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空大师念佛法要(第二集-上)

主讲:如本上人∵整理:编辑部∵

诸位观众、诸位菩萨,大家好!现在要演讲“妙空大师念佛法要”,今天已经进入第二天。我们来看妙空大师如何开示念佛求生西方净土的要诀,他说:

妙空大师云:念佛之人,勿杂恶念,于必经之事,一过即舍,久之意地清净,遇事即有妙智观察。此乃念佛转识成智也。

念阿弥陀佛圣号,求生西方净土的人,不要时常动恶念,或是起杂念、妄念、起无明,乃至所有不清净的意识,这些念头全部要净化。有杂恶念,对你来说不是好事,动恶因,当然感召恶果。所以,每当你生起杂恶念时,就要马上发露忏悔,千万不要让这些恶因产生。他又说:“于必经之事,一过即舍,久之意地清净。”

意思即是六根难免接触六尘境界,如早上睡醒,双脚下榻时,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定会接触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这是必经之事。当你六根触六尘的当下,难免会遇到一些人生的顺逆境界,遇到好的、坏的、欢喜的、痛苦的,令你忧心、烦恼,挂碍、执着的,这一切都要事过境迁。事情过了就好,不要耿耿于怀,一直放在心里,不然会带给你困扰,令你情绪化、烦恼,要锻炼如是的功夫,一过即舍,才能使你的内心清净光明。你看!现今繁华社会五光十色,处处充斥着声光幻影,皆是迷惑人心,稍有不慎就坠入迷妄之中,而带来执着、挂碍、烦恼,往往无法自拔,因此久而久之,产生许多文明病,譬如自闭症、忧郁症、躁郁症,这都与心有直接百分之百的关系。

所以,在学佛的过程中,诸佛菩萨乃至过去的高僧大德教你:念佛修行之人,平时心里不要有杂恶念,事情过后,就要一过即舍,才能使你的心地清净。面对一切五欲六尘心不起贪恋染着,来随它来,去随它去,如同磁铁失去了磁性,得失取舍之心渐渐放下,只有一句弥陀圣号入于心中,如是念阿弥陀佛,则念佛三昧自然现前,这时念佛则能转识成智了。不然,要如何转意识成为智慧呢?就是这样了。

在《六祖坛经》惠能大师说得一针见血,当下一语道破,来看他老人家如何开示: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

这就是说:修行是以无住为本,住而无住,无住而住,这才是修道人真正的功夫。不然,你处处住一切相、一切尘、一切法,你就永远摆脱不了尘劳,痛苦绵延不间断。所以,六祖是已修到开悟证果的圣者,他所说的,处处要解开你的结,处处要净化你的心地,使你光明的本体显露。人总是有念头,念过去、现在、未来的种种分别心,叫你不要分别,不要动念头,你做不到,但是,要如何修呢?他这样教你:不思前境,念头动完之后,就让它过去,不要再追忆它,你愈追,它愈是相续不断,就如同一只狗绑在那里,你不去逗它,就没事,你愈逗它,它就一直对你狂吠不停。只要你不理它,让它去叫,叫到最后,狗也会口渴,声音也会沙哑,总有叫累之时,等它叫累了便坐在那里,跟你大眼瞪小眼。如本法师作的比喻很漂亮吧!所以,当念头现前时,不要理它,它就不会对你怎么样,不会继续骚扰你;如果你愈关心你的念头,那就没完没了。

所以,佛门有一句话说:“动念即乖”你念头生起来,就赶快忏悔,不要理它就好了,正如妙空大师所说的:必经之事,一过即舍,事过境迁就好了。否则愈理它念头就动得愈多,天马行空的一直想,念头一直延续下去,这样是不对的!所以,六祖告诉你: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自己无法察觉,一直想下去,随着念头一直流转下去,而生死轮回亦复如是。于诸法上,所有的念头,念念不住,住也住不了,你叫它不要住,它偏偏住;叫它住,又住不了。所以说:一切法在你的心目中,念念不住,当下就不被束缚,不住于此。此是以无住为本,这样修道就没错了。能离一切相,则法身当下就清净了。这样诸位了解吗?要如何修行?修行是以无住为本。所以,我常说:过去你遇到多少伤心事,如今何在?是生灭法,被无常吞噬了。遇到多少称心如意、欢天喜地的事,如今何在?被无常所吞噬了,动一个念头,住不了,就马上构成过去。是不是?没错!

所以,六祖说这些话:诸位好好的用功,按照这个法门去修就没错了。有一天,你也会像六祖一样,开悟证果,因为他是过来人,他也是这样修行而来的。若以无住为本来修行,你要开悟证果,或是念佛,是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以清净的法体念阿弥陀佛,那么,所念的每一句佛号,都是清净解脱,大放光明。

我举个例子给诸位听:嘉义有一位菩萨,他自从学佛之后,对禅宗特别喜爱,所以,用般若禅来作修行的根本,而以净土为依归。平时他的早课一定要诵《六祖坛经》或是《金刚经》;晚上必修的则是念《阿弥陀经》。因为他有禅宗的基础,所以,能将心地锻炼得非常清净解脱,可说是无染无杂。他平时为人处事很有礼貌,有儒家的思想,所以,为人处事很中道,做人做事拿捏得恰到好处,逢人总是面带笑容,你看到他会起欢喜心。而一个人如果老是摆一副脸孔,让人看了会退避三舍,看了之后就很感冒。他如果遇到有人起无明烦恼、执着,他都会为那个人开示法语,他说: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心离一切相,凡所有一切法,都是虚妄生灭法、无常的东西,住也住不了。你心里无住,一切都好说,只要你心里能离一切相,你的法体自然清净,你的前念、今念、后念,念念不要相续,这样你就不会被它束缚了。他又引用我的话说:就像一条狗,你不去逗它,它就不会对着你叫;你愈逗它,它就愈是对着你叫个不停。我们的念头现前之后,不要理它,单提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就没错了。念头现前后,不要理它,不要前念动完,后念又起,如是妄念相续不断,永远扯不完,没完没了!他都是这样对人开示,他自己也如此相应、修行。在他八十三岁的时候,身无病苦,他向家人这样说:修行是以无住为本,离一切相,法体自然清净。最后他说:佛来了,我先走一步了!我们在西方极乐世界相会再见。然后就一语不发,坐在大厅的沙发上念阿弥陀佛,由他自己起音,阿弥陀佛‥‥‥,唱得满心欢喜。在念佛当中,所有的杂恶念都不生,清清净净,加上平时薰习般若禅,看《六祖坛经》、《金刚经》,所有一切相,都不染着于心,无住为本,离一切相,则法体清净,在这种状况之下,他很安详的往生西方净土了。就这么自在无挂碍,离一切相,自性解脱,往生净土。真的相当不容易,这不是每个人能办得到的,不然,你看看!在你往生时,有没有办法像他这样!坐在沙发上,念佛念得很自在。所以,他的媳妇和孙子看了之后说:真的有人能如此自在往生,而且没有病苦,最后还道出法语。他的媳妇本来很铁齿,没有信佛,包括他的孙子,也把念佛当作是迷信,然而由于他的祖父、她的公公以身作则自在往生,因此使他们对佛法有所改观,并且来受三归依,成为很虔诚的三宝弟子。所以,有些人若没有一些感应、瑞相,要他来学佛,总是歪理十八条,条条有理,但若一日,因缘际会,事实摆在眼前,使他有所震撼,则善根大展流露,向佛学佛之心便会勇猛前进。再听好!妙空大师又开示了:

妙空大师云:所谓随顺持名者,昏沉则经行持,散乱则端坐持,或跪或立或卧,皆随己便,总使一句佛号不忘,此乃降伏心魔之要术也。

念阿弥陀佛,说简单,极简单;说困难,极困难,端视你有没有心要念而已。你如果念佛念到昏沉,想要打瞌睡,妙空大师告诉你:起来经行,不要再坐着、躺着,起来走一走,念阿弥陀佛,持名念佛,昏沉的时候,就起来经行,或是绕佛都可以。当你的心很散乱时,你便端正坐着持佛号,阿弥陀佛‥‥‥,散乱时端坐持佛号,如果妄想照常现前,那么,合掌跪着念阿弥陀佛‥‥‥,若是跪着仍然没用,站着也可以,或是躺着念也可以,看你方便就好,只要能降服你的妄想就好,只要你能念得自在、快活、清凉,任何方法皆是可行之道,所谓“法无定法,应机则宜。”总之,一句阿弥陀佛,不要忘失,要紧紧抓住,绵绵密密的念。这样知道吗?不要让它随口滑过,这就是所谓降伏你的心魔根本的要素。执持一句佛号,你的妄想要如何生?佛号不夹杂,你的无明要如何起?一句阿弥陀佛,不随口滑过,这样妄想如何生呢?所以,念阿弥陀佛来降伏你的心魔、降伏你的妄想是最好不过了。念佛不拘任何形式,行住坐卧,只要适宜即可,好念就行了。坐着会妄想,不然就站着;站着照样打妄想,不然你就绕佛;绕佛还是没办法,不然你就来经行,这些都可以。有人说:如本法师!如果坐着也不行、躺着也不行、经行也不行,照样打妄想,该怎么办?这样我教你一个方法,你拿一桶冰水,一头栽下去,我就不相信没效,你把头放进冰水中,就像冶炼过的钢铁遇到水,“ㄘ”的一声,马上令你提神醒脑。本来想睡觉、昏沉,一直打瞌睡,点头如舂米一般,此时,你把头栽进一桶冰水中,“ㄘ”的一声,马上精神百倍,阿弥陀佛‥‥‥,妄想要如何而生呢?难矣!一切都是对治法,只要你妄想不生,无论用任何手段,只要能提起一心即可,坐着也妄想,跪着也妄想,躺着也妄想,那该怎么办呢?把头栽进冰水中,精神就集中起来了,要如何打妄想呢?没错!再听好!禅宗是以无门入门。当下叫你不要有念头,你做不到,何况多生累劫的习性,多生累劫的妄想、烦恼心都是与生俱来的,所以,难断难止,要你当下一念不生,你做不到。所以说:净土法门是有门入无门,有一个依靠,以念佛方式,容易觉悟,容易入门,容易入手,容易成就你的道业。你念佛念到有妄想,自己会知道。禅宗则不同,在那里坐禅,参你不生不灭的自性,叫你不要动念头,你却偏偏一直动念,坐一小时,打一小时妄想;坐两小时,打两小时妄想,自己还不知不觉。坐一支香,打一支香的妄想,自己无法察觉,任凭念头动个不停。所以说:念阿弥陀佛容易觉悟,知道你起妄念,就把心收摄回来,提起一句佛号,容易入手,容易入门,容易成就。这也难怪过去的祖师大德告诉我们:末法众生,亿亿人修行,罕有一人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道理在此!

再举一个例子,屏东有一位居士,一生学佛十几年,他对禅宗很喜好,口头禅说得非常亮丽,说得非常漂亮,段落分明。他都看一些禅宗的经典、禅宗的法语,一心参禅、悟禅。最后,他问我一句话,他说:师父!什么叫作禅?我说:一念不生,即是如如佛,于空于有,于空有不二都能自在,动中能静,静中能动,达到动静不二的境界。哎呀!师父!我根本做不到,禅是很庄严,禅是很解脱,禅是果地;但是,我愈参悟,烦恼愈生,无明愈多。我跟他说:你要看自己根机所需,不要听别人介绍之后,羡慕禅是那么富丽堂皇、那么漂亮,一入如来地,当下自性解脱。没错,用讲的比较快,但是,你要做到这样,要三大阿僧只劫,修行是要渐次往上的,不要想一步登天。说在空中,却行在有中,处处染一切尘,嘴里讲的是解脱的话,却做不到。我看只要能应机就好,不然,你念阿弥陀佛看看。那天起不到一个月,他又来找我:师父!念佛确实容易觉悟,容易得手,容易入门。他进步的非常神速,因为他有禅定的基础。所以,他自从念佛之后,时常在定中或睡眠中见到诸佛菩萨。不简单!最后,在他晚年的时候,大概在七十五岁左右,他时常念佛得定,要往生之前,他跟家人交代:我再三天之后,就要往生西方净土了。三天一到,他没有拿着念珠,只是口中喃喃念着佛号,结果非常自在,很平静、很安详的往生了。有禅的基础,加上他念佛非常卖力,最后,凯旋胜利者是他,交出一张很庄严的成绩单,自在往生。所以,一切法都是对治法,法门只要适合你用即可;如果不适合你用,这个法门虽然富丽堂皇,能说到果地、会飞天钻地,却不适合你,这样也只是徒劳无功,浪费岁月而已,当青春消逝,临命终时,只能手足无措而去。是不是?应该三思啊!

妙空大师云:凡遇逆顺净秽,苦乐得失,一切境界时,务须保此一念,不然念随境界转去,佛念从此断绝,岂不可惜矣哉!

意思是说:我们活在世间,难免会遇到顺境、逆境;遇到清净的事、污秽不清净的事;遇到欢喜的事、痛苦的事,你的心不要被境界所转,在一切境界当中,保持你的心无生亦无灭,无垢亦无净,无取亦无舍,无逆亦无顺,无净亦无秽,就是解脱之境。没错!这是理想、是果地,虽然一时做不到,不过,这是我们的目标、归宿。称为:一切境界时,务须保此一念。你的念头不要随境界所转,这样就没错了!你念阿弥陀佛时,阿弥陀佛‥‥‥,听到一些如意的事,不要被它所转;听到一些不如意的事,不要被它所转;听到苦乐、得失的事,也不要被它所转。到了此时,你的佛念没有断绝,最后就能入一心,三昧现前;你的佛念如果断绝,就非常可惜了。这样诸位了解吗?所以,我们活在世间,免不了有苦乐、得失、净秽、顺逆,都会尝到这种种境界的滋味。

所以,你不要随着境界而转,要转一切境界入佛念。遇痛苦事,念阿弥陀佛;遇欢喜事,念阿弥陀佛;一切如意的事,念阿弥陀佛;失去一切时,念阿弥陀佛;遇到顺境的时候,念阿弥陀佛;遇到逆境的时候,也念阿弥陀佛,这样叫你不入一心不乱也难,要你不往生净土也不可能,因为你念到此时,已经有禅定的基础,不会被境界所转了,最后,往生者非你莫属。

我举个例子给诸位听,法王讲堂有位性谦师父,她一生当中尝尽苦楚,历尽沧桑。她在学佛的过程当中,无论是家事、社会事,遇到多大的变迁与不如意,她的道心依然非常坚固,不动摇。尤其她到了五十几岁才来出家修行,我知道她道心很坚固,一心念阿弥陀佛,很坚信佛法永不改变,就为她剃度。她出家之后,在常住里非常的勤劳,为人处事非常忠厚,这就是有修行;没有修行的人则是趾高气昂的,说话冷嘲热讽,走起路来也没有应该有的气质与风度。她在师兄弟之间,总是默默地作她该作的事,一点也不与他人计较做多做少。尤其可贵的是她听经闻法不落人后,每每在做常住的工作时,总会带着一台随身听,把录音带放进去,将随身听挂在身上。走到哪里佛法就播到哪里,我所讲的经每一卷录音带她都听过,可说是二六时中,沐浴在佛法当中,而且一天念三万五千至四万句阿弥陀佛圣号。我说过:我有一串念珠挂在墙壁上,很少在念,平日讲经说法,***南北来来去去,比较没时间念佛,我把念珠挂在墙壁上,就快发霉了,我拿去给她念,不用一天,她就拨得亮晶晶的,拨珠念佛,她就是这么认真的念佛。可见她念佛有多么用功!用功修行,当然,有因就有果,所以,感召在临命终时,竟然坐化了。那天晚上,她自行去沐浴净身,洗好之后,换上一套新衣服,跟师兄弟有说有笑,在第二天凌晨四点左右就往生了,是坐化往生,不是躺着、不是趴着、不是侧卧,是身体呈四十五度坐化。她曾告诉我:师父我每天听您讲经,当有一天我往生时,一定会依教奉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让您讲经说法时有公案可说。她不负当初所发之愿,自在坐化往生。

所以,有用功就有功夫,世间人说:有烧香就有保佑。人家付出多少代价,所以,她今天能如此自在往生,这是事出有因。是不是?我这样想:我是她的师父,“输人毋输阵,输阵歹看面“她是四十五度坐着,身为她的师父,我要坐九十度,坐得直挺挺的,不然事关面子问题,否则会漏气,因为我也很爱面子。这就是她平时念佛用功修行,遇到任何顺境、逆境,都动摇不了她的心,得失、苦乐,都动摇不了她向道之心,一天念三、四万句阿弥陀佛,所以,在临命终时,交出这张如此亮丽的成绩单,令佛弟子感觉无比震撼,为她欢喜,向她恭喜!

妙空大师云:面对佛像时,即以此像为真佛,面对佛像心念佛,诚于中形于外。不对佛像时,亦应如对佛像之诚敬。如此念佛最易感通,黑业亦易消灭也。

妙空大师所说,句句都是一针见血的话,不会啰嗦,不会拐弯抹角。他说:我们修道人,诚意这个“诚”字很重要,当你面对佛像的时候,你要把佛像当作真佛,当然,佛弟子也知道那是如幻如化,不是铜塑的,就是泥塑的,不然就是纸张画的,不论用任何材质塑造的,一切法都是如幻如化,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都知道,但是,敬佛如佛在,要有这种虔诚心。好比看到中华民国的国旗,就联想到过去在革命甚至要成立一个国家时,死了多少人,是用多少的生命换来的,所以,对它所象征的精神,对过去付出心血的人,生起思慕、关怀与敬重。对佛像也是一样,我们也知道佛像是虚幻假相的,谁不知道那是偶像,如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难道会傻到不知如何抓痒吗?大家都是知识份子,怎么会傻成那样呢?但面对佛像,要如佛在一般。面对佛像,你的心念阿弥陀佛,就是要达一心不乱。以广义来说,念阿弥陀佛就是念佛的法身、念佛的智慧、慈悲、愿力、神通,念佛度化众生的大悲愿心。狭义来说,要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念到一心不乱,百岁命终时,承蒙西方三圣接引。这样诸位了解吗?这样佛教徒哪里会迷信呢?很清楚,不会茫茫然的,对真相明明白白,做任何事皆有其意义存在,最后,学佛成佛。妙空大师云:面对佛像时,心念佛,诚于中,内心虔诚,外在也要做得出来,形于外。有些人说:我的心虔诚就好了。可是,外在做不到,这样不算,太虚伪,内外不一致,要里外一如才对。你的心虔诚,可是,只在嘴巴上讲而已,外在所做的都跟心不一样,或是外在所做的,都只是做表面功夫而已,内心并不虔诚,这样也不行,要内外一如。如此念阿弥陀佛,最容易感应、感通,你所有贪嗔痴的黑业,当下会因为你念佛虔诚,因此渐渐消灭、净化、顿断贪嗔痴,最后,你的法体显露,光明的本性就现前了。世间人尚且会说:敬神如神在;佛弟子也要知道:敬佛如佛在,由外在的虔诚、恭敬,引发出我们自性的佛宝、法宝、僧宝。所以,外在的尊敬是方便法,最后,导归我们的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

我讲一个例子给诸位听,彰化有一位菩萨,修行没有善知识教导,而且执理废事,他的思想非常偏激,产生偏差、错误,自己却不知不觉。所以,他处处都跟人家说:我归依自性佛,归依自性法,归依自性僧,归依自性三宝就可以了。太过两极化了,不对!我问他一句话:这位大德你是佛吗?他说:不敢当,不敢当!我当然不是佛,但是,我是未来佛。我说:嗯!很正确。凡夫尚未开悟证果时,没有禅定,你难道不用归依吗?如同空中的羽毛,风一吹动,它就飘来飘去,飞来飞去,无有定处,风往东边吹,它就飘向东;往西边吹,它就飘向西,凡夫的道心亦复如是,没有定力;又如水上的浮萍,水流向西边,它就被冲到西边;如果冲向南边,它就流到南边,浮萍无根,在水底无根,无法固定住,随波逐浪。凡夫心如浮萍、如空中的羽毛,固定不下来,这样你难道不用归依吗?理虽顿悟,事须渐修。我又说:你被妻子欺负时,你不会烦恼吗?孩子惹你生气时,你不会埋怨吗?所以,遇到顺逆境界时,总是被转得东倒西歪,经常闹情绪,这样你难道不用归依?

凡夫没有归依三宝,就像空中的羽毛,随风飘动,亦如水上的浮萍,随波逐流。他听了之后,便马上悟入了,就只差这个关键而已,他当下恍然觉悟,归依三宝。没多久就来受五戒,接着又受在家菩萨戒,以后的日子,他就心安理得了,不然,看到出家众、看到善知识、看到同参道友,总是鬼鬼祟祟,躲躲藏藏的,讲话都会闪烁,眼神也飘浮不定,这就是他心里还有一事,执理废事,废于事相,不去归依,宁愿归依自性三宝,讲话偏激、两极化,很极端,很喜欢与别人争辩。但归依后,他不再心虚,为人处事就很踏实。之后,他很精进的念阿弥陀佛,因为他对般若品、禅宗很喜好,所以,他早上都念《金刚经》。我教他:你晚上再加诵一部《阿弥陀经》。然后,他就在佛前认真忏悔,忏悔过去造太多口业,断人善根,叫人家不用受三归依。所以,每每想到过去的无知、偏激,就生大忏悔心,在佛前号啕,念佛忏悔:佛在世时我沉沦,今得人身佛灭度,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一直忏悔‥‥‥,他知过能改,善莫大焉,他真诚的忏悔,又很拼命的念佛,所以,迷悟一念间而已。他一天念三万句佛号,而且每天至少要拜佛一百五十拜,你看他多么用功修行啊!

在他八十二岁的时候,便向他的子女说:我要先走一步了,大家保重,以后你们若想见父亲、阿公,唯一的办法,唯一的途径,你们大家要念阿弥陀佛,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相逢。然后说:我一切都准备好了,没什么挂碍,我要走了。大众就围绕在他身边,称念着佛号,前后不到二十分钟,就很自在安详而逝。你想想看!用功修行,付出相当的代价,最后,呈现出庄严清净的果报,往生自在,这就是用功的果实。这样诸位清楚吗?

(未完,由于篇幅的关系,上人主讲“妙空大师念佛法要”编辑部将陆续在双月刊中,分别为诸位刊载,敬请期待。)

妙空大师念佛法要(第二集-下)

主讲:如本上人∵整理:编辑部∵

妙空大师云:凡遇逆顺净秽,苦乐得失,一切境界时,务须保此一念,不然念随境界转去,佛念从此断绝,岂不可惜矣哉!

意思是说:我们活在世间,难免会遇到顺境、逆境;遇到清净的事、污秽不清净的事;遇到欢喜的事、痛苦的事,你的心不要被境界所转,在一切境界当中,保持你的心无生亦无灭,无垢亦无净,无取亦无舍,无逆亦无顺,无净亦无秽,就是解脱之境。没错!这是理想、是果地,虽然一时做不到,不过,这是我们的目标、归宿。称为:一切境界时,务须保此一念。你的念头不要随境界所转,这样就没错了!你念阿弥陀佛时,阿弥陀佛‥‥‥,听到一些如意的事,不要被它所转;听到一些不如意的事,不要被它所转;听到苦乐、得失的事,也不要被它所转。到了此时,你的佛念没有断绝,最后就能入一心,三昧现前;你的佛念如果断绝,就非常可惜了。这样诸位了解吗?所以,我们活在世间,免不了有苦乐、得失、净秽、顺逆,都会尝到这种种境界的滋味。所以,你不要随着境界而转,要转一切境界入佛念。遇痛苦事,念阿弥陀佛;遇欢喜事,念阿弥陀佛;一切如意时,念阿弥陀佛;失去一切时,念阿弥陀佛;遇到顺境的时候,念阿弥陀佛;遇到逆境的时候,也念阿弥陀佛,这样叫你不入一心不乱也难,要你不往生净土也不可能,因为你念到此时,已经有禅定的基础,不会被境界所转了,最后,往生者非你莫属。

我举个例子给诸位听,法王讲堂有位性谦师父,她一生当中尝尽苦楚,历尽沧桑。她在学佛的过程当中,无论是家事、社会事,遇到多大的变迁与不如意,她的道心依然非常坚固,不动摇。尤其她到了五十几岁才来出家修行,我知道她道心很坚固,一心念阿弥陀佛,很坚信佛法永不改变,就为她剃度。她出家之后,在常住里非常的勤劳,为人处事非常忠厚,这就是有修行;没有修行的人则是趾高气昂的,说话冷嘲热讽,走起路来也没有应该有的气质与风度。她在师兄弟之间,总是默默地作她该作的事,一点也不与他人计较做多做少。尤其可贵的是她听经闻法不落人后,每每在做常住的工作时,总会带着一台随身听,把录音带放进去,将随身听挂在身上。走到哪里佛法就播到哪里,我所讲的经每一卷录音带她都听过,可说是二六时中,沐浴在佛法当中,而且一天念三万五千至四万句阿弥陀佛圣号。我说过:我有一串念珠挂在墙壁上,很少在念,平日讲经说法,***南北来来去去,比较没时间念佛,我把念珠挂在墙壁上,就快发霉了,我拿去给她念,不用一天,她就拨得亮晶晶的,拨珠念佛,她就是这么认真的念佛。可见她念佛有多么用功!用功修行,当然,有因就有果,所以,感召在临命终时,竟然坐化了。那天晚上,她自行去沐浴净身,洗好之后,换上一套新衣服,跟师兄弟有说有笑,在第二天凌晨四点左右就往生了,是坐化往生,不是躺着、不是趴着、不是侧卧,是身体呈四十五度坐化。她曾告诉我:师父我每天听您讲经,当有一天我往生时,一定会依教奉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让您讲经说法时有公案可说。她不负当初所发之愿,自在坐化往生。所以,有用功就有功夫,世间人说:有烧香就有保佑。她付出多少代价,所以,今天能如此自在往生,这是事出有因。是不是?我这样想:我是她的师父,〝输人毋输阵,输阵歹看面。〞她是坐四十五度,身为她的师父,我要坐九十度,坐得直挺挺的,不然事关面子问题,否则会漏气,因为我也很爱面子。这就是她平时念佛用功修行,遇到任何顺境、逆境,都动摇不了她的心,得失、苦乐,都动摇不了她向道之心,一天念三、四万句阿弥陀佛,所以,在临命终时,交出这张如此亮丽的成绩单,令佛弟子感觉无比震撼,为她欢喜,向她恭喜!

妙空大师云:面对佛像时,即以此像为真佛,面对佛像心念佛,诚于中形于外。不对佛像时,亦应如对佛像之诚敬。如此念佛最易感通,黑业亦易消灭也。

妙空大师所说,句句都是一针见血,不会啰嗦,不会拐弯抹角。他说:修道人注重的就是“诚”,当你面对佛像的时候,要把佛像当作真佛,当然,佛弟子也知道那是如幻如化,不是铜铸的,就是泥塑的,不然就是纸张画的,不论用任何材质塑造的,一切法都是如幻如化,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都知道,但是,敬佛如佛在,要有这种虔诚心。好比看到中华民国的国旗,就联想到过去在革命甚至要成立一个国家时,死了多少人,是用多少的生命换来的,所以,对它所象征的精神,对过去付出心血的人,生起思慕、关怀与敬重。对佛像也是一样,我们也知道佛像是虚幻假相的,谁不知道那是偶像,如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难道会傻到不知如何抓痒吗?大家都是知识份子,怎么会傻成那样呢?但面对佛像,要如佛在一般。面对佛像,你的心念阿弥陀佛,就是要达一心不乱。以广义来说,念阿弥陀佛就是念佛的法身、念佛的智慧、慈悲、愿力、神通,念佛度化众生的大悲愿心。狭义来说,要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念到一心不乱,百岁命终时,承蒙西方三圣接引。这样诸位了解吗?这样佛教徒哪里会迷信呢?很清楚,不会茫茫然的,对真相明明白白,做任何事皆有其意义存在,最后,学佛成佛。

妙空大师云:面对佛像时,心念佛,诚于中,内心虔诚,外在也要做出来,形于外。

有些人说:我的心虔诚就好了。可是,外在做不到,这样不算,太虚伪,内外不一致,要里外一如才对。你的心虔诚,可是,只在嘴巴上讲而已,外在所做的都跟心不一样,或是外在所做的,都只是做表面功夫而已,内心并不虔诚,这样也不行,要内外一如。如此念阿弥陀佛,最容易感应,你所有贪嗔痴的黑业,当下会因为你念佛虔诚,而渐渐消灭、净化,最后,你的法体显露,光明的本性就现前了。世间人尚且会说:敬神如神在;佛弟子也要知道:敬佛如佛在,由外在的虔诚、恭敬,引发出我们自性的佛宝、法宝、僧宝。所以,外在的尊敬是方便法,最后,导归我们的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

我讲一个例子给诸位听,彰化有一位菩萨,修行没有善知识教导,而且执理废事,他的思想非常偏激,产生偏差、错误,自己却不知不觉。所以,他处处都跟人家说:我归依自性佛,归依自性法,归依自性僧,归依自性三宝就可以了。这是不对的!我问他一句话:这位大德你是佛吗?他说:不敢当,不敢当!我当然不是佛,但是,我是未来佛。我说:嗯!很正确。凡夫尚未开悟证果时,没有禅定,你难道不用归依吗?如同空中的羽毛,风一吹动,它就飘来飘去,飞来飞去,无有定处,风往东边吹,它就飘向东;往西边吹,它就飘向西,凡夫的道心亦复如是,没有定力;又如水上的浮萍,水流向西边,它就被冲到西边;如果冲向南边,它就流到南边,浮萍无根,在水底无根,无法固定住,随波逐浪。凡夫心如浮萍、如空中的羽毛,固定不下来,这样你难道不用归依吗?理虽顿悟,事须渐修。我又说:你被妻子欺负时,你不会烦恼吗?孩子惹你生气时,你不会埋怨吗?所以,遇到顺逆境界时,总是被转得东倒西歪,经常闹情绪,这样你难道不用归依?凡夫没有归依三宝,就像空中的羽毛,随风飘动,亦如水上的浮萍,随波逐流。他听了之后,便马上悟入了,就只差这个关键而已,他当下恍然觉悟,归依三宝。没多久就来受五戒,接着又受在家菩萨戒,以后的日子,他就心安理得了,不然,每每看到出家众、善知识、同参道友,他总是鬼鬼祟祟,躲躲藏藏的,讲话都会闪烁,眼神也飘浮不定,这就是他心里还有一事,执理废事,废于事相,不去归依,宁愿归依自性三宝,讲话偏激、两极化,很极端,很喜欢与别人争辩。但归依后,他不再心虚,为人处事就很踏实。之后,他很精进的念阿弥陀佛,因为他对般若品、禅宗很喜好,所以,他早上都念《金刚经》。我教他:你晚上再加诵一部《阿弥陀经》。然后,他就在佛前认真忏悔,忏悔过去造太多口业,断人善根,叫人家不用受三归依。所以,每每想到过去的无知、偏激,就生大忏悔心,在佛前号啕,念佛忏悔:佛在世时我沉沦,今得人身佛灭度,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一直忏悔‥‥‥,他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真诚的忏悔,又很拼命的念佛,所以,迷悟一念间而已。他一天念三万句佛号,而且每天至少要拜佛一百五十拜,你看他多么用功修行啊!在他八十二岁的时候,便向他的子女说:我要先走一步了,大家保重,以后你们若想见父亲、阿公,唯一的办法,唯一的途径,你们大家要念阿弥陀佛,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相逢。我一切都准备好了,没什么挂碍,我要走了。大众就围绕在他身边,称念着佛号,前后不到二十分钟,就很自在安详而逝。你想想看!用功修行,付出相当的代价,最后,呈现出庄严清净的果报,往生自在,这就是用功的果实。这样诸位清楚吗?

(未完,由于篇幅的关系,上人主讲“妙空大师念佛法要”编辑部将陆续在双月刊中,分别为诸位刊载,敬请期待。)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