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净土信仰与李唐皇室
第二届净土会议论文∵陕西省社科院宗教研究所
周玉茹
中国佛教史上,净土信仰和修持法门很早就为中土僧人接受和信奉,净土经典很早就开始翻译和传播。净土的种类很多,在中国影响较大的是弥勒净土和阿弥陀佛净土。相当长的时间里,弥勒净土在佛教界很有影响,着名高僧如道安、玄奘都信仰弥勒净土,并发愿往生弥勒净土。南北朝时期,弥勒信仰达到了鼎盛,成为了北方民众佛教信仰的主流。到了北魏后期,弥陀信仰的影响开始扩大,到了隋唐之际,弥陀净土信仰最终成为净土信仰的主流,并蔚然形成佛教一大宗派。净土宗在中国拥有了数量最庞大的信徒和修持实践者,深刻影响了普通民众的宗教生活。在净土宗的传播史上,平民性是其一大特点。尽管如此,“不依国主,法事难立”,因而净土信仰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社会上层乃至皇室的支持。尽管史籍对此着墨不多,细心梳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统治者的支持对它的推动作用。
历史上,相当多弥陀净土信仰修持者得到了社会上层的关注,最着名者莫过于东晋庐山慧远及北魏时的昙鸾。净土宗的初祖庐山慧远在东林寺集十八高贤洁成白莲社共同念佛,期生西方,慧远大师得到朝野僧俗各方的礼重。5世纪时昙鸾早在青年时代就博览群书,通达文理,精于四论,被梁武帝尊为“肉身菩萨”。昙鸾长期在玄中寺弘扬念佛法门,令名远播,他圆寂后,西魏孝静帝赐予“神鸾”的称号,并下诏为他在汾西泰陵建塔立碑。
唐朝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弥陀净土信仰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进而法长成一大宗派,社会上层对它的支持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拟就李唐皇室与唐代净土信仰的关系作一简单勾勒和描述。
一、∵道绰与善导的开创之功
公元581年,杨坚代周自立,建立了隋朝,改元开皇。开皇七年(587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中国进入了大一统的时代。
隋唐时代是我国佛教发展的黄金时代,高僧辈出,无论是经典传译,还是本土义学的发展,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间,中国佛教各家宗派得以最终形成,佛教完成了中国化的历程。国都长安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隋唐时代的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比较宽容的文化环境。隋唐之际,弥勒信仰开始在北方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弥陀净土信仰的深入民间,许多高僧都有专门着述来讨论弥陀净土和弥勒净土孰优孰劣的问题。北齐至唐初,一大批名僧弘传净土,如地论学者灵裕,摄论师成都道基,长安法常、三论宗吉藏,邺都道凭、终南山静霭、长安昙延、善胄等人。其中,道绰、善导一生致力于佛陀净土念佛法门的修持、弘扬,度化信众无数,对净土宗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昙鸾之后,西河道绰作为昙鸾的再传弟子继续在并州晋阳一带弘扬净土念佛法门。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专门到玄中寺拜谒了道绰。史载:“太宗昔幸北京(太原)文德皇后不豫。辇过兰若,礼谒禅师绰公,便解众宝、名珍供养,启愿玉衣。旋复金榜遂开,因诏天下名山形胜,皆表刹焉。”。玄中寺因为昙鸾、道绰的弘扬而在以后得到了皇室格外眷顾。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朝廷在玄中寺设立了甘露义坛,这是当时全国三大戒坛之一。唐德宗在贞元十一年(805年)和宪宗在元和七年(812年)先后向玄中寺赐田庄。另一位祖师善导在青年时代就“周游环宇,访求道津”,他曾到东林寺访慧远遗迹,北归后入终南山苦修般舟三昧。听说道绰在玄中寺弘扬净土,便到石壁玄中寺拜谒道绰,亲聆教益。从此,善导在玄中寺师事道绰,直至贞观十九年(645年)道绰去世,他才离开并州,回到长安,开始了他三十余年弘扬净土的历程。
二、善导在长安的弘化
回到长安后,善导先后住在蓝田悟真寺、长安光明寺、化度寺、大慈恩寺、实际寺等多处道场弘化。在此期间,他一面精勤苦行,深研教义,劝众化他。为推广净土法门,他自己恶食罕睡,精勤苦行,向世人宣讲净土教义,并把所得财物尽数用于写经造像,营造寺塔,三十余年中,共计书写弥陀经数十万卷,画净土变相三百余壁。
善导在长安的弘扬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追随者众多,僧传谓其“士女奉者无量”,“无问贵贱俾屠沾辈亦激悟焉”,不到三年,称名念佛法门在京城广为流行,“三年后,满长安城皆悉念佛”。∵善导去世后,“京师士大夫倾城归信,咸收其骨以葬”。同时,善导和皇室也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得到皇室的信任。咸亨三年(672年)四月,高宗李治下令在洛阳龙门开凿卢舍那佛像,皇后武则天捐助脂粉钱二万贯,时善导住实际寺弘法,被任命为监造卢舍那佛像的总负责人,即所谓“检校僧”。工程历经三年,至上元二年(675年)十二月完成,这一项工程,代表了唐代佛教艺术的最高水平,光耀千古。
永隆二年(681年)善导入寂,弟子怀恽在城南神禾原为善导建塔立寺,以资纪念。史书对于善导和皇室的交往没有做更多的记载,但善导死后犹得哀荣,他本人及其弟子屡屡得到皇帝的表彰,亦可看出他身前得到皇室信任的一面。善导在说法时,常口出光明,圆寂之后,高宗皇帝知道了这件事情,赐寺额曰“光明”∵,因此,善导又被称为“光明大师”。经昙鸾、道绰、善导的不断努力、弘化,弥陀净土持名念佛法门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净土教义也趋于成熟,尽管它没有自己独立的教团组织,但已经具备完备的教判、经典、仪轨、修持方法等,作为宗派,已经发展成熟。
怀恽在神禾原建的善导灵塔,并于灵塔之侧,广构伽蓝。寺、塔建成之后,皇帝和皇后都对之赐以重宝,以示慰勉。高宗皇帝“令赍舍利千余粒,加以七珍函笥,随此胜缘,百宝幡花,令兴供养。”皇后武则天则“志想金园,情欣胜躅。或频临净刹,倾海国之名珍;或屡访炎凉,舍河宫之秘宝”。善导弟子怀恽、贞固、净业等在善导入灭后继续弘扬净土,其中以怀恽最为知名。怀恽,僧传无载,其事迹见于香积寺《隆阐法师碑》。
碑文记载,法师俗姓张,本京兆衣冠子弟,少年颖悟,总章元年(668年)为高宗皇帝感梦,受到褒奖,皇帝于是“亲授朱绂,令处凤池之荣”,然而,怀恽却志在缁衣,固请出家,于是在西明寺落发,剃度师就是善导。此时善导已经很有名气,从最初的“山僧”一跃而成为“大德阿阇梨”,怀恽师事善导十余年,直至永隆二年(681年)善导圆寂,“既闻盛烈,雅缔师资,祈解脱规,发菩提愿。一承妙旨,十有余龄,密偈真乘,亲蒙休属”。怀恽为其师建塔立寺,得到高宗皇帝和则天皇后的表彰,永昌元年(689年),敕为实际寺主。实际寺是善导长期驻锡之地,从此怀恽继其师志,继续在实际寺弘扬净土,直至大足元年(701年)染疾去世。神龙元年(705年)他本人又被中宗敕赠“隆阐大法师”的称号。而怀恽的弟子思庄也在怀恽去世后,被敕任实际寺寺主。
善导在长安弘化的时期正是高宗武后时代,朝廷的宗教政策较之高祖、太宗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此一时期,因为武则天的关系,李氏朝廷对佛教的态度较这之前的高祖、太宗及其后的玄宗时要宽松,因之高宗则天时代,也是中国佛教各家宗派最为活跃的时代。善导在长安三十余年的弘化努力,最终确立了净土宗的地位。
三、∵中唐以后净土信仰的发展
善导之后,在长安弘扬净土宗的有慧日(慈愍三藏)、法照、大行、道镜、飞锡;在浙江一带弘扬净土的有怀玉、齐翰、辩秀、神皓、少康等;在山西有僧感、玄运、善谌、观操等,此外,四川、河南、山东等地也有净土宗人在弘扬净土法门。其中慧日、法照、飞锡、少康等人的弘化最有影响。
慧日,俗姓辛氏,中宗时剃度,嗣圣十九年(703年)开始西行求法的历程。从海路历经三年达印度,朝礼圣迹,访求梵本,访善知识达十三年,开元七年(719年)回到长安。回到长安后,他向皇帝进佛真容、梵夹等,以开悟帝心,皇帝遂赐号曰“慈愍三藏”,并敕住于洛阳罔极寺。在印度时,慧日便从天竺三藏学者学的净土法门,回到长安后,常修净土之业,与善导、少康“异时同化”,有《往生净土集》行世。慧日所传净土法门,直接来自印度,和道绰、善导所传略有不同,他针对中唐禅宗兴起后禅门中人对净土宗所持的“他力”的批评,反对禅宗的“净土方便说”,极力倡导往生念佛,主张禅教一致,戒净并行,他认为“念佛三昧,乃最胜无上妙门禅”,调和禅净二门。到了五代永明延寿禅师时,他力主由禅入净,自此以后,禅净***逐渐成为佛教最重要的修持方法。
慧日的弟子承远、承远弟子法照都在弘扬净土方面很有建树,这二人都被后世奉为净土宗祖师,即所谓的三祖和四祖,唐朝后期净土宗的传播和二人关系甚深。中唐以后,随着净土宗在民间流行日益深广,念佛法门也开始在皇宫中流行,完成这一任务的正是法照。
法照,本梁汉(今陕西汉中)沙门,曾就学于南岳承远,后又入五台山参学,并在五台山弘化净土,多有神异事迹。大历二年(767年),法照创五会念佛之法,从此,毕生致力于弘扬五会念佛。大历三年(768年)法照被代宗奉为国师,世称“五会国师”。法照的地位得到承认,他的师父承远亦因此扬名。他向代宗讲述其师南岳承远的事迹,认为其有“圣德”,不可得而致,天子于是“南向而礼焉”,并将承远所居的弥陀寺称作“般舟道场”。兴元元年(784年),德宗听说他的事迹,将他迎入宫中,在皇宫中宣讲他的五会念佛法门。史载:帝(德宗)於长安宫中常闻东北方有念佛声,遣使寻之。至於太原,果见师劝化之盛,遂迎入禁中,教宫人念佛,亦及五会。
中晚唐以后,长安章敬寺成为京城弘传净土的阵地之一。章敬寺,位于京城通化门外,是中唐以后修建为数不多的皇家大寺之一。大历二年(767)内侍鱼朝恩舍城东通化门外庄为章敬皇后立寺,以资冥福,仍以章敬为名。章敬寺规模庞大,四千一百三十余间,四十八院,穷极华丽。为监造该寺,耗资巨大,材用不足,鱼朝恩乃“奏坏曲江亭馆、华清宫观风楼及百司行廨、将相没官宅给其用”。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年),法照住锡章敬寺,并在净土院撰写了《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弥陀净土信仰在晚唐仍然保持着很强影响,会昌元年(841年)二月,武宗下令在长安普传净土,“会昌元年二月,又敕令章敬寺镜霜法师于诸寺传阿弥陀佛净土”。
纵观净土宗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弥陀净土九品往生,二道二力的学说以简单易行和灵活的传教方式成为净土信仰的主流,最终形成了中国佛教一大宗派。和当时的诸家宗派相比,尽管它没有建立自己的教团和道场,也没有独立的师资传承谱系,但是因为它更注重在民间的发展,这也成为净土法门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
同时,我们不能不注意到的是,弥陀净土信仰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得到了统治者的赞同和支持,这对于它的传播和继续发展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在晚唐时期,佛教开始走向衰落,禅宗一枝独秀,诸家宗派都不同程度上呈现出力不从心的态势,净土宗却能一直保持着高昂的势头,在民间和上层都拥有广泛的支持者,甚至以反佛知名的唐武宗也对净土宗保持着崇敬,这不能不说是净土宗生命力之所在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