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祖《往生论注跋》讲记

(慈法法师∵讲)

第一节∵《往生论注跋》

印光法师《往生论注跋》全文:

生死,吾人第一大事也。净土法门,了生死无上妙法也。一代时教,浩若渊海。其究竟畅佛普度众生之本怀者,唯净土一法而已。以下凡信愿念佛,即可带业往生。上圣若肯回向,速得圆成觉道。仗佛慈力,与唯仗自力,其难易固日劫相倍。天亲菩萨广造诸论,宏阐佛乘。复宗无量寿经,作愿生偈论。示五门修法,令毕竟得生。具显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之法。于观察门,详示净土庄严,如来法力,菩萨功德。凡见闻者,悉愿往生。昙鸾法师,撰注详释。直将弥陀誓愿,天亲衷怀,彻底圆彰,和盘托出。若非深得佛心,具无碍辩,何可臻此。夫净土一法,为一切诸法之所归趣。以故华严证齐诸佛之等觉菩萨,尚须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则文殊、普贤、马鸣,龙树、智者、慈恩、清凉、永明等,自行化他,同归净土者有由来矣。知此,则唯执自力,不仗佛力者,可以怵然惊,憬然悟。以期现生即得出此娑婆,生彼极乐。与观音势至等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常时亲炙阿弥陀佛,以冀证无生忍,圆满菩提而后已也。吾言不足信,请质之普贤菩萨,自可无疑矣。∵

民国十一年壬戌五月望日常惭愧僧释印光撰。∵

(——选自《印光法师文钞·增广·卷三》)

第二节∵∵净土法门是究竟道的给予∵

诸位大德、诸位善知识:∵

受盘锦诸位居士盛情约请,来到盘锦这个新兴的城市。这是由于阿弥陀佛万德圣号的感召,大家今日方能有此胜缘,来到念佛堂交流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是佛无问自说的一个法门,因为净土一法是诸佛甚深行处,非是一切凡圣以情计所能妄自测度。净土一法也是一个极难遇、极难闻、极难信之法,又是一个极易成就之法。它的特点是难信而易行,尤为突出之处,是以佛的果地觉为众生因地心。近代印光法师给它起了一个响亮而美妙的名字,叫“特别法门”。∵

佛灭度七百年后,龙树菩萨出现于世。龙树菩萨是八宗共祖,他在《十住毗婆沙论》上把易行道与难行道区分开来。(《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编注)。净土法门是以信佛因缘,迅速出离生死苦海的易行之法;圣道法门是通途的行持方法。∵

通途的行持方法在佛教的教门中是很多的,它是依佛的教诲自力行持,断除贪嗔痴慢疑思惑,断除身见、见见、邪见、戒见见惑,断除二惑方出生死。∵

净土法门非是如此,是仗借佛力,仗借佛之成就,仗借佛之接引,仗借佛的惠利。龙树菩萨举了一个例子:犹如乘船代步能迅速达到自己的目的地,就易行,这易行就是乘船。他那时代没有汽车、火车、飞机,只有轮船,扬帆顺水可以一日千里。他打的比喻是指佛力易行。佛力这种成就的给予、成就的载负,使我们能迅速达到目的地,达到智慧的彼岸。圣道自力行持就难,难在多有外道乱散,难在无佛之时唯仗自力不仗佛力,难在声闻自力断灭大慈悲,难在众生颠倒因果,这种种难缘使圣道行持有很多暗礁、有很多险滩、有很多不能逾越的障碍,所以在无佛时代,净土法门易行、易成、易得出离。∵

龙树菩萨这样的悲心给我们提供一个方便。佛教的判别方法很多,把佛法分成净土法门与圣道门这二大类是龙树菩萨提出来的(圣道门与净土法门之分判是龙树菩萨难行道与易行道之分判的延续,见于道绰禅师《安乐集》——编注)。净土法门,就象印光大师所讲,是纯佛力法门。纯佛力者,就是放舍九界自力。∵

我们这九界,大家比较熟悉,所谓菩萨、声闻、缘觉法界,人、天、阿修罗法界,地狱、饿鬼、畜生法界。这九法界一切因缘,皆作放舍超越,这样的法门叫纯佛力法门。也就是于九法界因缘一切善恶、是非、大小,皆作超越,唯依佛念佛。过去祖师举这个例子:“念佛之人,一生即压群臣”。何以故?如同太子降生,一生即压群臣。念佛之人是单提如来正印之人,是唯信佛教、唯依佛语之教化之人。一切不了义教,一切不圆满之教诲,皆要作超越的因缘。所以说净土法门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一切世间难信之法,难信之处就在于九界众生离此无以圆成。若菩萨圆成者,是名为佛;若一切声闻、缘觉圆成,是名为佛;不名为声闻缘觉六道众生。因为没有圆成因缘,不能测知诸佛甚深行处,唯有随顺方能发起法益,所以称净土法门是难信易行之法。∵

净土一法是畅佛普度众生本怀的教诲,是究竟道的回施。∵

佛教有五种次第,大家对这五种次第有个概括的认识,就可以较清晰地认识为何说净土一法是一切世间难信易行之法。佛教的五种次第也有五分法身之说: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是一种说法。另外一种说法,即: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证道、究竟道(无修道)。究竟道为佛的果德成就,净土一法是以佛的果德而发起的给予。∵

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大家都在称念,但若不知道是究竟道的给予时,这个万德不名万德。很多人在念佛之时,还想着要怎么来消除自己的烦恼,怎么改变自己的习气,还要在什么善恶、是非、大小等等有对的因缘中染着,这不叫念万德。还有许多人念着南无阿弥陀佛,求功夫成片、求一心不乱、求临终、求开悟,岂不知南无阿弥陀佛这个万德洪名,正是万德之所在,万德之所成,此万德利益在称念、亲闻的当下已被发起。∵

如上种种现象,使万德洪名多被个人情计所遮掩,如此,则万德不名为万德,洪名者不能全彰诸佛果德真实,被人误解,被一些方法所歪曲。∵

净土一法所说畅佛本怀者,就是易使一切众生迅速得以出离生死苦海、迅速圆成佛道、迅速转相教化、转相度脱,这是《无量寿经》的根本教诲。《观无量寿经》对我们的根本教诲是以观经作种种观察,使我们发起正受,舍离一切众生的杂缘,唯有观佛忆佛念佛,得以契入心作心是的善巧,通过《阿弥陀经》劝化大家,如此因缘是一切诸佛摄受法门,十方诸佛皆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来给我们作证,使我们生信,以此因缘导归《无量寿经》。无量寿就是无量寿之成就。无量寿者,就是诸佛所成就之教化因缘,诸佛所安住之地,所以称为无量寿。∵

对于净土一法,我们要从概念上有一个转变性的认识,因为常规的劝化方法都是以资粮道,即信愿行三资粮而发起的利益,岂不知净土法门是万德洪名、万德回施之法益,决非资粮之因缘,是畅佛彻底普度众生之悲心教化,这个方法的差异是很大的。∵

我们这次对净土法门作一个介绍,要学的文字叫《往生论》。因为有经典可依,大家就比较方便一些,比较容易起信,容易发起现前的利益。这文字是论主天亲菩萨所作,非后人所撰记。净土法门有三经一论或五经一论之说,其中的一论,说的就是《往生论》。中国的祖师们作了大量关于净土法门的疏抄,但是所归结到根本的经典还是三经一论。∵

净土根本经典包括:《佛说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佛说无量寿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普贤行愿品》。后来印光法师又把《楞严经》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汇集到一起,成为净土五经。怎么来运用学习五经呢?就靠这一论(《往生论》)来启发。∵

论者,就是对法的论述。《往生论》是净土法门的一个根本经典。我们中国祖师有很多教典,但不能称为根本教典,何以故?它是有区域性的,有个人修持因缘的。唯有过去这些菩萨摩诃萨,乃至佛所亲口宣化的经典是真实所依。净土三经都是佛亲口所宣的经典,《往生论》这个文字是佛灭度七百年后,出现于世的一个大菩萨——天亲菩萨所作。他一生作了很多论着,在大小乘都有五百部论,后人称他为千部论主。不只是净土法门遵从他的教导,还有另外一些法门也依他的着作而建立。比如依《俱舍论》的俱舍宗,《俱舍论》是他着的小乘教的根本着作。天亲菩萨的很多大乘论着被翻译到中国,《往生论》是其中之一。

第三节∵∵生死,吾人第一大事也∵

打开书第一页,《往生论注跋》,这个文章对《往生论》作了一个概括的崾尽U馐俏拣椒ㄊΦ摹锻圩ⅰ沸吹模煌练攀嬗」饫先怂鳌N颐墙栌糜」夥ㄊφ飧鑫淖郑砸即蠹叶跃煌练庞懈鋈鲜丁?p>

生死,吾人第一大事也∵

佛法与其它说教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对生死的这种阐述,对生死的超越,对生死的认识。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死面前是绝对平等的。人的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如此八苦,人人平等。怎么平等?大家都面临这些因缘,若不是贤圣不得出离。这八苦交加,使你受无量的压迫。生死,不过是八苦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

佛教最主要提示我们,人对生老病死有三个大的无明区域,净土法门就是要把这个问题彻底地解决掉。若是解决不掉,那么大家在无明中流转,不得出离生死苦海。这生死的压迫是我们六道众生所共有的,生死是我们大家每一个人最亲切因缘,每一个人都应该关心的因缘,是我们大家的第一等大事。何以故?人身极为难得,大家得到人身,是无始以来的善根成就。释迦佛在很多地方举过这样的例子,说“得人身如爪上土”,就是手中拿的一点土;“失人身如大地土”,失人身的因缘是最多的。∵

五戒是成就人身的根本因素。我们来到这个世间有三大无明遮掩,每个人可以仔细地思虑一下、对比一下,有没有这样三个无明的压迫:第一,我们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之前,我们是个什么?来,从何而来?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去深思它。作为人若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这人生就少掉三分之一的智慧功用。第二,来到这个世界上,母亲把我们生下来,为何而来,这一生究竟要干什么,一定要做什么,你的一生究竟是为了做什么?这是大家都面临的课题,我们每个人不得不都要联系自己、反思自己。若不反思,你真是一个颠倒无明的人、迷茫的人。迷茫的人生就太痛苦了。第三,我们的一生一结束究竟去向何方?这是人生三个谜,三个无明区域。看似简单,但是真正把这三个无明因素彻底地破除掉、彻底地认识清楚,心地真是一片光明。∵

净土法门正是给予我们一个光明之地、光明之心、光明之生。“生死,吾人第一大事也”,这是提醒我们大家对生死要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莫以为生死与我们不相干。大家往往在身体健康的时候、事业顺利的时候、年轻的时候,不知道生死的压迫,但人生在逆缘中、在多病时、在老年时,就会对生死有所警悟。很多人对念佛法门有个误解,认为念佛是老年人的事情。我们现在念佛的老年人多一些、偏重一些,多是一生经历了很多的事情、很多的波折,认识到人生比较艰辛、比较苦难,有一个反思的过程,所以老年人念佛的比较多。但是年轻的人、健康的人、得意的人,莫要忘记,我们也有不健康的时候,也有衰老的因缘,也有不顺利的事情。佛法给我们一个究竟安稳的心、圆明的心、智慧的心、超越一切世间苦难的心,所以说生死大事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最贴切的关系。这关系,不管是老年人年轻人,不管是顺利的人还是逆缘的人,都是一样的同等的。∵

念佛的老年人多,老年人是智慧相。我们人的一生有三个过程:幼年童年是无知相,他们什么也不知道,心地纯净天真;一般青年到中年这一段是逻辑成熟的过程,思维的意识比较坚固,慢慢地完成自己,这是一个逻辑的阶段,也是一个比较条理的阶段;老年人多是以超逻辑、以成见、以自感而发起运作了,一生的经验、一生对社会的认识,有直接的感受,老年人也是智慧的时代,所以老年人念佛的多,老年人是智慧的型体。∵

我们学习佛法要知道佛教,尤其净土一法,它可以使我们对人生有个彻底的认识。吾人第一大事,就是要有一个彻底的认识。

我们都知道印光法师的一生作为,他在家之时是个儒家的学者,文化素质是很高的。他最初发愿要弑灭佛教,要以儒灭佛,对佛教有很大的误解,写了很多文章来驳斥抨击佛教。他认为佛教是一个愚昧的教化因缘,但是后来写文章越多,对佛教就越有感情,然后就出家了。他因生病,眼睛瞎掉了,经过念佛,眼睛又恢复了健康,到后来一生就以念佛为行持。他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是以真切的感受来情不自禁地赞叹净土法门,所以这样说:“净土法门,了生死无上妙法也”,这一句话绝非是轻而易举地说得出来的。这是他得到不可思议的无上利益后发出的赞叹之词。近代,象弘一法师、圆瑛法师、谛闲法师乃至许多大德都这样赞叹印光法师:“近三百年来,独出此一人,单提如来正印”。佛教单提如来正印者,就是无上教化之利益。无上妙法就是一乘佛教,非三乘说、非五乘教,只是单提正印,也就是实相印。∵

一代时教,浩若渊海∵

一代时教,是释迦佛实施的出世教化。因无量众生,无量烦恼,故佛说无量法益,给予无量的教化,称为浩若渊海。∵

其究竟畅佛普度众生本怀者,唯净土一法而已。∵

究竟,佛法有了义教,有不了义教,有随顺众生说,有畅佛本怀说。净土法门是畅佛普度众生本怀之法,是佛的本怀,非众生之因缘,但是可以回施每一个众生,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所以说畅佛本怀就是直指一切众生之佛性,使一切众生超越习性秉性之压迫,出离习性秉性流转,成就无上圆满法益,也就是只见佛性。畅佛本怀,一切众生也有佛性、佛心,也可以说彻畅一切众生根本所在,直至一切众生究竟之处,也就是佛性。∵

我们大家之所以来学佛法,是因为大家都有佛性。因为佛性的感召,大家才喜悦于佛法,若不如是,佛法很难发起。净土法门是诸佛的本怀,给一切众生作依怙,与一切众生作最圆满的导向,与一切众生作最究竟彻底的回施,是诸佛的彻底悲心所在、最圆满果德所成。畅佛本怀,这文字多么响亮。畅佛本怀,就是普度众生。普度众生,方能畅佛本怀。∵

净土法门四个字,真是畅佛本怀。净者,净化一切世间差别,圆成一切世间,一切罪恶、一切过失、一切有对,咸在此绝待光明之中归入一真。这净,是纯净之净,一真之净,清净平等之净,圆满究竟之净。净土之土者,象大地一样,载负一切、净化一切这种功用,是与一切众生作无差别之回施、无差别给予。净土法门使一切众生得以出离生死,迅速归入安养,迅速超越无始以来生死漂泊、生死流浪,迅速使一切众生有所归向、有所安住、有所运用。∵

《妙法莲花经》这样告诉我们,“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欲使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得清净道业,就是普度众生。∵

我们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净土法门最方便易行的一种行持方法。∵

念佛方法很多,持名念佛是最方便的一种。其他如: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与持名念佛的差别还是有的。持名念佛是直以万德洪名发起功用。大家要细细地思维、观照万德洪名。何以为万德,何以为洪名?大家很少在这地方过细深究。若不深究万德洪名,畅佛普度众生之本怀就很难发起现前的运用。因为这万德洪名的给予,能使我们迅速得以出离生死,迅速圆成佛道,转相教化得到不可思议的智慧之利。∵

阿弥陀佛在世自在王面前发了个大愿,分出来可以说是四十八愿,也可以说是二十四愿,这愿就是普度众生。阿弥陀佛的愿与十方诸佛的愿根本上是无二无别的,但阿弥陀佛的这种方法是有殊胜独妙之处,因为阿弥陀佛的因地,是在二百一十亿佛土殊胜庄严上建立发起的,是超世之因地,不是以世间众苦恼为因地。∵

我们都知道,诸佛如来很多之所以成佛道,是因为众生有无量苦、无量难,故而发起因缘。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是以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为最初因地。阿弥陀佛在因地,法藏比丘就发了如是大愿:∵“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如此大愿就是摄受一切众生得圆满利益的大愿,立名号之大愿。

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宋∵法贤译——编注)上,有这样一段话:“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慈心,利益诸群品。”这个愿望,就是给我们三种利益的愿望。

闻名俱来我刹,这是阿弥陀佛给我们的一个万德、给我们的一个成就、给我们一个摄受。“闻我名号,俱来我刹”,大家每天都称念阿弥陀佛,你是不是闻名俱来我刹?我刹是什么?但得诸乐,无有众苦,皆是圆满,皆是光明,皆是不可思议的一相平等。“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是阿弥陀佛的第二种给予,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是不是得到“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这种法益呢?若没有得到,还不名万德洪名。万德洪名第三种给予,就是“亦以大慈心,利益诸群品”,这万德洪名称闻之时,没有得到“普利诸群品”的威神功德、常与大众说法狮子吼,那就没有得到万德的回施。万德者,可以使我们“俱来我刹”,可以使我们“如佛金色身”,可以使我们“亦以大慈心,利益诸群品”。万德洪名给我们三种现前利益,方是净土,方是畅佛普度众生之本怀。这是阿弥陀佛所立的无量寿名。若是念南无阿弥陀佛,不知道阿弥陀佛何以立万德之名,大家就无以得到念洪名而得万德之法益。

“唯净土一法而已”。印光法师深知诸佛悲心、深知诸佛智慧,深深地起用了诸佛如来的方便教诲,若不如是何以能写出如此彻骨彻髓之语。这些文字直接从如来藏性中流出,放光动地,直接于我们作大依怙,使一切众生迅速得以认识佛教、认识净土。

第五节∵∵信愿念佛与带业往生∵

以下凡信愿念佛,即可带业往生∵

“以下”二字,是指佛以下。佛以下尚有九界众生,以佛的智慧可以得见十种法界。佛的教化行于十方、利益于九法界。我们了解了佛以下的九法界,对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的功用和给予才能逐步认识和发起运用。即:菩萨、声闻、缘觉法界,人、天、阿修罗法界,地狱、饿鬼、畜生法界。比较清晰好记的方法,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三圣界,他们早已了生脱死,生死与之了不相干,三圣道是已了生死之圣道,也是佛之以下;人、天、阿修罗,为三善道;地狱、饿鬼、畜生,为三恶道。∵

为什么要有这个概念?因为称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可以使九界众生同得饶益,可以使菩萨行地未圆,迅速圆满行地,入一真法界,成就圆满十号功用;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可以使缘觉于不究竟道迅速归于究竟道;可以使诸阿罗汉等声闻成就者,出于死寂,生无量的大悲心,发起无量法益。∵

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可以使阿修罗熄灭瞋心,放下嫉妒;可以使天人放弃五欲,归于智慧。∵

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可以使人迅速归于一乘佛道,迅速了生脱死。我们人的法界浮动性相对比较大,人是最自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人身极为难得。人是以五戒护持,学习佛法最方便。但若没有佛法摄受,亦被外道所左右。∵

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可以使地狱、饿鬼、畜生,远离刀途、火途、血途之苦海,迅速出离幽冥之苦难,因为三途只有苦难,无以自在,所以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对九法界之教化,是万德涵养、万德给予、光明摄受。∵

我们要对万德洪名反复地认识,对九法界也要有个认识,九法界就是“以下”之对象。∵

“凡信愿念佛”,若是信愿念佛,这信不是真实的信。因为我们不通过随顺阿弥陀佛的光明、随顺阿弥陀佛的给予,我们很难生起真正的信心。由于这个信是个变异的信,一切众生的赞信谤疑都是变异的,不究竟的,不真切的。这个信只是引发信。当然对上圣来说,正如阿弥陀佛所发的愿:他方菩萨闻我名号,即得三种忍,即得不退转。那就是真信、正信。我们一般以随顺之信发起利益。信阿弥陀佛的愿望,信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信阿弥陀佛万德的回施,信阿弥陀佛万德洪名能使我们当下得三种利益:了生死、觉悟、转相教化。阿弥陀佛出世就是为了完成这三种愿望而成佛,建立这万德洪名也是为了给予我们这三种功德而发起教化因缘。∵

阿弥陀佛五劫的思维最主要是为了给我们一个普度众生最方便的教化。怎么普度?怎么方便?闻名得度,闻名觉悟,闻名可以转相教化——这就是万德洪名之给予。∵

南无阿弥陀佛这万德洪名我们常念,若知道这名号的威德,就可以自在运用。若不知,不过是冥用罢了,无知而用。虽然无知而用,也可作为真用之远因,也可发起普利九法界之教化。我们任何人,称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都可以发生这种教化因缘,都可以普利九法界,这真是不可思议。就象小孩子不知道手电筒的功用,他把开关打开,手电筒一样放光。我们大人知道,有意识地运用,它亦是放光。我们称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若知若不知,咸得饶益,咸得真实功用,咸是放大光明、光明遍照、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咸是使一切众生得以圆满利益回施。所以把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称为万德洪名。∵

“以下凡信愿念佛”,信佛万德回施,信佛摄取一切众生慈悲不舍,信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以此因缘念佛,称为信愿念佛。∵

现在净土行人,很少有真正这样运用的。若真正信愿念佛,能迅速契入佛智,迅速得到万德的利益,迅速圆成佛道,迅速出离生死,迅速成就转相教化之威神,这皆是佛的给予。信愿念佛四个字,对我们极为重要。净土一法若不信佛之愿,不随顺佛之万德,不随顺佛之给予,虽然念佛,只是远因,现利虽有,不能得知。就如太阳普照大地,但是你还在黑暗中沉睡。太阳的光明温暖不能给你带来利益,虽有利益于大地,而你不知,利益一切众生你不能运用。信愿念佛对我们念佛人来说,极为重要。∵

“即可带业往生”。带业往生,这个问题争论很大,很多很多的争论都从“带业”二字发起。很多人认为带业就是“作一切罪恶也没什么”,不是的。佛教讲真实之教,因果丝毫不爽,业报还是不饶我们的,佛法不昧因果。∵

佛法是真实之教,真者,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本来与诸佛本无差别、无二无别。那为什么会有众生会有诸佛呢?这就是所谓的“业”。∵

这业是虚妄之业,是梦幻流转之业,是不可得之业,虽如此,因为众生自以为有业可得,所以妄受轮回。若是我们没有真正对因果彻底认识之前,还要行诸善法,还要从明入明。现在在社会上流传着一些不计因果的说法,这样就会使世间的善法得以动摇,就会扰乱世间,这非佛陀教诲。佛教是世间出世间两种教化,不可以惑乱世间。∵

带业往生,业就是因见思二惑所产生的差别。业从究竟来说是梦幻不实的,所以称为带业往生。这里与一切众生作安稳说,与一切众生作究竟利益说。带业者,就是过去所做的种种过失、种种善法,皆不可得。这不可得,称为带业。∵

往生不是死亡。现在我们大陆上,大家一谈往生二字,普遍认为往生就是死亡,就是所谓的“命终”。释迦佛说人命在呼吸间,也就是说人的寿命在呼吸间。大家普遍认为往生就是人死以后,给他念佛超拔。这样就把净土法门误解了,但千百年来已形成这样一种习惯认识。∵

往生,上品上生者,就是现下利益。觉悟人生,识破一切世间梦幻,识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识破九法界差别了不可得,归入佛陀圆满之教诲,识破一切众生皆是梦幻的感召,直认本源、佛性。这样可以即得往生。不离烦恼,即证菩提。这往生二字,也有证菩提之说,就是觉悟之说。在密教谈是即身成佛,在宗下谈是明心见性,在净土上谈是往生。往生不是死亡,是当下的利益。∵

现在讲净土法门的善知识,比较多的是运用资粮道。即念佛达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乱,临终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个临终就是寿终,这样讲是最为普遍的。在《佛说阿弥陀经》也有这样的说法。这是佛的悲心所在,但是不能把它误解为往生就是死亡。因为净土一法是畅佛普度众生本怀之法,决不是单单的死亡之说。∵

现在许多人对往生仍存在许多怖畏。我们遇到很多这样例子,年轻人不愿意念佛。许多人听到净土法门后有个感叹:“我到六七十岁再念佛才好”。为什么?“再念几年佛就可以往生了”。把往生就当成一种死亡。∵

从净土法门根本上说,往生就是安心,识得本家本国,识得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是一切众生佛心所成就的地方,使大家安心,识得娑婆世界之客居,这是现前利益的发起,这叫往生,不是死亡。即可带业往生,不是死亡。即者,就是当下。我们都知道禅宗的这种教导,告诉我们明心见性、即身成就。净土一法是畅诸佛本怀之教,畅来畅去,反而是死亡之教,那就有误解。临终往生是佛的彻底悲心所在。∵

第六节∵∵净土法门三种现世利益∵

切莫忘记净土一法是畅佛普度众生本怀的最究竟教化,是极易行之法,是现世得三种利益之教诲。我们大家对这三种利益要慢慢地认识。《无量寿经》反复地在这三种利益上告诉我们:阿弥陀佛出世的根本愿望,就是使一切众生咸入泥洹道,使一切众生作菩萨者,令悉作佛,即作佛已,转相教化,转相度脱,如此展转不可穷尽计。这是阿弥陀佛出世愿望,是阿弥陀佛之所以被十方诸佛赞叹的最根本、最不可思议的出世功德。∵

在康僧铠所译的《佛说无量寿经》下半卷有一段话,是释迦佛解释阿弥陀佛出世本怀的一段话:“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威神功德是什么?“诸有众生”,就是十方九界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段文字是阿弥陀佛的出世本怀,闻名即得往生,住不退转,不是闻名即死亡。闻名即得不退转,闻名即得了脱生死,闻名即得无量威神,闻名即得一切总持,闻名即得圆满佛道之给予,因为净土一法是给予之教。

我们世间的父母毫无代价地养育儿女,儿女生下来,父母就不辞辛苦地养育子女,直到长大成人,中间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但毫无怨言。阿弥陀佛发的愿是一样的,欲使一切众生成佛,他以愿力摄护一切众生,直到能听闻、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阿弥陀佛决定摄取不舍,就如父母养育儿女,直至儿女成人,阿弥陀佛所发的这种大愿亦复如是,若闻其名号、称念名号,阿弥陀佛决定摄护,直至使此人成佛,出离生死苦海,这里称为“摄取不舍”。阿弥陀佛以他的万德洪名给予一切众生,欲使一切众生了生脱死。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在于:“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这是阿弥陀佛的愿望所在。

这即得往生,就是即得安心歇心。世间人之所以苦,就是因为没有安心、没有歇心之地。阿弥陀佛给予我们万德,极乐世界是大家本家本国,是大家佛性成就的显现,大家必定得以往生,这是决定无疑的,是最究竟的去向,也是一个决定的去向。如百川奔流不息,必归大海,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势在必然。所以称为带业往生。

净土法门,是认识我们的心性、启用自己的智慧、慈悲、方便的一种教化,是我们得以觉悟人生、觉悟法界、觉悟本心的一种善巧。它是一种方法、一种加被、一种给予。若以情计来推测,就很残酷,得到这种利益就很难。

第七节∵∵真实之行报恩之行∵

上圣若肯回向,速得圆成觉道∵

这是对三圣道所发起的说法。这些贤圣虽然了生脱死了,但尚未圆成佛道。在《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普贤行愿品》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后,证得等觉菩萨。在华严的教化次第上,菩萨有四十一个次第,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成就等觉菩萨,就是已圆满前四十个次第,随后到普贤座下。普贤劝其发十大愿王: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发这十大愿王,以其导归极乐。若等觉菩萨,不发十大愿王,尚不能一生圆成佛道。

十大愿王是一切佛法行持的根本所在,是报恩之行。

我们现在很多学佛的人,不知道佛法是报恩之行,只是完成自己、坚固自己,反而越学越苦,越学越不得利益。佛法是超越自己,报佛深恩,知佛给予。十大愿王亦复如是。十大愿王是报恩之心,随顺佛恩之心,礼拜、供养、赞叹之心,请佛住世之心。一切法皆散坏,唯有十大愿王不会散坏,为什么?因为它是真实之行,真实之利所在。

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等觉菩萨尚须导归极乐,以期一生成佛。我们薄地凡夫善根很薄,怎么能往生极乐?阿弥陀佛横观一切世界众生,无有往生极乐世界方便,才发一个大愿,以万德洪名作为一切众生往生之正因,以万德洪名之给予,迅速圆成一切众生之万德,圆成这种根本的教化因缘。因为一切众生千差万别,若是以六度万行乃至以四十一个菩萨次第来完成自己的修行,那是很漫长遥远的。若以阿弥陀佛万德的给予,大家就方便了。听闻者、念诵者咸得万德。就如《阿弥陀经》所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一心不乱”,这样多福德善根因缘,就可以完成往生彼国的万德。念佛即是多善根,即是万德成就,《阿弥陀经》来劝信这个因缘。上圣若肯回向,回向就是放下自己个人那种行持,归入阿弥陀佛大愿业海,成就不可思议的果德,归入一乘道。

第八节∵∵佛力与自力∵

仗佛慈力,与唯仗自力,其难易固日劫相倍∵

这段文字对我们学习净土法门是指导性的,是决定性的依止。若不这样做,想得到现前利益极难。仗佛慈力,就是依靠阿弥陀佛万德给予,仗佛愿力加被,仗佛慈悲接引,可以迅速出离生死苦海,迅速得到了生死、觉悟、转相教化的功用。因为佛法就是讲现世的利益、当下的利益。∵

《金刚经》反复告诉我们,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不可得。但现在很多人,念佛只是为了以后临终(寿终)那一念不颠倒作准备,真是可怕的修持方法,这是误导无量众生之处。因为现在尚不能明确知道自己,怎么能把握临终?这是个大妄想所在,无量人在引导这个妄想,引导大家误入歧途,发生不了法益。佛说三心不可得,《金刚经》是顿教之说,我们所学的净土法门是圆教了义教彻底之说,怎么还有未来心?这真是一个可怕的误导。佛法什么都不怕,就怕误导众生。一盲导众盲,相续入火坑。念着万德而不知万德的功用,念着万德寻求万德,头上安头,法外求法,了生死之外追求一个了生死。∵

称闻南无阿弥陀佛,即是了生死,即是万德具足,即是光明遍照,即是一切众生同得往生无一遗漏,所以是为万德洪名。若不如是,万德洪名这四字就被我们委屈、染污、诽谤掉了。∵

此万德是真正的万德,是不可思议的万德,是诸佛所证的万德,是诸佛甚深行处。此名号功德,唯佛与佛乃能知,一切凡圣不能知其究竟。这个地方,若不把这万德彻底地、无遮掩地回施给大家,那就是遮佛慈悲,障人成佛。因为净土一法是万修万人去、万闻万人成。阿弥陀佛这种大愿力,就是为了使一切蜎飞蠕动之类咸得度脱而发起的大圆满究竟回施,是一切诸佛出世普度众生本怀之教,就是以这万德洪名作为善巧给予,使我们得到一个易行的出离方法。若不如是,妄自情计,来遮佛慈悲,障人成佛,真是罪恶滔天。∵

这是诸佛彻底悲心所在。《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上都有这样一段话:“佛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欲惠以众生真实之利”。惠以众生真实之利,就是这易行万德洪名的给予。惠以众生真实之利,是惠利之利,不是修行之利,不是买卖关系,不是对我们有所求。犹如父母对一子,诸佛如来视一切众生视若一子。阿弥陀佛乃至十方诸佛出世本怀,欲惠以众生真实之利,惠以真实之利,是给予。∵

但是现在很多人在净土法门上引导大家,不作报恩念佛,不作报恩之行,只作依修行发起,而不知这是诸佛的给予,只是给予,欲惠以众生真实之利。《无量寿经》这样说法,在其它经典上是没有的。诸佛的本怀,就是惠以众生真实之利。诸佛的本怀,就是惠以众生易行之道。诸佛的本怀,就是惠以众生迅速出离生死、迅速圆成佛道、迅速成就转相教化因缘。诸佛的本怀,诸佛的无尽大悲就是惠利,也就是万德洪名之惠利。∵

净土一法难闻。本师释迦佛以五百大愿,在此甚为堪忍之世界,五浊恶世,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极难极难,宣化此一切世间极为难信之法,是谓难。我们大家遇到这样难信之法,是大福大因缘的感召,是因为我们出离生死的缘已经熟了,无始以来的福慧成熟了,因而才能听闻这无上教法、无上惠利的法门。《佛说无量寿经》说:“若无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骄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如此之教,是诸佛慈悲的给予。佛以无尽大悲,这无尽大悲,是无尽无尽之无尽,涵养一切、给予一切,无有休息,所以是无尽大悲,欲惠以众生真实之利。真实之利,就是万德给予,就是涵养九界众生,给予一切九界众生最易行之道,是最究竟彻底的悲心。这悲心,是我们最难理解,最难生信的地方。∵

“唯仗自力”,∵仗自力,就是仗自己行持,仗自己的善业,仗自己的念佛多少、持戒多少。仗自己这种因缘不能说不行,但是仗自力往往会遮掩佛的大悲圆满的给予。∵

《无量寿经》有四句偈子,我们大家每一个念佛的人真正都要理解它,起码要把它记下来,念佛的时间念一念它,也会有个善巧。这四句偈子是:“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至不退转”。这四句偈是指导净土法门的根本教诲、决定的教诲、不置疑的教诲,是唯佛与佛乃能知的教诲。我们看这四句话,就会知道诸佛如来何以彻底悲心。∵

“其佛本愿力”,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成就。“闻名欲往生”,闻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之给予,于是我们大家发起应向往之因缘。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向往自在是必然的,这是佛究竟之给予、佛性究竟之开显、佛恩究竟之给予。这种给予,是惠予我们的真实之利所在。“其佛本愿力”,这力度,就正是“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阿弥陀佛的愿力,就是使众生闻名,“皆悉到彼国”。这是他的愿力成就。大家若不知道这个愿力,就象一个孤儿不知道妈妈爸爸,念爸爸妈妈仍受无量苦的压迫。何以故?茫然不知爸爸他*的功用。∵

我们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若不知“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的这种大功德力的运用,那真是茫然、无明。这叫自力行持,发不起究竟的法益。“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正是阿弥陀佛愿力所在。“自致不退转”,个个得以无上佛道,个个圆成究竟,所以称为“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在《往生论》上,天亲菩萨把这四句偈子作了善巧的回施,这四句对我们来说也极为重要,是我们一切行人应发起的善巧,即:“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净土法门是以南无作为真实行地,南无就是以阿弥陀佛为究竟真实归命之处。南无虽有礼拜、礼敬之义,但是究其根本所在,是以归命而发起运用。南无二字是净土法门的最佳一个捷径所在,因为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完整地来启用阿弥陀佛的万德、阿弥陀佛究竟利益的给予。∵

净土法门在我们中国的弘传,大家有个公认的三力说法。即:自力、半自力半他力、纯佛力。但究其根本来说,净土一法是唯仗佛力。我们所谓的自力,我们无始以来一切众生所忆所念,实无一法可取。不是贪嗔痴慢疑就是善业流转,虽然是善业,也是六道轮回之因。若没有佛愿力加持,大家欲得出离,那真是难。仗借阿弥陀佛大愿业力感召和光明的给予,引发大家称念万德洪名,我们方得以有出离生死之因缘。∵

释迦佛在《大集经》中授记: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也就是不断见思二惑而了脱生死业流,这是极难遇的殊胜法门。∵

印光法师是近代佛教净土宗单提如来正印之大德,此文的力量与深度后人很难与其相提并论,他有着深厚的行持及对佛教完整的认识。∵

仗佛慈力,与唯仗自力,其难易固日劫相倍。仗借佛力,佛力,尽于虚空遍于法界,无有休息、无有间断。无有休息是为无量寿,无有间断是为无量光。阿弥陀佛以尽未来际的教化、尽于未来际的给予,彻底摄护一切众生,上自等觉菩萨下至一切罪恶凡夫蜎飞蠕动,无所不及,这么大的圆满究竟的给予是佛慈力,如此慈力,恒常不断。∵

自力,我们都知道我们的自力,无始以来我们的自力就是轮回颠倒。一切众生、一切含灵虽然有智慧德相,其根本来说,与佛无二无别,可无始以来的启用不过是习性秉性的流变的苦难,这种无明压迫,生生世世在追随着我们。因为没有强缘,不能启用佛性。∵

诸佛出世的因缘,是为了引发大家得见自己本来面目,识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打脱一切众生妄想执着的根本伤害。这个根本伤害,一切众生之类各有差别。佛把它分成六道九界。六道是轮回差别,九界有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圣法界,已出离生死,但也是差别之功用,非一真究竟之道业。净土法门以佛的彻底回施,以佛的果地觉作为众生的因地心,以发菩提心,越过三大阿僧祗劫行持,也就是以佛的果德的给予,使一切称赞众生、听闻众生、持名众生,咸得万德的加被、万德运用、万德的提携,是为“仗佛慈力与唯仗自力,其难易固日劫相倍”。∵

“日劫相倍”,因为一切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十号圆满成就的果地佛,是通过三大阿僧祗劫的行持,圆满成就四力、十无畏、十八不共法。佛以究竟的果德回施给我们每一个众生,所以称为畅佛本怀、普度众生、惠以真实之利,也就是万德给予。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