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伏惑∵带业往生

“方便”这个名词,在佛门里常常听到,大家对方便的认识,可以说是贬褒不一。有句不文雅的话:“慈悲出祸害,方便出下流。”无形中曲解了方便的含义。其实,方便是一种勇猛精进,努力向上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修行用功的方法非常便利、稳当,名为方便。方便并不是随随便便,方便不是马马虎虎,方便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听之任之,方便不是甘居下流,不求进取。所以,我们对方便的概念,务必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方便的内涵和真义,在诸大乘经里有着更加详细的说明。比如说:“方便智”,一切善巧方便的修行方法,都是属于方便的范畴。诸法实相,般若智慧,是通过方便智实修后,更深层次的一种证悟境界。

什么叫伏惑呢?即是降伏各人的各种烦恼。对治烦恼的方法有两种:

一、伏断:以有漏智慧降伏自己的烦恼,恰似石头压草,离开了石头,草依然生起。

二、灭断:以无漏智慧彻底地将烦恼断除,斩草除根,使烦恼永不再起

末法众生,要彻底断惑极为不易。所以,我们要依靠念佛的力量,往生到极乐世界,才能做到彻底断惑。

“惑”,是迷惑不解的意思,身心处于恼乱的状态,障碍我们对真理的觉悟。因此,需要断惑。整个佛法都是在教导我们如何才能彻底断惑。

惑有两种:

一、烦恼障:是由我执(人我见)而生,以贪嗔痴等一切诸惑发业润生,恼乱有情之身心,使其在三界五趣生死海中头出头没,轮回不息,障碍清净涅盘的证得。

二、所知障:是由法执(法我见)而生,由于贪嗔痴等烦恼发生作用,不能了知诸法事理,障碍菩提妙果的证得。

世尊最初在菩提树下成道时,宣说“十二因缘法”。

十二因缘不出“惑”、“业”、“苦”三种。无明、爱、取三支属于惑,行、有二支属于业,其余七支属于苦。在四圣谛法中,惑属于集谛。由此可知,“惑”的危害性之大,在整个佛法里都是极为重视的。断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我们要想转凡成圣,也是极为不易的。在这短暂的一生中,要将所有的惑业断尽,可谓难上加难。能够达到惑业断尽,毕生成就的是极其少数。所以,我们需要持佛名号降伏烦恼,往生西方,证不退转,方能彻底解脱生死轮回的痛苦。

烦恼是不容易断灭的,如果没有般若智及其方便法门,贪、嗔、痴、慢、疑、恶见等烦恼挂碍心头,念念相续,使我们本具的佛性不能显现。

广钦老和尚几十年不食人间烟火味,只吃水果,世人称他为“水果和尚”。有一天,一位大学教授去拜访他,看见老和尚正在打坐,于是这位教授也在老和尚身边静坐。坐了好一阵子,就问老和尚说:

“我现在进入第几禅了?”

“我看不出来。”

“听说你的禅定功夫很深,怎么连我的境界都看不出来呢?”

“我吃饱饭没事干。”“我现在跟卫生纸说话你听到没有?”过了一阵子老和尚又说。

这位教授顿时被老和尚说糊涂了。过了好一会儿,才了解到老和尚这句活的内涵,感到非常羞愧,再也不敢找老和尚的麻烦了。

从这个公案里,说明凡夫我慢习气的严重性。在日常生活中,凡夫时常不知不觉地带上这种烦恼习气。所以,修道者在用功的时候,也难免会犯这种过失。比如:有人每天念佛、持咒、诵经、礼拜、供养、忏悔等,就沾沾自喜,总以为比别人精进,这也是一种我慢习气。其实,修行用功是自己本份内的事,绝不能以少为足,不求进取,理应勇猛精进,奋发图强。这样,菩提树苗才能生长的更快更茂盛。

我们生活在世,心念的生活是最为重要的,前灭后生,后生前灭,生灭不停,念念相续,一切有情因此得以相续。此生此世,一旦后念不生,便成隔世。另一种后念不生,是指妄念不生——开悟(开大智慧),以大智慧观照事事物物。如果心念是烦恼,智慧就不能显现。一切有情当念清净不染,烦恼便转为菩提。修行者最注重就是现前的一念心,此念乃是菩提与烦恼做斗争的时刻,如果我们行持的力量不能降伏烦恼,那么,烦恼便会反客为主,妄念则会一直在那里相续作怪。所以,我们要常念弥陀圣号,仰仗自力和佛力,来止息奔流不息的烦恼,令其不再生起,这就叫做“方便伏惑”。在对治烦恼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三点:

一、要有信心:要有降伏烦恼的坚定信念。

二、不要畏惧烦恼:不要悲观、不要自卑、不要畏惧,不可怀疑自己烦恼深重,此世今生里了脱生死没有把握。

三、不可轻视烦恼:两军对峙,要想打胜仗,首先心里要有充分的准备,绝对不可轻敌。修道也是如此,如果轻视烦恼,不求对治,那么烦恼就永远不能消除。

在日常生活中,常犯随地吐痰陋习的人,假使有人看到地板上有痰的痕迹,就会怀疑是他吐的,甚至会找他的麻烦,发生争执。所以,我们无论是说话做事,尤其是批评别人的时候,一定要有确凿的根据,∵摆事实、讲道理,否则势必会招惹诽谤之罪。

盘山禅师说:“修行人大忌说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不可说,心不可思。但口说心思,便是昧了自己。若专练心,常搜己过,那得工夫管他家屋里事?粉身碎骨,唯心莫动。收拾自心如一尊木雕圣像坐在堂中,终日无人亦如此,幡盖簇拥,香花供养亦如此,赞叹如此,诽谤亦如此。修行人常常心上无事,时时刻刻体究自己本命元辰端的处。”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一个故事:在往昔的戒场里引礼师父叫戒子鞋子倒着穿。若是钝根人,也许真的倒着穿,烦恼习气重的人,可能就会跟引礼师父吵架;如果是利根者,听到鞋子倒着穿,便会知错认错,请求引礼师父慈悲开示。所以,我们的师长前辈,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示范,都是为了化导后学而方便施

其次“带业往生”。带什么业?往什么生?尤其是这里所说的“业”,古往今来争论不休,有人说是带善业往生,有人说是带恶业往生;有人说是带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往生。到底是带何业,往何生呢?

所谓“业”,从能造的方面来说有三种:身、口、意。从所造的也来说有有漏业,无漏业。从业的力量来说有引业、满业。引业是召感有情的总报,如召感人、天、地狱、恶鬼、畜生,乃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等。满业是召感别报,虽然你我他都是人类的一员,可是每个人的情况不一,如男女、美丑、智慧、贫富等各不相同。

从业的形式来说表业和无表业。表业是看得到,摸得着的,表现在身外的业的形式。无表业是不能表示,但它的力量是真实存在的。比如受比丘戒后,清净戒体领纳于心,就是无表业。

《普贤菩萨行愿品》说:“善男子!言忏悔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众生累劫以来所造诸业无量无边,临终之时怎能带得动呢?我们命终的时候,究竟是带着什么业往生呢?佛经上说:众生带着诸业往生到其它的世界里,从此生彼,名为往生。无论是生天、作人或堕到三恶道里,都可名为往生。但净土宗所说的“往生”,是特指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指往生到别的世界。那么,有人就会问:造了这么多的业,怎样带去往生呢?其实,无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或生到其它的世界,都带着自己过去所造的一切业而往生。我们在无始以来,生生世世,十法界中的一切业都曾造过。既然地狱、饿鬼、畜生的业也都曾造过了,那么,如果是生天的业力强,就会生天。但是,生天以后,并不意味着所造的地狱、畜生、饿鬼之业就消失了。生天时,同时把其它的业都带到天上,待天福享尽后,还是要受三恶道的果报。

我们在一生中,时时刻刻不忘念佛,临终之时,依靠阿弥陀佛的力量,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同时也把其它的业带去,就叫做“带业往生”。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业,还会受报吗?绝对不会!如此说来,佛教所说的因果道理何在呢?佛教不是说“如是因得如是果”吗?其实,所造之业会得到报应,但是,它不是机械式的因果报应。因为业是可以通过修行来转化、忏悔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一颗种子,固然可以开花结果,但是并不等于每一颗种子都可以发芽、开花、结果。假如水、土、肥料、阳光等后天的因缘不具足,这种子就永远不能生起作用。同样带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和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彼佛国土清净无比,风吹草动皆念佛、念法、念僧。生活在这种殊胜的环境下,往昔的一切恶念自然不生,一切善念自然增长。所以,带到极乐世界的那些种子,以其缺乏生起的条件,也就永远不会现行。这是“非择灭”的道理。

非择灭,是指缘缺不生,而证到诸法实相。要证到诸法实相,一种是择灭,另一种是非择灭。择灭是用智慧之拣择力灭除烦恼,开启本具觉性,证悟空性之理。如果自己修行的力量不够,务必需要念佛,仰仗佛力带业往生。

我们打佛七的目的无非就是伏惑断业。打佛七的这个“七”字,用引申义来解释,也就是第七末那识,此识是一切烦恼的总根源,时时刻刻与我贪、我痴、我见、我慢等烦恼相应。前六识具善恶无记三性,造恶之时,也跟第七末那识相关。所以,在佛七期间,我们要用一句佛号来制伏第七识的烦恼。希望诸位为了降伏烦恼而精进念佛吧!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