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初期敦煌莫高窟的西方净土变
作者:∵黄幸惠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
【文献属性】[***]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1991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文章标题】唐代初期敦煌莫高窟的西方净土变
【文章作者】黄幸惠
【指导教师】陈清香
【文章页数】207页
--------------------------------------------------------------------------------
【中文关键词】唐代|敦煌|净土
【中文摘要】一、研究目的:
敦煌莫高窟中的西方净土变绘画自隋代出现了一窟,到唐代发展成一百多窟,占现存敦煌总窟数的五分之一,是敦煌经变壁画中的重题材。而唐时期(618-706∵A.D)∵敦煌的西方净土变铺数(16窟17壁)之多,即己居当时各经变之首,其发展之速,说明在当时,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信仰曾广泛地流布于敦煌。本文的目的,在于对初唐时期敦煌石窟中的西方净土变给画作进一步的观察,探究当时净土变相的结构、内容与给画风格,并推求其来源与发展之方向,以见其艺术表现之成就。另外,试探净土信仰在敦煌兴起的原因,以体会初唐西方净土变绘制之时代意义。
二、研究方法和资料源:
本文的研究资料主要取自三方面:一为文献史料,二为敦煌壁画图版,三为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方法上,着重于西方净土变绘画的内容、结构与风格的厘清与观察。藉着净土经典与壁画表现的比较,而对净土变内容中各项母题的意涵加以厘定;并针对各壁净土变作观察,分析其结构之异同与发展方向;引用现存初唐有纪年及有可信推定年代敦煌画作品风格,作为各净土变壁画断代和时间排比之依据;最后,探讨初唐敦煌西方净土变在内容、结构与风格发展上的互动关系。除净土变的艺术表现外,并使用敦煌写卷及文书数据,以明敦煌争土信仰兴盛的现象及其原因。
三、论文内容:
本文内容分杅章进行论述。前有引言为导,第一章“初唐净土信仰的流布”,就净土信仰之内容,弘法高僧及信仰流布之方式说明初唐净土信仰弘传之背景。第二章“初唐敦煌净方净土信仰之兴盛”,试探敦煌净土信仰兴盛之现象及因由。第三章“以宝池上说法为中心的西方净土变”与第四章“以宝地上说法为中心旳西方净土变”,则揭举两种初唐西方净土变的基本形式,分别讨论其内容、结构和风格表现。第五章“唐代初期净土变的艺术成就”,总结敦煌净土变在唐代初期获得之成果意义。
四、研究结果:
1.初唐敦煌石窟中的西方净土变绘画之骤增是当地净土信仰兴盛的反映。而其信仰的流行原因,应与中原的首绰、善导大师之弘传法门,和敦煌民众长期处于战争、死亡、恐惧的边缘,寻求宗教以为心灵慰藉有强烈的关系。
2.初唐敦煌的西方净土变取材自净土诸经之总合,以教化性为重,与隋代393∵窟以全窟表现〈观经〉中第八、九观想内容,以为人修行观想之用,诚为一大转向。
3.自净土变的内容、结构与风格观之,初唐敦煌人心目中理想的净土世界是繁盛而恢阔的。内容表现上可由早期(贞观时期)的繁满、中期(武则天时期)的清虚到晚期〕(神龙时期)的复归繁盛见其端倪;结构的发展上,虽有早期以阿隬陀佛在宝池上说法和中、晚期以阿弥陀佛在宝地上说法的两种形式,其变化趣向始终在追求净土模之浩大无尽;而武则天时期净土变中佛苫萨绘画风格之多样,神龙时期出现之西域风格,更丰富了净土变的表现。初唐净土变的多方尝试,因此奠定盛唐净土变更加开展的基础。
4.初唐敦煌西净土变的内容与结构显然源自中原地区,此以六世纪末南响堂山二窟净土变浮雕与200∵窟净土变之比较可知,其间关系可能经由长安地区的净土变转接。可惜长安地区净土变今已无存,仅可由段成式在〈寺塔记〉中的记载略知,初唐长安净土变亦以宝池为中心作为表现之事实,而段成式亦言及十六观并事宝池之作法,此为敦煌初唐时期所未见,应可深究其原因。敦煌净土变的发展可能与四川有关,321∵窟净土变与南朝时期成都万佛寺的经变浮雕有极相似之构图方式,值得再加研究。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