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修学导引》第五章

净土修学导引∵作者:∵编述∵隆盎

第五章净土法门的修持

净土法门是万修万人去的无上妙法,重点在“修”字,要修才能去,不修就不能去。平时,在佛力摄持下,以自力潜修信愿,老实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方能在临命终时全乘佛力,往生极乐。念佛是修持念佛法门的正行,我们必须以念佛正行为主要行持。我们还应该作好正助***和理事***。

第一节老实念佛即是正行

念佛,必须有信愿方称为老实念佛,才是真正的正行。如果无信愿,只有念佛一行也不能往生,必须信愿行三者具足,才会必定往生。善导大师说:“但有其行,行即孤,亦无所至(即不能往生);但有愿,愿即虚,亦无所至,要须愿行相扶,作为皆克(即必定往生)。”老实念佛就是信愿行三资粮具足。善导大师说:“今此《观经》中十声称佛,即有十愿十行具足。云何具足: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蕅益大师也说:“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

念佛不在多少,而在于“至心”。至诚一句阿弥陀佛,“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十念一念至诚,都可以保证往生。昙鸾大师认为十念便是多念,不必记数。善导大师认为,一念为口称一句佛号,十念即口称十声佛号。他说:“今信知弥陀本弘誓愿,及称名号,下至十声一声等,定得往生。”(《往生礼赞偈》)。宋代遵式法师提出早晨十念法,把十念发展为十口气念,都是很容易被信众接受的。念佛号也不是不需要数量。即不可误解为一辈子只念一句十句佛号就不再念了,这也是不对的。不重数量的念佛人,怎么证明自己是真正“至诚”的,有深信切愿的呢?因此我们念佛正行,也要尽可能多多念佛。能坚持数月、数年、数十年念佛,自然就证明了深信切愿和真心至诚。为保证临终至诚一念,平时就是要多多念佛,积习成性,习惯成自然,不着意地也能心中流出自性的佛号来。

称名念佛是最主要的念佛方法。《观经》云:“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好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从昙鸾大师、善导大师起一直至今,祖师大德对一般凡夫众生,都劝称名念佛,即口念佛号,成为了净土宗的主要行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或“阿弥陀佛”圣号,是三岁小孩都能念的,但要尽形寿持之以恒地念下去,又不是一般人能作得到的。彻悟大师教导我们“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就是我们凡夫念佛正行的指南。

一、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念佛方法就是心里想得真真切切,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里听得明明白白。

《念佛圆通章》中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如何全部摄拢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摄耳根,因为耳根最利,耳根闻性永不休息。文殊菩萨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人。”都摄六根,系念佛号,如子忆母,以事持达理持,是利钝全收的胜异方便。都摄六根,不令六根缘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则六识不起,六根自然而摄。念佛修行中,以念佛之心,专注于佛号,心里想得真真切切,即摄意根;口里念得清清楚楚,即摄舌根;耳里听得明明白白,即摄耳根。这三根都摄归于佛号,则眼绝不会乱视,念佛时眼帘下垂,眼看佛像或不大睁视物,则眼根摄归,鼻也示会乱嗅,则鼻根也摄归不起作用了。身体恭敬端正肃穆,则摄身根。六根都摄而不散,则心无妄想,不缘五欲六尘,唯佛是念,就是净念。都摄六根而念,就是净念相继。净念相继能引发八识田中的佛性种子,到时即可显现弥陀极乐的胜境,临终必能任运往生净土。能够净念相继,即可逐步体会或达到一心不乱,甚至念佛三昧的境界。所以,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真实不虚。

净念相继,就是要信不变,愿不变,念佛的决心不变,求生极乐净土的愿心不变,并不是说二十四小时念佛声音不停。我们念佛号要有一定数量,但念佛的质量更为重要。经云:至诚一声阿弥陀佛,“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至诚念佛求生净土,是念佛人的至诚。生佛二诚相感,当然任运往生。印祖一再教导:“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带业往生。”

只要至诚精进专一不懈地老实念佛,则必定万修万人去。善导大师说:“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碍正念故,与佛本愿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中希得一二。何以故?外缘碍正念故,与佛本愿不相应故,不顺佛语故,系念不相续故,忆想间断故,回愿不殷重真实故,贪瞋诸见烦恼未间断故,无有惭愧忏悔心故”。如不专心念佛,而修其他“杂业”,兼修其他法门,就很危险,就不能往生。这段开示并不是要我们除念佛外其他善事都不要做,而是说如不老实念佛,其他善事做的再多也难了生死。印光大师赞许善导大师的专杂二修的开示说:“此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也。”净宗祖师都是专精念佛的楷模。念佛法门就是专精念佛成就佛道的法门,任何轻视念佛正行的观念都是不对的。∵

二、念佛的音调

念佛的音声格调,应以清、畅、哀、亮、微、妙、和、雅为基调,就能与西方极乐世界的音声形成共振。念佛人的心就能与弥陀极乐相感相应,相知相融。

清:念佛时,梵音清亮,如清水珠。不求人世间福报,唯愿一超直入极乐国。心中清凉,妄念烦恼顿消。

畅:念佛时,万缘放下,虚空寂静,胸怀舒畅,直心唱佛。

哀:念佛时,生大惭愧,怖地狱苦,临渊兢惕,落水呼救,心心痛切,求佛援手;

亮:念佛时,自性光明湛然,音声明亮,生庆慰心,幸遇净宗,得脱苦海,手舞足蹈,欢快踊跃;

微:念佛时,念念觉照,声声踏实,洗濯尘垢,心悦体健,慧光渐显;

妙:念佛时,梵音入心,妙音清凉,触境会心,香光庄严;

和:念佛时,声和韵稳,字正音圆,心平气缓,处境和谐;

雅:念佛时,心境安闲,不欣世语,端正身心,唯佛是念。

清畅哀亮微妙和雅是念佛的基本要求,我们应该依教奉行。念佛音调不要太高、太慢,不可怪声怪调,不要配上流行歌曲调,油腔滑调的唱念。∵

三、几种常用的念佛方法∵

(一)简易十念法∵

又叫十口气念佛法。每日清晨洗漱后,面向西方或佛像正立,合掌,吸一口气,连声念“南无阿弥陀佛”或“阿弥陀佛”,少则可念四五声佛号,多则可念七八声或更多声佛号,称为一念。随气长短,不限佛号数,可长可短,一口气尽为度。如此念十口气,名为十念,即可令心不散乱,十念法可以借气束心。一次只念十声,不多念,只需三五分钟,是一般念佛人尤其是上班族、年轻人最适合的早晚课。有人建议一天可念,早晚二次,早中晚饭前三次,三餐饭前饭后六次,乃至再加起床后、十时、下午四时及睡觉前四次共十次。十念法是慈云忏主为事务忙碌者设立的,其实人人均可奉持。楚石禅师晨十念终身不缺,幽溪大师奉为日课,古昆法师也虔诚持念。此法念佛声数虽然不多,但能制心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

(二)十念记数法∵

这是印光大师创立的。当念佛时,只称念十句(十声)佛号,必须念得分明,也须记数记得清楚。念完十句,又从一句念至十句。不可二十、三十记数,且不要掐念珠,唯凭心记。如果十句直记较困难,可以分为两口气,第一口气念一至五句,第二口气念六至十句。有的老年气衰的念佛人,也可以分为三段念,即一至三,四至六,七至十。如此以十为限,反复称念。必须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记得真真切切,则妄念无处着脚,不久自可体验一心不乱的快乐。十念记数法,由于要求记数,所以念一句佛,心里知道这一句佛号。从一至十,从一至十,即使每天念数万声,也如此记数称念。这种念佛法,不但去妄,而且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早到晚随时可念。印光大师的十念记数法,以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想打妄想都没有时间打妄想。这是摄心念佛的极佳妙法。

(三)高声念佛∵

高声念佛,可以振奋精神;适宜于神志昏沉,或妄想纷飞时,最为适宜。高声念佛能摄护耳根,启迪心灵,涤净尘垢,佛声入耳人心,则心易专一,杂念减少。高声念佛有十种功德:一能排斥睡意,二令天魔惊怖,三传声遍十方,四让三途息苦,五阻外声不入,六令一心不散,七促勇猛精进,八让诸佛欢喜,九可三昧现前,十必往生净土。高声念佛应常持之。

(四)金刚念

若心气不适,或人地有碍,只动口唇,不出声音,用金刚持法,念时虽不出声,但要字字从心里过,心忆而舌动,舌动而返于心中。舌有声响,也用耳听,口耳相传,自他不隔,绵绵密密,历历分明。

金刚念是心念心听,即可目不妄视,鼻不妄嗅,身不妄动,耳不妄闻。上班族或在公众场合,不适宜发声念佛时,最好用金刚念。

(五)随息呼吸念佛法

先静坐净心,眼观鼻端,想出入呼吸气息。用小声称念佛号,每一息念一声。吸气时念“南无”,呼气时念“阿弥陀佛”。或者吸气时念“阿弥”,呼气时念“陀佛”。这种念佛法,可方便调息,不缓不急,心息相依,随其出入,行住坐卧,皆可实行,勿令间断。如果想睡觉,是念着佛入睡的,所以是很殊胜的,醒后又接着念。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念熟了,摄心去妄,息念两忘。持至身心空寂,心眼开通,三昧可能会忽尔现前,得大利益。

(六)系缘念

无论什么事都可以念佛,叫系缘念。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一切时一切处,都系念佛号。无论事务有多忙碌,内心不忘一句佛号,不忘忆念弥陀极乐。如果思想跑开了,就马上摄还于佛号上。久久成性,即会任运常忆,自然念念在佛。在洁净处,恭敬时,或出声,或默念皆可。在不洁净处,如解便睡眠洗浴时,最好默会,不要出声念。比如切菜,切一刀念一句佛号;洗衣,揉一下念一句佛号;走路,走一步念一句佛号等等。系缘念佛并不妨碍世间法。有名的黄打铁打一锤铁,念一句佛号,后来预知时至站着往生。葛济之夫人织一梭布,念一句佛号,后来念佛见佛,就是很好的证明。系缘念佛,就是随缘念佛,就是把一切尘劳都作为道场,对在家人,尤其适宜。

(七)存想摄心法

心存莲花想即以西方胜境而安心,都摄六根而净念相继。印光大师有一偈赞颂此法:

若问念佛法,摄心自有方。每念一声佛,口作莲华香。

因我清净心,所以有此香。华从口中出,朵朵向西方。

一佛华一朵,有色复有光。念到一声佛,青色放青光。

念到二声佛,黄色放黄光。念到三声佛,赤色放赤光。

念到四声佛,白色放白光。如是轮转想,念念不可忘。

不必记其数,但想色香光。果然心不乱,决见大愿王。

(八)临睡观念法

下面是被称为阿弥陀佛化身的二祖善导大师所写的发愿文,在临睡前,一心合掌,正面向西,或站或坐或跪,十声念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海众后,念“发愿文”:

“弟子某甲,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轮回六道,苦不可言。今遇知识,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一心称念,求愿往生,愿佛慈悲不舍,哀怜摄受。弟子某甲,不识佛身相好光明,愿佛示现,令我得见,及见观音、势至、诸菩萨众,彼世界中清净庄严,光明妙相等,令我了了得见。”

发愿后,正念念佛而入寝,不再杂语杂想。此临睡观念念佛法,能有效提高睡眠质量,获得身心健康,弥陀名号也是世间疗效极佳的安神安眠药。莲池大师说:此法“务必久远行持,必于净土,功不唐捐。”

第二节∵净土宗课诵∵

一、净土宗的早晚课诵∵

净土宗的早晚课与一般寺院的禅门日课不完全相同。净土宗的修持原则是莲池大师提出的“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净土宗的早晚课,可以繁简不一,依闲忙而定,并无一定的规则。下面仅列举一种简易早晚课仪轨,供行人参考。

每日清晨及黄昏,洗漱穿戴整齐,至佛像前或西向,虔诚焚香,顶礼三拜。先行十念法,接着念:

南无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拜一称)

念《阿弥陀经》一卷(或《无量寿经》一卷)

或念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

南无阿弥陀佛圣号(百声、千声、万声、依个人闲忙而定)

南无观世音菩萨(三称)

南无大势至菩萨(三称)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三称)

念发愿文一篇

念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念三皈依。

礼佛三拜。(课毕)

晚课同样。

早晚课外,净业行人应在平时尽可能多多念佛,使心心在佛,念念在佛。对世间事要看得破,放得下。一句佛号时时提起,绝不放下。经常系缘念佛,或十念记数念佛,或多次十念念佛。∵

二、个人专修念佛∵

净业行人,可在家中设一佛堂,最好供三圣像。室中一佛、一经、一炉、一蒲团,一桌、一椅、一床,不要放更多家具用品。独自念佛专修或在家闭关专修,不看报,不看电视,也不看其他书。

清晨早起即诵《阿弥陀经》一卷,持念阿弥陀佛圣号一千声,并念一心归命发愿文,在佛前回向,为一次课。逐渐增加至一日四次、六次、十二次。十二次共诵经十二卷,佛号一万二千声。在回向时,每次礼拜,一百拜。其余功夫不必记数。

还可自定功课,可以一日一夜精进念佛或十日百万声佛号,或七日,二十八日,四十九日乃至百日全封闭念佛,可自行依缘选择,能多多念佛,坚持不懈地一年数年,数十年老实念佛,就是信愿坚固的表现,就是潜通佛智,晴合妙道。定课外的散念,愈多愈好。∵

三、念佛七∵

(一)念佛七的意义∵

念佛七就是集体七天念佛。其依据就是《阿弥陀经》中的:“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集体念佛是初祖慧远大师在庐山东林寺开创的。他创建莲社,集体念佛,123人个个瑞相往生。此后昙鸾大师在玄中寺和鸾公岩带领的信众集体念佛,他说:“又宜同志三五,共结言要,……为称阿弥陀佛名号,愿生安乐,声声相欢,使成十念也。”重视集体共修。组织莲社,居士林,念佛堂等组织,集体精进念佛,是净土宗修行的特色之一。近年来,净土宗高僧,主张将念佛组,念佛堂办到了乡村中去,在信众家门口也可以举办念佛七,受到了普遍欢迎。现在农村街道最基层的信众,每月都可以集体念佛了。

念佛七,又叫打佛七,打是举行的意思,就是举行七天专门集体念佛的修行活动,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很值得大力推广。打佛七要求在七天时间里,大家放下一切外缘,集中全部精力认认真真专心一意地念佛,清清净净地念佛,心清净了,就可以功夫得力,念佛成片,逐步达到伏住现行烦恼的一心不乱。这种一心不乱,只是功夫成片的伏惑事一心不乱。这也是在佛光摄护下,佛力加持下的初步伏惑事一心不乱,个别的人,在念佛七中也能体验到较高水平的三昧事一心不乱。念佛七的目的就是要争取达到一心不乱,至少也可以体验到数分钟数小时的功夫成片,体会到初步伏惑事一心不乱的法乐。有的人一天就能达到功夫成片或事一心不乱的初步要求,有的要三四天,有的要七天才能有真正的收获。只要诚心念佛,在七天内都可以有法喜充满的法益的。有的念佛堂每天都要集体念几小时佛,有的每月都要参加一两次佛七活动,有的举办连续二个甚至七个佛七,有的举办百日念佛活动。总之念佛七活动已经逐步普及。

如果自己念佛或集体念佛中能达到低级的功夫成片的伏惑事一心不乱,就必定感应临终时蒙佛接引,在“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佛接引时,在佛力摄持下,才至心信乐,心不颠倒,这时才达到真正的事一心不乱,这时才真正发起高水平的菩提心,这时才真正与阿弥陀佛本愿完全相应,所以“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打念佛七的目的,不是追求禅定开悟,不是为了获得神通,不是为积德行善而求今生平安,来世享福。我们打念佛七的目的,就是要求达到一心不乱。如果能自己达到功夫成片的低水平伏惑事一心不乱,肯定自己有把握蒙佛接引,必定往生。即使未达到一心不乱,由于信愿坚固,能老实念佛,求生西方,也必定感应阿弥陀佛临终接引,在接引时必然达到真正的一心不乱而往生极乐净土。所以我们念佛时不要去追求一心不乱的境界或见佛的瑞相,只要老实念佛,只管耕耘,不管收获,踏踏实实,心不旁骛地念下去就行了。

我们平时个人修行念佛,事务多,干扰多,牵挂多,想集中半天一天的时间来念佛都是很不容易的。一个人用功,容易懈怠,很难坚持下去。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体实践的念佛七活动中可以互相监督,互相鼓舞,又有制度约束,气氛宏大肃穆,宗教情感得以激扬,就不敢打妄想,不好意思打妄想,一个心一天七天都落在佛号上,都时时瞻仰着阿弥陀佛圣像。这是心心在佛,念念在佛,这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真是潜通佛智,暗合妙道的大修行。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虽然几天多是用散乱心妄想心在念佛,在以妄治妄,但在念佛七中,妄念少了,清净心就多了,可以逐步体验清净心念佛的胜妙法乐。

(二)念佛七的举办

1、念佛堂:要有适当的空间,正中设有阿弥陀佛像或三圣像,每人各有一个蒲团,墙上贴有“真为生死,发菩提心,老实念佛,求生西方”、“放下万缘,一心念佛”、“将死字贴在头上”等警语。

2、念佛人:参加佛七前要洗浴更衣,整洁净心,要禁语,守规矩,随众念佛要全身心投入,坚持到底。

3、组织者:寺院或居士林、念佛堂的领导要有计划,组织物力人力护七,办好膳食及后勤工作,一切事都要有人领众指挥。∵

4、一般佛七规则∵

法器仅用一木鱼一磬即可。共修者或为一班也可分为两班。持磬者为维诺师,领众念佛。一班经行唱念佛号,一班静坐随闻默念,半小时一循环往复。佛堂上佛号声不断,则妄念不生。一句佛号走四步,“南无”一步,“阿弥”一步,“陀”一步,“佛”一步。早上到念佛堂要念赞佛偈才开始念佛,晚上结束时,要作一简单回向,日日如此。结七时作大回向。

第三节正助***

我们不但要坚持天天念佛,时时念佛,天天求生净土,时时求生净土。而且还要认真修好助行。助行就是能支持帮助正行的其他行持。助行太差,就会障碍正行。∵

一、正行和助行

昙鸾大师认为世亲菩萨在《往生论》中提出的五念门都是正行,精修五念门就是信愿行具足,就必定往生极乐。五念门是:1、礼拜门,2、赞叹门,3、观察门,4、作愿门,5、回向门。五念门都是心心在佛,念念在佛的念佛法门,以赞叹门中的称念佛名号为主要的正行。

善导大师认为专依净土经论的修行都是正行。他说:“一心专读诵此《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一心专礼彼佛;若口称即一心专称彼佛;若赞叹供养即一心专赞叹供养。是名为正。”他又说:“又就此正中,复有二种: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远,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除此正助二行已外,自余诸善,悉名杂行。”(《观经散善义》)即善导大师提出的五正行为:读诵、观察、礼拜、称名、赞叹。其中只有称名念佛为正行正业,其余诸善万行都是助行杂行。后来净土宗诸祖师大德,按善导大师提出的“身专礼阿弥陀佛、口专称阿弥陀佛,心专忆阿弥陀佛”作为净土宗的修行核心,其中口专称阿弥陀佛名号又是核心之核心。所以净土法门就成为专门称念阿弥陀佛名号的念佛法门。如果不老实信愿念佛,就不是真修净土念佛法门。

善导大师以后的净土宗祖师,一致赞成称名念佛是正行,但认为只要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一切善行都是助行。永明延寿大师提出“万善同归”,印光大师提出中国传统儒道善书善行都有助于净土修行,都是助行。如果没有信愿行,或信愿行三者缺一缺二就不是三资粮具足,则一切善行都是杂善,都是世善,都是杂行。类似的,只要有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就是有净土,就是专修净土。如果信愿行不具足,不发愿求生西方净土,就不是专修净土。在三资粮具足,对净土了然于心后,可以了解读诵净土经论以外的经论而且越多越好,可以加深对净土义理的深入解悟。一般人只要不去兼修其他法门都不是杂修,否则就不是专修净土而是有“夹杂”。

对于净土法门,祖师们都特别重视修行,“不需要任何修为”的提法是错误的;都特别重视念佛正行,“只念一句佛号”就够了的说法是误导;都特别重视正助***。认为除念佛外,一切行持都应舍去,不要任何修为的知见也是错误的。

对于助行,我们仅对下列几个方面,作一简要叙述。

二、净业三福是净土主要助行

净业三福,在第三章已作简要介绍,这里从净业助行上再作补充。

(一)世俗善

“一者孝养父母,奉世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称为世福,也是世俗的善业。世人即使未学佛,也都要自然执持这些善行。所以又叫凡夫善。这也就是印光大师提出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孝养父母又是重点,因为万善孝为先。连父母都不愿孝养,就失去了人伦的基本,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哪里能真心学佛念佛,哪里能真心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呢?《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说:父母生我养我教我的恩情是难以报答的。父母是“世间福田之最”。佛陀成道后便到忉利天为母亲说法,报十月怀胎之恩。佛陀还劝父亲念佛求生极乐净土,其父圆寂后,还亲自为父亲送葬。这些都是佛陀孝养父母的崇高德行。劝勉父母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是最大的孝行。莲池大师说:“亲得离尘埃,子道方成就”。善导大师说:“佛尚自收恩,孝养父母,何况凡夫而孝养?”师长教示礼节、学识品德,因行无亏,乃至成佛。这些大恩大德,当然必须敬重。“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是学佛修净土的基础,是净土助业的基础。

2、戒善

“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称为戒善又称戒福是出世间法的基础。“戒德巍巍,能感菩提之果”。

大乘佛教传入中国,一直重视戒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律宗,修学佛法必须“以戒律为基础”。净土宗祖师没有一个不着重强调“持戒修行”。持戒“念佛”也成为中国净土宗的一大根本特色。念佛人是人中楷模,是出世精英,上成佛道的先行。他们都必定是志趣道心品德第一的大好人,都是很重戒律的。任何反对或轻视戒律的,都不是真正优秀的佛子。毁犯戒律威仪的人,如不虔心忏悔,怎么能老实念佛呢?

戒律问题我们在第一章已作简要介绍,净宗大德特别重视念佛行人受持八关斋戒,现简介如下。

八关斋戒是佛陀为在家弟子制定的暂时出家修行的戒律和斋法,让在家人在家里也能够过一日一夜的出家人的清净生活,所以是在家人的出家戒,是八条关键的清净身心,息灭妄念的止恶防非的戒律和过午不食的斋法,叫八关斋戒又叫八关戒斋。内容是:1、不杀生,2、不盗窃,3、不非梵行(不淫),4、不妄语,5、不饮酒,6、不非时食,即过正午不食(称为持斋),7、不着香花鬘,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倡伎,不故观听,8、不坐卧高广大床。

受持八关斋戒的利益有:l、脱离病苦,2、消灭罪障,3、免除横祸,4、远离恶道,5、福报优厚,6、成就迅速,7、世间尊贵,8、得生天上,9、往生助缘,10、临终欢乐,11、得相好身,12、成佛道缘。

八关斋戒可在清晨请出家僧人传授,也可以在佛前自受,八关斋戒授持仪规如下:

(1)发愿

归命一切佛,惟愿一切佛菩萨众,授受于我(以上一说)

我今归命胜菩提,最上清净佛法众。

我发广大菩提心,自他利益出成就。

忏除一切不善业,随喜无边众福蕴。

先当不食一日中,后修八种长养法。(以上三说)

(2)三皈依

我弟子某某,惟愿阿阇黎,摄受于我,我从今时,发净信心,乃至坐菩提场,成等正觉。(以上一说)∵

誓皈依佛,两足胜尊。∵

誓皈依法,离欲胜尊。∵

誓皈依僧,调伏胜尊。∵

如是三宝,是所归趣。(以上三说)∵

(3)受戒∵

我弟子净信优婆塞(优婆夷)某某,惟愿阿阇黎,忆持护念,我从今日今时,发净信心,乃至过夜分,讫于明旦,日初出时,于其中间,奉持八戒。所谓: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非梵行,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非时食,七不香花鬘庄严其身,亦不歌舞倡伎,八不坐高广大床。我今舍离如是等事,誓愿不舍清净禁戒八种功德。(以上三说)

(4)回向

我持戒行,庄严其心,全心喜悦,广修一切相应胜行,求成佛果,究竟圆满。(以上一说)

我发无二最上心,为诸众生不请友。

胜菩提行善所行,成佛世间广利益。

愿我乘是善业故,此世不久成正觉。

说法饶益于世间,解脱众生三有苦。(以上三说)

八关斋戒是五戒的扩展,受持仪规简便,功德利益巨大,所以净业行人应经常受持一日一夜的八关斋戒。受此戒后,只管二十四小时,第二天清晨又得重受。我们提倡居士林,念佛组,念佛堂,佛七等集体活动,都能推广八关斋戒的传授。有僧人时应请僧人主持传授,无僧人时也可按上述仪规,跪在佛前或面向西方,自己诵读或与他人一起诵读而受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八关斋戒,每个月受持六天,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

(三)行善

“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是行善,又称行福,是大乘福。

发菩提心即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也即是求往生极乐之心,只要信愿行具足,求生净土,就是发菩提心,愿与诸众生,同生极乐,同成佛道,同度众生,就是无上菩提心。不求生极乐净土,就没有发净土宗的无上菩提心,所以真正的净土行人都是发了菩提心的。我们天天念发愿文,念回向文,就是在发菩提心。有人说菩提心是杂行杂善,应舍弃,这是不对的。

深信因果是学佛修行的基础,也是佛法的核心。念佛必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住不退转,一生圆满成佛,这是净土法门的大因果,我们必须深信。不相信这一至高无上的因果大法,就是怀疑佛智佛语,否定佛法,即使念佛,由于无真正信愿,也是不能往生的。

读诵大乘可以开发般若智慧,善导大师说:“言读诵大乘者,此明经教,喻之如镜,数读数导,开发智慧,若智慧眼开,即能厌苦快乐,涅盘等也。”净土宗同样是以般若智慧为先导的,有条件的净土行人,在对净土了然于心,信愿坚定后,可以尽可能多的读诵大乘。对于一般太忙的人,文化水平不高,年老的念佛人,还是按莲池大师的“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的开示行持为宜。

劝进行者就是随缘弘法利生,劝人学佛念佛求生净土。念佛不忘众生,念佛不忘报四恩,念佛不忘佛法久住,念佛不忘世间法,念佛念心,要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行善积德。

圆瑛法师依净业三福提出“求福、求慧、求生净土”,自称“三求堂主人”。我们在净土行持中也应成为全面奉行净业三福的三求堂主人。

在信愿念佛求生净土的前提下,以上三福中,只行一福并回向极乐即可往生净土,行持二福回向亦可往生,具行三福回向亦可往生。

具行净业三福,老实念佛就是三皈、五戒、十善、四摄、六度万行,一切善行全皆具足,其重点却在念佛正行,助行只要随缘随分尽心尽力即可。

印光大师指出:“念佛之人,必须事事常存忠恕,心心提防过愆,知错必改,见义勇为,方与佛合。如是之人,决定往生。”也是指明正助***的重要性。

三、折伏现行烦恼是修清净心的要务

佛法是心法,学佛就是识心修心,修心就是去除妄心,令心清净,以清净心而回复本具真心。学佛就是明心见性,彰显真心的过程。净土法门也不例外,也是去妄求真。净土法门就是以一句阿弥陀佛的无上妙法来去妄住心,以蒙佛接引往生不退为捷径的心开见性,究竟成佛的妙法。我们在平时修行中,就是要折伏现行烦恼,来修清净心。心清净,念佛才得力,往生更有把握,所以修清净心是净土修行的助行。

净土宗第十二祖彻悟大师提出:“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就指明了修清净心的内容和方向。

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思想言行,也即是修正我们的身口意三业,关键在修心,修心的关键在去妄,即去除妄想执着。佛陀悟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所以学佛修行就是去妄修心。净土法门认为念佛就是念心就是修心。念佛就是“是心作佛”,即是“是心是佛”。持戒修正行比较容易,修心去妄想执着很难。佛说:“阎浮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所以修行要修在起心动念处。如果不尽可能地去除妄想,修清净心,就会业障现前,障碍我们的深信切愿,老实念佛,求生净土的信心和决心。所以修清净心是净土修行的重要助行。

净土法门不但特别重视念佛的正行也很重视持戒、行善积德,发菩提心,六度万行,修清净心等助行。发菩提心,六度万行在前面章节已多次讨论过,不再赘述。

彻悟大师提出净土宗的十六字纲领:“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印光大师强调:“真为生死,发菩提心,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些都是净土行人应诚敬谨遵的正助***的准则。∵

四、潜修普贤十大愿王∵

普贤十大愿王是净土修行的重要内容。《普贤行愿品》是净土五经之一,它是经中之王《华严经》中的一品。华严海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依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在《无量寿经》中参加无量寿如来法会的佛子,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精修普贤十大行愿,方能与阿弥陀佛本愿相耦合,保证圆成佛道。

普贤十大愿王的内容是:

(一)敬礼诸佛

敬礼就是恭敬礼拜,就是虔心皈依,就是恭敬信仰。无信不会诚敬礼拜。礼拜可破除我慢心,破除我执,一切依佛的圣言量为准则。礼敬三世一切诸佛,也要礼敬一切众生,因为一切众生皆当成佛,是未来佛,也要礼拜自己的自性佛,敬重己灵,自己也一定能成佛,不可妄自菲薄。净土宗的敬礼诸佛,就是专诚礼敬阿弥陀佛;礼敬阿弥陀佛就是礼敬三世一切诸佛。因为三世一切佛,共同一法身。所以善导大师提出:“身业专礼阿弥陀佛。”礼拜也是《往生论》五念门之一的礼拜门。

(二)称赞如来

赞佛偈唱道:“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释迦世尊因念佛赞佛先于弥勒成佛,证明赞佛功德不可思议。称赞如来,就是赞叹佛的功德智慧神威猛力。称赞如来就是以虔诚恭敬心皈信如来。称赞如来必可培植福德,增长智慧。称赞如来就是念佛。称赞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就是称赞阿弥陀佛,称赞阿弥陀佛也即是称赞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善导大师提出:“口业专称阿弥陀佛。”称赞如来就是称名念佛,也是《往生论》五念门之一的赞叹门。

(三)广修供养∵

一切菩萨常以种种上妙供具,供养诸佛,皆有广大殊胜的功德果报。念佛行人应随力随分在佛前供一灯一香,一果一杯清水,只要心至诚,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供养阿弥陀佛就是供养一切佛。

供养可分为财供养和法供养两类,法供养最为殊胜,法供养又可分为七种:一者如说修行供养,二者利益众生供养,三者摄受众生供养,四者代众生苦供养,五者勤修善根供养,六者不舍菩萨业供养,七者不离菩提心供养。只要是三轮体空,财供养也就是法供养。供养离悭贪。∵

(四)忏悔业障∵

宿世恶业皆成出离生死的障碍,因此有罪障必须忏悔。垢除障灭,诸苦自息,任修一法,皆易成就。要忏悔业障,应该发起十种心:一明信因果,二自愧自责,三怖畏恶道,四不覆瑕疵,五断相续心,六发菩提心,七修功补过,八随喜他善,九念阿弥陀佛如说修行净土,十观罪性本来空寂。忏是明白讲出自己的过失错误,悔是改过自新,决不再犯。要勇于自我批评,且不怕别人批评,应发大惭愧心,大勇猛心,至诚忏悔,改恶迁善。至诚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忏除恶业的最好妙法,忏悔业障能离愚痴。

(五)随喜功德

看见他人行善积德,弘法利生,劝人念佛等,都要赞叹欢喜,就是随顺欢喜他人所作功德,即是随喜功德。随喜功德能除嫉妒,发起平等心。净业行人要只见众生之善,不见众生之恶。印光大师说:“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他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六)请转***∵

转***就是佛将自己悟得的实相佛理,转至众生心中,自觉觉他,辗转不息,如轮常转。请转***的行愿,能除谤法障,生起慈善心。佛在世时,可请佛转***,佛灭度后,也可以请懂佛法的法师大德讲经说法,代佛转***。有条件的寺院、居士林、念佛堂等都应常请法师大德讲经说法,组织听众,提供讲堂。一切菩萨声闻无论在家众或出家众,只要是有正知正见的修行人,都有弘扬佛陀正法的责任和义务,也有讲经说法的资格。劝人念佛求往生,乃至一句两句,功德都是很大的。另外利用录音磁带、录像带、光盘、互联网、刊物杂志,印赠佛经佛书广为流传,都是请转***。

(七)请佛住世

佛住世弘化,能令众生脱离生死苦海,圆证无上菩提。有佛住世是稀有难值的,所以请佛长久住世是众生心愿。请佛住世也是请佛法长久住世,正法久住,一切善知识都在劝请之列。念念阿弥陀佛名号,无有间断,就是请佛住世。

以上七愿是菩萨的愿行。以下三愿是菩萨的回向行。

(八)常随佛学

常随佛学是回向菩提的自利之行愿。常随佛学可以提升人的生命品质,速证佛果。佛是最完美的人。学佛就是学习佛的所言所行,人佛的知见。佛是人天导师,行为的楷模,我们一定要虔心信佛,虔心永远常随佛学,净业行人常随本尊阿弥陀佛学,也向导引我们的诸大菩萨学。无量寿如来会上诸大菩萨及贤护等十六大士,咸共遵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我们也要恭敬学习。∵

(九)恒顺众生∵

对一切根性的众生都起恭敬心、大悲心、平等心、忍辱心。不说他人过失,只看他人优点好处。众生是未来佛,当起恭敬心。众生受苦,生同体大悲心,解除众生苦难,就是解除自己的苦难,全心全意为众生求安乐、拔苦根。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佛性等同不失不缺,人人平等,不起分别心。众生对不起自己,不起瞋恨心,忍辱解冤,不起报复心。众生欢喜,诸佛欢喜。平等饶益众生,随顺供养承事,善以权智,恒顺众生根性而度脱。对迷茫众生,导向菩提正道,对无明愚痴众生以法施给予光明,劝人学佛念佛,让众生走上真正解脱之道,才是真正恒顺众生。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人人都实践这一行愿,就能创造和睦的家庭,和谐的社会。净业行人,往生极乐,才能圆满成就这一行愿,在此世间,也应随分力行。

(十)普皆回向

普皆回向,是将前九大行愿的善行功德,回转趣向三处,回向实际,回向菩提,回向法界众生。净土宗的回向,正如《往生论》说:“云何回向?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心常作愿回向为首”。又说:“回向有二种相:一者往向,二者还相。往相者,以己功德回施一切众生,作愿共往生彼阿弥陀如来安乐净土。还相者,生彼土已,得奢摩他(止)毗婆舍那(观)方便力成就,回入生死稠林,教化一切众生,共向佛道。若往若还,皆为拔众生渡生死海。故言回向为首,成就大悲心故。”我们常念的回向偈说:“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登极乐国。”普贤教我们普皆回向,就是要利益一切众生,所作功德全部布施给众生,舍去有所得心,舍去有所舍心而成就广大心,大慈悲心,唯求无上菩提,速证佛果,普度一切众生。

笫四节理事***

净土法门的修行,既要将念佛,行善积德等事修,放在首要地位,在有条件时,也应读诵净土经论和祖师大德的开示,听经闻法。将净土宗的甚深微妙义理了然于心,这就是理修,理事必须***,既不可执事废理,也不应执理废事。

老实念佛是事修的核心,只要能真正信愿念佛,自然就体现了净土的理论。不少没文化的老大娘,能够数年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念佛,求生净土,她虽然不懂多少道理,只相信念佛好,极乐世界好,我死后一定要去。简单质朴的信愿,证明她就是真心懂得“念佛必定往生成佛”的大因果的,是“善解大乘义趣”的。所以说他们是潜通佛智,暗合妙道的。她们是以事修来显示理修,虽然未刻意理修,事修中就有理修。

理修是指读诵大乘净土理论,闻听高僧大德善知识宣讲净土,了悟净土宗“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甚深义理,从理论上了悟净土法门的意实义趣。这对坚定净土信愿老实念佛,起到破疑生信,专一修持,矢志不移求生净土的保证作用。

执事不明理,信愿难坚,疑虑难消,念佛不得力,心难至诚专一,容易退堕懈怠,容易间断夹杂,对往生成就产生了障碍。所以我们要重视理修。有文化的净业行人,也要深入经藏,读诵大乘,读诵净土经论。文化低的行人也要至少读诵一部《阿弥陀经》。没有文化的老年行人,可以不读经,只要一句佛号念到底,也就含有理修了。我们都要多多听闻高僧大德讲经说法,也是开智慧、明义理的极好机会。老实念佛事修的同时,并不妨碍多多理修。明理之后,自己可以念佛更得力,往生更有保证,也更能劝进行者,弘法利生,劝更多的众生,同声念佛,同生极乐,同成佛道。

执理不行事,又叫执理废事,就要不得了,是很有害的。只一心研究佛理,没完没了探究“为什么?”认为道理没有研究通,就不信佛,就不念佛,就不事修,这是很危险的。佛法是信为能入的,是信仰,是对圣者大雄佛菩萨的皈敬。常言,“有信则灵”。有信才与佛菩萨,心灵相通相融相应,才能感应道交,才能真正明理,“不假方便,自得心开。”用凡夫的归纳法,推演法,逻辑法等世俗研究方法,是不能真正懂得超情离见的出世间法的深奥义理的。对佛理研究得再深,也只不过是观赏宝藏,向人描述宝山,空手归来,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最多成为佛学家而已,对自己了生脱死,又有什么意义呢?李炳南老居士说:“古人莫学苏东坡,今人莫学梁启超。”苏东坡和梁启超,不但是有成就的文学家、思想家,而且也是有名的佛教徒,在佛学方面是有成绩的。但是他们不能老实念佛,轻视事修,对求生净土信愿不坚,最后未能往生,还在六道轮回,是十分可惜可叹的。

莲池大师说:“着事而念能相续,不虚人品之功;执理而心实未通,难免落空之祸。因事有夹理之功,理无独立之能故也。”莲池大师这段开示,将理事***的关系,讲得十分透彻。“着事而念能相续”,虽然只是执着在事相上老实念佛,净念相继,就有“不虚人品之功”,即不会埋没唐捐九品往生的功德。假若“执理而心实未通”,一味执着理性的解悟,而心并未开悟通达,真正悟知实相,那么就会“难免落空之祸”。开悟不成,往生不成,两头失落,只有仍然在六道中轮回了,“因事有夹理之功”因为事修本身就含有理修的功德。“理无独立之能故也”,而理独立不与事相结合,理就没有能力独立成在。所以执理废事是很危险的,单独只研究佛理,不用来指导修行,理事不***,对了生脱死,也是没有用的。

总之我们要真信切愿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也要正助***,理事***,以自己修行的小小功德,都回向极乐,回向一切众生。有此清净心的内因,乘不可思议的佛力为缘,必得往生极乐净土的硕果。所以真正的信愿念佛人是万修万人皆往生的,是必定当生圆成佛道的。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