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年青人,他初进山时要求出家,老师父和他谈过以∵后,认为他机缘还未成熟,不宜剃度,但还是同意他在寺里先住下来。

起初几天,他还能耐得烦恼,紧接苦读了几册有关佛教启蒙的书,此后因嫌山里寂寞,总想找人说话,听收音机,从新闻报导中,了解山外的世界,从轻松的音乐中寻觅烦躁不安的慰藉。

当他接触到寺庙仍需一日三餐挑水劈柴,诸多琐事以後,又为僧与僧间、僧与居士之间、居士与居士间一些矛盾而烦恼。

他曾出于自愿为庙里作饭,一个时期後,又为斋堂∵里那些每天重复而单调的工∵作起烦恼。慈悲的老师父见他耐不得烦恼,同意他到偏∵僻的前殿去看门,走时担心他耐不得寂寞,特意为他带去收录机,结果他只住了—天就跑了回来。

城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山寺里寻不到自己的清静,还有什么地方他能去呢?他想回城,又为那喧闹的城市而却步,他想在山里继续住下去,又找不到意想的净∵土。

很多人都是这样,在城里找不到安静,便想到深山,到了深山,耐不得寂寞又回到城市。意想寻求心外的净土,不如息一息内心的∵不安,从自心深处发现烦恼的因素,对症下药,息得下心中一分烦恼,才能得到一分清凉,获得一分安祥。

有一天我实在不忍再看他痛苦的表情,于是对他说:“对于烦恼,首先是忍耐,其次是克服,能克服得一分烦恼,就增进一分道力,在生活中充满了矛盾,回避退缩都不是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积极想办法动手解决问题,才是唯一的出路。”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