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圆融观净土∵●智∵展∵
∵古德云︰「佛法之妙,莫要於净土。净土之妙,莫要於持名。」由此可知,持名念佛法门乃是一代时教之精粹,亦是释迦慈尊为广度群迷所下的一帖猛药。由於它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内蕴二种横超,能令众生一生成佛,因此古来均名之为「不可思议法门」,亦即其中之理,唯佛与佛乃能究尽。正因它下手易、成功高,至圆极顿的理都含容在一句佛号之下,所以,好谈玄说妙的知识分子不易死心信受,便宜反都被信愿真切的老妪给拾去了。历来,佛学家对净土法门提出最多质疑的地方,便在於「生」、「不生」的问题。因为他们认为佛法所阐述的究竟之理是「无生」,净土畅言「生」西,显然与此理相违。於是,有人便开始高举「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的旗帜,大谈「当下即是」、「心净则佛土净」,反讥发愿生西者为心外求法。事实真是如此吗?吾人且先莫发议论,让祖师们来评评理吧!∵
智者大师
∵「东土小释迦」─智者大师,在净土十疑论中,将一般人常会对净土法门产生的疑惑归纳成十条,并针对这十个问题一一作答。其中,「第二疑」便问道︰佛法常说,一切诸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假相,实际上是当体即空,本来无生。吾人若舍离娑婆,求生西方弥陀净土,岂不是背离这个道理了吗?
∵智者大师对於这个问难先提出反诘,他说︰「如果舍离娑婆、求生极乐不合乎无生之理,那麽,执着娑婆、不生西方就合乎无生之理了吗?」接着,他又进一步答道︰「所谓无生(不生不灭),并非意指在因缘生灭的事相外,有一个凝然、独立的无生之体,而是说在因缘生灭的当下,知其生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故名无生。所以中论上才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诸佛说法的时候,一定是真俗二谛两相圆融,不坏诸法假名而说诸法实相。因此,真正体达无生的大智慧者,更会炽然求生净土,因为他知道极乐不出心性之外,生即是无生。而愚痴不明事理的人,听到『生』就落在有边,听到『无生』就落在空边或堕入断灭见,不明佛旨佛意,还反过来嘲笑、诋毁净土法门,这不但是误人误己,更造下了谤法的大罪业啊!」
∵幽溪大师
∵明代中兴天台教观的幽溪传灯大师,在他所着的净土生无生论中,以十门来阐述净土法门的圆融。其中,第二门「身土缘起门」,大师就着真如本性具足十法界一切法(性具)的道理,说明了求生净土和心性之间的关系。
∵论曰︰「真如性中所具九法界,能随染缘,造事中九法界。真如性中所具佛法界,能随净缘,造事中佛法界。所以能者,正由性具,性若不具,何所称能?天台家言,并由理具,方有事用,此之谓也。」由此可知,十法界一切的事相,都不离真如,都是性体随染缘或净缘所变现。
∵所以,净业行人眼前所处的苦难娑婆,和当来要往生的清净极乐,其实都不在心性之外,都是心性所变造。既然都是心具而造,就没有所谓能和所的分别。故「即心是佛,即佛是心。即心是土,即土是心。即心是果,即果是心。能造因缘,及所造法,当处皆是心性。」幽溪大师说,透彻明白这个宗趣而求生极乐,才真正是不落空有二边(生与无生两冥),契合中道实相之理。∵
∵蕅益大师
∵莲宗九祖─蕅益大师,在他的许多文章和着作中,对於当时世人的执理废事(空谈「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之理,而不老实念佛,发愿往生。),多有破斥。在给宋养莲居士的一封信上,他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二语,世争传之,不知以何为心性也。夫性非道理,无所不统,故十劫久成之导师,不在性外;心非缘影,无所不具,故十万亿刹之极乐,实在心中。唯弥陀即自性弥陀,所以不可不念;净土即唯心净土,所以不可不生。」祖师举了一个譬喻︰好比当初百姓心中的圣王在北京,因此若要行道济时,必得亲自到北京觐见圣上。如果只是一味地高谈救世济民的良方,而不采取实际的行动,纵然有伊尹、周公的才干,也是枉然啊!
∵蕅祖在另一封写给谢在之居士的信上这样开示︰「若有人说,当下即是净土,何必求生西方?那何不说︰当下即是饱暖,何必吃饭穿衣?当下即是富贵,何必买卖生产或求取功名?当下即是学问,何必读书?当下即是帝京,何必北上?既然在世间法上,理事两面都不可偏废,为何独独在出世法上偏执一端呢?」
∵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中还说︰「吾人应深信极乐世界种种依正庄严,皆是阿弥陀佛的愿行所成,一切种智所现;同时,也是我们修行净业所感,唯识所变。这就好像一个房间中,所有灯光同时点亮,每一盏的光明都各自遍满整个房间;虽然各自遍满,可是,彼此的光明却一点也不会互相妨碍,反而像是同一盏灯散发出来的一样。」所以,发愿求生西方,不但和吾人的真如本性契合,同时也和佛的一切种智相应。如果离开极乐世界而论心性,那才是真正的虚妄分别。
∵印光大师
∵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一生提倡持名念佛法门。他老人家深谙时下修行人好谈玄理、荒废事修的毛病,因此,对人开示,不论及其他,总是劝人老实念佛。
∵在印光大师文钞中,老人家曾说︰「所谓修德有功,性德方显。若唯仗性德,不事修德,则尽未来际,永作徒具佛性、无所恃怙之众生矣。」虽然众生与佛体性不二,眼前的娑婆当下即是净土,但是惑业盈满的凡夫,毕竟得不到丝毫受用,境界和佛相较,亦是天渊之隔。因此,唯心的极乐不可不生,自性的弥陀不能不念。如果只是一味地高谈「无生」,而不在实际修行上下一点苦功,到头来依旧是「说食数宝」,在三界中流浪、生死的乞儿啊!
∵大师在文钞中又恳切叮咛︰「劝修净业,当理事并进,而尤须以事为修持之方。何也?以明理之人,全事即理。终日事持,即终日理持。若理事未能大明,一闻理持,便觉此义深妙。兼合自己懒惰懈怠,畏於劳烦持念之情,遂执理废事。既废於事,理亦只成空谈矣。」修持净土念佛法门的人,应当着重在坚固求生西方的信愿,并且老实念佛。因为明白道理的人,知道这一句佛号就具足佛的全体果德,终日称名,便是终日与佛德相应,这与彻悟心性之後的人「全性起修、全修在性」的修法殊途同归。假如只是畅言心性的深妙,而否定一切事相上的行持,这样不过是称合自己懒惰懈怠的习气,以凡滥圣的结果,所说的妙理也变成空谈了。
∵结∵∵语
∵兼顾事理两端,是研求佛法的重要原则和方法。诚如印祖所说︰「唯即事以明理,由理以融事者,方可无过。」意即吾人唯有圆融理事,才能契合心性本体。
∵净土法门着重於事相上的修持,乃因如来深知凡夫众生证入本体之不易,故慈悲施设此一特别法门,目的在使众生由事入理、断惑证真、速证菩提。虽然敷演的内容以事相居多,但若深究其中涵义,便知全事即理,所有事相都是事事无碍的法界。正因它以事入手,暗合无上妙理,故能普被三根、万修万去。有人讥此法门为「老太婆法门」,实在是不明其中之委曲宛转,亦不识弥陀、释迦之彻底悲心啊!
∵有人曾问谛闲大师︰「净土宗所说『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无生)』,应该如何理解呢?」谛老回答︰「生则决定生,事也;去则实不去,理也。两句作一句读,方为圆融。所以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由此可见,世人的偏执,多是由於不知「理由事显,事得理彰」所造成,对於佛法的究竟极谈,往往依文解义,导致以理夺事,乃至毁谤正法。所以,当吾人在高谈玄理之际,也应该以事扶理,如此才能深得佛意,不至成为大邪见人。
佛法无边,浩如烟海,但稍一不慎,便会成为魔罗眷属。净业行人若能厘清「理事」的个中深义,就好像在手中掌握了一只罗盘,必能稳稳当当地航向西方。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