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安、宜伦∵整理
各位大德,各位同修,先将经文念一段:
“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现在念的这段是楞严经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段经文在这部经里非常重要,为什么呢?楞严经前面用了很长的时间,教我们众生明心见性,将如来藏的理,说明白了。说明白后,便须依理修行。虽然修任何一法都能成就,但是要选择。先将诸法简化为二十五门,即二十五圆通。
在这二十五圆通中,前面已讲完二十三圆通,现在是第二十四圆通─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在这二十五圆通中,本来每一门都是能得到圆通的,但是,只有这个圆通特别。它对于我们所修的净土念佛法门,非常重要。念佛,是怎么念法?这里说得非常详细。同时在这里也要特别了解,其余那些法门,都是通途之法,佛拿来做比较,叫我们选择。只有念佛圆通这一章,最适合我们修行。因此我们研究这章的时候,要多花一点时间来了解。
念佛三昧
上回讲到大势至菩萨起身之后,顶礼佛足,然后禀告释迦牟尼佛说:“我回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在那样长远劫前,有佛出世,名为无量光。十二尊佛,在一劫里相继出世。“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可见那个时候,是很长久的。
那尊超日月光佛教大势至菩萨念佛三昧。梵文“三昧”,翻成中文叫做“正定”。佛法无论那一宗,都要修定功。修成功了,得了正定,都叫做三昧。而在这里是讲念佛法门,所以叫做“念佛三昧”。修“念佛三昧”,是如何念佛呢?怎么样修才能得“三昧”?这里就必须多花点时间来研究了。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现在一般念佛的人都知道,念佛说很容易就很容易,只要肯照这个方法念,当然很容易。但是说不容易就非常不容易,为什么呢?要是这么容易的话,大势至菩萨经过那么长远的时间,为什么还要超日月光佛教他念佛三昧啊?可见念佛当然不容易!谈到三昧,任何一宗要把心定下来,都很不容易的!在这个圆通之前,就是唯识讲的,弥勒菩萨祂所学的“唯心识定”─从唯识修得圆通。修唯识观也要讲三昧的,那多么难啊!但是你能念佛,就能得到三昧!∵
事念理念
现在讲念佛三昧。讲表上讲“念佛四法”,念佛有四种方法。先看念佛这两个字。
古注念佛有“事念”、“理念”。
事念。就是从事实来说,有能念的心,有所念的佛。能念的心,就是念佛的人自己的心。所念的佛,就净土宗而言,指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有“能”有“所”。事实上,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经过十万亿佛土,在西边有一个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有那个世界,也确实有那一尊佛。我们念的就是那尊佛。我们能念的心就要心心念念的不离开我们所念的那个佛号,那叫“事念”。
理念。这就要懂得佛性本来就是灵明觉知的真我,但凡夫众生对此真我皆是迷而不觉。现在你自己有佛性,也就是真如本性。能念佛就是开始觉悟了。觉悟什么?觉悟自己心中有佛,本心就是佛。你开始觉悟就叫“始觉”,那个在自己心中的佛本来就是大觉,就叫“本觉”。用开始觉悟的智慧,念本觉的理体,念成功了,就是“始本合一”。那叫“理念”。
这两种念法,“事念”,不论任何人,只要念得如法,都能成功。“理念”,只限于上等根器的人,中下等根器都不会念。而且理念必须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不发生西之愿,就不是特别法门,而是普通法门了。今日之下,有很多人说:“念自性弥陀,生唯心净土。”这就是指“理念”。如果纯粹讲理念,而不发愿往生极乐,就不是我们净土宗的念法。
观像念佛
念佛有好几种方法,后来定为四种:第一“持名念佛”,第二“观像念佛”,第三“观想念佛”,第四“实相念佛”。这四种,在表上所列的是持名在前面,但为了研究方便,先从观像说起。
什么叫“观像念佛”?就是建立一尊佛像,同时必须明白只能就此一尊佛像来观。例如:西方有“三圣像”,你只能观阿弥陀佛像,不能同时观观音、势至二位大士。若一起观,那心就乱了。而且观的时候,是有一定次序的。比如说,观阿弥陀佛,先从两眉中间的白毫观起,观成功了,再从其他一部分一部分地观,这是不能乱的。观像的目的也是要得一心不乱。观像的方法在观经上讲得很清楚,因为我们学的、修的不是这个方法,这里就不必细讲了。
观想念佛
接着讲“观想念佛”。观想就是用自己的心来想佛。古注说,以我心眼观想彼佛。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观想念佛,就是依照观经所说的方法,一心去想你所想的佛。一心想佛,就要注意了!想佛,心就不能跑到别处,也就是不能乱攀缘,必得成天地想。在不做事时,一有时间就想到佛。在我们中国文化里,讲修道行道,也与此法相似。孔子曾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周公是圣人,孔子欲行周公之道,所以想周公,也像是观想。白天观想,夜间睡眠时就梦到周公。在夜间有作过梦的人就知道,白天用心,在夜间睡眠时,那个心还在起作用,于是就作梦了。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功夫还带到梦里去。孔子早年一入梦就梦到周公,到了晚年,梦少了,很久都梦不到周公了!自己感叹“吾衰也”!可见他是平时常常观想周公的啊!
佛法上讲的,用观想的念佛法,就是要用观经所说:“想彼佛者,先当想像。”去想佛。必须心无二用,心不能攀缘到别处去。
持名念佛∵
“实相念佛”。实相就是真如,实相念佛纯粹是理念,不是事念。即纯粹是由理念入三昧的。什么是理念呢?现在先回来看看“持名念佛”,它有“事念”有“理念”,表面看起来“持名念佛”好像是事念,实际上它含有理念,所以表上持名这个方法有包含“事念”、“理念”。
谈到持名念佛,这能持的一方是我们念佛的人。持名的持,就是执持不放的意思。“名”就是所执持的名号,名号代表佛,念佛的人念佛名号,执持名号而不放弃,这就叫“持名念佛”。持名就能得到念佛三昧,其中含有秘密之义,很难解释,但在四种念佛方法中,是易行之法。所以持名就是“事念”,也是兼有“理念”。事念的方法,看讲表(如前期所附)上解释─有能念的心,我们念佛的人都有此心。有所念的佛,我们现在所念的佛就是阿弥陀佛。而在大势至菩萨那时所念的佛不是“阿弥陀佛”。要知道,在阿弥陀经里;释迦牟尼佛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才十劫,而大势至菩萨,远在恒河沙劫之前,所指的当然不是阿弥陀佛。我们现在所念的佛,就是阿弥陀佛。而念的方法是,用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从心里起来,用口念出声音来,再用耳朵(耳根)听进心里去。心起、口念、耳听;听回心又再起,又口里念、耳里听,这样三处循环转动,这就是“心口耳相续循转”啊!
我们凡夫在世间所以生死不断,而且又迷惑颠倒,不小心就堕入三涂里面去,是为什么呢?皆是由于造生死业,造恶业。凭什么造业?就是凭身、口、意三处。身用肢体动作造业;口用言语造业,而身体、言语所造的业,都是从心里出来的,也就是从“意”里出来的。我们凡夫众生的身口意随时在那里造业。念佛时,则从心里发起万德庄严的佛号;口里念的也是万德庄严的佛号;耳朵听回心里的也是万德庄严的佛号。
凡夫众生的心,无始劫以来,即一念不觉,妄起无明,蒙蔽真心,熏染恶习气;一生一生的熏染,使无明更加黑暗。现在用万德庄严的佛号,在身口意三处来回的运转,蒙蔽真心的无明,就一层一层地被转、被净化。转着转着,转成功了,自然三业就清净了。而正在转时,心无二用,只由佛号引起净念。净念起时,妄念则伏。转的时候,三业就是清净的。所以古德讲“一念相应一念佛”。三业皆净,与佛号相应,此一念就是佛念。就普通法门来讲,这个“佛”,是指“自性佛”,他就出现了。
我们持名念佛讲感应,你“自性”的佛跟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感应道交,就能感应了。为什么呢?“名以召德”,你以清净心称念佛名,佛就应念而来。比如平常你叫某人的名字,他马上就答应了。名,即代表那个人啊!要不然叫那个名字做什么呢?当我们持名念佛时,持到三业都清净了,就能感应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到我们心中来啊!自性佛与极乐世界的佛交相感应。
身口意三处用佛号在转,必须专心一志,不要间断。在此说个比喻:“如猫捕鼠”。猫捕鼠,在城市里难得看到,在乡下有较多的人家养猫,为的就是要捕捉家里的老鼠。猫要捉老鼠时,便在鼠洞外面屏息以待。老鼠一出来,马上就抓到了。这个叫“如猫捕鼠”。
再举一喻:“如鸡抱卵”。乡下养的母鸡,生了一窝蛋,以后就伏抱在蛋上,饮食浑忘,用身体的暖气不断地来暖蛋,那些蛋得到暖气,就逐渐孵化,孵成功了,小鸡就破壳而出。这便是“如鸡抱卵”。我们念佛的人,就持一句佛号,就要“如猫捕鼠”、“如鸡抱卵”那样全力以赴,必能成就往生之愿。如此念佛虽是“事念”,亦能悟理。一旦悟理,就是理念。所谓理念,就是能念心外无有佛为我所念,所念佛外无有心能念于佛。能念的心与所念的佛融为一体。能所双亡,心佛一致。持名念佛,一旦由事念而达理念,即通实相念佛。∵
实相念佛∵
实相就是真如本性,就楞严经来讲,就是如来藏,也就是“妙真如性”。实相念佛,就是念自性法身佛。自性法身就是自己的真心,此心就是佛,所以能念心外无有佛为我所念。佛就是心,所以,所念佛外无有心能念于佛。无能无所,所以,能所双亡,心佛一致。
“实相念佛”纯臼抢砟睿俏尴嘀睿幌癯置罘鸹褂幸桓觥懊保忻褪怯邢啵肮巯瘛薄ⅰ肮巯搿币捕加邢唷!笆迪嗄罘稹奔让挥邢啵趺茨钅兀棵挥邢啵褪敲挥心睿荒畈黄穑趺茨睿炕故腔崞鹉钔返模≈皇瞧鹉钍保灰鸱直鸬哪钔罚蛭直鹁褪峭睿鸬模舨皇欠直鹦模筒皇峭睿乔寰坏哪钔罚簿褪蔷荒睢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