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

昙注节要讲记

魏玄中寺沙门昙鸾作

净空法师讲

(1994∵美国达拉斯)

卷∵上

这个经题,也称作《往生净土论》,又称作《往生论》。这个题目当中,第一句是经题,“无量寿经”,这一部经,我们同修都念得很熟,也曾经听过很多遍。这是净宗的第一经,因此,题目我们就可以省略了。“优婆提舍”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议论,或者翻做论议,我们简称为论。由这个题目来看,明显地告诉我们,这是《无量寿经》的注解。在古代,这些大菩萨、阿罗汉,有修有证之人,给佛经作的一些注解,是决定相应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注解就是佛的意思,一丝毫错误都没有。这样的注解可以流传后世,而不能够更改的,因为他注的是百分之百的可靠。这样的注子,才称为论,“优婆提舍”。论有两种,一种叫释经论,就是解释经文的,依照经文,一句一句来解释,像《大智度论》,就是属于这一类的。另外一种叫宗经论,它并不是按照经文一句一句地解释,而是解释全经的大义,这一类的就属于宗经论。像《瑜伽师地论》,这一类就属于宗经论。本论,诸位一看就明了,它是属于宗经论,它并没有按照《无量寿经》一品一品、一句一句地来解释,它是给我们说明全经的要义,而它的重点是“愿生”。换一句话说,天亲菩萨作这一篇论文,最重要的是说明,他读了《无量寿经》之后,得到很大的启示,他要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而教给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方法。由此可知,菩萨依照这个方法,已经往生了,已经成功了。这一篇文章留给我们后人,做为想在这一生当中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修行最好的参考资料。因此,我们对它非常重视。所以净宗的根本经论三经一论,这一论就是选的这一篇,所以它的宗旨,就是愿生。这为什么说是个偈呢?他这篇文章前面,是个偈颂,总共有二十四首,就像中国的诗歌一样,每一首四句,每一句五个字,所以属于五言颂。整个是二十四首颂,把《无量寿经》的要义,都给我们说明白了,这个非常难得。昙注,昙是昙鸾法师,他是南北朝时代,是我们净宗的一位大德,但是他没有被后人选为净宗的祖师。也有不少人替他喊冤枉,因为他对中国净宗的贡献,实在讲,绝不亚于任何一位祖师大德,甚至可以说,他对于中国净宗的贡献是最大的,确确实实是第一个人。因为昙鸾法师在年轻的时候身体很衰弱,他的志向很大,他希望能够弘扬如来的大法,如果身体不好,寿命短促,这个愿望就不能成就了。所以他最初去学道,找道师,跟他学长生,延年益寿,学这一些法术。以后遇到菩提留支法师,就向法师请教,他说你们佛门有没有长寿长生的这一种修行方法?法师就告诉他,你要真正想健康长寿,那你应该到佛门来,其他这神仙寿命要跟佛比,相差太远太远了。于是菩提留支法师就把天亲菩萨的《往生论》介绍给他,他读了之后非常欢喜。他拿到这个之后,再读净宗这些经典,发愿求生,所以他就将天亲菩萨这个《往生论》作了一个注解。这个注解,在《往生论》里面,可以算是权威的注解。注子很长,现在人喜欢简单,所以我们就节要,节录注解里面重要的开示。我们借这个机会,与诸位同修来研究,帮助我们念佛求生净土。论着有上下两卷,上卷就是偈颂,下卷是论文,论文是解释偈颂的。这一次我们的时间不长,我们只选讲偈颂这一部分。下一次有机会,我们再把卷下这个论文,再为大家介绍。现在请看第一段。我们用标示,找这个文就便利很多了。(注)

龙树菩萨云。菩萨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一难行道。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二易行道。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即入大乘正定之聚。

龙树在佛门里面,他是有很高的知名度。中国大乘八个宗派,都以他为祖师,他是八大宗的共祖。换一句话说,中国大乘八大宗,都是龙树菩萨传下来的。他曾经说:“菩萨求阿毗跋致”,阿毗跋致大家也很熟悉,就是不退转。修行人要不退转,成就就快了。为什么佛说成佛要三大阿僧祗劫呢?原因就是退转。实在讲,我们进的少,退的多啊。不要看别的吧,想想我今天,从早晨起来到晚上睡觉,这一天当中我念了几句佛号,几次想到佛菩萨,几次想到人我是非、名闻利养,乱七八糟东西,你就晓得了。可见得,进很难很难,退很容易呀。所以菩萨道之难,就难在此地。假如要不退转的话,从初发心到成佛,这个时间很短,不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一桩事情,我们在净宗经典里面看到,看的很清楚,很明白,过去也曾经跟诸位详细介绍过。佛在一切经典里面告诉我们,凡夫从初发心(这个初发心,初信位的菩萨,这个是讲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从这个位子开始。我们都不算,我们没到这个功夫。初信位是什么功夫呢?佛说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都断掉了。所以他在断证的功夫上等于小乘的须陀洹,就是初果,等于小乘初果,大乘菩萨是初信位的菩萨。这个我们晓得,佛常讲三不退,他已经得位不退,他决定不会退转来作凡夫),从这一天开始,要修三个阿僧祗劫。那个阿僧祗,我们现在所谓的天文数字啊。从前慈光讲座编的十四讲,里面把阿僧祗这个数字为我们说出来了,他怎么说法呢?我们中国人算数是万万为亿,万亿叫兆。用这个字,用兆作单位,万万是亿,万亿是兆,多少兆呢?上面是一千,下面是八个万字,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一个阿僧祗劫,还要乘三倍,三个阿僧祗劫嘛,这才能成得了佛啊。这么长的时间,这三个阿僧祗劫,下面那个单位是劫,不是年,是劫呀,这就晓得菩萨修行生生世世真的是退的多,进的少。这不退转呢,就快了。怎么知道他快,快到什么程度呢?大家念过《无量寿经》,念过《弥陀经》,阿弥陀佛在西方示现成佛,到现在才十劫。你看,阿僧祗跟十不能比。才十劫,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那些人,大部分都成佛了。那么由此可知,阿弥陀佛成佛的时候,第一劫去往生的,现在成佛了,也不过是十劫啊。假如这第一劫去往生成佛了,第二劫还没成佛,那么西方极乐世界的诸上善人,那人数应该是少数,不是多数。而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诸上善人那个数字,“无量无边阿僧祗说”。这就是说明了,西方世界成佛的人多,多过没成佛的人。那么由此我们就能推想到,第一劫成佛了,第二劫也成佛了。第三劫往生的成佛了,第四第五劫去往生的都成佛了。阿弥陀佛成佛于现在十劫,第五劫去往生都成佛了,那么西方世界的等觉菩萨那个数字才占一半,还不是多数。那多数应当是第六劫去往生的也成就了,第七劫去往生的也成就了。这样,我们就恍然大悟,假如要是不退转的话,成佛从初发心修行到佛果,也不过是三劫、四劫,哪里要三个阿僧祗劫呢!诸位明了这一个事实真相,你才晓得为什么菩萨求阿毗跋致。菩萨能求得到吗?许许多多菩萨求这个法门,求不到啊。这是世尊在《无量寿经》上给我们说的。我们今天遇到了,多少菩萨遇不到啊。这才知道我们是多么的幸运。这个因缘决定不能错过,错过了就太可惜了。我们这一生遇到了,要是错过了,来生,来生不见得遇到,再来生也不见得遇到。彭际清居士讲,遇到这个法门,是无量劫来稀有难逢的一日,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这个阿毗跋致非常非常重要。也许大家要问我们,你为什么要念佛求生净土?你就可以说,我求生净土,就是求阿毗跋致,因为不退转,那成佛就太快太快了。可是,求阿毗跋致有两种道,第一个是难行道,这个很难。“五浊之世,于无佛之时”,就是讲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你要求不退转,那是太难太难了。这是说明,大小乘佛法里面,除净土法门之外,统统都是难行道,易行道只有念佛求生净土这一门。“但以信佛因缘”,信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净土,为我们推荐净土,《弥陀经》上四番的劝勉我们求生净土,我们相信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话,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是接引众生的,相信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赞叹,一切诸佛如来为释迦牟尼佛作证明,“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这个佛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得到弥陀四十八愿的威神加持,“便得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这个“入大乘正定之聚”,就是圆证三不退。底下一段说,

此无量寿经优婆提舍。盖上衍之极致。不退之风航者也。

特别介绍这一部论的重要,这一部论的宗旨。这就是无量寿经论,它是“上衍之极致”。所以古德赞叹《无量寿经》,是大乘当中的大乘,了义当中的了义。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善导大师讲,“世尊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个话讲的一点都不错。菩萨所求的阿毗跋致就是不退,这一部论就是给我们说明不退的方法,不退的道理,不退之所以。底下介绍作这一篇论文的人:

婆薮盘头菩萨

婆薮盘头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天亲。婆薮翻做天,盘头翻做亲。古时候也有翻做世亲的,世界的世,所以世亲跟天亲是一个人。菩萨出生在一千七百多年以前,出生在印度。兄弟三个人,三个人都出家了。他的哥哥无住菩萨,无住是八地菩萨,实在是了不起,地位比龙树高得多。龙树是初地,无住菩萨是八地。他的弟弟就是师子觉***。这三兄弟都是出家的大菩萨。无住、天亲在印度知名度很高,几乎是无人不知。天亲非常聪明,在那个时候出家,他以小乘的僧团,他造了五百部论。以后他的哥哥假装作生病,把他找来,找来之后跟他讲大乘佛法,他开悟了。开悟之后,他非常后悔从前学小乘,所以他就想,他说他要忏悔。怎么忏悔呢?过去讲小乘讲得太多,这个舌根造了不少罪业,要把自己舌头割掉。他哥哥就劝他,那你何必呢!你过去用舌头说小乘法,现在你再用舌头说大乘法,不是很好吗?于是乎他就回过头来修学大乘,又给大乘经造了五百论。五百部,这是其中的一部,所以号称为千部论师。由此可知,天亲菩萨的着作非常丰富:千部论师。他读到《无量寿经》,发现成佛的捷径,于是造这个论,表明他自己的心愿,决定念佛求生净土。这位菩萨跟他的哥哥,无住、天亲,是法相唯识宗的祖师,他对于大乘的教义十分透彻,所以他读《无量寿经》,他的见解跟别人不一样。这一部论典文字虽然不多,我们要特别重视它,因为它不是普通人作的。他提出来这个念佛的方法,也是妙绝了。我们今天常常讲,我们念佛的功夫不得力。为什么不得力呢?我们的方法不周圆,欠周啊。把这一部《往生论》念了,我们就明白了。跟自己平常念佛用功对照对照,我们这个念法跟天亲菩萨的方法一样不一样。为什么他念得很得力,我们念得不得力。

服膺如来大悲之教。

这个就是净土三经普度一切众生,真是慈悲到了极处啊。

傍经作愿生偈。

傍经就是依《无量寿经》,依《无量寿经》作这个愿生净土的偈颂,二十四首偈颂,

复造长行重释。

后面又有长行文,解释他这个偈子。他大概也是怕后人看这个偈子,也许不能够体会他的意思,所以自己再解释。解释的文就称为论,所以他有偈有论。

偈以颂经。论以释偈。

这个二十四首偈是赞叹《无量寿经》的,论是解释偈颂的。他这个偈颂里面的目的,就是求生净土,就是发愿,以及说明念佛的方法。

偈分五念门。

这个就是“五念法”,天亲菩萨念佛的方法。我们对照对照,我们有没有?第一,

礼拜。

我们有没有做?礼拜,诸位不能看这个形式,看这个字面上,依文解意,三世佛就喊冤枉。礼拜的意思是恭敬,我们有没有用真诚恭敬心来修?如果心不真实,没有诚敬,这就没有感应了。所以,礼拜是表真诚恭敬。真诚恭敬是在心里,外表形式上有没有没有关系,内心要真正有恭敬。对佛要敬,对法要敬,法就是三经,现在是五经。法怎么敬法呢?要念得熟,不熟是不敬。要解其义,要不懂也不敬。第三要依教奉行,你没有把它做到,那也不敬。可见得这个礼拜里面,包含的意思很深,不是一看到“礼拜”,每一天对佛像磕几个头。那算什么啊!对法要敬。第三,对僧要敬。你看《弥陀经》上,《无量寿经》上,都给我们讲,“念佛,念法,念僧”念是什么?心里头真有啊。僧是谁呢?是诸菩萨,这些祖师大德们,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像今天介绍的婆薮盘头菩萨,这是僧。他的行仪我们要记住,我们要效法,这是敬僧。所以这个“礼拜”,我们在这个里面就有欠缺,就没有做到,所以我们念佛没有感应。第二,

赞叹。

赞叹就是称名,讲经也是赞叹,劝人念佛也是赞叹。我们口里称名,这属于赞叹。第三,

作愿。

作愿就是发愿,是真正发愿,愿生净土,这个愿是真实的。第四,

观察。

观察就是对于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心中。由此可知,经要不熟,你这个观察就没有了。这正是大势至菩萨所讲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个忆,就是心里想,想阿弥陀佛,想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这些东西在哪里呢?全都在经典上。常常能想经典上所说的,这就是观察。最后,五,

回向。

他这个二十四首偈颂,分这个五门。我们现在看第一首: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天亲菩萨在释迦像法之中

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第一个一千年是正法时期,第二个一千年是像法时期,第三个一千年以后是末法时期。天亲菩萨出生在释迦牟尼佛像法时期。释迦牟尼佛距离我们现在是三千零二十年,天亲菩萨距离我们一千七百多年,像法时期。

顺释迦如来经教

顺是顺从,依教奉行。释迦牟尼佛的经教,就是《无量寿经》,他给《无量寿经》作的这个偈颂,就是遵循净宗的教义。

所以愿生。又所愿不轻。若如来不加威神。将何以达。

这个愿是佛法当中第一大愿,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发愿求生净土,是大乘法中第一大愿,再没有一个愿比这个愿更大了。为什么呢?因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刚才说过了,顶多三、四劫,你就成佛了,你看这个愿大不大。所有一切大乘法门不能跟它相比呀,所以这个不是普通的愿。四宏誓愿那个“佛道无上誓愿成”,那只是个愿心,能不能成还打问号,那靠不住啊。这个往生成佛,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这个愿不轻,实实在在是大乘法中的第一愿。因此,一定要蒙如来本愿威神的加持,没有如来本愿威神加持,很难达到。那么怎样才能得到佛的本愿加持呢?我们的愿要真,要实,就得到了,现前就能得到。就怕你的愿心不真不实,这就是在前面礼拜第一门里头所说的。我们仔细来看这一首偈颂。

一心者

“世尊我一心”,一心就是礼拜。由此可知,如果我们还是三心二意,这礼拜就没有了。一心一意,这个要紧呐。专修专弘,一心一意专修专弘,这个是礼拜,这是恭敬。我发愿求生净土了,还要想涉猎其他法门,那就错了,诚敬的心就被破坏了。不但你们初学,我有的时候还会遇到有一些自以为是善知识,对我也很恭敬,也很赞叹,说“法师啊,你已经快到开悟的边缘了,你愿不愿意听我说几分钟的法,你就开悟啦”!我都谢谢他,阿弥陀佛,我不想开悟,只想往生。他说,“你开悟了会度更多的人啊”。度更多的人,也是贪心啊!我们在此地讲过《观无量寿经》上品上生章,你看善导大师怎样教训我们的,那就说明什么叫一心。不要说是人,阿罗汉、菩萨、地上菩萨、等觉菩萨来劝勉我们,来介绍我们另外一个法门,通通都拒绝,我就一心念阿弥陀佛,念《无量寿经》,求生极乐世界,如如不动,这一心啊。

心心相续。无他想间杂。

这叫礼拜,这个叫诚敬。印光大师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这个利益就是如来本愿威神的加持。所以这一点是非常非常重要,我们能不能往生,那个基础就奠定在这一句话上:我们是不是做到了一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没错,我们愿是要发,我们今天没有能力普度众生,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想多学一点法门去度众生,那是大错特错。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所学的法门,都学成了邪知邪见,没人给我们印证。因此我们学法门,要到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学,学成之后倒驾慈航,普度众生,这就对了,就没错了。现在在这个地方,如果是多涉经论,说实在话,不但误自己,也误了别人。误自己,那情有可原,活该。误别人,那个罪就大了。耽误别人,那罪太大了。我们明了这一个事实,懂得这个道理,就应当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一心专修净土,把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着通通放下,这就对了。“归命尽十方”,归命是归依的意思,归是回头,命是尽形寿,尽生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就是我们归命的对象。无碍光如来就是阿弥陀如来。阿弥陀的意思,佛在《弥陀经》里面为我们介绍的,有无量寿的意思,有无量光的意思,这个无碍光就是无量光的意思。“尽十方无碍光”,从这一句里面我们能够体会到一个事实,那就是阿弥陀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总代表。尽十方啊,所以念一尊阿弥陀佛,就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统统都念到了,一尊佛都没有漏掉。你才晓得这个佛号的不可思议。天亲菩萨学佛那么多年,那样殊胜的成就,为什么一接触到《无量寿经》他就一心归命?这不是容易事情啊。菩萨对于中国大乘佛教影响很深,诸位知道,中国八大宗里面,华严宗是中国人非常崇敬的一个学派,华严宗与天亲菩萨的关系就非常密切。天亲菩萨,刚才说过了,他在大乘法里造了五百部论,其中就有《华严经》的论,《华严经十地论》就是他造的。《十地论》传到中国来之后,给中国佛教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当时称为地论宗,以后就变成华严宗了。华严宗的前身叫地论宗,就是依这个天亲菩萨的十地经论来修行的。十地经论就是《华严经》的一部分,就是《华严经》的十地品,解释这个十地品的。十地是《华严经》里面最中心,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经文。《华严经》与净土宗的关系非常非常密切,这是诸位读过《无量寿经》的人都知道的,所以虽然他是法相唯识宗的大德,到最后还是一心归命阿弥陀佛,

即是礼拜门。赞叹门。

“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这个就是赞叹,我们念出来就是赞叹,而真诚的一心就是恭敬。所以这个礼拜跟赞叹合在一起。末后这一句,

愿生安乐国者。此一句是作愿门。天亲菩萨归命之意也。

他一心归命,为什么?这个归命,我们说浅一点的意思,就是投靠,一心投靠阿弥陀佛,就是这个意思。“愿生安乐国”,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在南北朝那个时代,菩提留支将天亲菩萨这一部论带到中国、翻成中文,传授给昙鸾法师,昙鸾法师对于教义是有很深入的研究,读到这个论文,看到天亲菩萨修学的态度,深为感动。可以说,昙鸾是天亲的私淑弟子。虽然没有见过面,他的的确确是传承这个法门,而且是真有成就的。后来继承这个法门的,有道卓,我们在高僧传里面看到,道卓大师一生专讲《阿弥陀经》。这个《阿弥陀经》当时称《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也是《阿弥陀经》,是大本。专讲《阿弥陀经》,一生讲了两百多遍。他不讲别的经,真正做到了“一心归命”,专修专弘。接道卓的就是唐朝的善导大师,所以善导大师修行的方法,完全是用这个五念门,都是依据这个方法来修净土的。善导是我们净土宗第二代的祖师。

我们再看底下这一首,下面这一首是说明他作这个偈论,这个意思也就是说明,他为什么要作这个偈论。

我依修多罗。真实功德相。说愿偈总持。与佛教相应。

我,是菩萨自称;修多罗就是经典,就是指的《无量寿经》。我依《无量寿经》真实功德相。《无量寿经》为我们说了三个真实,这是诸位都念得很熟:一、开发真实之际,二、住真实慧,三、惠以众生真实之利。这三个真实都是贯彻全经的,这一部《无量寿经》,自始至终字字句句都是这三个真实。“真实功德相”,这个功德相就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的的依正庄严,这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这功德相是指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广度法界无量无边一切众生,得生净土不退成佛,这功德相。所以说出自己的愿望,他的愿望就是要求生净土。以偈,偈是体裁,用这个体裁说出他自己的愿望。而这个二十四首偈,总持全经的大意,与佛,这个佛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与佛教导我们的完全相应。所以这一首说明他自己作偈的用意。我们再看昙法师的注解:

论佛经义。与经相应。以入佛法相故。得名优婆提舍。

这是讲这个注解,这个注子要能称之为论,一定要与佛相应。换一句话说,与佛所说的完全没有差别,这个解释就等于佛自己解释一样,所以它与经相应。为什么会相应呢?“入佛法相故”。这个入就是证入。我们佛门常讲“修行证果”,入就是证,佛所说的他确确实实亲自证得,所以他说的跟佛没有两样,这样的解释才可以称之为优婆提舍。

依修多罗

菩萨造论作这一篇文章,根据《无量寿经》。

以如来即真实功德相故

刚才我说过了两种功德相的大意。

修五念门相应故

这一句非常重要。佛说这个经,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其目的就是接引一切众生往生净土。菩萨造论,依据佛在经典上所讲的道理、所讲的原则,把他总归纳出修行的要领,这就是五念门,是天亲菩萨从经典里面归纳出来的。依照这个修行要领去做,你一定能够满愿,求生的这个愿望你一定可以达到,决定不会落空。这是与佛教导的相应。底下这个功德相,是昙鸾法师的注解。功德相有二:

一者从有漏心生。不顺法性。所谓凡夫人天诸善。人天果报。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是故名不实功德。

昙鸾法师说的好,这是我们要想修真实功德的人要牢牢记在心里。前面我说过,为什么我们要一心归命,一心一意专修净宗,决定不可以夹杂其他的法门,原因在哪里?因为我们现在的心是有漏心。什么叫有漏的心呢?就是有烦恼,有习气,心不清净,这种心不顺法性,法性就是真如本性。因此我们所修一切善法,甚至于读诵一切大乘经论,依照一切大乘经论的方法去修行,全是用的有漏心修行,都不是真实功德。为什么呢?不能出三界,不能了生死。这个话怎么说呢?不能断烦恼。我说这个,大家容易懂。你修禅也好,修密也好,修什么也好,你能够把是非人我断掉吗?你能把贪嗔痴慢断掉吗?果然有能力断掉,那就是真实功德。如果断不掉,那就是昙鸾法师讲的了:不实功德。所以,我不是说一切大乘经典不能修学,不是这个意思,是我们自己本身不够格。要知道这个事实啊。我们到达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佛的本愿威神对我们一加持,使我们就得到阿毗跋致,三不退,那个时候我们再修学一切大乘,那是真实功德。问题就在你是不是有漏心,还是无漏的智慧。果然是无漏的智慧,那是真实功德。如果是有漏心的话,修学所有一切大乘法统统是漏法。自己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啊,不能不认识自己。不认识别人不要紧,不认识自己,那就糟啦。要晓得自己是个什么样的根性。所以他这个里面几句话说的真好,实在是非常非常重要,把我们真的是一棒打醒啊!

二者从菩萨智慧清净业起庄严佛事。

往生论,天亲菩萨提出这个五念门,这个五念门真的是天亲菩萨智慧清净业起庄严佛事。我们没有菩萨智慧清净业,我们依天亲菩萨的,那就行啊。怎样庄严佛事呢?依照五念门修学,就是庄严佛事。

依法性入清净相。

果然真依这个法门,我们心清净了,一心专念了,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就是依法性入清净相。

是法不颠倒。不虚伪。名为真实功德。

天亲菩萨苦口婆心教我们,昙鸾法师,乃至于以后的道卓、善导、莲池、蕅益、近代的印光大师,确实是一脉相承,依照这个方法。这个方法是真正不颠倒、不虚伪,真实功德。

从第三首以下,从“观彼世界相”以下,总共有二十一首偈,是属于观察门。我们看偈颂:

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

彼是西方极乐世界,看看他那个世界,那个样子,“胜过三界道”。三界道是其他诸佛的国土,当然这个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娑婆世界,超过我们娑婆世界的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就是超越我们这个三界六道。

此已下。是第四观察门。

从这个以下,一共有二十一首偈颂,

分为二别

分为两大段。

一者观察器世间庄严成就。二者观察众生世间庄严成就。

第一段就是我们常讲的依报庄严,后面是正报庄严,西方世界依正庄严。这个二十一首偈颂,完全是赞叹西方世界的殊胜。

此二句即是第一事。

他赞叹这个依报庄严,就是世界国土的庄严,总共说了十七桩事。当然,庄严,实在讲是无量无边,他把无量无边的庄严归纳为十七类,这十七类就把西方生活的环境全部都介绍出来了。这文章实在是好,因为他的文字少,非常精简,里面的含义很周全。第一事,

观察庄严清净功德成就。此清净是总相。此清净不可破坏。不可污染。是菩萨慈悲正观之由生。如来神力本愿之所建。

第一桩事是讲依报的总相。所以西方称为净土,就是那个世界生活环境无一不清净,样样都是清净的。而这个清净是不能破坏,不能污染,这叫真清净。不像我们这个世间,纵然我们这个桌椅擦的再干净,过两天它又被灰尘污染了。西方世界既然是不可污染,那么由此可知,那里不要天天去擦,不要去保养,它不会污染的嘛,它也不会变坏的嘛。我们这个世间,再清净之相,时间久了它就变坏了。像我们这个纸张,你看这个纸张很漂亮,很美,印成书很好看,一百年之后它就变成灰了。它会坏呀。西方世界东西永远不会坏,这些事我们都在《无量寿经》里面详细说过了。为什么它跟十方诸佛世界不一样?我们这个世界动物有生老病死,这个生老病死就说明它会坏,它是受污染的。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乃至于地球有成住坏空,都是会破坏的,会染污的。什么原因呢?是一切众生业力所生。我们造善业,依报的环境就好,就风调雨顺。造恶业,这居住的环境就有许许多多的灾难:火灾、水灾、风灾、地震,这些灾难都来了。从哪里来的呢?业力所感。现在科学家天天在研究,实在讲,真正的原因找不到。他没有找到佛家讲的业力啊,业力才是真正的原因。西方世界为什么那么好?“是菩萨慈悲正观之由生”,这个菩萨是谁呢?你念《无量寿经》就晓得,法藏菩萨。阿弥陀佛在因地上没有成佛之前是菩萨,是他老人家大慈大悲,发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从哪儿来的?从正观来的。正是正确,一点虚假都没有。观是什么?观察。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看到,法藏比丘,他是国王,国王的位子不要了,舍弃,出家了。今天你们有几位在这里剃度出家的,这个出家的事比国王超过太多太多了,国王怎么能比呀。法藏明白这个事情,国王不要了,出家了。出家干什么呢?出家要普度一切众生。所以跟随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如来,老师教导他,不但教导他,而且把十方诸佛世界以佛的神力展现在他的面前,让他自己去观察。于是观察十方诸佛刹土,经上讲的两百一十亿,两百一十亿是表法的数字,不是数目字,是表法的,是表的圆满。一切诸佛刹土他统统见到了,十方世界,哪些优点他采取,缺点他改进,这样发愿的。所以说是“正观之由生”,他这个四十八愿不是凭空在家里想像的,是实实在在,真的。我们中国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个心得,从这里面发生的四十八愿,建造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他这个世界,是集一切世界美好的大成。一切世界里面的缺陷,他通通改进,完全没有。这在一切诸佛刹土,他是第一清净。是这么一回事情。“如来神力本愿之所建”,这个“建”是建立的,这是把西方世界清净的原委为我们说出来了。

我们看偈子的第二:

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此二句名庄严量功德成就。来生者虽众犹若无也。常如虚空。广大无际。终无满时。

这是教我们观察西方世界的量。这个量有很多种,这个地方主要的是说空间。在十方诸佛刹土,大多数都是众生业力变现的境界,因此在量上来说,都很狭小,无论是在空间或是在时间上来说。我们最清楚的就是自己居住的这个娑婆世界,特别是我们现前居住的这个地球。地球的面积似乎一天一天在缩小,这是我们现代人很容易觉察得到的。科技发达了,交通工具发达了,在古时候从中国到美国航海用的是帆船,假如一路顺风,大概要两个多月才能到。如果遇不到顺风,往往要半年多才能到达。现在,十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了,这个是地球缩小了。人口增加了,从前没有这么多的人口,所以现在感觉到居住的环境非常拥挤。居住的房子很拥挤,即使这个地面空间,也感觉得特别的拥挤。这个环境会影响人的情绪,会影响人的心理,所以这个身心如何能够舒畅。阿弥陀佛看到这个现象,这个现象不但我们这个地球上有,其他的星球大概也好不了太多,于是乎他老人家成佛之后,所现的国土是广大无有边际,几几乎乎他这个居住,就是生活环境,确确实实是尽虚空遍法界。那么,尽虚空遍法界,我们这个世界,这个地球,在不在他那个世界里面呢?这个很难讲。说真的呢,就是亦在亦不在。从事上讲,当然不在,这是两个世界。经上跟我们说的,西方极乐世界去娑婆世界十万亿佛国土。从理上讲,他是法性土,法性遍一切处,我们这一个世间国土,怎么能够超越法性?这是从理上来讲。理与事都不能够偏执,偏执就错了。偏执我们就起了疑惑了。疑惑是菩萨修行证果的障碍,纵然念佛往生,也生到边地疑城,这是很不合算的。所以我们对于经典上所说的,要有坚定的信心。那么这个世界非常大,所以十方世界众生,即使统统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那个世界也看不到拥挤的现象。这个状况,实实在在说,世尊当年说法,距离我们今天三千零二十多年,在那个时候说这些话,的确大家听到还很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呢?那个时候人口稀少,所以居住的环境都非常空旷。不是在今天所说的,今天所说的,我们感觉非常的敏锐。那么佛说这些话,可能他方世界其他星球里面,拥塞的情况三千年前就跟我们今天一样,这很可能。所以这是第一个,让我们知道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这个国土广大无有边际,“终无满时”。十方世界都往生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也看不出拥挤的现象,满就是这个意思。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此二句名庄严性功德成就。

前面是讲量,量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他这么大呢?原来他是称性而变现的。

佛见有国土。以爱欲故。则有欲界。以攀厌禅定故。则有色无色界。此三界皆是有漏邪道所生。长寝大梦。

我们先看这一段,这一段为我们说明十方诸佛刹土量是有限的,西方世界叫无量。不但是无量寿、无量光,这个国土也是无量的,样样都是无量的。那么十方国土他为什么会有量呢?不称性,与法性相违背了。哪些与法性相违背呢?爱欲。真心本性里面没有这个东西。爱是指情爱,欲是指的欲望。佛在《楞严经》上跟我们讲的很清楚,他讲一切众生,这是讲六道里面的众生,“皆以爱欲而正性命”。这是佛把六道那个根源一语道破,因为有爱欲,所以就有欲界了。我们这个世界,欲界的现象包括了欲界天。欲界天有六层,从下面往上去看,有四王天,有忉利天,有夜摩天,有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全是属于欲界,也就是说爱欲没断。往下看,我们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统统在欲界,都没有能够离开爱欲。几时他觉悟了,觉得这个爱欲可厌,觉得禅定清净,攀缘禅定,舍弃爱欲,喜欢禅定了,因此就有四禅天了。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到四禅天的时候,对于禅也厌恶了,厌禅,于是乎那个境界又提升了一层,到了四空天了。这四空天就是无色界,四禅天是有色。这是三界怎么形成的。四禅、四空天都属于天道,高级的天道,还是在六道之中。菩萨告诉我们,“此三界皆是有漏邪道所生”。什么叫有漏呢?漏是烦恼的代名词,也就是说情欲没断,没断就是有漏。他所修的,不能出离三界。那么,这种道就不是正道,这叫邪道。佛经里面有的时候称他做外道,不能出三界,不能了生死的,依旧是“长夜大梦”。这个长夜大梦,六道轮回就等于做梦一样啊,不是真实法,虚妄的呀。我们从这个事实就明了,修行,实实在在不容易。佛虽然在这个世间说了许许多多的经论,许许多多修证的方法,但是佛说了,法一定要契机,所以佛的经称为契经,“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佛说经是在三千年前,是在印度那个环境,为那些人所说的,这一点我们要清楚,不是为三千年后我们这些人所说的,这一点我们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后我们在世尊这一代时教当中,才知道怎样去选择。佛所说的经,契理是决定没有问题的,合不合我们的机呢?机就是我们的程度,我们的根性。实实在在讲,那不一定。为什么呢?他不是为我们说的。佛为我说,一定契我之机,他不是为我说的嘛。《金刚经》是给须菩提说的,《楞严经》是给阿难***说的,不是给我说的嘛,这一点我们要清楚,要明白。我们不是须菩提,也不是阿难啊。这样的经典,我们要学习就很难了。就是依照经典里面的理论方法来修学,也不能成就。怎么知道不能成就呢?你能不能断爱欲,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果然能断爱欲,那你就是当机者了,那正是对你说的了。如果你不能够断爱欲,那这个经典、这个法门对你来讲就不契机,你就得不到利益。得不到利益,就是你还是出不了三界。纵然你得定了,得定也不行,何况得定也不容易呀。你看这个色界天,初禅以上,他这个爱欲没断,虽然没断,他有定力能把它伏住,不起作用。像石头压草,没断根,但是真的把它压住了,这叫伏住。伏烦恼,没断,他才能够生色界天、无色界天。无色界最高的一层,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这个八万大劫是怎么来的呢?是他的定功能够把爱欲伏住,能伏八万大劫。八万大劫到了之后,他这个定就失掉效果,就伏不住了。伏不住,于是这个烦恼又起来了。这一起来,他又要往下堕落了。因为他再不能上去了,就往下堕落了。所以菩萨称这个叫“有漏邪道所生”。这一句话讲的那就不错了,这才知道修行真难。我们今天凭什么?如果讲真的断烦恼,贪嗔痴慢、是非人我,我们的确没有能力。我们今天所凭的,就是凭阿弥陀佛本愿的威神,他老人家加持我们,我们不要断烦恼也能往生。这是在所有一切大小乘法门里面,只有这一门。诸位要记住,只有这一门,不断烦恼可以出三界。除了这一门之外,再没有第二门了。你们去翻翻大藏经,看看有没有第二门。没有了。自古以来,这些祖师大德多了,他们翻遍了大藏经都没找到,唯独这一门叫带业往生。带业,就是不必断烦恼,就能往生。所以净宗称之为门余大道。门就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余就是以外的。无量法门以外的,可以出离三界,可以永脱轮回而一生不退成佛,就这么一条路,大家都要明了哇。无住、天亲是何等人物!昨天跟诸位介绍,无住是天亲的哥哥,八地菩萨,遇到这个法门,都一心归命,念佛求生净土。这是我们的好榜样。这说明了,一切众生要想出离三界,要想修成、证果,实在是非常非常之困难。

是故兴大悲心。愿我成佛。以无上正见道起清净土。出于三界。

这是法藏菩萨,就是阿弥陀佛,在因地看到这个情形,诸佛度众生那个情形,跟释迦牟尼佛差不多,所以让众生成就,是真正不容易。法藏菩萨看到这个情形,才兴起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发了四十八愿,愿自己成佛的时候,“以无上正见道”,这个正见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起清净土”,起是兴起。西方极乐世界是法性土,唯有称性,这才真正清净了,超出三界。这是“正道大慈悲”。

此净土。随顺法性。不乖法本。

这两句话非常重要,让我们明白西方世界清净广大的原因。为什么他清净,为什么他广大?他是随顺法性,不违背法性。这个法本,也就是法性的本源,他不违背。

法藏菩萨。于世自在王佛所。悟无生法忍。发四十八大愿。修起此土。无缘是大悲。即出世善。谓此大悲为净土之根。故曰出世善根生。

我们世间的善根,根是能生的意思,顾名思义,善根能生世间一切善法,这叫善根。善根是什么呢?佛告诉我们有三种:无贪,无嗔,无痴,这叫三善根。世间所有一切善法,是从这三个根生出来的。无贪、无嗔、无痴,翻过来就是贪、嗔、痴。贪嗔痴也是根,什么根呢?那不是善根,恶根。世间无量无边的恶法,都从这三个生出来的。贪,嗔,痴,所以佛叫它做三毒,没有比这个更毒的了。如果我们这个贪嗔痴要是重的话,自己就要觉悟:我们这个心性很毒,这不是好事情,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不善,都在那里造恶业呀。出世善根是建立在世间善根的基础上,所以菩萨善根,大乘经上常讲的,菩萨善根有一条:精进。我们在经论上看的很多,听的也很多,但是那个精进的意义,的确还是不知道。为什么呢?知道了你一定会精进。你今天不精进,就是对于菩萨善根一无所知,不但无所知,世间善根还没有成就。为什么呢?还有贪。学佛了,世间名闻利养不贪了,贪什么,贪佛法。我这里劝你念佛,他还要贪着,还想参禅,还想研教,还想学密,样样都想学,样样都想会,贪心啊。因为有贪心,所以他的修学是杂修,乱修。纵然在进步,叫乱进,杂进,他不是精进,所以他不能成就啊。精进,就是像前面所讲的,“一心归命”,那就是精进。天亲菩萨不容易啊,千部论师,他真是通宗、通教,遇到这个法门之后,他能够一心归命,换一句话说,所有一切通通放下,通通舍弃,专心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他才能到西方啊。莲池大师在晚年,也跟天亲菩萨一样,所有一切法都舍弃了。他老人家讲:“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他放下了。“八万四千行,饶与别人行”,他也放下了。晚年一卷《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这才真正成就出世善根。世间法不贪了,佛法也不贪了,这才行啊。在此地我们要真正觉悟,要认真去反省、检点,我们还贪不贪图佛法。纵然要发心度众生,度众生也是个贪心。为什么呢?攀缘度众生嘛。他不是随缘,攀缘嘛,都错了啊。那么西方世界每一个往生到那边去的人,都蒙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出世善根生”。这是我们要常常想到的。这个二十一首颂,是观察。观是我们看清楚,察就是清楚明白。我们要把它看清楚、想清楚,看明白、想明白,不要再犯过失,这就对了。底下两句:

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此二句。名庄严形相功德成就。安乐净土。广大无边。清净光明。无不充塞。

西方世界之为光明世界,称之为清净国土,称它为净土,称之为大光明藏,末后这一句是比喻,如镜,如日,如月,如轮。轮是表圆满的意思,日月是光明的意思。清净光明,无不圆满。这是赞叹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这说他的种种的形相。说到形相,佛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说的很详细。因为十六观里面,都是教我们观察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庄严的形相。《观经》可以给我们做参考。

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

此二句名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

形相我们要知道,而种种事我们更要明了。

佛见有国土。以泥土为宫饰。以木石为华观。或雕金镂玉。意愿不充。或营备百千。具受辛苦。

这个解释虽然很简单,但是意思包括得很圆满。佛是阿弥陀佛,也是说他在因地的时候,见到许许多多诸佛国土,他们居住生活环境都不圆满。“以泥土为宫饰”,这个地方说到宫,我们要明白,要知道他的本意。现在一般人看到宫殿,就会想到像寺庙、像皇宫这一种的建筑所谓宫殿式的建筑。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讲经的时候,印度没有中国这种宫殿式的建筑。那么经典里面翻的这个宫殿,显然不是中国宫殿的样子。因此我们了解宫殿的本意,宫是什么呢?是私人居住的房子,就是我们住家的房子。私人居住的房子,这个叫宫。殿是什么呢?殿是集会办公,公共办事的场所,叫做殿。是这么一个意思。我们要求它的本意,然后你对于佛法,你才会真正明了,才会通达,才不致于发生误会。我们常讲,佛法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因此佛教化众生,没有定法可说,佛教的道场也没有一定的形式。所以他确确实实像我们今天所讲的,本土化,现代化。私人居住的房子,大众集会的场所,都是恒顺众生。在印度,就是印度当时这个形式;传到中国就采取中国的形式,跟印度那个形式完全不相同。时代不断在变,佛教要是保守,一成不变,那么它可以教导古代的众生,不能教导现代的众生,这守旧。那么它能教导中国的众生,不能教外国的众生,这就铸成大错特错了,这个不是佛度众生的意思。佛教化众生,活活泼泼的。所以从这个宫殿,佛经里面讲的宫殿,我们就了解,佛法确确实实它是非常适合于时代性的,确确实实它做到了现代化跟本土化。现代人居住的房子跟从前人不一样,现代人办公室跟以前我们中国人讲的衙门也不一样了。殿就是外国人讲的office,就是我们佛经里面讲的殿,宫是私人的住宅。以泥土为宫饰,就是建筑材料。“以木石为华观”,雕梁画栋,栋梁是木材,特别我们在美国看到,居民所住的房子,多半是以木材建造的。“雕金镂玉,意愿不充”,这是形容古时候这些皇宫,贵族大富长者,他们居住的房子。我们常讲,“雕梁玉砌”,过去皇宫警卫森严,一般人进不去的。现在我们到北京去看故宫,已经开放了,我们看看是不是玉砌的呢?不是的,不过是比较好一点的石头而已。那个玉是形容,不是真的,是好的大理石。不错,石头砌的,不是玉。我们到日本,去看日本的京国寺,这个在佛教里很有名的建筑。建筑物并不大,只有两层。是不是金做的呢?不是的,是木板上贴的金。就跟我们中国那个匾额一样,贴的金。它的确是真金,但是金箔贴上去的。那个看起来,确实是很美观,很庄严,金碧辉煌。墙是木板,外面贴着金箔,所以“意愿不充”,它不是真的黄金做的,还是木板,不过贴的金而已,这是意愿不充。换一句话说,只讲求一点表面,实质上做不到。“或营备百千,具受辛苦”,营是经营,就是经营的时候很辛苦。我们知道,北京的皇宫,从开始建筑,一直扩充到现在这种规模,差不多是四百多年的历史。从元朝时候,明朝,清朝,逐渐逐渐再扩充,才有今天这个规模,不是当初一建筑就是这种,不是的。不断的修缮,不断的扩充,所以确实是具受辛苦。这在许许多多事里面举出这一桩,其他一切事,哪一样不辛苦呢?哪一样真正能够称心如意呢?的确是难哪。法藏菩萨看到了,

故兴大悲心。

他老人家发了大慈悲心,

愿我成佛。必使珍宝具足。严丽自然。

西方极乐世界,那个黄金建的房子,那是真的,那不是木头上贴着金,不是的,它是真的,不是假的。而且不要辛苦去经营,它是自自然然变现成的。经上给我们讲的七宝,七不是数字,七是表法的,表圆满的意思。七是怎么来的呢?四方,上下,再当中,这就圆满了。七是这么来的,七是代表圆满,不是七种。无量种啊,应有尽有,一样不缺,这才叫圆满。不但我们这个世界有的他有,其他世界有的、我们这个世界没有的,西方极乐世界统统都有。十方诸佛刹土里面所有的珍宝,西方世界统统具足,所以珍宝具足,庄严美丽自然的,不需要人工去雕琢,自然成就的,一切都是随心变现出来的。

相忘于有余。自得于佛道。

这两句话非常重要。这个物质环境能够随心所欲,像经上所说的,我们想吃什么东西,这个念头才一动,你所想的东西都已经摆在你面前了。念头一动就在面前,不想要,不想要就没有了,干干净净就没有了。也不要去收拾碟子、收拾碗去洗──这个东西多麻烦啊。想穿什么衣服,衣服已经在身上了,不必去裁缝,不要去买衣料。衣、食、住、行没有一样不是随心所欲,于是贪心就没有了。你们诸位想想看,我们为什么有贪心?贪心的根源是物质稀少,我们求不到,他才贪啊。如果样样都这样丰足,一切都随念而现,那还有什么贪心呢?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到那里去,这个贪嗔痴,佛也不给你说法,自然就没有了,到那个地方自自然然就断掉了。所以“相忘于有余”。你看经上告诉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住的房子,那个房子的式样、大小也是随心所欲。你想你的房子大一点,它就变大了;想小一点,它就变小了。想在地面上,这个房子就座落在地面上;想在空中,这个房子就浮到空中去了,随心所欲。因此对于所有一切的物质,我们讲的五欲六尘,决定不会起一念贪心。为什么呢?它太多了,太丰富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所以自自然然就与佛道相应了,自然成就。

经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是得心自在,因此依报的环境就自在了。正是佛常说的,“依报随着正报转”。所以,心清净,佛土就清净了;心自在,一切生活受用就得自在。“具足妙庄严”,庄严就是美好的意思。

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

此二句名庄严妙色功德成就。

前面说的种种事,这两句赞叹色相。前面有赞叹形相,这个地方是讲光彩,色是讲的光彩。

彼土金光。绝从垢业生故。清净无不成就。是无生忍菩萨净业所起。阿弥陀如来为增上缘故。

偈子里面“无垢”,垢是污染,我们今天常讲的“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意志的污染”,在佛法里面给我们说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烦恼就是污染。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些污染都没有了。离开这一些污染,我们的真心本性就显露了。真心本性里面,自自然然有无量的智慧光明。六祖大师说的好:“何期自性本来清净,何期自性本来具足”!这个本来具足,就是没有一丝毫欠缺,样样都是圆满的。“光焰炽”,炽是炽盛,形容光之大,光之明亮。“明净曜世间”,不但是光明,而且清净,照耀无量无边的世界。诸位要知道,这是讲的西方世界的依报,所有一切万物统统都放光。西方世界不但佛菩萨这些人身上放光,所有一切物质统统放光。他们居住的宫殿,经上讲的,宝树、罗网、宝池、德水,样样都放光。这个诸位一定要清楚。但是我们在经上所看到的,没有这么明显。在此地,菩萨为我们这一说明,我们就清楚了,没有一样不放光,而且每一种的光明都是遍照世间,所以那个世界是光明世界。这个光明是性德,不是修来的。“彼土金光,绝从垢业生故”,也就是说,永断烦恼,从清净心里面生出来的。清净心是真心,“清净无不成就”。底下两句就说的非常具体:“是无生忍菩萨净业所起”。无生忍,地位就高了。《仁王经》上告诉我们,证得无生忍,是什么样的菩萨。无生忍分三品,下品是七地菩萨,中品是八地菩萨,上品是九地菩萨。这个位次高啦。无生忍再往上去,叫寂灭忍。寂灭忍也有三品:下品是十地菩萨,中品是等觉菩萨,上品是佛。所以佛证的是圆满的寂灭忍。这是七地以上的菩萨,正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的阿毗跋致菩萨。什么人呢?我们发愿生到极乐世界就是无生忍的菩萨,你看四十八愿里面不是说嘛,生到极乐世界的,都是阿毗跋致菩萨。阿毗跋致菩萨就是无生忍菩萨,这个诸位要知道。这么高的果位,不是我们自己修来的。我们自己带业往生,一品烦恼都没有断,哪有那么高的果位呢?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加持,使你一到西方极乐世界,虽然没证得,你的智慧、神通、道力、一切受用,跟七地以上菩萨完全相同。这是佛力加持的,一直到我们自己在西方极乐世界真正证得了,我们到那里慢慢烦恼真的断掉了,真的证得了。真证得之后,阿弥陀佛还加不加持呢?给诸位说,阿弥陀佛还是加持的。不但阿弥陀佛加持,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统统加持。这个,诸位细细去念《弥陀经》,去念《无量寿经》,就明白了,而后才晓得,这个法门真殊胜啊。所以无住、天亲菩萨一碰到,就一心归命。我们想想,他们是什么人物,比他们还殊胜的,《华严经》上我们看到,文殊、普贤,那是华藏世界的等觉菩萨,比无住、天亲高太多了,还是要发愿求生净土。怎么样往生呢?就跟天亲菩萨一样,要一心归命阿弥陀佛,这才能往生。我们从这些地方去观察,才真正明了这个法门不可思议,这个法门无比的殊胜。我们的信心才坚定,才清净,才不会动摇,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所以经论不能不细细深入去讨论,因为愈清楚、愈明白,我们的心愈坚定,我们的愿愈恳切。换一句话说,我们念佛的功夫才真正相应。凡是功夫不得力,都是对于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以为还有别的法门比这个法门更殊胜的。

再看下面这一首偈:

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

这个过是超过。前面说形相、说妙色、说种种事,是我们六根里面眼根的享受,这一首偈是说我们身根触的享受。

此四句名庄严触功德成就。

我们身体接触,

七宝柔软。悦目便身。

西方世界所有一切万物,我们眼看到、耳听到、鼻所嗅的,西方极乐世界有宝香,香光庄严,六根所接触的,都能得到最殊胜的快乐,所以叫极乐世界。这个世界叫极乐。“宝性功德草”,是说明西方世界的树是七宝成就的,西方世界的地也是七宝,西方世界这个花草也是七宝。他的宝柔软,不像我们这边的宝坚硬。我们这边,譬如讲七宝,第一个讲黄金,我们这个世界黄金坚硬,可以做首饰,不能作衣服穿。西方世界黄金柔软,可以做衣料,可以作衣服穿,跟我们这个世间黄金不一样。∵我们这里金,无论在成色、光彩上都不能跟它相比呀。“七宝柔软,悦目便身”,便身就是可以做衣服穿在身上。

迦旃邻陀者。天竺柔软草名也。

这是印度,像我们现在的草坪一样,这个草柔软,在地上铺,像地毯一样。

触之者能生乐受。故以为喻。

你接触它的话,能生乐受,以这个为比喻。

触彼软宝。生法喜乐。

西方世界真的是六尘说法,色、声、香、味、触,没有一样不是悦目便身,没有一样不让我们生起法喜,确实法喜充满,断烦恼,长菩提。

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

此四句名庄严水功德成就。

我们在经上念的,西方世界七宝池,这是说的水。宝池很多,遍布在西方世界,宝池里面有莲华,十方世界人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往生,都是莲华化身,所以西方世界也叫莲华世界。莲华世界,诸位要记住,它与《华严经》的关系,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密切。《华严经》上讲的是华藏世界,实在讲,华藏就是莲华藏世界,莲华世界就是华藏世界,而且是华藏世界的精华。假如不是精华,文殊、普贤何必要去往生呢?文殊、普贤确实都住在华藏世界,为什么还要去见阿弥陀佛?这就说明了,西方世界是华藏世界的精华。

流泉池沼。与宫殿相称。种种宝华。布为水饰。

饰是装饰。池子里面有莲华,宝池的周边有行树、有华草,这些都是自然成就的,不需要人去经营、去设计、去建造,不需要,都不需要,都是自然成就。

微风徐扇。

徐是缓慢,这个风接触到,感触到也非常快乐,微风啊。

映发有序。

华开的时候,是有次第、有秩序,一丝毫都不乱。华开的时候非常美妙,华谢的时候一尘不染。它落在地面上,就好像被地吸下去了,就自自然然没有了。特别是空中的雨华,这个我们在经里面都曾经看到的。这些景观,让居住在那里面的大众

开神悦体。

开神就是我们这个世间所讲的开悟,可见得这些华,看到的时候,人都会开悟,华也在说法了。悦体,体是身体,感觉得通身的舒畅快乐。

无一不可。

无一不可就是每一样华,华的品种也是无量无边,任何一种华都能令众生开神悦体。这是说到水功德成就,水功德成就里面没有赞叹水的八德,而赞叹水面上、水岸边的这一些装饰。水是本体,这些装饰周边的这些华草装饰是附带的。附带的这些装饰已经是这样美了,那水的好处就更不必说了。这八功德,我们在《弥陀经》里面读过,在《无量寿经》里面也读过。而在《观无量寿经》里面讲的最详细了。

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

《弥陀经》里面,七重行树、七重栏楯。这个地方我们看到“宫殿”这个字样的时候,诸位一定要清楚,决定不能看到宫殿,就想到我们中国古时候宫殿的建筑,你就想错了。所以一定要知道它本来的意义。楼是两层以上的,这个就叫楼。“观十方无碍”,是西方世界无论是宫殿,或者是楼阁,或者是华树,或者是罗网,都能够显现十方世界的影像,就像我们看电视一样。所以你想看哪一个世界,它就现出这个现象出来,随心所欲。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如果要想到,过去在这个地球上,娑婆世界,现在那里怎么样了?那个景象立刻就显现出来了,你统统都看到了。不但这个人间状况你看到了,六道状况都看到。不但能看到现在,还能看到过去,还能看到未来,没有障碍啊。不仅看这个世界,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都能够显现,都能让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我们要想真的帮助家亲眷属,帮助我们的朋友,说实在话,只有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你才真有这个能力,真有这个机会。否则的话,这一轮回,自己也不晓得自己到哪儿去了,与你家亲眷属永远隔绝了,再亲爱也无可奈何。这个是不可以不知道的。注解里面有两句话,末后所讲的,

的无所属。亦非不属。

这两句话不太好懂,它是理论,也是属于境界。这是说明西方世界,无论是宫殿楼阁,或者是行树罗网之中,都能够随心所欲地见到十方世界的状况,就像我们现在电视相仿佛。但是我们今天的电视,还是平面的画面。西方世界所现出的这个景观,是属于立体的,并没有一个画面存在。那么到底十方世界这些景象是到西方极乐世界来了,还是西方极乐世界自己显现的?究竟是怎么回事情?我们明了,我们今天这个电视是用无线电传播过来的,把这个画面分析为线条,由这个线条组合起来,成为画面,用电波来传递。西方极乐世界究竟是怎样变现出来的?它不需要用这些电波,因为电波的速度太慢。虚空法界无量无边,电波的速度一秒钟三十万公里,给这个无际的空间,那它的速度太慢了,那几时才能传得到呢!所以它这个不是用电波。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呢?假如我们读过《楞严经》,读过唯识的经论,这个道理就不难懂得了。《楞严经》上给我们说,这个心性广大无边,心性就是法界,法界就是心性。所以任何景象都是随念而生的。佛在经上给我们说,“当处出生,当处灭尽”,生怎么生的呢?从心想生。灭从哪里灭的呢?从心想灭。心想它就现前,不想它就不现前。这个道理非常非常之深,明白这个道理,才能够知道这个现象。

镜纳十方。

像一面明镜一样,“的无所属”,镜子里有没有东西呢?确确实实没有。也不能说“不属”,不属的话,它怎么会有现象出来?如果是属的话,那个镜子里头应该就有。镜子里头确实没有,像我们用镜子照外面一样,你看镜子里面照面孔,面孔现在镜子里面,你问问,镜子里头有没有面孔?你说有,拿过去之后那面孔就没有了。你说没有,没有明明现在里面。从这一个事项当中去体会。所以给你讲真实话,一切法非有非无,不可以说它有,也不可以说它无,更不可以执着。佛把这个事实真相为我们说出:“当处出生,当处灭尽”,一切法从心想生。

宝树宝栏。互为映饰。

这里面也能现象。所以这个世界,实在讲,是美不胜收。

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

此四句名庄严虚空功德成就。

我们这个世间的天空,也是混浊污染,现在的污染愈来愈严重了。大家都知道,天空污染,这个地面上也污染。归根究底,是人心的污染,因此引起了许许多多的灾变。西方世界,法藏菩萨在因地时候把这些事情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他建立的世界,虚空当中也是无尽的庄严。

铃铎宫商。鸣宣道法。

空中有罗网,罗网,经上所说的,多半都是指大梵天王宫中的装饰品。当然大梵天王宫中装饰品我们没见到,但是我们所见到的,人间的,人间实在讲,也不多见。诸位将来到大陆上去观光,到故宫注意一下,看看有没有。我到北京,因为时间很短促,游故宫只是一天的时间,那里面太大了,所以里面都没有去看,只看看外表,没有到里面去细看。可是在日本,许多大的寺院有罗网。罗网是用铜丝编织的,它的作用是保护艺术品。因为宫殿里面,栋梁都是精工雕琢的,怕鸟去做窝,那就把这个艺术品损坏了。所以用铜丝做一个网,把它拦住,鸟不能去做窝,而这个艺术品也能看的很清楚。从前没有玻璃,现在用玻璃,比罗网更漂亮,更清楚了。所以在以前有这个罗网,现在在日本有,我到日本去看过,那个网与网之间系的有铃铛,风一吹的时候就很好听。那么西方极乐世界当然这更美了。我们这里的罗网,乃至于大梵天王的罗网,也不能跟它相比。这个罗网遍满了虚空,因为网与网当中都系的有铃铛,所以微风一吹动,“种种铃发响”。西方极乐世界,这是阿弥陀佛神力加持,无情也能说法。它这个风吹铃铛的声音,它就说法。说的什么法呢?你想听什么法,它就给你说什么法。这个就妙了,微妙了。经上给我们说了一个总纲领:念佛,念法,念僧。这是你听到法音,自自然然心就归向三宝。此地讲的念佛、念法、念僧,诸位一定要明了它真正的含义。“佛是觉义,念觉,念念觉而不迷,这是念佛。念念正而不邪,这是念法。念念净而不染,这是念僧”。这个我们一定要明白,不是说念佛就想到佛像,就想到经书,想到出家人,那就错了,那全迷了。这个念佛、念法、念僧,要懂得这个意思,所以都念自性三宝。

视之无厌。怀道见德。

西方的景观,使你永远看不厌,永远听不厌,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无不是法喜充满,这个是“怀道见德”,就跟前面讲的“开神悦体”是一个意思。

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薰。

此二句名庄严雨功德成就。

这个雨念去声,不能念[宇]。雨是名词,念去声是动词,它的意思是从上面降下来,是这个意思。这是天空当中雨华,雨衣,就庄严了。在这个地方,我们又要晓得,空中要是华降落下来,这很美,这个大家没有问题的。如果这一件一件衣服从空中掉下来,这个好难看。这就是什么,我们现在的人一听说衣,就认为是这个衣服。此地这个衣,是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印度所讲的。印度那个时候的衣是什么呢?一块布啊。所以这个衣,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旗帜,像国旗一样,旗帜。噢,那布满空中,就很庄严了,就很好看了。如果带袖子这个,那就很难看了。所以这个衣,不是我们今天穿的这个衣,是印度人穿的那个衣,像我们现在这个披衣。这个袈裟披衣是一块长方形的布,是一个整块的,这就好看了。所以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就是空中飘满了旗帜,那就很美了。所以这个衣是这个意思,这才显示出空中的庄严:有许多的华,有许多的旗帜。“无量香普薰”。

经言。日夜六时。

这个日夜六时,是把古印度跟我们中国时间单位合起来讲。因为印度日夜就是六时,他们这个时间单位很大。白天三时,叫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白天就分这三个时辰。晚上也分三个时辰: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而我们中国时辰,是分十二个时辰,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分十二个时辰。现在我们通用的时间单位是二十四个时辰,二十四个单位。这是西洋人他们用的,我们现在也采取他们这个时间单位,所以我们中国人称它做小时,二十四小时,因为它比我们中国时辰小,比印度时辰更小了。所以我们在经典上看到,从前道场里面修行,原始的道场,佛陀在世的时候只有讲经说法,大家聚集在一起听佛讲经说法。而且许多场合是在露天的,人数太多了,没那么大的讲堂,所以在山林树下,在旷野地方讲经说法。那么一天讲多久呢?二时。不是现在两小时,印度的一时是现在的四小时,二时是八小时,所以跟学校上课一样。至于自己怎么用功修行,那是你自己的事情,各人修各人的,所以修行是个人自己的事情。但是在听经、研究讨论,大家统统在一起,确实像学校一样。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还有这一个样子,这个规矩。这个样子也传到中国来了。但是中国讲经,多半都是在室内,很少在室外,有大的讲堂。修行还是个人修。到了唐朝这个时代,人的根性不如从前了,从前人修行都自动自发,认真努力精进,到后来就懈怠懒惰了。大家在一块研究讨论的时候很热烈,回去之后他就不干了,不肯认真修了。诸位要晓得,不认真修,这个没有用的,佛法真正利益你得不到。所以百丈大师、马祖和尚(马祖是道一和尚,他俗家姓马,禅宗的祖师,人家称他马祖)这两位大德看到这些现象,心里很难过,于是他们两个发动建丛林。丛林是中国佛教的特色,印度没有的。丛林是提倡什么呢?提倡在一块共修。不但在一块上课、研究讨论,连修行也在一起。在一起怎么样呢?在一起彼此互相督促你就不好意思懈怠懒惰了嘛。大家在一起共修,念佛在一起,参禅在一起,晚上睡觉也在一起。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确确实实成就了很多很多人。这提倡共修。所以诸位要晓得,共修是中国人提倡的。丛林制度是二时讲经,二时共修,所以每一天听经八个小时,如果要像我们念佛法门的,念佛再念八个小时,再剩下八个小时,你这个休息、睡眠、吃饭,可以说时间已经很少了,没有时间打妄想,他这个心在道上啊。从前寺院丛林,每一天叫你用功的时间有十六个小时,所以他能成就人。这个是我们非常向往的,什么时候我们能恢复到这个办法,佛教就真的复兴了。日夜六时就是说没有间断,日夜都不间断。

雨宝衣。雨宝华。

天上落下来的是这些东西。

宝质柔软。履践其上。则下四寸。随举足时。还复如故。

这一些宝衣,就是刚才讲的,旗帜。幢幡、宝盖都是属于这一类的,用衣料来做代表。雨华,这一些落在地面上,它自自然然就铺成很美丽的图案,它不杂,不是落在地下杂乱无章,它自自然然组合,组成非常美丽的图案,就好像铺成一个花地毯一样,而且它是柔软的,人走在上面,它就落下去四寸,它这么软。你脚一抬起来,它又恢复原状,它有弹性的。你看了一会儿,这个时间不会太久,它就没有了。到哪里去了呢?好像整个的渗入地下去了。

用讫入宝地。

就像水一样,渗入地下去了。这个渗入地下去之后,天上又落新华,又铺成新的花毯,周而复始。这是说空中之美。

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

此二句名庄严光明功德成就。安乐国土光明。从如来智慧报起。故能除世暗冥。

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这一段所讲的,全是依报庄严。依报就是物质环境,所有一切物相都放光明,没有一样东西不是光明的。“乐国光明”,乐是极乐世界,它的光明从哪儿来的呢?“从如来智慧报起”。这一句就说明了,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功德所现的,是如来果地上显现的境界。“故能除世暗冥”,这个世间的黑暗,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我们这个世界有黑暗,其他诸佛国土里头也有黑暗,唯独西方极乐世界没有黑暗,西方世界连地底下都是明亮的。经典上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的地是琉璃,这个琉璃就相当于我们所讲的翡翠,绿色的,透明的玉,它透明的。所以地底下一切你都看得清清楚楚。它不是黑暗的,它也是明亮的,能除世暗冥。这种境界,不但除物质上的黑暗,也除我们无始的无明。这个功德就大了。

经言。或有国土。以光明为佛事。即是此也。

因为诸佛刹土的众生,根性并不相同,像我们娑婆世界众生,这个六根耳根最利,那用什么方法来作佛事?这个佛事就是教学,就用声音。文殊菩萨讲,“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所以释迦牟尼佛聚集大众,天天讲经说法。我们听了之后,就开悟了,就觉悟了。用声音为教体。如果用光明为教体,那一定是眼根很利,那佛的教学就不用声音了,就用光明,用放光来作佛事。佛一放光大家就明了了,就开悟了。

梵声悟深远。微妙闻十方。

此二句名庄严妙声功德成就。

西方世界是集一切诸佛世界的大成,因此诸佛刹土众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各各都能随其根性之不同,都能得到圆满的利益。为什么原因呢?西方世界六尘都说法,无论你是耳根利也好,眼根利也好,鼻根利也好,不管你是哪一根,西方极乐世界统统具足。不像我们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只用音声说法,没有用其他的,只对耳根。这种情形我们要明了,才知道西方世界无比的殊胜。

经言。若人但闻安乐净土之名。欲愿往生。亦得如愿。此名悟物之证也。

这是世尊在经上告诉我们,如果有一个人,他很幸运,他只听到了西方净土,或者是弥陀净土,只听到这个名称,他听了就生欢喜心,就想发愿往生,也能得生。由此可知,不但是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发愿可以得生,听到西方净土的名字,发愿都能得生。这就是名,国土名,佛名,都能够叫一切众生开悟的证明。这个他不说是悟人,叫悟物。要悟人,六道里头只有人道才有份。要讲物,六道里头每一道众生统统都有份。

论言。如斯净土。非三界所摄。

这个论就是后面长行文里头所讲的,西方世界弥陀净土,跟十方诸佛的刹土不一样。为什么呢?十方诸佛刹土都有三界,都有六道,西方世界没有。

何以言之。无欲故。非欲界。

西方世界人没有爱欲,所以他不是欲界。

地居故。非色界。

他住在地面上,他确实有色相,地居,他不是在天上,他不是色界。

有色故。非无色界。

所以他不是无色界。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在《观无量寿经》里面,把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都介绍的相当清楚,这个地方确确实实是佛经里面所讲的一真法界。不但不是三界,他也不是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它是一真法界。尤其难得的,它是普贤菩萨的法界,因为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无论是出去的,或是那边老修行的,都是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它是普贤菩萨的法界。

盖菩萨别业所致耳。

这个菩萨就是指的普贤菩萨。偈颂里面“梵声悟深远”,这个梵是清净,声是音声。什么音声呢?阿弥陀佛名号的声音,极乐世界名号的声音。这个名号非常响亮,名号清净,非常响亮,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没有人不知道的。“微妙闻十方”,因为一切诸佛菩萨都弘扬,都赞叹。

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

此二句名庄严主功德成就。

正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西方世界的导师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于法自在,所以称他做法王,王是取自在的意思。在古代,一个国家只有国王发号施令,其余所有的臣民都要听命于他,要受他的约束,那就不自在了。只有他发号施令,他自在。他是国王啊。那么佛是在一切法里面得自在了,一切法都通达都明了,都没有障碍了,所以称为法王。善住持,

法王善力之所住持。

西方极乐世界永恒的存在。我们这个世间,现在科学家明了,科学家能够推算出来,我们这个大的星系,像这一个银河系的成住坏空,能够推算,计算出。你像太阳,它每一天所放的光跟热这个能量,它的体积多大,它里面是哪些物质,怎么样会发光的,这个光能够再延续发多少年,发完了它就没有了,这个星球慢慢就消失,就爆炸了。这个世间所有星球都有寿命的呀。这些东西有没有住持呢?有,众生业力在住持。业力不是很久的,变化很大,所以这个世界无常。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住持的,所以那个地方是无量寿。人寿无量,世界寿也是无量无边的。

岂有非正觉事耶。

所以那边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正知正见。为什么呢?阿弥陀佛的学生,天天亲近阿弥陀佛。也许有人听到,就生了怀疑了:阿弥陀佛一个人,西方世界的人那么多,有机会跟阿弥陀佛见一面吗?譬如我们世间的总统,像美国总统,美国总统一个人,美国人有两亿多人,几个人能够天天亲近总统呢?有些人一生跟总统一次面都没有见过。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会不会有这种情形呢?如果生到极乐世界,见不到阿弥陀佛,那不就很冤枉吗!这一点你们就大大的可以放心,西方极乐世界有多少人,阿弥陀佛就有多少个身。佛有分身,有应身、有化身,所以每一个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感觉得我很荣幸,我天天跟阿弥陀佛在一起。确实是如此,阿弥陀佛的应化身跟阿弥陀佛的报身没有两样,确实是真佛,不是假佛。所以每一个人亲自得到阿弥陀佛的教诲,哪有不成正觉的道理呢!那么这种情形,我们能不能相信呢?今天稍稍受过科学洗礼的人,我相信他都会相信。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利用科学工具,可以做得到。在理论上讲,一定做得到。现在在方法、技术上还差一点。你看,现在用电视,电视已经可以开会了,已经可以面对面谈话了。再进步一点,那个电视不就变成立体了?西方世界是科技发达到最高峰的地方,我们这个科技跟西方世界一比,幼稚园,不能比呀!我们从这个地方飞到***,还要飞十几个钟点,西方世界人看起来,太苯啦!人家那个地方无量无边,你看西方世界到娑婆世界,十万亿佛国土,多少时间呢?一念,一刹那就到了,不要一秒钟就到了。所以我们的科技怎么能跟人家相比呢!这是我常常劝学科学的这些同修们,应当到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学科学。这是真的。

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

此二句名庄严眷属功德成就。悉于如来净华中生。眷属平等。

十方世界的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莲华化生。我们在经典上看到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他样样东西都是珍宝成就的。所以他没有四季的变化,华永远这样开,永远这么美,永远这么香。不像我们这边,这些花开几天就枯了,就谢了。显示出那个地方,确实是我们中国人俗话所讲的,长生不老。西方人,虽然是无量寿,但是他不衰老,没有一个是老相。西方世界找不到白头发的人,找不到有胡须的人,他不衰老啊。只有一个东西有变化,在西方世界只有这么一桩,什么东西呢?七宝池里面的莲华。莲华是阿弥陀佛愿力跟众生念佛的念力集合成功的,所以十方世界众生,发愿求生西方,你肯老实念佛,七宝池里面就生一朵莲华。你念的愈勤,这个莲华一天一天就长大了,光色一天一天就美了。如果你哪一天退了心了,去想学禅了、学密了,不念佛了,这个华就枯了,就没有了。只有这一样东西,在西方世界看到它有变化,其他东西你看不出变化。这是讲往生的人,到西方极乐世界,是莲华化生。这是阿弥陀佛的愿力,莲华化生。所以每一个人出生都平等的。文殊、普贤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莲华化生,我们这个带业去往生的,还是莲华化生。所以我们出生的身份是平等的。西方世界,平等的世界,所以到那个地方,智慧、道力、神通、能力、生活状况,样样都平等。这个平等,是阿弥陀佛本愿的加持。

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

此二句名庄严受用功德成就。

受用就是享受,享受那个事情就太多了,一桩一桩地说,那就太麻烦,太繁琐了。只在享受里面举出一种来说说,以这个例子,你可以能够了解其余的了。举这一个例子,举什么例子呢?我们这个世间人,最贪爱的,吃啊。哪一个不好吃呢?古人、今人,中国人、外国人,大人、小人,没有一个不好吃的。所以在受用方面,举这一个为例子:

以佛法。以禅定。以三昧为食。

西方世界人所以不老,道理就在此地。

永绝他食之劳。

人为了饮食,不知道浪费了多少时间,不知道浪费了多少精力,才换得美食。仔细想想,付出的代价太多了。美食,再想想,为了什么呢?真的就是为那个舌头。舌头多长呢?三寸长,三寸不烂之舌啊。到喉咙下面,味道就没有了。那个美味就是在舌面上,就是这三寸,为了这个三寸舌的贪,贪爱,你想,浪费多少时间,浪费多少精力!到西方世界,那个地方没有饮食了。不但西方世界没有饮食,佛告诉我们,我们这个世界高级的凡夫,也不要饮食。哪个高级呢?色界天就不要了。你得到初禅以后,禅悦为食,就不要饮食了。所以到了色界,欲没有了。欲是什么?财、色、名、食、睡,五欲啊。这个五样东西没有了,不需要了,这是初禅。初禅以上的,都是这样的。所以诸位仔细去想一想,我们要想去参禅,这个五欲我们能断得掉吗?这个断,不是说形式上断,形式上断没得用处,心里头不再有这个念头了,财色名食睡念头没有了,你才能到初禅。你还会动这个念头,那么你还是欲界,你还脱离不了欲界。这才晓得修行难,出三界不容易啊。我们幸好遇到这个带业往生,五欲六尘不断还没有关系,还可以能够出得了三界。这是所有一切法门里头只有这一门,除这一门之外找不到第二门了。所以找到之后,就要专心,一心一意修学。我们看天亲菩萨,天亲菩萨通宗通教,了不起的大菩萨,他作了千部的注解,号称千部论师,千部论师没遇到这个法门。遇到这个法门之后,他就不再干了,他一开端就讲了:“一心归命无碍光如来”,他就通通放下了。他要没有遇到这个法门,可能还会作一千部论。他兴趣大得很啊,不只千部论师。遇到这个法门之后,才知道其他法门不管用,不究竟,没有办法叫你真正了脱生死,一生当中圆成佛道。遇到这个法门,才通通放下了。这是我们的好模样,好典型啊。在中国,莲池大师也是遇到这个法门之后,他什么都放下了,所以说了,“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与他人行”。通通放下了,一部《阿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再也不改变了。这是叫真正聪明人,彻底觉悟的人。“以佛法,以禅定,以三昧为食”,我们所讲食,食是什么?食,养分,是滋养身体。他们用佛法,用禅定,用三昧养身,

永绝他食之劳。爱乐佛法味者。谓诸大菩萨常在三昧,无他食也。

这个饮食不要了。诸位要知道,饮食无论怎样的精美,都是污染,都是不清净。我们吃下去了,养分我们经过肠胃吸收了,剩下来渣滓排泄掉了,污染啊。陈年累月,这个肮脏东西愈积愈多,积了什么呢?就是一身的病痛。人年岁老了,筋骨到处酸痛了,什么原因呢?就是这些肮脏东西没有排泄干净。像那个水管一样,年代久了,里面赃的东西就多了,所以他就生病了,这个病就是这么来的。古人讲,病从口入,病从饮食来的,就这么个道理。那边的菩萨,不需要这些饮食了,他以禅定来滋养身体,那哪里会生病呢!所以他不会生病,也不会衰老。这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生活状况。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注解:

彼诸人天。若须食时。百味佳肴。罗列在前。

这是一回什么事呢?像我们娑婆世界的人,刚刚生到极乐世界时间不久,吃饭的习惯还没有丢掉,到时候,怎么好久还没有吃饭?会有这个念头起来。这个念头一起来,这个饭菜就摆在你面前了,心里一动念就已经在你面前了。这个时候你一看,

眼见色。鼻闻香。

这心里一想,我现在是极乐世界的菩萨,不是凡夫了,这些东西不要了。不要就没有了。

身受适悦。自然饱足。

不需要吃的,一看,就像我们现在供佛供菩萨一样,他一看就饱足了,就是这个意思,不需要去饮食了。这是什么呢?是初到西方极乐世界,习气没有断。在西方世界住久了,这个念头就没有了,完全不需要了。

讫已化去。若需复现。其事在经。

这些事情,佛在经上讲的很清楚。这是说我们在西方极乐世界,享受的确是非常自在,用不着去操心,用不着去经营,不需要这么去劳苦。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一切受用随心所欲。这是十方世界里头所没有的。

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

此二句名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

这个世界所以称之为极乐,就是这两句所说的,西方世界人身心的烦恼永远没有。不但没有这些事,连些名词都没有。“受乐常无间”,常是永恒,而没有间断的,快乐无比。这些诸难,灾难太多了,无量无边。佛经里面常常把它归纳为三灾八难,在西方极乐世界,连这些名词都听不到,哪里会有这些事实呢!那么回头再想想我们这个世界,灾难太多了。我们想找一个清净的环境,躲避这个灾难,在这个地球上实在是找不到啊。而这个世间,灾难愈来愈严重。这些话,我们可以理解,我们可以相信,因为我们知道,现代的人心不善,是一年比一年增长。佛告诉我们,依报随着正报转,也就是说环境随着人心在转变。人心要都趋向善良,环境就好了。人心要不善,这个世界就会愈来灾难愈多。那么我们看看西方极乐世界,的确是我们非常向往、非常羡慕的一个地方。我们这一生有幸遇到这个法门,这个有幸实在讲不是偶然的,正如同佛在大经上所说的,我们是无量劫的善根福德,才遇到今天这个机缘。既然遇到了,我们自己得到了真实利益,我们有责任、我们有义务,把这一种殊胜的功德利益,传播介绍给广大的众生,这就是真实的报佛恩。特别是出家人,出家人就负这一个使命,要把这一个殊胜的利益、功德,向世人去宣扬,推荐,介绍。再看下面这一首偈:

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

此四句名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

这个大就是大乘。这一首偈里面为我们解释了不少的疑问。西方世界是纯粹大乘,正如古大德所赞叹的,极乐世界是大乘之大乘,是如来与诸菩萨善根出生的这一个世界。

若人得生安乐者。

假如有一个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是则成就大乘之门也。

这个大义门,是大乘之门。

国土皆是大乘一味。平等一味。根败种子毕竟不生。

昙鸾法师在这一段注解里面,注的非常之好,确实把天亲菩萨偈颂的意思真的为我们表明。

三界外。除净土更无生处。是以唯应于净土生。

这两句,我们要牢牢记住。为什么说三界外除净土更无生处?十方诸佛的刹土那么多,为什么一定要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呢?这一个事实,生他方诸佛净土,成佛还是要三大阿僧祗劫。生阿弥陀佛净土,前面跟诸位报告了,成佛大概只要三劫、四劫,太快了。原因是什么呢?因为西方净土是大乘一味,平等一味。他方诸佛净土都有三乘、五乘,不是平等一味。这个要搞清楚,所以劝导我们,“唯应于净土生”。唯是唯一,应该要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

安乐国不生二乘种子。亦何妨二乘来生耶。

这举一个例子。西方世界确实没有二乘,没有声闻,没有缘觉。但是他方世界的声闻、缘觉,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同样一个道理,西方世界没有女人,他方世界女人都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西方世界没有根缺,这个根缺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残障,西方世界没有残障,但是十方世界残障之人都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是这个意思。我们再看下面的注子:

女人根缺。亦如软心菩萨。不甚勇猛。讥言声闻。

那么这个女人根缺不是真的,而是像什么呢,像有些菩萨,心地很软弱,这个软心不是说他很慈悲,这个软弱是他不能够勇猛精进,他用功比较上缓慢一点,因为西方世界都不退转的,没有退转的,只有进得快,进得慢,对那个用功进步慢一点的,“讥言声闻”,讥笑他,你是阿罗汉啊!其实,那里没有阿罗汉,是这么个意思。

如人谄曲。或复儜弱。讥言女人。

这个女人也不是真的女人。这个人他的行为、他的言语、音声很弱,不像个男人,所以说他是女人,叫讥嫌名,而不是真的。

又如眼虽明而不识事。讥言盲人。

他眼睛并没有瞎,但是他是非邪正不能辨别,瞎子啊。这骂那瞎子就是残障,不是真的残障。

又如耳虽聪而听义不解。讥言聋人。如是等根虽具足。而有讥嫌之名。

这个意思说的好,不但西方世界没有女人根缺二乘,连那个讥嫌名都没有。由此可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的这些人,个个都是勇猛精进,这是为我们说出这一桩事情。我们在这个世界,精神提不起来,会懒惰,会懈怠,一旦往生了就会勇猛精进。为什么呢?这一首偈里面跟我们讲的很清楚,很明白。亲近阿弥陀佛,佛力加持你,使你精神饱满、意志坚定,不疲不厌,这是得佛力的加持。

佛以本愿不可思议神力摄令生彼。

我们今天听到佛名,听到《无量寿经》,佛就以本愿摄受我们。我们能够在一生当中不会退转,能生欢喜心,这也是佛力的摄持。这是佛对我们慈悲到了极处,只要我们真正知道感恩,真正知道佛对我们的爱护,对我们的加持,我们与佛就相应了。所以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之后,

必当复以神力。生其无上道心。

怎么会叫我们退转,怎么会叫我们软弱呢?不可能,佛力一定加持。

佛能使声闻复生无上道心。真不可思议之至也。

这是举一个例子,佛能够教阿罗汉,阿罗汉里头有根性很劣的,不肯回小向大的,佛都有办法叫他回小向大,叫他发无上菩提心。这是很不可思议。

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

此二句名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佛愿言。使我国土各称所求。满足情愿。

我们这个世界,不但我们这个世界,他方诸佛世界也不例外,一切众生都有求不得苦。哪一个众生心里头没有愿、没有求呢?求不得啊。为什么不得呢?有障碍啊。这就是所讲的业障,我们所求不能满愿,就是因为有业障。必须业障消除,我们所求就满愿了。所以,忏除业障是所求必应的一个先决条件。一定要忏除业障,过去生中所造的业障,业障已经成了,无可奈何。这一生当中,在没有遇到佛法之前所造的业障也已经形成了。今天明白了,今天了解了,今天觉悟了,从今以后不再造业障。我们自己有心有愿,往往是善愿、好的愿,都会遇到许多障碍,不能成就。要晓得为什么呢?我前生障碍别人的好事,今天我想做好事,人家障碍我啊。我要尽心尽力的去忏悔,从今而后看到别人有善心、善事,不但不障碍,我们要帮助他,尽心尽力的去成就他,成人之美,我们将来在菩提道上就不会有障碍了。所以,什么样的因,一定有什么样的果报。善因一定有善果,恶因一定有恶报。我们今天在这一生当中,特别是人事环境或者物质环境里面,许许多多不如意的事情,自己要冷静去想想,这一切不如意,都有不如意的因在啊。这个因跟缘没有消失,这一些不如意的人与事都不会离开我们。一定要以耐心,要以善心,要以真诚不退心去修学,认真的忏悔,求佛菩萨加持,我们的善心善愿才能够现前。那么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我们在这个世间,要想消除业障,难啊,太难太难了。这一生修得再好,这一转世,算你不错吧,来生再得人身,再得人身,这一生所修行的都忘记的干干净净,来生又要从头来起。如果遇不到善知识,误入歧途,那就坏了。所以昙鸾法师在此地劝我们,“唯有求生净土”。真的,三界之外,别无生处。只有求生净土,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使我们所有一切的障难永远离开了,在西方极乐世界快速成就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