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圣贤录续编卷1-2

清∵悟灵、母周氏

悟灵。字轶群,号幻如,浙江海昌(海宁县)金氏的子弟。从小就有出世之志,每次见佛就礼拜。到九岁时常常生病,悟灵一再请求父母准许他出家。后来,在父母的允许之下,于本城的安国寺西房剃度出家,礼象陇长老为师。接着受具足戒于杭州的昭庆寺。当时悉檀纯公,正开设念佛堂于苏州的流水居,悟灵于是携带着简单的行李追随纯公,在二六时中持念佛号精进不懈,同时又逐字礼拜《华严经》、《法华经》、《金刚经》及《圆觉经》等经典。纯公见悟灵脚踏实地的修行,便传衣给他。悟灵法师对净土法门深信不疑。他的父亲早亡,因此劝勉母亲周氏发往生净土的誓愿,母亲后来果然没有病苦,念佛而往生。悟灵的兄长莲隐,因此深受感动而出家。

纯公圆寂后,悟灵法师继承他在南禅寺住持的座席。三年之后自己退隐辞去住持之位,居住于松江的韦陀庵,庵中有精舍数间,红尘声嚣所不能到。与其兄长莲隐同住,以念佛为每日的功课。曾经在半夜的禅观中,看见天上众多的星星,由四方聚集而形成‘忆佛念佛’四个字。字体大小约一丈左右,晶莹透彻光明耀眼。自此以后,目光炯炯有神,无论是僧俗、有名望之士,以及农夫、贩夫、牧童等,看见他都自然地生起敬畏之心,受感化而念佛者不下数千人。

悟灵法师既专志净土法门,又思惟以前往生的诸位圣贤,自《净土圣贤录》以后,就没有续集,而在这其中高僧大德不断辈出,不可令其隐没而无传记。于是广博收集、到处寻访,编辑为《染香集》一卷。自嘉庆年间以来(西元一七九六~一八二○年),凡是染香于此净土法门者,没有不被记载的。经过五年才书写成集,并刻印流行于世。

清宣宗道光八年(西元一八二八年)春天,患咽喉阻塞的疾病,于是召集僧俗好友,告诉他们他自己不久即将往生,希望大家好好地各自珍重,要专一心志老实念佛,以求将来能在西方净土相会。并自制影堂(寺院中供奉本宗祖师影像的堂舍)的对联,写道:“泥牛吼落江心月,木马嘶归海上云。”然后拒绝任何医药,一心一意要往生西方净土。

到了五月病情加重,有人来探病,悟灵法师只说:“生死事大,各自努力。”说完便口中喃喃地念佛而已。十七日,面向西方端坐,持念佛名,有人问他说:“临行前的一句是怎么说呢?”悟灵说:“阿弥陀佛!”过了许久,念佛声渐渐微弱,然后安详地入寂往生。世寿六十一岁,僧腊三十五夏。三日后封龛,依然面貌如生。(染香续集)

评曰:“引导母亲往生,感化兄长出家,可以说是极尽孝悌之大事的人了。至于他之所以见到众星排列成字,实在是因为他精诚至极,而心中的光明显现出来。修净土行业者,只要专志一心,自然可以获得实益。切勿心中预期感应的瑞相,而导致心念难以纯一也!”

清∵圆融

圆融。字竺峰,俗姓姚,湖州(浙江)德清人。年二十岁时出家,剃发染衣于杭州石屋岭的烟霞寺,接着在昭庆律寺受具足戒,持守戒律从无缺犯。而且诚心喜好礼佛、念佛,以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为一生决定的志愿。圆融法师从不独自一人居住在庵中独修,永远依止着善知识及大众来修行,认为这样可免除杂用心。也不固定居于一处,合得来则留下;合不来则离去,心意气度洒脱自在、光明磊落,从不纠缠不清、执着不放。凡是他居住到一个地方,不喜欢随众作务,常常静静地关起门来礼佛、念佛。不礼佛时就是念佛,不念佛时则礼佛,如此礼佛、念佛交互用功无一时中断。从不杂修其他法门,只以礼佛、念佛二事做为终身的修持。

圆融法师曾经于某日的中午开始,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木鱼声朗朗相应,如此经过了一整夜,一直到隔天下午还在念佛,大家见他不停地念佛毫无休息,因而大声呼唤他,圆融才停止下来,他自己说好像才过了半天而已嘛!有人问他会不会饥饿呢?圆融说:“我口中有水甘甜如蜜,常常盈满常自吞咽,我自己受用无量,心中不再想要饮食。”

圆融法师因为修不倒单数十年,故很少作梦。即使偶尔有梦,也不离礼佛、念佛,除此二事之外更无其他的梦境。有时在梦中,常见佛菩萨活动如生,并对他开示一些奖励的话。有时则是韦驮尊天导引他念佛,他的梦境皆是诸如此类的。

清宣宗道光十年(西元一八三○年)三月十九日,圆寂于杭州城东园的天华庵。往生前数日,示现些微的疾病,并且自知时至,于是简略地嘱咐庵主数语,即默默地独自持念佛名,更无其他的言语。入寂往生后,示现头顶暖热之相。火化于龙庆寺的普同塔,香柴并没有用很多,但一下子就完全地化尽了。世寿六十四岁,从不收徒弟。(染香续集)

评曰:“居住没有固定之所,即是真解脱也。不收徒弟及信众,是真清净也。火化时很快地燃烬,难道这不是所谓的不留恋世间尘缘的明证吗?”

清∵悟开

悟开。字豁然,号水云道人,俗姓张,苏州木渎人。年幼时丧父,读书聪慧,喜好经史之类的学问,而淡泊于功名利禄。后来因家境贫穷,于是放弃儒学从事商业。有一天,看见僧人背负警策生死的文句,在街市中行走,并敲打木鱼劝人念佛,悟开随即猛然省悟,于是受三归五戒。不久之后辞别亲友,礼祥文公为师并且剃度出家,接着受具足戒于高旻寺的如鉴和尚。并留在高旻寺结夏、冬安居,在其间努力参究,苦苦不得契合悟入。

有一日,偶然间见闻到‘蹋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之语,他本参的一句话头,当下突然明白地显现出来。又参阅古代大德看似混乱难懂的公案,悟开法师都能如实地通达了悟。接着在荆南(湖北)的显亲寺弘法,不久之后隐退。

曾经住过云间、练川、支硎等地,皆是在水边林下修行长养。遇到需要修建寺院的,若施主的布施不足时,则自己尽其所有的钱财来补充之。若不住寺院,则携带简单的行李离去,毫无贪恋之心。后来住在灵岩的宝藏庵,所到之处在家居士归向他、受其教化者尤其多,悟开法师一向都教导他们以净土为指归。曾着作有‘念佛百问’开示后学,自己题偈颂曰:

“我以大悲心,阐扬念佛法。仰祈三宝尊,慈悲加护我。假此萤火光,化作智慧灯。照耀于世间,引之深入佛。念佛愿往生,还来度含识。西方不退转,直至成菩提。”

清宣宗道光十年(西元一八三○年)入夏,疾病发作,于是寄书信给远道的好友们,谆谆恳切以生死事大作为勉励,且有‘秋天尽了、将要西归’之语。有关常住之事宜,均已一一安排妥当,拒绝医药和饮食。九月二十日凌晨,向西趺坐合掌,诵持楞严咒完毕后,接着念佛号及观世音菩萨圣号。很久之后声音渐微,接着就安然往生,此时正好是立冬的前二日。隔天入龛柩,头顶及脸部尚有余温。送行的人有数百人之多,皆赞叹不已!(染香续集。念佛百问)

清∵方海

方海。字普澄,号西台,俗姓崔,湖州(浙江吴兴县)乌程人。年二十一岁时,到天台的华顶寺剃发出家,接着在清凉寺际云禅师的座下受具足戒。然后,专心阅读大藏经,深入地贯通一切的论藏。不久之后住在苏州的杯渡庵,专门提倡净土法门,广劝僧俗二众求生西方,信服仰慕而追随他的人非常多。后来父母先后辞世,因此每天礼拜《华严经》、《法华经》等诸大乘经典,代父母回向净土。生平所着作的净土诗,及书写的经论不计其数。

清宣宗道光二十一年(西元一八四一年)七月,告诉徒弟们说:“我于这个月内即将往生,我有很多未了的心愿,要嘱咐你们去做。”隔天就生病了,到二十七日,看见幢旛来招引,说:“佛来接引了!”向徒弟索取笔墨来作诗偈,方海法师靠着桌子快速书写曰:“七十年来梦幻多,弥陀一句尽消磨。而今直入如来地,空有双忘礼宝陀。”于是掷笔而往生。世寿七十岁,僧腊四十九年。(西台剩稿)

清∵昌茂

昌茂。字在经,浙江绍兴县人,年二十五岁,出家于普陀山的积善堂。昌茂法师前往鄮山(浙江鄞县东)舍利塔前,燃指供佛,并到处参访各大名山的善知识。晚年住在苏州的松云庵,终身供奉阿弥陀佛及地藏王菩萨。平时见到人就谈因果轮回,劝人修行净土,随他归依者超过千人。生平不放焰口,而说:“我无德行之故。”每次接受施主的钱财,随即就布施出去。曾经刊印佛经数种及《万善同归集》等书。又铸造大钟三具,发愿度地狱的众生。

清道光二十八年(西元一八四八年)正月二十三日夜里,忽然患胃疾,自己知道即将往生,因此礼佛诵经更加虔诚精进。命令旁人邀请归依弟子某某人来,当时已经接近半夜,侍者劝他等到天亮,他说:“观世音菩萨来了!我在四更(凌晨一~三时)一定往生。”说完后口中又念佛不断。后来沐浴更衣,果然到了四更,端坐而往生。时年八十三岁,火化后得青白色的舍利子十多颗。(王吟轩述)

论曰:“自从净土宗的教法盛行以来,有志之士,听闻道风而受其感化者实在是很多!但是反观念佛者多如牛毛,而往生者却希有如麟角。探究其病根,都是因为信、愿、行不深切的缘故。如上述的诸大德们,有的已经彻见本性而理事圆融;有的专志净土行门而坚持戒律,如此最后才得以出离生死的轮回,而登上极乐世界之圣域,实在是伟大啊!他们的言行确实是善于引导后代世人。那些现出家身,而内心未出家者,见到这些高僧的事迹,应当感到惭愧而更加发奋精进啊!”

往生比丘尼第二

清∵湖上老尼

湖上老尼。不清楚她的出身。平时念佛诵经,非常虔诚恭敬,并且精严戒律。当时有一位道人每年都来拜访她一次,每次来都与老尼畅谈整天才离去。有一天,老尼预先与道人有约,等候多时不见道人前来,老尼自己说:“我即将往生,但无法与此友辞别,怎么办呢?”于是又等待数日,还是未见道人前来,于是请人抬龛柩于断桥上,老尼手拿着一枝线香,从容地进入龛柩端坐。一会儿之后龛柩发出火光,老尼已经自焚往生。旁观者如围墙般地环绕四方,等到身体已烧得焦黑,而念佛声仍然没有断绝。(何士瑗阴骘文注释)

清∵本印

本印。字松岐,江苏吴县人。年幼时多病,因此发愿出家。年二十五岁时,父母送她到城中的圆通庵剃度出家,不久之后受具足戒,自己另外购买数间房屋用来居住,并取名为‘观幻’。其戒行高洁清净,勤于修习福德之业。后来游历各个名山古寺并供佛斋僧,而将功德回向往生净土。

清高宗乾隆四十五年(西元一七八○年)八月,自九华山回来后,订定日期礼拜大悲忏,才过两个七天,忽然感染些微疾病,并说:“我此生的尘缘已尽了!”于是停止大悲忏,专持佛名。到了十月上旬,卧床七日,面向西方右侧而卧,持念佛名不曾间断。不久,嘱咐后事完毕之后,命令徒弟持诵《阿弥陀经》,诵到第三遍时,寂然而往生。(西方公据集验)

清∵遂钦

遂钦。字越成,江苏无锡人。年九岁出家,年纪稍长,遇到一位尼师的激励启发,因而专持佛名,行住坐卧从不间断。不久之后,住在苏州南园的白衣庵,兴建修复大殿堂宇,而念佛更加恳切虔诚。年五十岁才受具足戒。

到五十五岁,那年三月的某日,早晨天刚亮,召唤徒弟说:“吾将去矣!”徒弟说:“师父并没有任何的病痛,为何说出此言呢?”因此哭泣流泪,遂钦说:“痴人!哭我又有什么益处呢?要认真念佛才是啊!”于是趺坐面向西方,师徒同称佛名,当一炷香燃烬时即往生。此事发生于清高宗乾隆五十三年(西元一七八八年)。(西方公据集验)

清∵律宗

律宗。字圣可,嘉定人,三岁时丧母。长大后其祖母带她到苏州城的圆通庵,不久之后剃发染衣并受具足戒。年少时喜好礼佛,长大后持诵《法华经》,但是苦于不能解其义理。因此前往金山寺及杭州的崇福寺,如此参访探究了好几年,回来后专修净土法门。屡次前往诸名山道场,供佛斋僧。

年五十三岁时得咳病,于是闭关足不出户,以能往生西方为期望。到六十四岁那年的正月十五日,召集僧俗二众,一同称念佛名,一直到黄昏时刻,回头看看左右的人,劝勉他们好好修行,其语气极为激动恳切。不久之后,举起手称念:“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如是称念三遍,随即端坐而往生,此时莲华的香味满于室内。此事发生于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西元一七九○年)。(西方公据集验)

清∵佛琦

佛琦。字见琳,长洲县(江苏吴县)人。从小不愿嫁人,年纪稍长后,其母亲送她到阊门(苏州城西门)之外的雨华庵剃发出家。不久之后受具足戒,随即接受城中崇佛庵道坚尼师的嘱咐,继任为庵主。募集资金一千多两,以栴檀木为材,雕造西方三圣像,高八尺。每年举办七天为期的法会,召集修行净业的僧众而为‘念佛会’。后来,周遍参访诸大名山,供佛斋僧。并为常州的天宁寺,购买田地三十亩。

晚年则专修净土法门,即将往生的前三日,见到菩萨现身,两童子随侍左右,有人说闻到菊花的香味,而佛琦说:“这是青色莲华的香气。”清高宗乾隆五十六年(西元一七九一年)八月底,有位在家女众居士来探病,佛琦尼师于是令人将自己扶起,召集大众焚香,称念佛名约两千声之后往生。(西方公据集验)

评曰:“斋僧修福德这件事,于在家居士们是常有的事,而如今出家的女众,也屡次可以见到,这不就是所谓能破除悭贪者吗?虽然如此,女众也可以修福德;而既然号称为沙门者,更应当要精进修行。倘若只有贪图他人的供养,而不知道自己所应承担的大事,如此则生死不了,其业债又将如何偿还呢?”

清∵莲芳

莲芳。不清楚她的出身,居住在崇佛庵,因亲眼看到佛琦尼师往生的事迹,于是也精勤不懈地专修净土法门。年三十多岁时生病,其往生净土的念力却更加坚定。因此,临命终时也是正念分明,面向西方正身端坐,合掌而往生。此事发生于清仁宗嘉庆十三年(西元一八○八年)。(染香集)

清∵朗然

朗然。俗姓沈,嘉善(浙江嘉兴县)人。年十八岁时,见到大嫂生产的痛苦,因此自誓不嫁。后来徵得父母的同意,在县城的陶庄净池庵剃度出家,专志修行净土法门。修行念佛经过一段很久的时间之后,无论闲暇或忙碌,都能毫不间断地持念佛名。

清仁宗嘉庆十三年(西元一八○八年),告诉她的徒弟福缘说:“我在三个月当中,已三次梦到七宝莲池,而我则跏趺于莲华之中,因此往生有希望了!你应当坚定志向一心念佛,自然水到渠成,功不唐捐,希望你慎勿错过。”到了三月二十五日,毫无疾苦坐脱而往生。时年七十一岁。(染香集)

清∵妙成

妙成。湖州(浙江吴兴县)菰城何氏人家的女儿。天生具有聪慧之根性,童年时,妙成的容貌举止端正庄严,不同于一般的小孩。她的母亲一向就很虔诚地奉持佛法,每次见到母亲持念佛号时,就会双手合掌一起跟着念佛。

年二十一岁,出嫁于同乡里的王姓儒生,不到半年,丈夫就去世了。她的公公也是信心念佛的人,但是家中贫苦,妙成每日勤劳的纺织,所赚取的钱财,用来奉养家中的公婆。早晚则课诵《华严经》,持念佛号,作为平日的功课,如此持续不断地修行有十几年之久。

后来她的公公出家为僧,婆婆不久之后也去世了。妙成于是也前往本城北门外的广严庵出家为尼。接着马上又受具足戒,持守戒律端严恭敬,同时更加专志地持诵经典、精进念佛。甘心安于淡泊的生活,坚决不向人攀缘、求人援助。

清仁宗嘉庆十九年(西元一八一四年),示现轻微的疾病,妙成尼师告诉在旁的侍者说:“我今生尘缘已尽,再过三日就要往生西方净土了。你们要好好地各自努力修持念佛法门,或许还有相见的一天,不要忘记我的话!”到了第三天时,当她正趺坐持诵佛号时,忽然抬起头说:“接引的阿弥陀佛已到,我去了!”随即闭上眼睛而坐化往生。时年四十七岁。(染香续集)

清∵道乾

道乾。字世禅,嘉禾(浙江)双溪陈姓人家的女儿。年十七岁,即出家于秀州(浙江嘉兴县)的之萝庵,生性喜欢清净独居。有一天,看到过去高僧大德参禅的机缘公案,因此发起见性成佛的心愿。

受具足戒之后,前往天台山的国清寺,参访宝林珍公。见到珍公时便问:“如何是大丈夫之相。”珍公曰:“等到你除去五障烦恼时再来,我即向你说。”道乾曰:“若是这么,我就欺瞒和尚去了。”珍公曰:“你在那里学得这些虚浮滑头!”道乾被呵斥后,不觉地心中惶恐、汗流浃背,于是便礼拜。珍公反过来问她说:“如何是大丈夫之相。”道乾展开两手示之。珍公于是印证认可,不久之后受到珍公的传法。

道乾尼师既得法要,于是停止参访,居住在南湖之草庵。庵院破败不堪,而道乾尼师置身庵中却安然自在。平日修行踏踏实实,无论遇到顺境逆境都能平等一如、不为所动。平日的时候,每天礼拜《华严经》一字一拜,拜满三遍,又课诵《大品般若经》数十部。因此道风远播,一时护持的施主云集,次第建造诸殿堂。其庵居的偈颂曰:“学道殷勤年复年,从今不着有无边。归家莫便家中坐,好为人耕劫外田。”又在庵中设立念佛堂,日夜之间木鱼声没有停止,如是念佛修行将近有四十年之久。

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西元一八二○年)冬天,示现些微的疾病。十一月十一日,告诉她的徒弟说:“我明天寅时(凌晨三~五时),将往生西方净土。”到了时间,说偈颂曰:“八十八年,无贪无恋。归去来兮,水清月现。”说完之后命令大众同声念佛,而后容貌吉祥而往生。(染香集)

评曰:“从古至今,禅净***,而出自女众的人,是很少的。至于她居住不求安适,一心一意殷勤办道,宛然具有大丈夫之相。如果不是对佛法有真实了当之体悟,怎么可能勉强得来呢?”

清∵兰若庵尼

兰若庵尼。不清楚她的名字,俗姓陈,安徽宁国郡西名贵世族的女儿。是西禅寺某位僧人,未出家时,已下聘的妻子。后来某僧舍弃世俗剃度出家,不久之后,尼也于三乘庵出家。后来迁移居住在兰若庵,尼于每日白天跟随大众劳苦地作务,夜里则独自静坐念佛。生性甘于淡泊的生活,她的兄长时常给予衣服食物,最后都被尼推了,而说:“我既已出家,如果常常和在家的兄弟来往,就如同未出家。”后来尼念佛坐化往生,往生时,正当炎热的夏天,过了七日肉身仍然不坏。(染香集)

清∵道悟、母

道悟。字慧心,俗姓汪,松江华亭人。早年丧父,没有兄弟,和祖母、母亲一起居住。家中非常贫苦,但是道悟坚守贞节不嫁。不久之后前往吉祥庵为尼。随后到地藏院,受具足戒,从此一心念佛精进不懈。

清宣宗道光十三年(西元一八三三年)六月,道悟的母亲念佛而往生。七月,祖母也去世了。道悟于八月五日,请戒师道生和尚前来,并且禀告曰:“生死大事已完成,我将要往生西方净土,恳请安置龛柩一具。明日,邀请大众念佛一天,以为往生的助缘。”当天晚上用清香的热水沐浴。等到隔天天亮后,集合大众念佛一整日,到了夜晚道悟尼师告诉大众说:“佛来接引我了!”随即跏趺端坐而往生。(杨蕅槎笔记)

论曰:“有人说女人有三种阻隔五种障碍,怎么可以往生西方净土。说这些话的人,便是不知道众生的色身,都是由业力所造。因造业的轻重,而分别有男女众的色身。如今以女众身而坚决心愿出家修行,这样她的宿世业障决定消除,以此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就菩提之果,那么所谓的女身男身,早已经是了不可得了!又怎么会有所隔碍呢?”

净土圣贤录续编卷二

往生王臣第三

清∵张师诚

张师诚。字心友,号兰渚,湖州(浙江吴兴县)归安人。有一天,他父亲梦见太阳的光芒照耀在窗户上,醒来之后,就生下了张师诚。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张师诚事奉父亲以孝顺闻名。少年时即参加科举考试及第,曾经多次担任各地方首长的官职。后来任江苏的巡抚,见到苏州城的杀业很重,屡次提出告示规劝戒杀。每遇有放生河等地方,则颁布严禁捕猎鱼类的禁令。在他任职的官府中,从不宴请客人,也不杀生。

不久之后长年持斋奉持佛法,专心学习净土法门,自号‘一西居士’。张师诚拣择过去贤人的净土论说,编辑成《径中径又径》一书,并在此书的最后附上净土歌咏,张师诚亲自作了数十首,最为警策切要。今收录其中八首。

一云:“宿世以来的佛缘,使得我们今日能够识得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因此应当尽此一生如火急般地向西方净土归去。如果不向此生拚命地求生极乐世界,恐怕堕入无明而再度落入轮回的胞胎之中。”

一云:“才一提起佛号则烦恼众魔不断地来侵挠,要怎么样降伏妄念而达到一心呢?只要口念佛号耳朵仔细听,心念要和手中持念的念珠相应,一字一句心中寂静、清楚明白地念去即可。”

一云:“要完全地抛弃名闻利养和悲欢离合之事,对自己生死最切要的就无如‘放下’这一件事了。想要斩断恩爱的绳索就要凭着智慧之剑,莲池大师的七笔勾应当要看千万回。”

※注:莲池大师七笔勾

一、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嗏,出世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贤孙,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金章一笔勾。

二、凤侣鸾俦,恩爱牵缠何日休。活鬼乔相守,缘尽还分手。嗏,为你两绸缪,披枷带杻。觑破冤家,各自寻门走。因此把鱼水夫妻一笔勾。

三、身似疮疣,莫为儿孙作远忧。忆昔燕山窦,今日还存否。嗏,毕竟有时休,总归无后。谁识当人,万古常如旧。因此把贵子兰孙一笔勾。

四、独占鳌头,谩说男儿得意秋。金印悬如斗,声势非常久。嗏,多少枉驰求,童颜皓首。梦觉黄梁,一笑无何有。因此把富贵功名一笔勾。

五、富比王侯,你道欢时我道愁。求者多生受,得者忧倾覆。嗏,淡饭胜珍馐,衲衣如绣。天地吾庐,大厦何须构。因此把家舍田园一笔勾。

六、学海长流,文阵光芒射斗牛。百艺丛中走,斗酒诗千首。嗏,锦绣满胸头,何须夸口。生死跟前,半时难相救。因此把盖世文章一笔勾。

七、夏赏春游,歌舞场中乐事稠。烟雨迷花柳,棋酒娱亲友。嗏,眼底逞风流,苦归身后。可惜光阴,(情-青+么)(情-青+罗)空回首。因此把风月情怀一笔勾。

一云:“乘着阿弥陀佛的大愿船度脱尘世的生死轮转,心中要平等生起自利利他的念头。先藉着极乐净土安稳的世界暂时栖息,等到羽毛丰满后即可任意地飞还娑婆世界度化众生。”

一云:“执持佛号无有间断、誓愿不改最初发心,尤其是在临命终时能够一念融入阿弥陀佛,可惜苏东坡先生往生的公据虽然在,但是临命终时未能着力而虚弃了从前的功夫。”(张师诚自注:苏东坡常将阿弥陀佛圣像随身带,说这是他往生西方的公据,好像是有志于求生西方净土。等到临终病危时,则说:“西方极乐世界不是没有,但是在这里着力不得。”钱世雄在旁边说:“这是东坡先生您平时实践想要达到的地方,到了此时更应当着力用功才是!”东坡说:“着力用功就错了!”说完后就气尽而逝。苏东坡临命终时,竟然不能着力用功,不能往生西方,实在是令人叹息!)

一云:“最怕的就是临命终时神识昏迷,此时舌根坚硬气力难提,若非平日深信切愿专一念佛,哪里有资粮能够助我们往生西方。”

一云:“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个道理很难明了,水、火、镜子这种观想譬喻是非常地精要,念佛念到一心时,心念与阿弥陀佛相合,临命终时自然有佛来相迎。”(张师诚自注:《般舟三昧经》的水、火、镜子的比喻,其中说到镜子具有水、火之性,比喻众生本具佛性之作用。而必须假藉日、月之光来照者,比喻阿弥陀佛慈光摄取众生之力。以明珠、艾草能引发水火者,比喻信心念佛之力量。故知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不是空无依据的话。如果能够专注净修,念到一心不乱,则此心此性,回复到最初的本来面目,与阿弥陀佛融成一片,临命终时,自然能够见到佛。)

一云:“稍微留下一点爱念尚未完全舍弃,便恐怕临命终时,被此爱念所牵引。想要出离娑婆世界,贪爱之心必须除尽,杨次公的名论可以重新再诠释。”(张师诚自注:宋代杨次公曾经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极乐世界之所以能够往生,必定由于心念的专一,此实在是究竟之论。而想要出离娑婆世界,如果还有一个爱念未除尽,即恐怕很难脱离尘世的罗网,不仅是只有爱念重的才会堕入娑婆。应当说:‘爱不除不出娑婆’似乎更为精到。)

清道光八年(西元一八二八年),年六十余岁,请假回到故乡。自己寂静地居住在一间小屋子内,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净土。过一年后往生,临命终时,课诵《阿弥陀经》之后,才举佛号,称念至第五句,即安然寂静地往生。(张兰渚年谱。径中径又径。汪石心述)

清∵章攀桂

章攀桂。不清楚他的出身。清乾隆年间(西元一七三六~一七九五年),在外地担任官吏。平日深信净土法门,自号‘宝严居士’。和投子山沙门世惺法师一起编辑《莲宗集要》一书。章攀桂自己作序文曰:

“《维摩诘经》云:‘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华严经》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些皆是在说明唯心净土的旨意。不论是极乐世界的快乐和娑婆世界的痛苦,黄金七宝为地和污泥砂石充满。这些外境都是由于清净与污秽之心生起,而影现出粗糙浊恶和美妙殊胜的不同境界。此义理唯有禅净***的人,才可以契合悟入。而初机浅学的人,如何能够得入唯心净土之法门呢?

永明延寿大师料拣云:‘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而云栖莲池大师说:‘执持佛名这一法门,贯通上下根机的人,大小二乘兼收。所以修习净土法门的人,应当以执持佛名为主要正行,而以修一切善法为助缘。正助二行既清楚分明,往后修行之道路,自然而然地清楚明白而不受迷惑。’莲池大师注疏《阿弥陀经》时,以信愿行,判为往生西方净土的资粮。而以一心不乱,专持名号为宗旨,这实在是究竟确实的高论。我一向仰慕佛乘,专注心意于往生西方净土,虽然做官将近三十年,安乐与灾祸之事皆曾亲身遭遇过,而十念法的固定功课,从来不曾有一日忘记。

乾隆五十四年(西元一七八九年)春天,我和投子山的憨公游历浮山,到了华严寺,偶然于桌子上见到《龙舒净土文》,其义理分明文词通达,实在可作为往生西方净土的桥梁。但篇幅卷册稍嫌繁多,令阅读的人有时尚未看完就放弃了。因此和憨公周遍地选取净土之类的书籍文章,细心地讨论审定,重新加以编集。闲散的、多余的文章将它省略之,而遗漏缺失的文章则加以补充,并且将它分门别类,大略就如蘧庵大佑法师所着的《净土指归》一样,其主要的义理是依循着《阿弥陀经》,以持名念佛为最重要的宗旨。所以在文章的开端就以《阿弥陀经》为首,令修行人知道要守住简要的原则。平日二六时中,以专持佛号,作为修持的正行。而以深信发愿,为往生净土的首要工作,‘信、愿、行’三者同时具足,往生净土的行业才能成就。这实在是因为净土法门为佛门中殊胜的方便法门,而执持名号又是殊胜方便法门中的究竟方便啊!

此书总共有六卷,卷册虽然是《龙舒净土文》的一半,然而其中义理确实包含了所有的净土经论。于是交付刻版印行,并且询问于四方修行净土的莲友道侣,如果认为此书不违背佛陀的义理,不踰越净土法门的规范,使愚者暂时能够心开悟解,有智慧的人更能增加净土法门之修行,这样我的愿望就满足了!然而唯心净土,则在当人心中默契,本不须我这个门外汉来饶舌!”后来不知章攀桂的去向。(莲宗集要)

论曰:“从以前至今记载王臣官吏往生的,不下数十人,然皆是古代传记所流传下来的,而近代往生的王臣都没有再听闻过。我广泛采集周遍地寻访,仅仅得知寥寥可数的二人,为什么宿世的善根大多容易迷失于富贵之中呢?真是可悲啊!富贵学道,自古以来就是这么难。况且是在现今像法、末法的时候,不更是如此吗!

现今收集的,一则是位居尊贵而不贪恋世间荣华,一则是历经祸福,而不曾荒废固定的功课。有志于净土行业的人,应当以此二人为轨则。所谓的‘案牍虽忙姑少置,朝朝十念不宜亏。’(桌上的公事虽然繁忙姑且暂时放下,每天早晨的十念念佛法门决定不可欠缺。)我不觉地能够深深体会这句话啊!”

往生居士第四之一

清∵黄武城

黄武城。泰州(江苏)姜堰人。家族世代都研究儒学,有一天,遇到法宗和尚,教导他念佛法门。清圣祖康熙十年(西元一六七一年),身体感染轻微的疾病,于是沐浴更衣,请法宗法师到家中,法师为他说明‘临终四关’。黄武城忽然觉悟,顿时斩断恩爱情执,不让妻儿和他相见,一心一意忆佛念佛。三日之后,结跏趺坐双手合掌而往生。(莲藏)

※注:临终四关,又作临终四关破除法。庐山莲宗宝鉴卷八(四七.三三九中.八):“四关者,慈照宗主净土十门告诫云:凡夫虽有信心念佛,缘为宿业障重合堕地狱,乘佛力故,于床枕间将轻换重,若也因病苦故悔悟身心当生净土也。无智人不了此事,却言:‘我今念佛又有病苦。’反谤弥陀,因此一念恶心径入地狱,此是一关也。二者虽则持戒念佛,缘为口谈净土意恋娑婆,不求出世善根,为爱家缘长旺。以致临终遭病怕死贪生,信受童儿呼神唤鬼,烧钱化马杀戮众生,缘此心邪无佛摄护,因兹流浪堕落三涂,是二关也。三者或因服药须用酒∵,或被亲情递相逼劝,此人无决定信丧失善根,临终追赴王前任王判断,是为第三关也。四者临终之际思惟活业,系缀资财爱恋眷属,心放不下失正念,故于家舍堕鬼趣中,已为祸祟。或为悭犬,或作蛇身守护家庭宛如在日,是为四关也。是以杨提刑(杨杰)言:‘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诚哉是言。凡修净土者,要当酌实蠲浮,思专想寂念念弥陀,全身放下但能坚此一念,便可碎彼四关,则净土莲台的非遥矣。可谓一句弥陀无别念,不劳弹指到西方。”

清∵吴如庵

吴如庵。徽州(安徽歙县)人,居住于常州(江苏)宜兴县。生平信向佛乘,有一次,参访璞中和尚,于是开始修习净土法门。

清圣祖康熙十二年(西元一六七三年)夏天,现出些微疾病,以念珠分给子女,教导他们修持念佛法门。他的姻亲俞有光前往探望,和吴如庵谈论到念佛法门,吴如庵曰:“念佛的方法,必须空闲时也念,繁忙时也念,行也念、坐也念,睡觉做梦也念,乃至听到鬼哭神号时也无不念佛,才是真念佛的人。想要得此‘真念’的人,只在一个‘信’字,你应当深信啊!你应当深信啊!”于是说偈曰:

“参禅念佛本非歧,三圣慈悲引我西。普劝世人勤念佛,白莲台上见阿弥。”说完后命令家人大声念佛,自己则端坐而往生。(莲藏)

清∵俞有光

俞有光。新安(浙江)人。从小居住在江苏宜兴县,和吴如庵一同修习净土法门。每日持念佛号五千声,持诵《金刚经》三部,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后来,见到吴如庵往生净土之后,就更加精进不懈,于是书写‘念佛紧要’四字于的右侧,以自我警策。

清圣祖康熙二十三年(西元一六八四年),三月三日,到处辞别亲友。并作偈曰:

“西方净土是吾家,一句弥陀度岁华。清磬数声明月上,此身稳坐白莲华。”初八日,身现些微疾病,告诉家人说:“我去了之后,你们切记不要啼哭,应当念佛相送。”到了十二日,闭上眼睛安详不动,眷属围绕在旁,突然张开眼睛说:“念佛紧要!”说完后就往生,时年七十八岁。(莲藏)

清∵苏起凤、吴敬山

苏起凤。字岐山,江苏?山人。幼年时立志参究禅宗的义理,于是到处参访善知识,而有所悟入。苏起凤一生戒杀,连虫蚁也不敢伤害。晚年专心修习净土法门,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念佛不曾间断缺失。

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西元一六九九年)时,年纪已经八十岁了。当时正值严寒的冬天,时常抱着被子而坐。十一月二十六日午间,苏起凤告诉他的孙子苏甸方说:“我往生净土的因缘成熟了,三日前,即见到阿弥陀佛来,我不想公开地说明。今夜子时我就要往生了!”初更之时(夜七~九时),披衣而起,焚香燃烛,然后端身正坐面向西方,命令家人念佛,自己也跟着念佛。到三更(子时),念佛声音渐渐低微,然后寂静安详而往生。

当时有一位叫吴敬山的,和苏起凤是同乡里的人,为莲社的同参道友,年纪过了七十岁之后,发愿要参禅学道。苏甸方认为他年岁大了,劝勉他专心修习净土法门,可以一生成就道业。吴敬山深信不疑,从此之后,昼夜念佛不断。不到一年,他的至亲好友前来,告诉苏甸方说:“今早吴敬山见到护法神现前,接引他往生西方净土。临终时,安详坐化往生,嘱咐我向你表达谢意,所以我特地来此!”(西归直指)

清∵恽又騑

恽又騑。常州(江苏)人。平日一向持诵《金刚经》,他的长子恽嗣曾、么儿恽皋闻,都修习净土法门。

那年春天,恽又騑的病发作,两个儿子呈送《莲藏》一书给他,恽又騑非常高兴。两个儿子说:“父亲您既然深信净土法门,何不从此修持呢?”恽又騑于是在佛诞日开始吃素,并且每日持念佛号万声。到了五月二十六日,他的儿子们劝他吃人参药剂,恽又騑拒绝服用而说:“药医不死病。”接着就提起念珠说:“佛度有缘人。”当时全家忽然闻到莲华香气。儿子们感到惊喜讶异,问恽又騑说,“父亲您这时候心中感觉如何?”答曰:“月白风清,香烟满路。”说完就面向西方端坐而往生。此事发生在清圣祖康熙三十九年(西元一七○○年)。(莲藏)

评曰:“修习净土法门的人,不在于时间的长久,而是在于信心的坚定。恽又騑发心念佛,才一个月而已,由于一念坚定勇猛的心,很快地就可以证得菩提。对于那些游浮不定没有决定信念的人,这实在可作为反省借镜。”

清∵王贞生

王贞生。江苏昆山人。父亲王彦敷,是常常亲近昆山乡学的读书人,平日崇仰奉持三宝。但是王贞生的习气很重,不怎么信奉佛法。有一日王贞生生病,看见一位高大的黑色鬼怪,说是他前世的怨仇,王贞生惊怖万分,因此勇猛精进念佛,发愿求生西方净土。只要他念佛稍有懈怠,黑色大鬼的形状就会显现出来,因此求生净土更加殷切,念佛更加精进。念佛才数日,黑鬼即不再出现。后来王贞生临终时,念佛念至气尽力竭,声音渐渐低微,念佛的声音隐隐约约地向西方而去,然后寂静地往生。(西归直指)

评曰:“临终时的善友,最是难能遇到。王贞生所见的恶鬼,表面上说是怨仇,但实际上真是善友。况且王贞生既得往生西方净土,恶鬼必定能够度脱。一得两全,不可说不是幸运也!”

清∵蔡鹏九

蔡鹏九。字资万,苏州(江苏吴县)西洞庭山人。家族世代从商,而蔡鹏九则喜好佛教、道教的书籍,并且常常和隐逸不慕名利的人士交往。后来遇到唯然和尚,劝导他修习净土法门,于是才开始持诵佛教经典,并时常举办放生会。不久之后,持长斋,自号为‘虚白居士’。

后来突然得疾病,在清高宗乾隆四十五年(西元一七八○年),八月八日,在家中往生。临终的前一天晚上,自己沐浴。天快亮的时候,召集家人与家人辞别,并告诉他们说:“人世间的亲人眷属,业报尽则自然分离。如果想要长久生活在一起的人,应当结法缘同生极乐世界,你们好好努力去做吧!”大众听了之后都开始哭泣,蔡鹏九说:“你们不要哭,大家一起为我大声念阿弥陀佛。”接着又告诉他的儿子说:“我吃素,已经一年了。丧事中无论祭祀或宴客,千万不要用肉食。你如果还忆念着我,必须常常戒杀。能断除杀生的人,才是真正的孝子,好好努力吧!”说完之后即转身面向西方而往生。等到要入敛时,将遗体迁移于厅堂,但是蔡鹏九的脸部依然向着西方,儿子跪着祈求他转向以便入敛,他的脸才向上。往生时,年五十岁。(一行居集)

评曰:“往生净土的人,首重慈心不杀,这是经典有明文记载的。今‘你如果忆念我’而不杀生等等这些话,当下之身虽然是众生的色身,而内心则是菩萨之心,真是大慈大悲的话啊!”

清∵唐沤和

唐沤和。不清楚他的身世,出身于军事武艺的学校。起初不相信因果轮回,晚年和鉴机子交往,才开始相信向佛。后来,受鉴机子的教导,受持十念念佛的方法,精进念佛努力不懈。年九十六岁时,现出些微的疾病,有一天,忽然精神振奋起来双手合掌说:“阿弥陀佛来迎接我了!”说完后即刻往生。(莲宗集要)

清∵陈君魁

陈君魁。池阳(陕西泾阳县西北)一带的太学生。有一次,遇到净川老和尚,指示他要念佛,因而从此持长斋、戒杀生,精勤拜佛念佛,昼夜不间断,并且发愿印刷布施《龙舒净土文》,与众人结菩提之缘。不到半年,两次亲见阿弥陀佛,佛身满虚空。后来又见到佛,因此自知往生的时间到了,于是自己沐浴焚香,手中拿着念珠,端坐而往生。(莲宗集要)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