上流行一句话是:“家家弥陀经,户户观世音。”故我奉请大家一起同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念佛功德回向法界众生,愿生净土,同得解脱。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