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东林寺】庐山有东林,净宗流惠深

青山拥抱修竹掩翠之中的东林寺梵宇巍峨、栋接椽摩,气势十分恢弘;高大的文佛塔、碧瓦红墙的寺院错落有致,在朝阳和晨雾的映衬下,犹如一副空灵秀丽的水墨画,古朴而庄严……面对眼前如此的景色,不禁使人想起东林寺鼻祖慧远大师一千六百年前在《庐山略记》中的绘声绘色地描述:“北背重阜,前带双流……南对高峰,上有奇木,其下似一层浮图,白鸥之所翔,玄云之所入。东南有香炉山,孤峰独秀起,游气笼其上,则氤氲若香烟……其左侧翠林,青雀白猿之所憩,玄鸟之所蛰……”慧远大师笔下的景致是多么令人神往啊!

庐山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教徒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东林寺盛极一时,高士名流,达官显贵来此寻幽览者不可胜数,东晋东林寺化缘陶钵,李邕和柳公权所书的残碑,唐宋石经幢,王阳明登山石碑等文物是东林寺悠久历史的见证。星转斗移,世事无常。昨日的东林寺辉煌灿烂,盛势齐天。而今作力净土宗祖庭,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令人感吸不已!

唐代鉴真东渡扶桑的故事,恐怕尽人皆知,但了解鉴真到过东林寺的事未必都知。唐天宝元年,鉴真在扬州大明寺为众讲律,日本僧荣睿和普照祈请东渡传戒。鉴真接受邀请,六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取得成功。鉴真第五次东渡时在唐代天宝七年春,从扬州出发,经过无数险阻,竟被漂到海南岛的振州(今崖县),东行经万安州(今万宁),渡海至雷州。经广西藤州、梧州至桂州(今桂林市)。是时双目失明。天宝九年,经大庾至江西虔州、吉州,北行至江州(今九江市)。途经东林寺,在东林寺停留,与东林寺僧人智恩志同道合,最后一次东渡时智恩共行,将东林寺教义传入日本。因此,东林寺在中国思想文化交流史上,产生过积极的作用。

群山环抱,溪水回流的东林寺,寺南翠屏千仞,寺前一弘清流——虎溪,迂回向西而去,溪上跨看一座石砌拱桥虎溪桥,就是中国文化史上传为佳话的“虎溪三笑”故事发生的地方。据传,慧远和尚来东林寺后,“影不出山,迸不出俗”,一心修行,连送客也未曾过虎溪桥;若是过了虎溪桥,山上的神虎就要吼叫。一天慧远送名士陶渊明与陆修静,三人携手边走边谈,越谈越开心,不过了桥,谁知没走几步,山上的神虎便吼叫不止,他们才才恍然大悟,三人相视,仰天大笑,惜别分手,世人称之为“虎溪三笑”。李白有诗咏此:“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户山远,何烦过虎溪。”宋代石属作《三笑图》,苏东坡作《三笑图书后》,黄庭坚作《三笑图赞》,后于寺建“三笑堂”,一时传为佳话。

东林寺前有莲池一方,白莲朵朵,清波凌凌,绿叶田田。传说,此地始为东晋名士谢灵运所凿。谢灵运(385-433)是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故人称“谢康乐”。他才华横溢,高傲自负,对慧远大师却“肃然心服”,要求加入莲社,慧远大师以其心杂未准入社。谢灵运虽未入莲社,却在东林寺内翻译经文。其间,他帮助东林修建了“莲池”。池中白莲,古称“青莲华”,中外驰名。日本僧人澄圆将莲种带到日本,并大弘净土教义,力扬东林之风,青莲花亦开遍日本国。

走进山门,穿过鼓楼,进入四方的正院,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大殿,坐北朝南,森严雄伟,门匾上书有“大雄宝殿”四个遒劲有力大字。大雄宝殿里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和两位比丘尼,两侧偏殿里塑满了八百罗汉。入殿的香客和游人个个都是一脸的虔诚,纷纷拜倒在佛像前。在大殿里欣赏那些罗汉塑像,一个罗汉是一种形象,嘻、笑、怒、嗔姿态万千。人们可以从姿态各异、神情夸张的罗汉形象中,去感受世间百态。

在东林寺,俗客可与僧众共进素斋,尝尝做和尚的滋味。游客步入斋堂,男先女后,男居右,女居左,齐齐而坐,不能紊乱,不能出声。食前由众僧膜拜诵经,主持立于佛祖像前,其余僧众右排列,又是叩首,又是鼓乐,充满了美妙庄严独特的佛国气氛。斋饭均为素品,但制作精细,别有滋味。食时不可有声,不可剩余,添饭时以筷子示意,在碗内划圈,自有专司添饭的和尚为你添饭。膳毕,碗筷摆放整齐,由侍立的憎人取去,僧众又在主持的带领下再膜拜诵经一番,之后向“俗客”道一番祝词,然后退出斋堂。

在这到处充满争名夺利浊气的人世,竟然还有这方可以让厌倦凡俗的心、伤痕累累的心在此小憩的净土,难道我们不应该感谢上苍的一片苦心么?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